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阴极管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29830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冷阴极管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冷阴极管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下,在液晶电视接收机(以下,称为“液晶TV”)、液晶监视器等的液晶显示器的背景光(back light)中,使用多根冷阴极管(CCFL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例如,在画面尺寸为30英寸的液晶TV中,使用14~16根冷阴极管。
图12是表示现有技术下的冷阴极管驱动装置的电路图。在图5所示的装置中,设有N(N>1)根冷阴极管104-1~104-N。倒相电路101产生高频电压,N个升压变压器103-1~103-N使通过倒相电路101产生的高频电压升压,并将升压后的高频电压施加于N根冷阴极管104-1~104-N。另外,倒相电路101根据电阻105-1~105-N上的衰减电压检测出冷阴极管104-1~104-N的导通电流值,并向电流控制FET102-1~102-N供给对应于该导通电流值的门信号,从而控制冷阴极管104-1~104-N的导通电流。电流控制FET102-1~102-N根据来自倒相电路101的门信号,控制导通于冷阴极管104-1~104-N的电流量。
这样,N根冷阴极管104-1~104-N通过N个升压变压器103-1~103-N而被驱动。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公报,特开2004-213994号(图1)发明内容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如上所述,在现有技术下的冷阴极管驱动装置中,设有与冷阴极管104-1~104-N的数量N相同的升压变压器103-1~103-N,因此,在设有多根冷阴极管的情况下,存在由于升压变压器的数量多而导致设有液晶显示器的装置筐体内的冷阴极管驱动装置的设置空间变大,同时,冷阴极管驱动装置的成本提高的问题。
另外,使用一个升压变压器将并联连接的多根冷阴极管同时驱动的方法也已被研究,但是,该情况下,为了使并联连接的多根管的导通电流均匀,必须将镇流电容器(ballast condenser)串联插入各管,为此,耗散功率增加,所以升压变压器的导通电流(输出功率)变大,从而升压变压器的绕组(特别是初级绕组)必须使用大直径的电线,升压变压器的尺寸变大,同时,重量也变重。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得到能够减少升压变压器的数量、并能够抑制设置空间及成本增加的冷阴极管驱动装置。另外,如详细说明所述地那样,通过进行分时控制,能够以管单位进行稳定的控制。
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具有如以下所述的构成。
本发明涉及的冷阴极管驱动装置,设有升压变压器,多根冷阴极管,以及通过利用升压变压器升压后的高频电压、使多根冷阴极管中的1根或多根的各冷阴极管分时点灯的分时控制电路。
由此,多根冷阴极管通过一个升压变压器便被驱动,所以与对冷阴极管均设置一个升压变压器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升压变压器的数量,并能够抑制设置空间及成本增加。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冷阴极管驱动装置在上述冷阴极管驱动装置的基础上,也可以如下述那样形成。即,冷阴极管驱动装置设有生成规定周期的高频电压的倒相电路。而且,分时控制电路将通过倒相电路生成的高频电压、或由倒相电路向多根冷阴极管供给的电流的一个周期内进行多个分时,并在分时后的各期间依次利用由升压变压器输出的高频电压,使多根冷阴极管中的1根或多根的各冷阴极管点灯。
由此,能够以简单的电路实现上述分时控制。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冷阴极管驱动装置,在上述任意冷阴极管驱动装置的基础上,也可以如下述那样形成。分时控制电路设有,相对于冷阴极管串联连接的多个开关元件、和生成用于进行各开关元件的闭合/断开控制的控制信号的控制电路。
由此,能够以简单的电路实现上述分时控制。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冷阴极管驱动装置,在上述冷阴极管驱动装置的基础上,设有在开关元件和地线之间并联连接的多个电阻元件。
由此,通过预先使启动电流以上的偏置电流流通于冷阴极管中,能够顺利地驱动冷阴极管,同时,能够实现低耗散功率化。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冷阴极管驱动装置,在上述任意冷阴极管驱动装置的基础上,设有在开关元件和地线之间串联连接的多个电阻元件;控制电路根据多个电阻元件上产生的电压,进行各开关元件的闭合/断开控制。
由此,可以知道流通于各冷阴极管的电流,所以能够以冷阴极管单位进行控制,使该电流为所希望的值。因此,能够消除亮度不均匀。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冷阴极管驱动装置,在上述冷阴极管驱动装置的基础上,设有在升压变压器的初级绕组及次级绕组的任意一方与地线之间连接的电阻元件,控制电路根据电阻元件上产生的电压,进行各开关元件的闭合/断开控制。
由此,可以知道由升压变压器供给各冷阴极管的电流,所以能够消除冷阴极管的亮度不均匀。另外,如果与连接于开关元件和地线之间的多个电阻元件同时进行检测的话,则可以知道各冷阴极管的漏泄电流,所以能够进一步正确地控制各冷阴极管。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冷阴极管驱动装置,在上述任意冷阴极管驱动装置的基础上,控制电路在倒相电路输出的高频电压的一个周期及一个周期以上的期间内,根据电阻元件上产生的电压的平均值,进行各开关元件的闭合/断开控制。
