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65857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马达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马达,特别是关于一种提升自我润滑功效的马达,可以应用于一风扇马达中。
背景技术
马达因为其结构单纯,成本低廉,所以马达目前已经普遍被作为提供动力的来源,其应用很广泛,诸如风扇马达、压缩机或是一些需要有机械动作的机构中,都可以轻易地看到马达的踪迹。
目前马达技术发展中,为了延续马达的使用寿命,市面上已经有一种可以具有自我润滑功能的马达,其运作原理如下所述以一种风扇马达为例,请参见图1所示,一种现有技术的风扇马达1包含一基座10、一转子12、扇叶18以及一驱动部16等,其中基座10包含一轴孔101,一轴承13则是固定于轴孔101中;而转子12则连接一轴心14,该轴心14穿过轴承13;此外,驱动部16位于转子12的一处与基座10之间,驱动部16是由一线圈161与一磁块162所组成,通常线圈161是位于基座10上,而磁块162是位于转子12的一相对于线圈161处,但不以此为限,若是两者位置相反,同样可以运作;当线圈161中有电流流过时,线圈161所激发的磁场与磁块162作用后可以使转子12借由轴心14相对于基座10旋转,转子12旋转时带动扇叶18,便可以达到风扇马达运转散热的功效,更有甚者,基座10可以连接一外框19,用以改善扇叶18旋转时所产生的流场,如此可以增加风扇马达1的散热效能;其中,为了使轴心14相对于轴承13可以自由旋转,并能相互润滑,使延长其使用寿命,现有技术中于轴心14与轴承13之间注入一些润滑液,使轴心14相对于轴承13旋转时,不至于因为磨耗而使寿命缩短,其中,现有技术的基座10上包含一储液底槽100,位于轴心14的顶端处,通常为一封闭式的设计,可用以储存自轴承13与轴心14之间溢出的润滑液。
但是,如上述的马达结构设计,轴心14相对于轴承13旋转时所带动的润滑液非常有限,主要润滑效果的产生是来自于旋转时轴承13的泵出作用,借由此一作用,润滑液会由轴承13的内部孔隙中被吸出至轴心14与轴承13的界面,形成润滑效果,这其中有一部分会循环回到轴承13的内部孔隙中,另外有一部分会因摩擦的高温挥发,剩下的润滑液会沿着轴心14与轴承13交界面甩出散逸,然后沉积于储液底槽100中,而无法回收至轴承13中,经久运行后,大部分的润滑液是存在于储液底槽100中,故并没有达到润滑液的预期效果,而形成一种浪费;此外,轴心14相对于轴承13旋转时,亦有可能将润滑液向上带出轴心14与轴承13之外,使部分润滑液进入驱动部16处,不仅造成润滑液的损失,亦有可能会造成驱动部16因此故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马达,其提供一种油封,可以回收大部分的润滑液,进而避免大量润滑液外流,以改善自我润滑的功效。
本发明提供一种马达,其提供具有一特殊设计的斜面的储液底槽,进而增加润滑液的使用效率,以改善自我润滑的功效。
本发明的马达包含一基座;一轴承,固定于基座上,较佳者,轴承是固定于基座的一轴孔中;一油封,固定于基座上;一转子,其包含一轴心,轴心依序穿过油封与轴承,轴心与轴承之间包含有润滑液,以作为转子旋转时润滑用,其中油封包含一第一储液壁,位于轴心的一凹陷部的相对处;以及一驱动部,位于转子与基座之间,用以驱动转子可相对于基座进行旋转运动。
根据上述构想,第一储液壁自油封延伸出,第一储液壁的内侧面与该油封之间形成一第一储液槽,用以回收自轴心与轴承之间溢出的润滑液,其中第一储液壁是自油封向轴心方向延伸后弯曲,其末端朝向基座处。
根据上述构想,第一储液壁的外侧面位于凹陷轴心的表面处,第一储液壁的外侧面与轴心的凹陷部之间,具有一第一间隙。
根据上述构想,转子还包含一第二储液壁,位于转子与轴心的连接处,第二储液壁与轴心之间形成一第二储液槽,用以回收自第一间隙溢出的润滑液。
根据上述构想,油封还包含一固定部,用以使油封可以套合于基座上。
根据上述构想,油封还包含一延伸部,延伸部与转子间形成一第二间隙,用以回收散逸的多余润滑液。
根据上述构想,马达为一风扇马达,其中马达还包含多个扇叶,该扇叶是连接于转子的外侧,以当马达运转时带动该扇叶旋转。
根据上述构想,其中马达还包含一外框,连接于基座并包覆该扇叶。
根据上述构想,驱动部包含一线圈以及一磁块,线圈与磁块分别位于基座与转子上,且相对应设置,以当线圈中有电流流过时使马达运转。
根据上述构想,马达还包含一储液底槽,是位于轴心的一顶端处,用以储存润滑液,其中储液底槽包含一斜面,斜面环绕轴心设置。
根据上述构想,其中斜面为圆弧延伸斜面或是径向延伸斜面。
根据上述构想,储液底槽与基座是以一体成型的方式制成。
根据上述构想,储液底槽与轴心的顶端相互连接,使储液底槽可以与轴心同步旋转。


图1为现有技术的风扇马达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风扇马达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风扇马达的油封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2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一种储液底槽的圆弧延伸斜面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一种储液底槽的径向延伸斜面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请参照图2,图中所示是以风扇马达为例,本发明的风扇马达2同样包含一基座20、一转子22、扇叶28以及一驱动部26等,其中驱动部26包含一线圈261以及磁块262,其结构与连接关系大部分与现有技术所述相同,其中,本发明的风扇马达2还包含一油封25,固定于基座20的轴孔201的上方处,轴心24是依序穿过油封25以及轴承23,使转子22可以借由轴心24相对于基座20旋转,转子22旋转时可带动扇叶28,便可以达到风扇马达运转散热的功效,此外,基座20可以连接一外框29,用以改善扇叶28旋转时所产生的流场,可以增加风扇马达2的散热效能。
