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注射固体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700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注射固体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向人体或动物体内注射固体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可移动地安装在壳体内并且连接至针头的注射器主体,其中弹性力沿近端方向作用在注射器主体上,并且其中注射器主体沿近端方向的移动可以由与注射器主体配合的第一锁定装置释放,并且其中所述装置进一步包括可以在注射器主体和针头内移动的主柱塞,其中主柱塞包括能够与注射器主体配合的限位止挡件,其中限位止挡件在第一锁定装置恰好要解锁之前的状态下在近端与注射器主体间隔开,并且其中通过主柱塞的限位止挡件,主柱塞在解锁第一锁定装置时可以沿近端方向经过注射器主体被驱动返回。
背景技术
固体注射在长期药物治疗中是一种常规手段(贮库式控释剂注射(depot injection)).为此,贮库式控释剂(d印ot)被置于体内并在预定的时段内向体内释放药物,理想地是以稳定和持续的方式释放。长期药物治疗的通常应用有缓解疼痛的疗法、用于避孕的激素疗法等。固体注射也与芯片例如微处理器或存储芯片的皮下注射互相结合地应用。
固体的注射通常是通过用柱塞将固体装在位于体内的针头中,随后抽回针头,而柱塞仍然保持原位,并由此将固体留在体内。
WO 99/42148A2 (LG化学有限公司;1998年2月20日)公开了一种用于动物的注射器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保护套管和壳体。其中装有待注射材料的针头被固定地连接至持针器,持针器被可移动地安装在壳体内并且弹性力沿近端方向作用在持针器上。持针器由锁定装置在远端固定。针头被引入体内。锁定装置通过在壳体的远端按压而解锁,随后弹簧放松并且在第一阶段驱动注射器主体和针头返回而柱塞仍然保持原位,以及在第二阶段驱动注射器主体和针头与柱塞一起返回。
NL 8901124A(Nedap; 1989年5月3日)公开了一种用于注射固体的装置,所述装置具有壳体和被固定地连接至柱塞的致动元件。在致动之前,中空的针头位于壳体内。在首先将致动元件向下移动时,中空的针头和柱塞反向于弹簧被引入体内,弹簧在该过程中被拉紧。在完成注射后,致动元件中用于固定中空针头的固定元件被迫分离,随后弹簧放松并且中空针头被驱动返回到壳体内,而柱塞仍然保持原位。
WO 99/42148A2和NL 8901124A具有的缺点是固体要被精确地定位在确定的针头穿透深度。而且,向体内按压壳体必须考虑到对病人造成的不适。如果释放不是在插入后直接进行,那么还必须用额外的作用力将装置按压在身体上,这样可能对病人造成不适并且可能会导致疼痛。但是,如果锁定装置被设定得过于灵敏,那么假如操作不正确的话它就可能会轻易地过早解锁。如果针头已经被部分地插入体内,那么这种情况有时可能会非常不适,并且因此固体形成为仅仅是部分地位入体内。另一个缺点是在进行注射之前固体必须被保留在针头内。为此,或者是固体必须要承受可能会对其造成破坏的作用力,或者就是必须要接受固体在注射之前脱离针头的可能性。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标是构建一种用于注射固体的装置,其属于本文篇首所述的技术领域并且其具有简单的设计而且操作安全。
上述目标通过权利要求1中定义的特征实现。根据本发明,第一锁定装置可以由在近端设置在装置上的致动元件释放。