因此,通过急剧控制,能够防止电路振荡,所以能够使冷阴极管稳定而进行控制。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冷阴极管驱动装置,在上述冷阴极管驱动装置的基础上,控制电路保持与作为各冷阴极管中流通的成为目标的电流的目标电流对应的计数值,在从其中选择最大的计数值并使对应的冷阴极管点灯后,减去规定值,当计数值为规定值以下时,删除该计数值,并对剩余的计数值重复同样的处理。
因此,通过简单的构成,便能够进行控制使流通于各冷阴极管的电流为所希望的电流值。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冷阴极管驱动装置,在上述冷阴极管驱动装置的基础上,控制电路保持与作为各冷阴极管的成为目标的驱动频率的目标频率对应的计数值,在从其中选择最大的计数值并使对应的冷阴极管点灯后,减去规定值,当计数值为规定值以下时,删除该计数值,并对剩余的计数值重复同样的处理。
因此,通过简单的构成,便能够进行控制使各冷阴极管的驱动频率为所希望的频率。
发明效果如果采用本发明,对于冷阴极管驱动装置能够减少升压变压器的数量,并能够抑制设置空间及成本增加。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一涉及的冷阴极管驱动装置的构成的电路图。
图2是对利用实施形态一涉及的冷阴极管驱动装置进行的分时控制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二涉及的冷阴极管驱动装置的构成的电路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三涉及的冷阴极管驱动装置的构成的电路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四涉及的冷阴极管驱动装置的构成的电路图。
图6是对图5所示的实施形态四中的使冷阴极管点灯前所执行的处理流程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施加于冷阴极管的电压和电流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8是对图5所示的实施形态四中的使冷阴极管点灯时所执行的处理流程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9是用于对图5所示的实施形态四中的根据目标电流值进行控制情况下的处理流程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10是用于对图5所示的实施形态四中的根据目标频率进行控制情况下的处理流程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冷阴极管的驱动频率和亮度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12是表示现有技术下的冷阴极管驱动装置的电路图。
符号说明1倒相电路2升压变压器3-1~3-N、3-1a~3-Na、3-1b~3-Nb、3-1c~3-Nc 冷阴极管4-1~4-N 分时用FET(分时控制电路的一部分、开关元件)6控制电路(分时控制电路的一部分、控制电路)23 电阻(电阻元件)24-1~24-N 电阻(电阻元件)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形态进行说明。
实施形态一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一涉及的冷阴极管驱动装置的构成的电路图。在图1中,倒相电路1是与直流电源连接、并生成规定周期的高频电压的电路。另外,升压变压器2是使通过倒相电路1生成的高频电压升压的变压器。
另外,冷阴极管3-1~3-N是,各自的一端连接于升压变压器2的次级绕组的一端,各自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分时用FET4-1~4-N的多根冷阴极管(CCFL)。冷阴极管3-i是放电管,是在两极间移动的电子与密封气体等碰撞而发出萤光的发光管。
另外,分时用FET4-1~4-N是相对于各冷阴极管3-1~3-N串联连接的多个开关元件。分时用FET4-1~4-N连接于各冷阴极管3-1~3-N的低压侧。而且,分时用FET4-1~4-N是FET(场效应晶体管),但是,也可以代之使用双极晶体管。
另外,电阻5-1~5-N是,相对于各冷阴极管3-1~3-N串联连接的、用于检测各冷阴极管3-1~3-N的导通电流的电阻元件。
另外,控制电路6是生成用于进行分时用FET4-i(i=1~N)的闭合/断开控制的控制信号的电路,是使通过升压变压器2升压后的高频电压分时依次施加于多根冷阴极管3-1~3-N中的每1根冷阴极管3i的电路。
进而,控制电路6将通过倒相电路1生成的高频电压、或由倒相电路1向多根冷阴极管3-1~3-N供给的电流的一个周期内进行多个分时,并在分时后的各期间依次向多根冷阴极管3-1~3-N的每1根施加由升压变压器2输出的高频电压。
而且,分时用FET4-1~4-N及控制电路6是作为,通过利用升压变压器2升压后的高频电压使多根冷阴极管3-1~3-N中的1根或者各多根冷阴极管分时点灯的分时控制电路而发挥作用的。
接着,对上述装置的工作进行说明。图2是对利用实施形态一涉及的冷阴极管驱动装置进行的分时控制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倒相电路1生成规定周期的高频电压,并施加于升压变压器2的初级绕组。另外,倒相电路1起动后,根据电阻5-1~5-N上的衰减电压检测出灯电流,并据此调整输出。
升压变压器2使通过倒相电路1生成的高频电压升压。升压变压器2的次级绕组的感应电压,被向由冷阴极管3-i、分时用FET4-i及电阻5-i构成的N(i=1~N)条串联电路并列施加。
这时,控制电路6以规定的时序模式生成分时用FET4-1~4-N的门信号,并以较之倒相电路1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或基于电阻5-1~5-N的衰减电压的灯电流(即,升压变压器2的次级侧的电流)的周期短的周期,重复地使分时用FET4-1~4-N的各个依次仅在规定期间内闭合。
在分时用FET4-i为闭合状态的期间内,通过升压变压器2升压后的高频电压大体上施加于冷阴极管3-i的两端。因此,通过控制电路6的控制,以短于倒相电路1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的周期的时间间隔,冷阴极管3-1~3-N依次一个一个地点灯。
