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旋转靶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403阅读:7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气动旋转靶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动旋转靶架,特别是关于一种利用气体动力驱动靶面90 度旋转的活动靶架。
背景技术
室内实弹射击场为了方便靶纸的更换与查看射击后的成绩,多安装有活动靶架, 其系在射击者位置与预定置放靶纸的位置之间,设置滑轨,并利用电动牵引设备可控制的 将靶架移到射击者面前或是射击位置。再者,为了能测验射击者看到靶面到射击阶段的反 应时间,活动靶架设有一旋转装置,以选择将靶纸面平行或是垂直于射击者视线。
然而,该现有技术的活动靶架的旋转装置通常以机械机构或是电动马达驱动旋 转,在实际使用上仍具有下述问题,例如马达与靶纸的夹持器之间需要通过减速齿轮箱进 行减速,减速齿轮箱成本高,而且长久使用后会因为齿轮磨损造成旋转角度偏离原设定值, 需要经常调整或是予以更换,耗费维护时间与成本。
故,有必要提供一种气动旋转靶架,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动旋转靶架,其系利用一气动旋转缸驱动 一夹持部旋转,使靶纸面确实的依照设定角度旋转。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动旋转靶架,其系设置有前护板、上护板 与挡板,使偏离击发的子弹误射靶架时不会正面反弹,确保人员的安全
为达上述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动旋转靶架,其包含一框架,其系由二侧 板构成,二侧板间设有一上连接板;一气动旋转缸,固定于所述上连接板,其由气体驱动一 旋转轴作90度往复旋转;及一夹持部,通过一连动杆结合所述旋转轴,其具有一挡板与一 压板,所述档板与所述压板共同夹持一靶纸。
其中,所述二侧板设有至少一上滑轮,所述至少一上滑轮依靠在一轨道滑行。
其中,所述上连接板设置至少一下滑轮,所述至少一下滑轮与所述至少一上滑轮 共同依靠在所述轨道滑行。
其中,所述二侧板间设有一下连接板。
其中,所述侧板连结固定一缆绳。
其中,所述二侧板间设有一前护板。
其中,所述前护板为V形或U形。
其中,所述前护板上方设有一上护板。
其中,所述夹持部设有一倾斜设置的挡板。
其中,所述夹持部设有一压板,所述压板由一复位转轴枢接在所述夹持部,所述复 位转轴设有弹簧。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1 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气动旋转靶架正视图。
图2 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气动旋转靶架右侧视图。
图3 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气动旋转靶架动作图。
图4 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气动旋转靶架动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本说明书将特举出一 系列实施例来加以说明。但值得注意的是,此些实施例只是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 式,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实用新 型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 「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 以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以下实施例中,在不同的图中,相同部分是以相同或相似的标号来表示。
请参照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气动旋转靶架主要包含一框架 10、数个上、下滑轮20、21及一气动旋转缸30。
框架10主要由二侧板11与一前护板12组成,构成大略呈U形的框架10。前护板 12可以是平面,或形成V字形或U字形,V字形或U字形顶端朝向射击者方向(图1的左侧 方向),如此可以使前护板12的表面不会与射击方向垂直,避免子弹反弹误伤人员。前护板 12的上方连接一面上护板13,上护板13较佳是以焊接方式倾斜连接于前护板12上方,使 上护板13的表面不会与射击方向垂直,避免子弹反弹误伤人员。
二侧板11之间横向设置一上连接板14与一下连接板15,上连接板14上方设置 至少一下滑轮20,侧板11内侧也设置至少一上滑轮21,上、下滑轮20、21共同依靠在一轨 道22上滚动,一缆绳23大致与轨道22平行,缆绳23与框架10固定,因此通过一缆绳带动 机构(未绘示),可通过缆绳23拉动框架10沿轨道22滑动。上连接板14下方设置一气 动旋转缸30,气动旋转缸30连接两条供气管31,藉由控制系统通过一供气装置(未绘示) 对供气管31的供气控制,使气动旋转缸30的丨旋转轴32可作90度角的往复旋转。旋转 轴32连接一连动杆33,连动杆33向下伸出框架10下方,穿过下连接板15的丨个孔,连动 杆33与下连接板15的孔之间套设有轴套34,轴套34可以是滚珠轴承或是塑料轴套,使连 动杆33稳定且顺利的旋转。
连动杆33下方连接一夹持部40,夹持部40用以夹持固定靶纸。夹持部40设有 一挡板41与一压板42,檔板41系固定在夹持部40的本体,压板42则通过一复位转轴43 枢接在夹持部40,复位转轴43内部设有弹簧(未绘制),使压板42恒有向挡板41方向旋 转(图1所示为顺时针方向)的力量。挡板41呈倾斜设置,该挡板41的面积可以从射击 者方向完全遮蔽夹持部40与压板42,使子弹不会射击到夹持部40、复位转轴43与压板42, 即使射击到挡板41的子弹也会朝下方反弹,而不会反弹到射击者方向,确保人员安全。
