一种注液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081907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注液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注液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锂离子电池的制造过程中包括了注电解液的工序,现有技术中,通过注液装置完成注液的工序。
[0003]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电解液容易出现气泡,带有气泡的电解液不仅会影响注液量的精确度,而且还会降低锂离子电池的品质。
[0004]因此,现有的注液装置在注液前都需要对电解液进行排气泡处理,普遍的做法是将电解液从注液装置的缓存罐底部进入,随后通过真空搅拌的方式将电解液里的气泡排除。然而搅拌排气泡的方式时间太长,排气泡的效率并不能满足注液机的需求,而且搅拌排气泡的效果并不理想,进而影响注液的精确度。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注液装置,以有效地去除电解液里的气泡,提高注液的精确度以及锂离子电池的品质。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种注液装置,包括控制机构、储液机构以及注液机构,所述储液机构与所述注液机构连接,所述储液机构包括电解液中转罐、除气泡组件以及进液管,所述除气泡组件设置在所述电解液中转罐内,所述除气泡组件包括筛网,所述进液管与所述电解液中转罐连通,且进液时液体能够通过所述筛网。电解液进入所述电解液中转罐时先经过筛网,通过筛网对电解液中的气泡进行快速有效地去除,去除了气泡的电解液大大地提高了注液的精确度。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注液装置的改进,所述筛网设置有1?10层。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注液装置的改进,所述筛网为50?150目筛网。
[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注液装置的改进,所述电解液中转罐设置有中转罐壁,所述进液管设置有弯头,所述弯头与所述中转罐壁紧贴。使得进入所述电解液中转罐的电解液贴着所述中转罐壁流到所述筛网上,从而减少电解液进入所述电解液中转罐时气泡的形成。
[0011]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注液装置的改进,所述进液管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用于控制所述进液管的进液。
[0012]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注液装置的改进,所述电解液中转罐设置有真空阀。所述电解液中转罐通过所述真空阀与抽真空设备连通,以对所述电解液中转罐进行抽真空,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电解液除气泡的效果。
[0013]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注液装置的改进,所述电解液中转罐设置有第一换气阀。所述第一换气阀用于对所述电解液中转罐进液和出液时的换气。
[0014]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注液装置的改进,所述电解液中转罐还设置有第一液位感应器。所述第一液位感应器用于感应所述电解液中转罐的液位。
[0015]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注液装置的改进,所述储液机构还包括储液罐和输液管,所述电解液中转罐通过所述输液管与所述储液罐连通。所述储液罐与所述注液机构连通。
[0016]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注液装置的改进,所述输液管设置有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用于控制所述输液管的通断。
[0017]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注液装置的改进,所述储液罐设置有第二换气阀。所述第二换气阀用于对所述储液罐进液和出液时的换气。
[0018]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注液装置的改进,所述储液罐设置有第二液位感应器。所述第二液位感应器用于感应所述储液罐的液位。
[00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注液装置,包括控制机构、储液机构以及注液机构,所述储液机构与所述注液机构连接,所述储液机构包括电解液中转罐、除气泡组件以及进液管,所述除气泡组件设置在所述电解液中转罐内,所述除气泡组件包括筛网,所述进液管与所述电解液中转罐连通,且进液时液体能够通过所述筛网。电解液进入所述电解液中转罐时先经过筛网,通过筛网达到快速有效地去除电解液中气泡的效果,去除了气泡的电解液有效地提高了电解液注液的精确度。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实用新型除气泡组件的正视图。
[0022]图3为图2的P-P1剖视图。
[0023]其中,1.控制机构、2.储液机构,21.电解液中转罐,211.中转罐壁,212.真空阀,213.第一换气阀,214.第一液位感应器,22.进液管,221.第一电磁阀,222.弯头,23.储液罐,231.第二换气阀,232.第二液位感应器,24.输液管,241.第二电磁阀,25.除气泡组件,251.筛网,3.注液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及其有益效果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局限于此。