例如,冷阴极管3-1~3-N为3根(N=3)的情况下,如图2所示,控制电路6以较之灯电流IL(升压变压器2的次级侧的电流)的周期短的周期(图2中,为四分之一周期)生成高电平的门信号Vgj(j=1、2、3),并将这些门信号施加于分时用-1~4-3的栅极·源极FET4之间,使分时用FET4-1~4-3的各个依次仅在规定期间内闭合。
这时,控制电路6例如与倒相电路1的输出电压、输出电流、灯电流IL等同步,生成门信号Vgj。门信号Vgj仅在一个周期的三分之一(=1/N)期间内为高电平。而且,3个(N=3)门信号Vgj被设定为相位相互偏移120度(=360/N)的信号。
由此,3根冷阴极管3-1~3-N以冷阴极管3-1、冷阴极管3-2、冷阴极管3-3、冷阴极管3-1、冷阴极管3-2、冷阴极管3-3、……的顺序反复点灯。另外,如果仅观察1根冷阴极管3-j的话,则以门信号Vgj的周期忽亮忽灭,但是,在该冷阴极管3-j熄灯的期间,其他的冷阴极管3-k(k=1、2、3,但K≠j)点灯。而且,由于某根冷阴极管3-j点灯后至下一次点灯的周期十分短、在灯电流的一个周期内多次点灯,因此视觉上感到像是连续点灯(发光)。
如上所述,上述实施形态一涉及的冷阴极管驱动装置,设有升压变压器2、多根冷阴极管3-1~3-N、以及使通过升压变压器2升压后的高频电压分时向多根冷阴极管3-1~3-N的每1根施加的控制电路6。
由此,多根冷阴极管3-1~3-N通过一个升压变压器2而被驱动,因此,与对各冷阴极管均设置一个升压变压器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升压变压器的数量,并能够抑制设置空间及成本增加。
另外,如果采用上述实施形态一的话,控制电路6将由倒相电路1生成的高频电压、或由倒相电路1向多根冷阴极管3-1~3-N供给的电流(灯电流)的一个周期内进行多个分时,并在分时后的各期间依次向多根冷阴极管3-1~3-N的每1根施加由升压变压器2输出的高频电压。特别是,在实施形态一中,分时用FET4-1~4-N相对于各冷阴极管3-1~3-N被串联连接,控制电路6生成用于进行各分时用FET4-i的闭合/断开控制的控制信号。
由此,以简单的电路构成便能够实现上述分时控制。
实施形态二本发明实施形态二涉及的冷阴极管驱动装置是,利用一个分时用FET4-i(i=1~N)切换2根冷阴极管3-ia、3-ib的点灯/熄灯的装置。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二涉及的冷阴极管驱动装置的构成的电路图。在图3中,以1组2根设置有N组冷阴极管(3-1a、3-1b)~(3-Na、3-Nb)。2根冷阴极管3-ia、3-ib(i=1~N、N>1)通过电流平衡电路11而并联连接,且在同一时间点灯/熄灯。另外,各组冷阴极管3-ia、3-ib(i=1~N),一端连接于升压变压器2的次级绕组的一端,另一端连接于电流平衡电路11。
另外,电流平衡电路11是,使两个扼流线圈磁耦合后使两个扼流线圈的导通电流平衡的电路。1组冷阴极管3-ia、3-ib上连接有一个电流平衡电路11。一方的冷阴极管3-ia串联连接于电流平衡电路11的一方的扼流线圈,另一方的冷阴极管3-ib串联连接于电流平衡电路11的另一方的扼流线圈。另外,在电流平衡电路11的两个扼流线圈的两端中,未连接有冷阴极管3-ia、3-ib的端部被相互连接。
另外,分时用FET4-1~4-N是,相对于各组冷阴极管(3-1a、3-1b)~(3-Na、3-Nb)及电流平衡电路11串联连接的多个开关元件。
而且,关于图3中的其他构成要素,因为与实施形态一的(图1)相同,故省略其说明。
接着,对上述装置的工作进行说明。
在实施形态二中,与实施形态一相同,通过倒相电路1及升压变压器2,升压后的高频电压被施加于冷阴极管3-ia、3-ib、电流平衡电路11、分时用FET4-i以及电阻5-i的串联电路(i=1~N)。另外,与实施形态一相同,通过控制电路6,门信号Vgi被向各分时用FET4-i供给。
因此,在分时用FET4-i为闭合状态的期间内,通过升压变压器2升压后的高频电压被施加于冷阴极管3-ia、3-ib的两端,2根冷阴极管3-ia、3-ib点灯。此时,通过电流平衡电路11,冷阴极管3-ia的灯电流和冷阴极管3-ib的灯电流形成大致相同的波形,因此,冷阴极管3-ia的发光量和冷阴极管3-ib的发光量相同。
这样,在分时用FET4-i为闭合状态的期间内,1组2根的冷阴极管3-ia、3-ib点灯。另一方面,与实施形态一相同,控制电路6以较之倒相电路1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或基于电阻5-1~5-N的衰减电压的灯电流的周期短的周期,反复地使分时用FET4-1~4-N的各个依次仅在规定期间闭合。因此,通过控制电路6的控制,以较之倒相电路1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的周期短的周期,反复地使冷阴极管(3-1a、3-1b)~(3-Na、3-Nb)的每1组(2根)依次点灯。
如上所述,上述实施形态二涉及的冷阴极管驱动装置,设有升压变压器2、多根冷阴极管(3-1a、3-1b)~(3-Na、3-Nb)、以及使通过升压变压器2升压后的高频电压分时向多根冷阴极管(3-1a、3-1b)~(3-Na、3-Nb)的每2根施加的控制电路6。
由此,多根冷阴极管(3-1a、3-ab)~(3-Na、3-Nb)通过一个升压变压器2而被驱动,因此,与对各冷阴极管均设置一个升压变压器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升压变压器的数量,并能够抑制设置空间及成本增加。另外,因为以一个开关元件(分时用FET4-i)进行2根冷阴极管3-ia、3-ib的点灯控制,所以开关元件(分时用FET4-i)的数量、进而由控制电路6生成的门信号的数量、以及从控制电路6到开关元件的配线数量少也可以。
实施形态三本发明实施形态三涉及的冷阴极管驱动装置,是利用一个分时用FET4-i(i=1~N)切换3根冷阴极管3-ia、3-ib、3-ic的点灯/熄灯的装置。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三涉及的冷阴极管驱动装置的构成的电路图。在图4中,以1组3根设置有N组冷阴极管(3-1a、3-1b、3-1c)~(3-Na、3-Nb、3-Nc)。3根冷阴极管3-ia、3-ib、3-ic(i=1~N,N>1)通过两个电流平衡电路11a、11b而并联连接,并在同一时间点灯/熄灯。另外,各组冷阴极管3-ia、3-ib、3-ic(i=1~N),一端连接于升压变压器2的次级绕组的一端,另一端连接于电流平衡电路11a、11b。
另外,电流平衡电路11a、11b是分别与电流平衡电路11相同的电路。1组(3根)的冷阴极管3-ia、3-ib、3-ic中的2根冷阴极管3-ia、3-ib上连接有一个电流平衡电路11a。然后,在另一电流平衡电路11b上连接电流平衡电路11a和冷阴极管3-ic。