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远端”是指朝向要向其中注射固体的身体的方向,而“近端”是指相反的方向也就是远离身体的方向。关于所述装置,两个方向均应被理解为平行于纵向轴线,其中纵向轴线可以例如由壳体、注射器主体和针头或者由两个柱塞之一来确定。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远端”和“近端”方向应被理解为平行于主柱塞的纵向轴线。
术语“固体”应被理解为要被引入体内的产品。固体可以被设计为固体药物、包含液体的容器、凝胶剂等,或者也可以被设计为微芯片等。所述装置并不局限于特定的固体而是可以被用于很多领域,其条件是要被注射的产品至少其最外层不是液体,特别是不具有过低的粘度。优选地,要被注射的产品在其最外层是尺寸上稳定的。
所述装置包括可移动地安装在壳体内并且连接至针头的注射器主体。根据实施例,针头和注射器主体也可以被设计为一个整体。具体地,注射器主体可以被设计为针头的一部分。对于针头可以设有保护性盖帽,在使用所述装置之前将盖帽移除。
通常是利用滑动轴承而无需可移动部件即可将注射器主体可移动地安装在壳体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充分地考虑到用于优化注射器主体在壳体内的引导的技术。这些技术具体地包括各个部件的材料选择、接触面的选择以及部件的表面性质。必须要特别小心以确保注射器主体不会被夹在壳体内。当然,为了确保注射器主体的安装符合要求,也可以采用滚珠轴承等,但是设计方面的可观费用意味着在想要多次使用该装置时最好提供这种选择。
弹性力沿近端方向作用在注射器主体上。弹性力优选地由弹簧提供,特别是由螺旋弹簧提供。弹簧优选地相对于注射器主体沿远端方向设置并且因此被设计为压缩弹簧。 用这种方式即可轻易获得对注射器主体可用的回复力。为了能够控制弹簧的释放而设有锁定装置,锁定装置被设计为使其能够被释放(参见下文)。由此特别为使用者构建出一种人机控制方式的用于注射固体的装置,原因在于针头不必再由手驱动送回。由于这种移动通常是沿着与将针头抽出体外的方向相同的方向进行,因此可能会比较复杂。所以在用手抽回针头的常规注射装置中必须要特别小心以确保装置自身不被抽回,原因在于否则固体可能就会被抽出体外。
在可选实施例中,可以使用能够施加弹性力的其他元件。这些元件包括例如拉伸弹簧或胶带,它们能够作用在壳体的近端和注射器主体之间,而且也可以包括具有可压缩流体的液压系统特别是压缩空气筒。但是,根据实施例,这样的解决方案可能在技术上比较难以实现。
主柱塞可以在注射器主体内和针头内移动并且包括限位止挡件,限位止挡件在第一锁定装置解锁之前在近端与注射器主体间隔开。在针头已被插入并且固体由此被置于体内之后,锁定装置就被按顺序解锁,在第一阶段将针头抽回而主柱塞仍然保持原位。在该第一阶段,注射器主体触及主柱塞的限位止挡件,并且在第二阶段沿近端方向引导主柱塞返回。恰好在第一阶段之前,也就是说在第一锁定装置被解锁之前,主柱塞和针头延伸超出壳体的远端,并且针头相应地延伸超出主柱塞的远端。在此状态下,固体在针头内部位于主柱塞之前。第一阶段期间,在锁定装置已被解锁之后,针头被抽回同时主柱塞仍然保持原位, 并且通过保持原位的主柱塞将固体在体内保持在适当位置。在第一阶段结束时,与针头一起行进的注射器主体与主柱塞的限位止挡件形成接触。在此状态下,主柱塞从针头伸出,针头是完全处于注射器主体内还是仍然由此伸出在此并不重要。在第二阶段,主柱塞与注射器主体和针头一起沿近端方向移动返回。在第二阶段结束时,针头和主柱塞优选地位于壳体内,由此在注射之后提供卫生且安全的装置结束状态。通过使针头和主柱塞在注射之后位于壳体内,就可以降低使用者被针头刺伤的风险,并且还可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第一锁定装置可以由在近端设置在所述装置上的致动元件释放。
