蛆料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988阅读:5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蛆料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专门用途的装置或构筑物,尤其是用刚性构件制作的用于生物蛆工厂化生产,蛆与料可自动分离的蛆料分离装置。
(2)背景技术世界人口剧增,蛋白源紧缺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带普遍性的问题,许多国家都把人工饲养昆虫作为解决蛋白来源的主攻方向。由于蝇蛆繁殖快、生长周期短,产量高而特别受到关注,据推算,一对苍蝇四个月能繁育2000亿个蛆,可积累纯蛋白600多吨,目前国内外对蝇蛆养殖技术的研究已臻成熟,国内已有多家开展工厂化生产养殖,也有不少有关蝇蛆深加工开发活性蛋白、甲壳素、壳聚糖用于保健药品、抗癌药品的报道。浙江省农科院(蝇蛆养殖技术动态,农家致富顾问,1999,1033)总结了工厂化网箱粗放人工养殖无菌蝇蛆的技术。
龚文雄(四川畜牧兽医,1999,10)给出一种人工繁育蝇蛆方法,用铁棍或木条制成笼架,四周用白窗纱罩严,其中一面留操作孔,操作孔上缝制白色套袖,以防种蝇外逃,并安上支架。CN1213497号专利申请公开一种无菌苍蝇和蝇蛆的生产方法,采用分离盒将蝇蛆与育卵料分离。CN95211704号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粪尿养蛆的自动化设备,它由多层结构的槽带养蛆架为主配以送粪器、移动式加粪器、洗蛆池、漂蛆池、网带输送器和水泵等组成,养蛆架的机架上叠装了多条回转皮带。其主要缺点是蛆料难以分离,生产自动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低。蛆不干燥不干净。
(3)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蛆与料可自动分离,生产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且干燥、干净的蛆料分离装置。
蛆料分离装置设有至少1个育池、至少1条引导沟和至少1个收集室。育池的周边至少设置1处坡体,坡体的顶部与引导沟的顶部相连,引导沟的横截面呈U形,引导沟的至少1个端部为开口,并设于收集室的上部,以便生物蛆从引导沟的端部掉入收集室中,其它端部为封闭。收集室中可放置活动收集容器,以便可及时将收集的生物蛆运送至集中处。
育池除坡体部分的周边(即池墙)的高度最好大于12cm,最好与育池池底垂直。
在育池的坡体上布设由育池池底至坡体顶部的沟纹,沟纹最好相互平行,以便生物蛆顺着坡体上的沟纹从育池底部爬向引导沟,且初步剥离身上的污物,坡体上的沟纹可设为V形。坡体的长度可根据设备情况而定,坡体的宽度最好大于15cm,以20~30cm为佳。
育池坡体的长度与宽度可适当增加,使生物蛆身上的污物得到一定的剥离和清除。
引导沟的高度最好大于10cm,底部呈U型,这样通过U形引导沟障碍,使生物蛆依其习性往高爬到U形引导沟沟壁一定高度时,产生向左或向右的滚动,剥离生物蛆身上的污物。
在引导沟末端或收集室的上开口,或者在引导沟末端和收集室的上开口,最好设盖,盖以黑色为佳,这样,生物蛆受习性驱使,增强蛆料分离装置的诱导功能。
所说的育池、引导沟和收集室可根据场地、环境条件,设为多池(育池)、多沟(引导沟)、多室(收集室)式,育池可为方形,圆形,三角形,四边形或其它形状。
由于成熟的生物蛆有自然向外往高处爬行的习性,因此育池周边的坡体为其创造了一个让其自动爬行的平台;设定一定的坡距,使初分离时满身的污物得到一定的剥离和清除;坡体上的V形沟纹、U形引导沟的设置、则增强其诱导性和促进蛆料的进一步分离。
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蛆的活动习性,合理地设计了蛆料分离结构并结合诱导方法,使收集的蛆与料(培养基与废料)自动分离,很好地解决了已有技术中蛆料难以分离的问题,从而提高了工厂化生产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实现了蛆的收集工作自动化。
其次,利用禽畜猪养殖中的废弃物养殖生物蛆,对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化废为宝,并可将养蛆废料进行无害化,开发有机花卉肥,减少了对环境和水域的污染。实现了生物蛆的高密度养殖、蛆与料自动分离、生物蛆工厂化高效生产、大量禽畜废弃物的综合处理与利用等功能,显然本实用新型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4)
图1为蛆料分离装置实施例1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2为蛆料分离装置实施例2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5)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所示,蛆料分离装置设育池1,可为长方形水泥平面体(池底规格250cm×400cm),育池的周边设置坡体2,坡体的顶部与U形引导沟3的基部相连,引导沟的端部4设于收集室5的上方。坡体2上布设有由池底至坡体顶部的平行的V形沟纹6,沟纹6的尽头恰好是引导沟3的顶部。收集生物蛆时,可将容器(例如桶状物)置于收集室内,让生物蛆直接从引导沟的端部4直接掉入容器内。育池1的另外3边为高度为12~15cm的垂直墙体9,以防止生物蛆从池内外逃。
实施例2如图2所示,设为单层双向式,育池1设多个,在育池的2个对边设坡体21、22,相应设有引导沟31、32等。育池1的另外2边为垂直墙体9。
蛆料分离装置也可设计为双层、多层结构。在引导沟的端部,收集室的上开口可设盖,图中未画出主要用于遮光。
权利要求1.蛆料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至少1个育池、至少1条引导沟和至少1个收集室;育池的周边至少设置1处坡体,坡体的顶部与引导沟的顶部相连,引导沟的横截面呈U形,引导沟的至少1个端部为开口,并设于收集室的上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蛆料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育池除坡体部分的周边的高度大于12c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蛆料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育池除坡体部分的周边与育池池底垂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蛆料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育池的坡体上布设由育池池底至坡体顶部的沟纹。
5.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蛆料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沟纹相互平行。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蛆料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坡体上的沟纹设为V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蛆料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坡体的宽度大于15c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蛆料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坡体的宽度为20~30c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蛆料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引导沟的高度大于10cm,底部呈U型。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蛆料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引导沟末端,或收集室的上开口,或在引导沟末端和收集室的上开口,设盖。
专利摘要涉及一种用于生物蛆工厂化生产,蛆与料可自动分离的装置。设有育池、引导沟和收集室;育池的周边设坡体,坡体的顶部与引导沟的顶部相连,引导沟的横截面呈U形,引导沟的至少1个端部为开口,并设于收集室的上部。利用生物蛆有自然向外往高处爬行的习性,合理地设计了蛆料分离结构并结合诱导方法,创造了自动爬行的平台,增强其诱导性和促进蛆料的进一步分离。使收集的蛆与料自动分离,很好地解决了已有技术中蛆料难以分离的问题,从而提高了工厂化生产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实现了蛆的收集工作自动化。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文档编号A01K67/033GK2604055SQ0320260
公开日2004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03年1月23日 优先权日2003年1月23日
发明者苏木瓜 申请人:苏木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