冷阴极管3-ia串联连接于电流平衡电路11a的一方的扼流线圈,冷阴极管3-ib串联连接于电流平衡电路11a的另一方的扼流线圈。冷阴极管3-ic串联连接于电流平衡电路11b的一方的扼流线圈。进而,电流平衡电路11a的另一方的扼流线圈,串联连接于电流平衡电路11b的另一方的扼流线圈。在电流平衡电路11a的一方的扼流线圈的两端以及电流平衡电路11b的双方的扼流线圈的两端中,未连接有冷阴极管3-ia、3-ic及电流平衡电路11a的另一方的扼流线圈的端部被相互连接。
另外,分时用FET4-1~4-N是,相对于各组冷阴极管(3-1a、3-1b、3-1c)~(3-Na、3-Nb、3-Nc)及电流平衡电路11a、11b串联连接的多个开关元件。
而且,关于图4中的其他构成要素,因为与实施形态一的(图1)相同,故省略其说明。
接着,对上述装置的工作进行说明。
在实施形态三中,与实施形态一相同,通过倒相电路1及升压变压器2,升压后的高频电压被施加于冷阴极管3-ia、3-ib、3-ic、电流平衡电路11a、11b、分时用FET4-i以及电阻5-i的串联电路(i=1~N)。另外,与实施形态一相同,通过控制电路6,门信号Vgi被向各分时用FET4-i供给。
因此,在分时用FET4-i为闭合状态的期间内,通过升压变压器2升压后的高频电压被施加于冷阴极管3-ia、3-ib、3-ic的两端,3根冷阴极管3-ia、3-ib、3-ic点灯。此时,通过两个电流平衡电路11a、11b,冷阴极管3-ia的灯电流、冷阴极管3-ib的灯电流以及冷阴极管3-ic的灯电流形成大致相同的波形,因此,3根冷阴极管3-ia、3-ib、3-ic的发光量互为相同。
这样,在分时用FET4-i为闭合状态的期间内,1组3根的冷阴极管3-ia、3-ib、3-ic点灯。另一方面,与实施形态一相同,控制电路6以较之倒相电路1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或基于电阻5-1~5-N的衰减电压的灯电流的周期短的周期,反复地使分时用FET4-1~4-N的各个依次仅在规定期间内闭合。因此,通过控制电路6的控制,以较之倒相电路1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的周期短的周期,反复地使冷阴极管(3-1a、3-1b、3-1c)~(3-Na、3-Nb、3-Nc)的每1组(3根)依次点灯。
如上所述,上述实施形态三涉及的冷阴极管驱动装置,设有升压变压器2、多根冷阴极管(3-1a、3-1b、3-1c)~(3-Na、3-Nb、3-Nc)、以及使通过升压变压器2升压后的高频电压分时向多根冷阴极管(3-1a、3-1b、3-1c)~(3-Na、3-Nb、3-Nc)的每3根施加的控制电路6。
由此,多根冷阴极管(3-1a、3-1b、3-1c)~(3-Na、3-Nb、3-Nc)通过一个升压变压器2而被驱动,因此,与对各冷阴极管均设置一个升压变压器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升压变压器的数量,并能够抑制设置空间及成本增加。另外,因为以一个开关元件(分时用FET4-i)进行3根冷阴极管3-ia、3-ib、3-ic的点灯控制,所以开关元件(分时用FET4-i)的数量、进而由控制电路6生成的门信号的数量、以及从控制电路6到开关元件的配线数量少也可以。
实施形态四本发明实施形态四涉及的冷阴极管驱动装置是,在升压变压器2的初级绕组的一端和地线之间附加电阻23,另外,在分时用FET4-1~4-N的漏极和地线之间附加电阻24-1~24-N,并基于这些控制冷阴极管3-1~3-N的装置。
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四涉及的冷阴极管驱动装置的构成的电路图。在图5中,如上所述,电阻23被附加于升压变压器2的初级绕组的一端和地线之间,另外,电阻24-1~24-N被附加于各分时用FET4-1~4-N的漏极和地线之间。另外,在控制电路6上连接有MPU(MainProcessing Unit)20,在该MPU20上连接有永久存储器21。另外,附加有生成控制装置整体的定时信号的OSC(Oscillator)22。
而且,关于图5中的其他构成要素,因为与实施形态一的(图1)相同,故省略其说明。
这里,MPU20是,接收来自未图示的高阶电路(high-order circuit)的控制信号,并根据该控制信号和存储于永久存储器21内的信息控制冷阴极管驱动装置的各部分用的主控电路。
永久存储器21,例如由EEPROM(Electronically Erasable and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等构成,存储有MPU20在控制上所必需的程序或数据。
OSC22例如由PLL(Phase Locked Loop)电路等构成,接收来自未图示的高阶电路的信号(例如,液晶显示装置的帧信号)等的输入,并输出与其同步的信号。
电阻23插入于升压变压器2的初级绕组的一端和地线之间,生成与流通于初级绕组的电流对应的电压,并供给控制电路6。控制电路6设有A/D转换器,并利用该A/D转换器使被输入的电压(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后进行读入。
电阻24-1~24-N在分时用FET4-1~4-N的漏极和地线之间,分别与分时用FET4-1~4-N并联连接,如后文所述,相对于冷阴极管3-1~3-N,使超过启动(kick-off)电流的电流作为偏置电流流通。
接着,对上述装置的工作进行说明。
首先,在实施形态四中,在或投入电源,或接收来自未图示的高阶电路的指令的情况下,执行图6所示的处理,并测定冷阴极管3-1~3-N的特性。以下,对详细的处理进行说明。
步骤S10MPU20将初值“1”代入统计处理次数的变量j。
步骤S11MPU20使冷阴极管3-j点灯。即,MPU20向控制电路6发送控制信号,使冷阴极管3-j点灯。其结果是,控制电路6使分时用FET4-j的门信号Vgj为高电平状态,因此分时用FET4-j呈闭合的状态,冷阴极管3-j点灯。而且,在当前的例子(j=1)中,分时用FET4-1的门信号Vgl被设定为高电平的状态,分时用FET4-1呈闭合的状态,冷阴极管3-1点灯。
步骤S12MPU20测定i2、i2j。即,MPU20通过检测电阻5-j上产生的电压来测定i2j,同时,检测出流通于电阻23的电流i1,并将匝数比和转换效率应用于被检测出的电流i1,求出电流i2。在当前的例子中,求出流经分时用FET4-1的电流i21和电流i2。而且,在控制电路6中,如上所述内装有A/D转换器,因此,通过利用该A/D转换器,检测出电阻23和电阻5-j上产生的电压,并通过用各个电阻的电阻值除检测出的电压,求出电流值。