为了更进一步解说本发明技术的油封25的结构所产生的功效,请同时参照图3以及图4;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油封25的立体示意图,而图4为图2的部分放大示意图;由图中所示,油封25为一环状体,其包含一第一储液壁251、固定部250以及一延伸部254,其中第一储液壁251的外侧面形成一穿孔255,是用以使轴心24穿过,而固定部250是用以将油封25固定于基座20的轴孔201上方;请同时参照图4,油封25的第一储液壁251是自油封25向轴心24方向延伸出后弯曲,其末端朝向基座20处,第一储液壁251的内侧面与油封25之间即形成一第一储液槽252,可用以回收自轴心24与轴承23之间溢出的润滑液;此外,第一储液壁251位于轴心24的一凹陷部240相对处,且第一储液壁251的外侧面位在凹陷于轴心24的表面处,也就是说,第一储液壁251的外侧面位于凹陷部240内,使得当润滑液自轴心24与轴承23之间溢出时,大部分润滑液都会被第一储液壁251导引而流至第一储液槽252中,润滑液便可以经由回流后再度回到轴心24与轴承23之间,回流方向如图4中的箭头A所示,如此不至于因为润滑液的流失导致马达的自我润滑功能失效;此外,油封25的第一储液壁251的外侧面与轴心24的凹陷部240之间,具有一第一间隙31,未被第一储液槽252回收的润滑液会借由第一间隙31溢出;此时,本发明的转子22靠近轴心24的连接处进一步包含一第二储液壁241,第二储液壁241与轴心24之间即形成一第二储液槽242,可以回收自第一间隙31溢出的润滑液,若是第一储液槽252或是轴心24与轴承23之间缺乏足够的润滑液时,第二储液槽242中回收的润滑液可以回流补充,以延长马达的自我润滑功能的使用寿命;此外,油封25还包含一延伸部254,延伸部254与转子22间形成一第二间隙32,由于该第二间隙32的多重曲折的设计,可用以阻碍多余润滑液的散逸,散逸的路径方向如图4中的箭头B所示。
本发明提供上述的油封25,搭配轴心24的凹陷部240以及转子22的构造,可以回收大部分的润滑液,不至于因为过多的润滑液外溢而使得风扇马达2的自我润滑的功能失效。
此外,请再参照图2,本发明的风扇马达2的基座20上还包含一储液底槽200,位于轴心24的顶端处,可用以储存润滑液,但为了增加润滑液的回收使用率,本发明的储液底槽200尚包含一斜面,当轴心24旋转时,可以带动润滑液流动,借由斜面的效果可带动润滑液上升,进入轴心24与轴承23之间,提供润滑的功效;本发明的一种斜面如图5所示,储液底槽200包含一圆弧延伸斜面205,该圆弧延伸斜面205是沿着圆弧逐渐上升,形成一斜面,当轴心24旋转时,可以带动润滑液流动,润滑液流动方向即是围绕着轴心24旋转,借由圆弧延伸斜面205便可以使润滑液上升,进入轴心24与轴承23之间;另一种斜面则如图6所示,储液底槽200亦包含一径向延伸斜面206,该径向延伸斜面206是自轴心24向外逐渐上升,形成一斜面,当轴心24旋转时,可以带动润滑液流动,润滑液流动方向围绕着轴心24旋转时会产生离心力,借由径向延伸斜面206便可以使润滑液上升,进入轴心24与轴承23之间,同样可以达到润滑的功效;其中,圆弧延伸斜面205与径向延伸斜面206在制作上,可以与基座20以一体成型的方式制得,这样不会增加任何的制作成本。
上述的斜面是位于基座20上,当轴心24旋转时,是利用润滑液的黏滞性,而带动润滑液流动,进而借由斜面而使润滑液上升,进入轴心24与轴承23之间;另一种方式可以设计将斜面(可以是圆弧延伸斜面205或是径向延伸斜面206)与轴心24结合,当轴心24旋转时可以带动斜面旋转,也就是说,轴心24与斜面(可以是圆弧延伸斜面205或是径向延伸斜面206)是同步旋转,亦可带动润滑液上升,进入轴心24与轴承23之间,达到同样的功效。
本发明提供上述的技术,可使储液底槽200内的润滑液可以充分被使用,提高润滑液的使用率,加强风扇马达2的自我润滑效果,同时也进一步延长风扇马达2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实施例以风扇马达为例,但自上述技术揭示后可明显得知,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可以应用于一般马达中,进而改进其马达的自我润滑的功效,并不限定应用于风扇马达中,即便是其它的马达,亦可以应用本发明的技术后得致相同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申请专利范围,本发明的范畴是由以下的本申请权利要求范围所界定。凡根据本申请权利要求范围所作的等效的变化或替换,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马达,其包含一基座;一轴承,固定于该基座上;一油封,固定于该基座上;一转子,其包含一轴心,该轴心依序穿过该油封与该轴承,其中该油封包含一第一储液壁,位于该轴心的一凹陷部的相对处;以及一驱动部,位于该转子与该基座之间,用以驱动该转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储液壁自该油封延伸出,并向该轴心方向延伸后弯曲,其末端朝向该基座处,该第一储液壁的内侧面与该油封之间形成一第一储液槽,用以回收自该轴心与该轴承之间溢出的润滑液。