[0025]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注液装置,包括控制机构1、储液机构2以及注液机构3,储液机构2与注液机构3连接,控制机构1分别与储液机构2和注液机构3连接,储液机构2包括电解液中转罐21、进液管22、储液罐23、输液管24以及除气泡组件25。除气泡组件25设置在电解液中转罐21内,电解液中转罐21设置有中转罐壁211、真空阀212、第一换气阀213以及第一液位感应器214,除气泡组件25包括三层100目的筛网251,进液管22设置有第一电磁阀221和弯头222,进液管22与电解液中转罐21连通,弯头222与中转罐壁211紧贴,且进液时液体能够通过筛网251。电解液中转罐21通过输液管24与储液罐23连通,输液管24设置有第二电磁阀241,储液罐23设置有第二换气阀231以及第二液位感应器232。
[0026]该注液装置工作时包括以下状态:
[0027]—、电解液中转罐进液
[0028]当第一液位感应器214检测到电解液中转罐21中电解液不足时,第一液位感应器214将信息反馈给控制机构1,控制机构1控制第一电磁阀221打开,第二电磁阀241关闭。电解液通过进液管22进入电解液中转罐21,由于进液管22设置有与中转罐壁211紧贴的弯头222,使电解液沿着中转罐壁211流到筛网251上,从而减少电解液流入时气泡的生成,同时筛网251能够高效快速地去除流经的电解液中的气泡,其中筛网251与中转罐壁211连接,且与中转罐壁211的夹角为30ο。同时控制机构1控制真空阀212开启,第一换气阀213处于关闭状态,通过抽真空设备对电解液中转罐21进行抽真空,当第一液位感应器214检测到已加到所需的液位时,关闭第一电磁阀221以停止加液。
[0029]继续对电解液中转罐21进行抽真空,直到需要对储液罐23进行加液。
[0030]二、电解液中转罐对储液罐进行加液
[0031]当第二液位感应器232检测到储液罐23中的电解液不足时,控制机构1先判断电解液中转罐21抽真空时间是否不少于2min,若是则真空阀212关闭,第一换气阀213打开。延时10s后第二电磁阀241打开,第二换气阀231打开。在重力的作用下,电解液中转罐21中静置好的电解液从管道注入储液罐23中。当第二液位感应器232检测到电解液已到所需的液位时,控制机构1控制第二电磁阀241关闭,第二换气阀231关闭,真空阀212打开继续对电解液中转罐21抽真空。
[0032]三、注液机构注液
[0033]当需要对电芯进行注液时,控制机构1控制第二换气阀231打开,注液机构3工作,对电芯进行注液。控制机构1通过计算记录注液机构3的工作行程、工作频率、工作次数,以执行相应的控制操作,当注液机构3运行完成设置的工作次数时,注液机构3停止工作,控制机构1控制第二换气阀231关闭。经去除气泡的的电解液密度均衡,使得注液精度达到了 1000±5g的使用要求。
[0034]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作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主权项】
1.一种注液装置,包括控制机构、储液机构以及注液机构,所述储液机构与所述注液机构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机构包括电解液中转罐、除气泡组件以及进液管,所述除气泡组件设置在所述电解液中转罐内,所述除气泡组件包括筛网,所述进液管与所述电解液中转罐连通,且进液时液体能够通过所述筛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液中转罐设置有中转罐壁,所述进液管设置有弯头,所述弯头与所述中转罐壁紧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设置有第一电磁阀。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液中转罐设置有真空阀。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液中转罐设置有第一换气阀。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液中转罐设置有第一液位感应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机构还包括储液罐和输液管,所述电解液中转罐通过所述输液管与所述储液罐连通。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注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管设置有第二电磁阀。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注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罐设置有第二换气阀。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注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罐设置有第二液位感应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注液装置,包括控制机构、储液机构以及注液机构,所述储液机构与所述注液机构连接,所述储液机构包括电解液中转罐、除气泡组件以及进液管,所述除气泡组件设置在所述电解液中转罐内,所述除气泡组件包括筛网,所述进液管与所述电解液中转罐连通,且进液时液体能够通过所述筛网。电解液进入所述电解液中转罐时先经过筛网,通过筛网达到快速有效地去除电解液中气泡的效果,去除了气泡的电解液有效地提高了电解液注液的精确度。
【IPC分类】H01M2/36
【公开号】CN204991836
【申请号】CN201520706639
【发明人】王蜀玖, 谢祯兴, 林细福
【申请人】青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1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9月1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