步骤S13MPU20根据以下的公式1,求出作为冷阴极管3-j的漏泄电流isj与流向电阻24-j的偏置电流之和的ixj(=isj+δ)。这里,所谓的漏泄电流是指,通过形成于冷阴极管和其外部的导体(例如,在PET上喷溅了银的导电性反射薄板)之间的寄生电容(或杂散电容)向外部导体泄漏的电流。即,生成于点灯状态的冷阴极管内部的阳极光柱等离子体是导体,在该导体和外部导体之间形成有电容器。这便是寄生电容。(数式1)i2=isj+i2j+δ…(公式1)另一方面,流通于电阻24-j的偏置电流δ是,用于形成启动电压以上的电压不断被施加于冷阴极管3-j的状态的偏置电流。图7是表示冷阴极管的电压-电流特性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如果使施加于冷阴极管3-j的电压逐渐上升的话,则流通的电流慢慢上升,超过启动电压Vk的话电压就下降。在实施形态四中,通过在分时用FET4-j的漏极和地线之间连接电阻24-j,形成对应于启动电压Vk的电流(启动电流Ik)以上的电流不断流向冷阴极管3-j的状态,通过切换分时用FET4-j,构成为可进行控制形成控制范围(适当范围)的电流。这样,通过对各冷阴极管流通偏置电流δ,能够缩短分时用FET4-j闭合至实际发光的延迟时间。另外,在未流通偏置电流δ的情况下,分时用FET4-j每次闭合,都必须施加超过启动电压Vk的电压,而通过流通偏置电流δ,能够使施加的电压降低,所以通过设定偏置电流δ的方法,能够实现节能。
而且,控制范围设定为各冷阴极管3-j的发光效率达到最高的电流值附近。在未利用分时用FET4-j进行切换的情况下,由冷阴极管3-j、升压变压器2以及其他的参数(寄生电容等)决定的规定电流流通,但该值一般并未达到发光效率最高的电流值。因此,通过利用开关将电流设定在发光效率高的范围内,能够实现节能。
在图7中,偏置电流δ和控制范围脱离,但也可以设定为使偏置电流δ与控制范围的下限一致。
步骤S14MPU20使冷阴极管3-j以外的所有冷阴极管点灯后熄灯。在当前的例子中,因为冷阴极管3-1是点灯的状态,所以在使分时用FET4-2~4-N为闭合状态后,再使其呈断开状态。其结果是,使冷阴极管3-2~3-N点灯后熄灯。而且,之所以闭合后断开,是因为对电阻24-2~24-N通过偏置电流。即,在当前的例子中,步骤S14的处理结果是呈,冷阴极管3-1点灯、其他全部熄灯的状态,同时,呈偏置电流在电阻24-2~24-N中流通的状态。
步骤S15MPU20通过检测电阻5-j上产生的电压来测定电流i2j,另外,通过检测流通于电阻23的电流i1、并将匝数比和转换效率应用于被检测出的电流i1,求出电流i2。在当前的例子中,求出流经分时用FET4-1的电流i21和电流i2。
步骤16MPU20根据以下的公式2,求出流向电阻24-j的偏置电流δ。这里,偏置电流δ假设在所有的冷阴极管3-1~3-1-N中大致相同。另外,偏置电流δ实际上在分时用FET4-j闭合状态和断开状态下是不同的,但是,把这些作为差别很小、大致相等的情况来处理。
(数式2)i2=ixj+i2j+(n-1)δ…(公式2)步骤S17MPU20在再次将电压施加于倒相电路1后,使冷阴极管3-j再次点灯。即,一旦停止倒相电路1的电压,则在使流通于电阻24-1~24-N的偏置电流δ为“0”的状态后,使冷阴极管3-j点灯。在当前的例子中,MPU20通过使分时用FET4-j为闭合状态,使冷阴极管3-j点灯。在当前的例子中呈,在分时用FET4-1被设为闭合状态后冷阴极管3-1点灯、偏置电流仅在电阻24-1流通的状态。
步骤S18MPU20通过检测电阻5-j上产生的电压来测定电流i2j,另外,通过检测流通于电阻23的电流i1、并将匝数比和转换效率应用于被检测出的电流i1,求出电流i2。在当前的例子中,求出流经分时用FET4-1的电流i21和电流i2。而且,电流的测量方法与步骤S15的情况相同。
步骤S19MPU20根据上述公式1计算出漏泄电流isj。即,MPU20通过将在步骤S16中求出的δ的值、和在步骤S18中测量出的i2、i2j代入公式1,求出isj的值。在当前的例子中,通过将δ的值和在步骤S18中测量出的i2、i21代入公式1,求出漏泄电流is1。而且,求出的isj的值存储于永久存储器21。
步骤S20MPU20将统计处理次数的变量j增加1。
步骤S21MPU20判定变量j的值是否超过冷阴极管的个数N,在超过的情况下,结束处理;在除此以外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11重复相同的处理。在当前的例子中,通过步骤S21的处理变为j=2,所以步骤S21判定为NO(否)并返回步骤S11,执行j=2时的处理。
通过以上的处理,能够求出偏置电流δ及漏泄电流isj。通过参照这样操作求出的偏置电流δ及漏泄电流isj,能够判定冷阴极管3-1~3-N是否在适当的范围内工作。即,在出厂前的调整阶段,通过直接参照这些值,能够判定所有的冷阴极管3-1~3-N是否在接近设计值的工作范围内工作。在未在接近设计值的工作范围内工作的情况下,通过交换该冷阴极管,可以防止不良情况发生于未然。
另外,如果是出厂后,则可以通知用户不良情况等的发生。即,在漏泄电流isj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例如因为设想由外压等导致冷阴极管和外部导体的位置关系等发生了变化,所以将发生不良情况的信息与用于特别指定冷阴极管的信息(例如,表示冷阴极管的号码(=1~N))一起出示给用户。另外,在偏置电流δ发生了变化的情况(减少的情况)下,例如因为设想冷阴极管的寿命临近,所以将该要旨与用于特别指定冷阴极管的信息一起出示给用户。由此,用户可以知道冷阴极管的异常等。另外,制造商在进行维修时,也能够容易地确定原因。
进而,众所周知,寄生电容增加的话,则启动电压特性发生变化(启动电压的峰值变低)。因此,由于设想了在漏泄电流isj发生了增减时,不能够期待预先决定的偏置电流正常工作,因此在那样的情况(漏泄电流isj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结束工作并通知该信息。
接着,对使冷阴极管3-1~3~N点灯时的工作进行说明。图8是用于说明点灯工作的流程图。该流程在图6的处理结束后被执行。如果该流程开始的话,便执行以下的步骤。