通过提供用于释放锁定装置的致动元件,就可以确保能够以受控的方式将锁定装置解锁并且因此还能够以受控的方式驱动针头返回。这在使用者准备好要释放返回机构而不是由使用者意外进行该动作时特别有利。
而且,提供致动元件就允许使用者将固体安置在皮下的不同深度。为此,使用者可以将针头插入到体内的期望深度,以使固体成为处于期望位置,并且随后即可启动致动元件。在此时,弹簧放松,因此注射器主体就与针头一起被驱动返回。主柱塞在该阶段仍然保持原位,以使固体能够被保持在适当位置。当针头已经在该第一阶段中被抽回之后,注射器主体接触主柱塞的限位止挡件,并且在第二阶段与主柱塞一起移动返回,直到针头和主柱塞成为完全处于注射器主体内为止。
在装置近端设置致动元件意味着致动可以用人机控制的方式进行。使用者毕竟是习惯于在近端推动常规的注射器,并且这一点可以通过在装置中设置的致动元件以人机控制的方式体现。
在使用该装置之前,固体优选地被容纳在注射器主体内并且能够通过主柱塞被输送到针头内。固体可以另外通过保留装置被保留在注射器主体内以使固体无法在注射之前从针头漏出。保留装置原则上可以用已知的方式设置。但是,温和地阻挡固体的保留装置是优选的,也就是说保留装置并不向固体施加径向作用力或者仅向固体施加非常轻微的径向作用力,而且改为通过在固体前方从远端伸入注射器主体内的元件简单地挡住固体。这一点例如可以通过注射器主体上轴向取向的狭长并且有弹性的元件实现,其具有两个径向向内伸出的凸起,其中固体就保留在凸起之间。在近端区域,元件被弹性地和可转动地保持在注射器主体上。阻挡装置的释放由主柱塞实现,其在插入注射器主体内之后接触近端的凸起并由此径向向外地驱动该元件从而释放固体。
可选地,固体也可以被容纳在针头内。在此情况下,注射之前例如利用摩擦将固体保留在针头内可能是有利的。
锁定装置优选地包括弹性元件以及与弹性元件配合的刚性锁合元件,这些元件被设置在注射器主体的外表面和壳体的内表面上以使它们在锁定状态下彼此啮合。
弹性元件自身可以由弹性材料例如弹性塑料、金属等制成。而且,它也可以包括刚性部件,通过弹性部件在刚性部件上施加弹性力。为此,可以使用刚性的塑料部件、金属部件等,通过弹簧特别是螺旋弹簧、支架弹簧、锥形弹簧等或者是通过弹性塑料部件例如胶带在这些刚性部件上施加弹性力。锁合元件可以被设计为突起元件或凹口。
锁定原则上也可以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其他方式实现。除了弹性元件以外,也可以提供由弹簧或弹簧的夹持作用间接固定的仅仅是可转动或者是可移动的元件, 弹簧用加压配合向注射器主体施加径向力。锁定装置也可以直接啮合在弹簧内。
弹性元件优选地被设计为狭长的舌片,它可以在锁定状态下相对于纵向轴线转动,并且它可以通过径向施加的作用力充分地向轴向转入,由此即可将锁定装置解锁。弹性力优选地通过舌片自身的弹性设计获得。
可选地,弹性元件也可以被设计为径向向内取向、装有弹簧的销,其伸入注射器主体的凹口内。其他的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也是已知的。
弹性元件优选地被设置在壳体上。由此可以实现锁定装置的简单设计。弹性元件可以被整体成形在壳体上或者可以作为单独的元件被连接至壳体。
可选地,弹性元件也可以被连接至注射器主体。
刚性锁合元件优选地被设计为伸出的凸起,特别是整体成形在注射器主体上的凸起。为此,注射器主体可以与凸起成形为一个整体。
除了凸起以外,注射器主体的近端可以自身用作锁合元件,在此情况下舌片与注射器主体的末端配合。而且,也可以省略刚性锁合元件,特别是如果舌片直接与弹簧配合的话即可省略。
优选地提供相对于纵向轴线对称设置的几个第一锁定装置,特别是彼此相对布置的两个锁定装置。用这种方式即可避免注射器主体被夹在壳体内,并且由此即可实现针头返回装置的可靠设计。
而且,如果注射器主体被充分地在壳体内引导,那么也可以省略锁定装置。
第一锁定装置优选地可以通过被设计为副柱塞的致动元件释放。由此构建一种对使用者特别友好的装置,原因在于这样一来它仅需要一个致动元件用于将固体移动到针头内以及用于解锁锁定装置。具体地,用这种方式也简化了装置的结构。