请再参照图3所示,本创作较佳实施例之气动旋转靶架动作图。当欲更换靶纸50的时候,将压板42朝向远离挡板41的方向(图3所示为逆时针方向)旋转,使压板42与 挡板41之间产生一个间隙,将靶纸50往上插入间隙中,然后放开压板42,由于复位转轴43 具有复位的弹力,使压板42顺时针方向旋转,与挡板41共同夹持固定靶纸50。此时靶纸 50的表面与射击者射击方向(图3的左侧方向)相互垂直。
请再参照图4所示,本创作较佳实施例之气动旋转靶架动作图。当靶纸50固定于 夹持部40之后,启动控制系统开关(未绘示)通过一供气装置(未绘示)使气动旋转缸30 的旋转轴32旋转90度,旋转后如图4所示,此时靶纸50的表面与射击者射击方向平行,亦 即射击者看不到靶纸50的表面,无法进行射击;接着再控制靶架移动系统(未绘示)卷动 缆绳23,带动框架10远离射击者至预定距离,以进行射击活动。
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4,本创作应用于一般射击活动时的程序如下当定时器开始 启动,系统透过供气装置由供气管31输入气体至气动旋转缸30,气动旋转缸30的旋转轴 32作90度角的旋转,使原本平行于射击者射击方向的靶纸50 (如图4方向),旋转90度后 与射击者射击方向垂直(如图3方向),射击者看到靶纸50的图案后开始射击,在设定的时 间之后,系统再次透过供气装置,由另一供气管31输入气体至气动旋转缸30,气动旋转缸 30的旋转轴32作90度角的复位旋转,使原本与射击者射击方向垂直(如图3方向)的靶 纸50,再次旋转为平行于射击者射击方向(如图4方向),使射击者无法看见靶纸50表面 的图案而停止射击。之后再控制靶架移动系统(未绘示)卷动缆绳23,带动框架10移动到 射击者面前,以观察射击成绩。
如上所述,本创作利用气动旋转缸30来控制夹持部40带动靶纸50作90度的旋 转,由于气动旋转缸的原理是以气体为动力源,当气体从其中一个供气管31供气时,其旋 转轴32将迅速且准确的进行90度角的旋转,而不有习知构造产生齿轮磨损造成定位不确 实的缺点,确实可以达到精确转动靶纸的效果,而且有效降低维护成本。
再者,本创作前护板12形成V字形或U字形,如此可以使前护板12的表面不会 与射击方向垂直,避免子弹反弹误伤人员。而上护板13以焊接方式倾斜连接于前护板12 上方,使上护板13的表面也不会与射击方向垂直,避免子弹反弹误伤人员
本实用新型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实用新型 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公开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相反地,包括于权利 要求书的精神及范围的修改及均等设置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一种气动旋转靶架,包含一框架、一气动旋转缸以及一夹持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系由二侧板构成,二侧板间设有一上连接板;所述气动旋转缸固定于该上连接板,其由气体驱动一旋转轴作90度往复旋转;所述夹持部通过一连动杆结合所述旋转轴,其具有一挡板与一压板,所述档板与所述压板共同夹持一靶纸。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气动旋转靶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二侧板设有至少一上滑轮, 所述至少一上滑轮依靠在一轨道滑行。
3.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气动旋转靶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板设置至少一下滑 轮,所述至少一下滑轮与所述至少一上滑轮共同依靠在该轨道滑行。
4.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气动旋转靶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二侧板间设有一下连接板。
5.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气动旋转靶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连结固定一缆绳。
6.根据权利要求
1或5所述的气动旋转靶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二侧板间设有一前护板。
7.根据权利要求
6所述的气动旋转靶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护板为V形或U形。
8.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气动旋转靶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护板上方设有一上护板。
9.根据权利要求
8所述的气动旋转靶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设有一倾斜设置的 挡板。
10.根据权利要求
9所述的气动旋转靶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设有一压板,所述 压板由一复位转轴枢接在所述夹持部,所述复位转轴设有弹簧。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动旋转靶架,其包含一框架,系由二侧板构成,二侧板间设有一上连接板;一气动旋转缸,固定于该上连接板,由气体驱动一旋转轴作90度往复旋转;及一夹持部,通过一连动杆结合该旋转轴,其具有一挡板与一压板,该档板与该压板共同夹持一靶纸。
文档编号F41J1/10GKCN201680771SQ201020147521
公开日2010年12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9日
发明者陈荣进 申请人:陈俊斌;陈俊凯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