步骤S30设定OSC22。OSC22由PLL等构成,输出与从未图示的高阶电路输入的信号同步的基准信号。具体来说,OSC22例如生成是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帧周期的30ms或40ms的周期、且与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信号同步的基准信号并将其输出。这样,通过将与帧周期同步的信号作为基准信号,能够使液晶的显示时间和利用背景光照明的时间同步,从而抑制闪变噪声的发生。
步骤S31MPU20读取存储于永久存储器21的δ、isj(j=1~N)的值(通过图6的处理而被存储的值)。
步骤S32MPU20对控制电路6供给控制信号,并与OSC22输出的基准信号同步,使倒相电路1工作。其结果是,倒相电路1与OSC22供给的基准信号同步发生正弦波。
步骤S33MPU20将初值“1”代入统计处理次数的变量j。
步骤S34MPU20通过后述的步骤S38的处理,读取存储于永久存储器21的、过去的i2、i2j的值。而且,在永久存储器21内,存储有倒相电路1输出的交流电压的3~10个周期的i2、i2j的值,在步骤S34中这些值被读取。在第一次的处理中,由于这些值还未被存储,因此不进行读取。
步骤S35MPU20根据在步骤S34中读取的值,计算作为保持分时用FET4-j为闭合状态的时间的闭合时间。即,分时用FET4-j通过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控制而被控制,根据在步骤S34中读取的过去3~10个周期的i2、i2j的值的、例如平均值,计算闭合时间。更具体地,例如流经冷阴极管3-j的电流用i2j+δ(但是,δ是固定的)表示,所以当过去3~10个周期的i2j+δ的平均值小于规定值时,使脉冲宽度宽于基准宽度,当平均值大于规定值时,使脉冲宽度窄于基准宽度。而且,不是过去3~10个周期,而是1周期~2周期也可以。
步骤S36MPU20使分时用FET4-j仅在步骤S35中求出的闭合时间内处于闭合状态,并使冷阴极管3-j点灯。
步骤S37MPU20对控制电路6传送控制信号,并测定冷阴极管3-j点灯期间的i2、i2j的值。具体来说,由电阻5-j上产生的电压计算i2j,并通过将匝数比和转换效率应用于电阻23上产生的电压来计算i2。
步骤S38MPU20取得在控制电路6中测定的i2、i2j的值,并存储于永久存储器21。而且,在永久存储器21中为了使3~10个周期的i2、i2j的值保存于其中,在超过3~10个周期时,则从最早的值开始依次进行删除后盖写新的值。
步骤S39MPU20将在步骤S37中测量出的i2、i2j的值代入上述公式1,求出漏泄电流isj。
步骤S40MPU20参照在步骤S37中测定出的i2、i2j的值、和在步骤S39中计算出的isj的值,判定这些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其结果是,不在正常范围内的情况下,例如将发生了异常的信息传达给高阶电路,同时,结束处理。另外,在其他情况下,则进入步骤S41。
步骤S41MPU20将统计处理次数的变量j的值增加“1”。
步骤S42MPU20判定j的值是否超过N的值,在超过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3;在其他情况下,返回步骤S34并重复与上述情况相同的处理。
步骤S43MPU20判定来自高阶电路的关于使冷阴极管熄灯的指示是否已完成,在熄灯指示已完成的情况下,结束处理;在其他情况下,返回步骤S33并重复同样的处理。
如果采用以上的处理,因为与高阶电路供给的信号同步从OSC22输出基准信号,并根据该基准信号使冷阴极管3-j点灯,所以例如在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背景光而使用冷阴极管3-j的情况下,通过利用与帧周期同步的基准信号进行工作,能够抑制闪变噪声的发生。
另外,如果采用以上的处理,因为是检测电流i2、i2j、isj,并根据该检测值来控制分时用FET4-j的,所以能够正确地控制流通于各冷阴极管的电流。另外,其结果是,因为能够使各冷阴极管的亮度保持于固定,所以例如在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背景光进行使用时,能够消除各冷阴极管间的亮度不均匀。即,因为能够更加正确地测定、控制各管的电流,所以能够更加正确地进行亮度控制,从而也有助于消除TV监视器等的亮度不均匀。
另外,在升压变压器2的次级绕组和寄生电容之间,通过以基本频率的3倍频率进行谐振并发生3次高次谐波、从而提高发光效率这样的情况下,通过测定漏泄电流isj并据此进行控制,能够调整为以3倍频率进行谐振。即,在未发生谐振的情况下,通过使分时用FET4-1~4-N的开关频率变化、或使倒相电路1的振荡频率变化,进行调整以流通漏泄电流isj乘以谐振电路的Q值得出的值的电流。由此,能够以3倍频率进行谐振。
可是,在以上的实施形态中,通过进行控制使流通于各冷阴极管的电流为固定,使得各冷阴极管的亮度控制为固定。但是,在各冷阴极管的电流-亮度特性不同的情况下,仅使电流固定,亮度却不会相同。因此,通过执行图9所示的处理,即使在各冷阴极管的电流和亮度特性不同时,也能够使各冷阴极管的亮度保持于固定。而且,作为执行图9的处理的前提,预先测定各冷阴极管的电流和亮度的特性,或者预先将各冷阴极管中的目标管电流值存储于永久存储器21。具体的是,冷阴极管3-1的目标管电流值是3mA、冷阴极管3-2的目标管电流值是3.5mA、冷阴极管3-3的目标管电流值是4mA、……这样的情况。
步骤S50MPU20取得预先存储于永久存储器21的各冷阴极管的目标管电流值。而且,不是目标电流值本身,而是预先存储在步骤S51中生成的计数值,取得该计数值也可以。
步骤S51MPU20使步骤S50中取得的目标管电流值为原来的固定倍,分别生成计数值。例如在冷阴极管3-1的目标管电流值是3mA的情况下,例如将3增加到10倍,得到计数值30。另外,固定倍也可以是10倍以外的倍数。
步骤S52MPU20将在步骤S51中生成的计数值存储于永久存储器21所设有的环缓冲器内。其结果是,在环缓冲器内,依次存储有对应于冷阴极管3-1~3-N的计数值。
步骤S53MPU20从存储于环缓冲器的计数值中选择最大值。例如,在冷阴极管3-1的计数值是30、冷阴极管3-2的计数值是35、冷阴极管3-3的计数值是40、其他全部是30时,选择对应于冷阴极管3-3的计数值40。
另外,存在多个最大值时,例如,优先选择号码小的冷阴极管。或者,可以根据随机数任意选择。
步骤S54MPU20使对应于步骤S53中选择的计数值的冷阴极管仅点灯规定的时间。即,MPU20使控制对应于最大计数值的冷阴极管的分时用FET仅在规定时间为闭合状态。而且,在该例子中,与前面的例子不同,不是利用PWM控制,而是使分时用FET仅在预先规定的时间内为闭合状态。