可选地,单独的致动元件也可以被设置用于释放锁定装置。这样的致动元件例如可以被横向设置在壳体上,在此情况下舌片优选地被连接至注射器主体并且通过径向取向的螺栓向内转动,以使弹簧能够放松并沿近端方向驱动注射器主体。
副柱塞优选地被设计为中空的柱体,其在近端封闭并且被可移动地安装在壳体内。这就确保了在压入副柱塞时注射器主体能够被接收在副柱塞内。
这就允许装置的结构紧凑,特别是在装置的长度方面。副柱塞的截面形状优选地与壳体形状相对应。截面形状优选为圆形,但是也可以是方形或椭圆形或具有某种其他的形状。如果截面不是圆形,那么可以确保副柱塞能够以无扭曲风险的方式被压入壳体内,这一点可以在使用期间加入人机控制方面中。副柱塞也可以在侧面上具有轴向孔。用于提高稳定性的结构可以被设置在内部上。其他的变形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
在可选实施例中,副柱塞也可以被设置为杆形元件,具有用于致动的头部。
第一锁定装置可以优选地在位于插入壳体内的状态下的副柱塞与弹性元件相接触时被解锁。这样就具体提供了锁定装置人机控制方式的解锁,原因在于就像常规注射器一样,使用者必须为此将柱塞压入壳体内。在压入副柱塞时,其远端与锁定装置的舌片形成接触并将其向轴向方向转入,由此舌片就不再与刚性锁合元件相啮合。用这种方式,注射器主体就不再后退而是可以通过弹性力沿近端方向被驱动。
如前所述,还有其他可行的方式来解锁锁定装置。
副柱塞优选地在远端具有沿远端方向连续变尖的锥体,以使得在副柱塞的插入状态下,弹性元件被径向向外引导。这样具有的效果是副柱塞能够夹紧远端伸出的舌片而不会在向外引导舌片之前被舌片阻挡。而且,副柱塞能够被设计为使其在壳体内被滑动引导, 也就是说基本上可以自由移动。根据实施例,并且特别是如果副柱塞被无扭曲风险地安装在壳体内,那么锥体也可以仅仅被局部地设置在能够与舌片发生接触的那些位置。在副柱塞无扭曲风险的情况下,也可以仅仅设置延伸直至远端的锯齿,只要注射器主体的返回不会被其阻挡即可。
可选地,没有锥体也是可行的。在此情况下,如果在舌片后方将用于接收舌片的凹口设置在壳体内可能是有利的。
副柱塞优选被可释放地连接至主柱塞。副柱塞被连接至主柱塞的事实意味着将固体送入针头内的主柱塞可以与副柱塞一起被致动,特别是通过副柱塞来致动。这样就简化了装置的操作。主柱塞优选被可释放地保持为与副柱塞的近端间隔一定距离。这样具有的效果是在释放状态下主柱塞能够沿近端方向在副柱塞内移动。因此,在注射器主体的返回移动期间,这样就允许有其中主柱塞与注射器主体一起移动的第二阶段。
在可选实施例中,副柱塞也可以被固定地连接至主柱塞或者也可以被成形为一个整体。但是在此情况下,在针头与副柱塞返回移动的第二阶段,主柱塞也会沿近端方向移动。在该阶段,使用者必须要特别小心以避免阻碍副注射器主体的近端移动。
副柱塞优选地在其近端区域的内部具有弹性锁钩,其被设计为用于锁定主柱塞限位止挡件的第二锁定装置。主柱塞优选地具有能够与弹性锁钩相啮合的对应元件。由此即可获得特别简单的第二锁定装置。
在可选实施例中,主柱塞也可以通过穿孔连接或者通过预定的断点被连接至副柱塞。可以将主柱塞可释放地固定在副柱塞上的其他可行手段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也是已知的。
第二锁定装置优选地可以由注射器主体来解锁。在针头的返回移动期间,注射器主体是最接近锁定装置的可移动元件。因此即可实现特别简单地解锁第二锁定装置。为了允许解锁,注射器主体在第一阶段结束时接触并致动弹性锁钩并由此释放第二锁定装置, 由此注射器主体即可与主柱塞一起沿近端方向移动。
在可选实施例中,第二锁定装置也可以利用单独的致动元件被手动解锁。