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储液壁的外侧面位于凹陷该轴心的表面处,该第一储液壁的外侧面与该轴心的该凹陷部之间具有一第一间隙;其中该转子还包含一第二储液壁,位于该转子与该轴心的连接处,该第二储液壁与该轴心之间形成一第二储液槽,用以回收自该第一间隙溢出的润滑液。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该油封还包含一固定部,用以使该油封套合于该基座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该油封还包含一延伸部,该延伸部与该转子间形成一第二间隙,用以散逸多余的润滑液。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该马达还包含多个扇叶,该扇叶连接于该转子外侧,以当该马达运转时带动该扇叶旋转。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该马达还包含一外框,连接于该基座,并包覆该扇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该驱动部包含一线圈以及一磁块,该线圈与该磁块分别位于该基座与该转子上,且相对应设置,以使该马达运转。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该马达还包含一储液底槽,是位于该轴心的一顶端处,用以储存润滑液,其中该储液底槽包含一斜面,该斜面环绕该轴心设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该斜面为圆弧延伸斜面或是径向延伸斜面。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该储液底槽与该基座是以一体成型的方式制成。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该储液底槽与该轴心的该顶端相互连接,以使该储液底槽可以与该轴心同步旋转。
13.一种马达,其包含一基座;一轴承,固定于该基座上;一转子,其包含一轴心,该轴心穿过该轴承设置,该轴心与该轴承之间包含有润滑液;一储液底槽,是位于该轴心的一顶端处,用以储存该润滑液,其中该储液底槽包含一斜面,该斜面环绕该轴心设置;以及一驱动部,位于该转子与该基座之间,用以驱动该转子。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该斜面为圆弧延伸斜面或是径向延伸斜面。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该储液底槽与该基座是以一体成型的方式制成。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该储液底槽与该轴心的该顶端相互连接,使该储液底槽可以与该轴心同步旋转。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该马达还包含一油封,该油封固定于该基座上,且该轴心是依序穿过该油封与该轴承设置,其中该油封包含一第一储液壁,位于该轴心的一凹陷部的相对处。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储液壁自该油封延伸出,向该轴心方向延伸后弯曲,其末端朝向该基座处,该第一储液壁的内侧面与该油封之间形成一第一储液槽,用以回收自该轴心与该轴承之间溢出的润滑液。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储液壁的外侧面位于凹陷该轴心的表面处,该第一储液壁的外侧面与该轴心的该凹陷部之间具有一第一间隙;其中该转子还包含一第二储液壁,位于该转子与该轴心的连接处,该第二储液壁与该轴心之间形成一第二储液槽,用以回收自该第一间隙溢出的润滑液。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该油封还包含一固定部,用以使该油封套合于该基座上。
21.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该油封还包含一延伸部,该延伸部与该转子间形成一第二间隙,用以散逸多余的润滑液。
22.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该马达还包含多个扇叶,该扇叶连接于该转子外侧,以当该马达运转时带动该扇叶旋转。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该马达还包含一外框,连接于该基座并包覆该扇叶。
2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该驱动部包含一线圈以及一磁块,该线圈与该磁块分别位于该基座与该转子上,且相对应设置,以使该马达运转。
全文摘要
本发明有关一种马达,包含一油封,该油封具有第一储液壁,位于轴心的一凹陷部的相对处,用以回收润滑液,以避免大量润滑液外流而改善自我润滑的功效;此外,本发明的马达还包含具有一特殊设计的斜面的储液底槽,当轴心旋转时,可以增加润滑液的使用效率并改善自我润滑的功效。
文档编号H02K5/16GK1780104SQ20041009745
公开日2006年5月31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25日
发明者叶东昌, 林永彬, 段勇, 巩宜亮, 游建军, 童刚 申请人: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