步骤S55MPU20测定流通于在步骤S54中被点灯的冷阴极管的电流i2y。具体来说,因为i2y=i2j+δ(δ假设为固定的),所以通过将测定i2j所得到的结果和预先求出的δ代入该公式,计算i2y。
步骤S56MPU20从在步骤S53中选择的最大计数值中减去对应于i2y的值。例如,当计数值是40、i2y是4mA时,作为对应于i2y的值将4从计数值40中减去。
步骤S57MPU20判定步骤S56的减算结果是否是非负数,是非负数(0或0以上的值)时便进入步骤S59,其他情况(发生进位F时)进入步骤S58。
步骤S58MPU20对该计数值发生进位F。其结果是,在从下次开始的处理中,关于该计数值则被从处理对象中排除(被从步骤S53的选择对象中排除)。
步骤S59MPU20对存储于环缓冲器的所有计数值进行判定,判定是否发生进位F,全部发生进位F时便进入步骤S60,其他情况则返回步骤S53并重复同样的处理。
步骤S60MPU20删除所有的进位F,使所有的环缓冲器恢复。其结果是,所有的计数值被作为处理对象而设定。
步骤S61MPU20判定由高阶电路指示熄灯的指令是否已完成,指示熄灯的指令已完成时便结束处理,其他情况则返回步骤S53并重复同样的处理。
如果采用以上处理,若流通于各冷阴极管的管电流大致固定,则根据计数值的大小,在单位时间内变为闭合状态的频率发生变化。即,计数值大时,在单位时间内变为闭合状态的频率变高,另外,计数值小时,在单位时间内变为闭合状态的频率变低。因为计数值是根据目标管电流值而设定的,所以对于目标管电流值大的冷阴极管(相对于电流亮度小的冷阴极管)以高频率形成闭合状态,对于目标管电流值小的冷阴极管(相对于电流亮度大的冷阴极管)以低频率形成闭合状态,因此,能够保持各冷阴极管的亮度大致相同。
另外,在以上的处理中,使用环形计数器,当减算结果为负数时,发生进位F,从处理对象中排除,在全部发生进位F时,则将所有的进位F删除并对处理对象进行重新设定。因此,例如与减算结果为负数时使该计数器归零并重新设定初值的情况相比,能够防止误差的积累。即,采用那样的方法,初值是40的情况下进行减算,值为2时,如果作为减算值的电流值是4,则减算结果为负数,因此被从下一次的选择中排除,之后,在删除了所有的环形计数器时,初值40被再装入并恢复。因此,在值为2时,仅未被减去的电流值2(=4-2)的部分的误差积累。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形态的情况下,值2减去4后的值是-2,但是,因为是环形计数器,所以为38,进位F发生从而被从处理对象中排除。而且,因为当所有的进位F发生时,便将38作为初值重复同样的处理,所以误差积累不存在。
以上,是将目标管电流值作为控制目标进行控制时的例子,但是,也可以将目标频率作为控制目标进行控制。图10是对设定目标频率、并将此作为控制目标进行控制时的处理流程进行说明的流程图。而且,作为该处理的前提,各冷阴极管具有如图11所示的亮度-频率特性。这里,亮度在根据升压变压器2的电感和冷阴极管的寄生电容而决定的谐振频率fr中为最大。但是,在谐振频率fr中,因为施加于冷阴极管的电压高于其他的频率,所以耗散功率变大。另外,升压变压器2的电感和冷阴极管的寄生电容根据温度等也进行变动,所以谐振频率fr不稳定。因此,通过对偏离谐振频率fr的驱动频率fd(对应于从谐振频率fr的亮度下降30%的亮度的频率)设定分时频率,提高稳定性。而且,因为各冷阴极管分别具有特有的谐振频率,所以设定适应各冷阴极管的驱动频率fd,并将该驱动频率作为目标频率存储于永久存储器21,进行以下的控制。
步骤S70MPU20取得预先存储于永久存储器21的各冷阴极管的目标频率。而且,也可以预先计算在步骤S71中生成的计数值,并取得该计数值,而不是目标频率。
步骤S71MPU20使在步骤S70中取得的目标频率为原来的固定倍,分别生成计数值。例如在冷阴极管3-1的目标频率是10kHz的情况下,例如将10,000变为1/100倍,得到计数值100。另外,固定倍也可以是1/100倍以外的倍数。
步骤S72MPU20将在步骤S71中生成的计数值存储于永久存储器21所设有的环缓冲器内。其结果是,在环缓冲器内,依次存储有对应于冷阴极管3-1~3-N的计数值。
步骤S73MPU20从在步骤S72中被存储的计数值中选择最大值。例如,在冷阴极管3-1的计数值是100、冷阴极管3-2的计数值是110、冷阴极管3-3的计数值是90、其他全部是105时,选择对应于冷阴极管3-2的计数值110。
而且,存在多个最大值时,与上述情况相同,例如,优先选择号码小的冷阴极管的计数值。或者,可以根据随机数任意选择计数值。
步骤S74MPU20使对应于步骤S73中选择的计数值的冷阴极管仅点灯规定的时间。即,MPU20使控制对应于最大计数值的冷阴极管的分时用FET仅在规定时间为闭合状态。而且,在该例子中,也与前面的例子不同,不是利用PWM控制,而是使分时用FET仅在预先规定的时间内为闭合状态,。
步骤S75MPU20从对应于在步骤S74中被点灯的冷阴极管的计数值中减去对应于分时用FET的平均驱动频率的规定值。例如,平均驱动频率是50kHz时,例如从计数值中减去5。而且,也可以减去5以外的值。
步骤S76MPU20判定步骤S75的减算结果是否是非负数,是非负数(0或0以上的值)时便进入步骤S78,其他情况(发生进位F时)则进入步骤S77。
步骤S77MPU20对该计数值发生进位F。其结果是,在从下次开始的处理中,关于该计数值被从处理对象中排除(被从步骤S73的选择对象中排除)。
步骤S78MPU20对存储于环缓冲器的所有计数值进行判定,判定是否发生进位F,全部发生进位F时便进入步骤S79,其他情况则返回步骤S73并重复同样的处理。
步骤S79MPU20删除所有的进位F,使所有的环缓冲器恢复。其结果是,所有的计数值作为处理对象而被再次设定。
步骤S80MPU20判定由高阶电路指示熄灯的指令是否已完成,指示熄灯的指令已完成时便结束处理,其他情况则返回步骤S73并重复同样的处理。
如果采用以上处理,则根据计数值的大小,在单位时间内变为闭合状态的频率发生变化。即,计数值大时,在单位时间内变为闭合状态的频率变高,另外,计数值小时,在单位时间内变为闭合状态的频率变低。因为计数值是根据目标频率而设定的,所以对于目标频率高的冷阴极管以高频率形成闭合状态,对于目标频率低的冷阴极管以低频率形成闭合状态,因此,能够保持各冷阴极管的亮度大致相同。另外,由于可以对与各冷阴极管的谐振频率fr不同的频率fd设定驱动频率,因此对于温度变化等,可以期待稳定的工作。
另外,如果采用以上的处理,因为与图9的处理情况相同,没有误差的积累,所以能够正确地控制频率。