限位止挡件优选地被设计为从主柱塞径向突出的元件,具体被设计为径向取向的圆盘。突出元件为旋转对称的事实特别是在副柱塞并非无扭曲风险的情况下确保了锁钩甚至在副柱塞扭曲的情况下与突出元件形成接触。因此可以避免必须也要调节主柱塞并且可能会损坏主柱塞。弹性锁钩优选地被设计为轴向取向并且径向可转动的舌片,舌片在内侧面上具有用于接收限位止挡件的凹口。用这种方式,即可用简单的方式来接纳圆盘形区域。 为此,舌片被在近端连接至底部区域并且在近端区域被横向连接至封闭副柱塞的侧壁或者在其上整体成形。径向可转动的舌片优选地可以由注射器主体径向向外驱动,由此即可释放第二锁定装置。为此,在远端区域,舌片与副柱塞的内壁略微间隔开。优选地,设有至少两个相对的舌片,特别优选地是设有三个均勻分布的舌片。但是,也可以设置多于三个舌片, 或者如果是以充分稳定的方式来引导主柱塞,那么也可以精确设置一个舌片。
限位止挡件原则上可以是任意需要的形状。例如,在使用多于两个舌片时,如果限位止挡件被设计为对应的η形(n-gou),在此情况下每一个舌片啮合一侧,这可能是有利的。限位止挡件的直线区域由此即可确保可靠的接合。也不排除有其他的形状例如椭圆形或合适的多边形。
壳体优选地在近端区域内包括周边凸缘或两个相对的径向向外伸出的夹持元件。 这就允许装置的操作类似于常规注射器。特别是根据优选实施例,如果副柱塞表现为单个致动元件,那将是有利的。在使用期间,使用者可以将食指和中指放到两个凸缘后侧并用拇指压入副柱塞。在优选的变形中,副柱塞的近端也具有径向向外伸出的凸起,因此固定元件可以被安装在凸起和凸缘之间。例如通过副柱塞上的锁合连接即可获得可释放的固定。固定元件确保副柱塞不会在使用之前被意外地压入壳体内。这种固定元件在使用之前被移除。
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凸缘在原则上可以有不同的设计方式。具体地, 也可以设置为刚好有一个周边凸缘。
本发明更多的有利实施例和特征组合将根据以下的详细说明以及完整列举的权利要求而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被用于解释示范性实施例并示出穿过装置的示范性截面,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在压入副柱塞之前的装置,其中针头被插入体内;图2示出了在已压入副柱塞之后、其中第一锁定装置被释放并且在注射器主体被驱动返回之前的装置;图3示出了在主柱塞被驱动返回之前的装置,其中注射器主体被驱动返回并且第二锁定装置被释放;图4示出了处于结束状态下的装置。
相同的部件原则上在附图中标以相同的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装置1的一个实施例,用于向身体700内注射固体600。
装置1包括壳体200,其基本上被设计为圆柱体,在一端封闭,在底面内具有中心开口 210并且具有径向向外伸出的凸缘240用作近端处的夹持元件。壳体200进一步包括轴向取向的导向衬套230,其被设置在底面上并且具有大于开口 210的内径,并且在其中设有被同轴引导的在图1中是被压缩的螺旋弹簧300。壳体200进一步在远端区域的内壁上包括两个相对的舌片220,它们是有弹性的,并且在静止状态下被沿着远端方向向内转动。
装置1进一步包括由两部分也就是注射器主体套管120和设置在注射器主体套管 120内的保留装置110构成的注射器主体100。保留装置110被连接至针头122,其中保留装置的通孔与针头122内的通道相连通。