而且,上述各实施形态虽然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不脱离本发明要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形、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形态一至四中,在某期间同时点灯的冷阴极管的数量是1~3中的任意数目,但是,也可以使在某期间同时点灯的冷阴极管的数量为4或4以上,并将4或4根以上的冷阴极管用一个分时用FET进行点灯控制。
另外,也可以使实施形态四如实施形态二、三那样,构成为连接多根冷阴极管。而且,此时,在连接2根冷阴极管的情况下,将流通于这2根冷阴极管的电流作为i2j,将从这2根冷阴极管漏出的电流作为漏泄电流isj即可。另外,在连接3根冷阴极管的情况下,将流通于这3根冷阴极管的电流作为i2j,将从这3根冷阴极管漏出的电流作为漏泄电流jsj即可。
另外,在以上各实施形态中,在调整流通于各冷阴极管的电流时,通过控制闭合时间来控制电流,但是,例如也可以通过使倒相电路1发生的正弦波的电压可变,来控制电流值。但是,该情况下,由于施加于所有冷阴极管的电压能够进行变化,因此通过在流通于所有冷阴极管的电流少的情况下,提高倒相电路1的输出电压,在流通于所有冷阴极管的电流多的情况下,降低倒相电路1的输出电压而进行调整。
另外,在实施形态四中,使电阻23插入于升压变压器2的初级绕阻侧,但是,也可以使电阻插入于次级绕阻侧来检测电流。但是,因为次级绕阻侧电压高,所以必须通过分压等降低电压值。
另外,在以上的各实施形态中,关于与液晶显示装置的关系并未提及,但是,例如冷阴极管的长度方向与液晶面板的水平扫描线呈平行配置,与水平扫描线的扫描对应使冷阴极管点灯也可以。如果采用那样的实施形态的话,仅水平扫描线扫描的领域受到背景光的照射,其他领域并未受到背景光照射,所以能够防止由于液晶的响应速度慢而导致图像混乱的情况。
工业应用性本发明能够适用于例如,使用于液晶TV、液晶监视器等液晶显示器的背景光的多根冷阴极管的驱动。
权利要求
1.一种冷阴极管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升压变压器,多根冷阴极管,以及通过利用上述升压变压器升压后的高频电压,使上述多根冷阴极管中的1根或多根的各冷阴极管分时点灯的分时控制电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阴极管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生成规定周期的高频电压的倒相电路;所说的分时控制电路,将通过上述倒相电路生成的高频电压、或由上述倒相电路向上述多根冷阴极管供给的电流的一个周期内进行多个分时,并在分时后的各期间依次利用上述升压变压器输出的高频电压,使上述多根冷阴极管中的1根或多根的各冷阴极管点灯。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阴极管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分时控制电路设有,相对于上述冷阴极管串联连接的多个开关元件、和生成用于进行各开关元件的闭合/断开控制的控制信号的控制电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阴极管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在上述开关元件和地线之间并联连接的多个电阻元件。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冷阴极管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在上述开关元件和地线之间串联连接的多个电阻元件;所说的控制电路根据上述多个电阻元件上产生的电压,进行各开关元件的闭合/断开控制。
6.如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冷阴极管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在上述升压变压器的初级绕组及次级绕组的任意一方与地线之间连接的电阻元件;所说的控制电路根据上述电阻元件上产生的电压,进行各开关元件的闭合/断开控制。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冷阴极管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控制电路在上述倒相电路输出的高频电压的一个周期及一个周期以上的期间内,根据上述电阻元件上产生的电压的平均值,进行各开关元件的闭合/断开控制。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阴极管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控制电路保持与作为各冷阴极管中流通的成为目标的电流的目标电流对应的计数值,在从其中选择最大的计数值并使对应的冷阴极管点灯后,减去规定值,当计数值为规定值以下时,删除该计数值,并对剩余的计数值重复同样的处理。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阴极管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控制电路保持与作为各冷阴极管的成为目标的驱动频率的目标频率对应的计数值,在从其中选择最大的计数值并使对应的冷阴极管点灯后,减去规定值,当计数值为规定值以下时,删除该计数值,并对剩余的计数值重复同样的处理。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得到能够减少升压变压器的数量,并能够抑制设置空间及成本增加的冷阴极管驱动装置;该冷阴极管驱动装置设有升压变压器(2)、多根冷阴极管(3-1~3-N)、以及通过利用升压变压器(2)升压后的高频电压使多根冷阴极管(3-1~3-N)中的1根或多根的各冷阴极管分时点灯的分时控制电路(控制电路6及分时FET4-1~4-N)。
文档编号H05B41/24GK101032189SQ200580033059
公开日2007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5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8日
发明者大槻正, 高原彻, 牲川秋生 申请人:胜美达集团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