保留装置110被设置并固定在注射器主体套管120内。为此,注射器主体套管120 在近端包括径向向内伸出的凸缘,其用作保留装置Iio的限位止挡件。注射器主体套管120 具有基本旋转对称的设计并且在外侧包括径向向外伸出的锁合元件121,其被设计为周边凸缘。锁合元件121的远端面与压缩的螺旋弹簧300相接触,并且近端面与舌片220相接触。舌片220因此构成了第一锁定装置。保留装置110基本上被设计为具有通孔的中空的柱体并且包括狭长元件111,其被设计为中空的柱体内的U形凹口。狭长元件111包括径向向内伸出的凸起112,113,其中一个凸起112被整体成形在远端,而另一个凸起113被在近端成形在狭长元件111上。在注射之前,固体600就被保留在两个凸起112,113之间。狭长元件111是有弹性的,其中凸起112,113在静止状态下伸入通孔内。如果现在将主柱塞 400插入保留装置110内,那么它会首先接触近端的凸起113并将其与狭长元件11 一起径向向外驱动,由此远端凸起112开放用于固体600进入针头122内的路径。为了允许在注射器主体套管120内转动狭长元件111,狭长元件111与注射器主体套管120的内壁间隔开。这种间隔并未示出,但是可以用各种方式获得。例如,狭长元件111可以在外侧略微修整,以使其材料厚度小于保留装置110其余部分的厚度。但是,也可以在该区域内对注射器主体套管120稍加修整。
主柱塞400被设计为细长的圆柱形杆并且在近端包括设计为径向取向的圆盘的限位止挡件410。
装置1进一步包括副柱塞500,其基本上被设计为在一端封闭的圆柱体。沿开口的方向,也就是沿远端方向,副柱塞500具有连续的外侧锥体510,其在副柱塞500被插入壳体200内时可以接触舌片220并推动舌片径向向外并将第一锁定装置解锁。在内部,副柱塞500包括三个舌片520,其中在每一张附图内仅示出了两个,其中有一个位于附图的截面平面内并因此被遮挡。舌片520基本为杆形并且在近端区域被连接至内壁,并且在近端被连接至副柱塞500的底部区域。在远端区域,舌片520具有比近端区域更小的径向厚度,因此即可获得与副柱塞500内壁之间的间距。用这种方式,舌片520的远端区域可以以弹性的方式被径向向外转动。在内侧的远端区域内,舌片520具有凹口,主柱塞400的限位止挡件410被锁合在其中,由此构建出第二锁定装置。在远端,舌片520在靠近凹口的内侧面上具有沿远端方向取向的方向向外的斜面。这些斜面用作与注射器主体100的接触区域,因此注射器主体100即可径向向外驱动舌片520并且能够因此释放第二锁定装置。
图1最后示出了要向其中注射固体600的身体700。
图1示出了装置1在注射之前的状态,其中针头已经插入身体700内。固体600 被保留在保留装置110的凸起112,113之间。主柱塞400被通过限位止挡件410锁合在舌片520内并且远端被设置在注射器主体的保留装置110内,位于近端凸起之前。
图2基本按照图1示出了装置1,其中副柱塞500已完全插入。与此同时,主柱塞 400也用这种方式完全插入并且已经将固体600送入身体700内的针头122中。保留装置 110的狭长元件111被径向向外转动。舌片220被径向向外转动跨越副柱塞500的锥体510 的区域并由此不再与注射器主体套管120的锁合元件121相啮合,由此即可解锁第一锁定装置。注射器主体100因此不再后退而是可以通过螺旋弹簧300沿近端方向被驱动。
图3基本按照图2示出了装置1,其中螺旋弹簧300现已部分放松。注射器主体 100被沿着近端方向与针头122 —起驱动,其中主柱塞400仍保持原位,并且其近端接触舌片520的斜面并径向向外地驱动后者。限位止挡件410因此被释放离开舌片520,使得注射器主体100能够接触限位止挡件410,并且能够与主柱塞400 —起沿近端方向被进一步驱动。固体600此时被安置在身体700内,其中主柱塞400也仍然伸入身体700内。
图4基本按照图3示出了装置1处于其注射之后的结束状态。螺旋弹簧300现在将注射器主体100和针头122与主柱塞400 —起引导直到副柱塞500的限位止挡件,因此针头122与主柱塞400的被污染的远端区域现位于壳体200内。
在可选实施例中,壳体200也可以包括导向衬套230,并且具体地可以与导向衬套成形为一个整体。相应地,舌片520也可以与副柱塞500成形为一个整体。
总之,应该可以看出,根据本发明构建了一种用于注射固体600的装置1,其具有特别简单的设计并且还易于使用。
附图标记列表1用于注射固体的装置100注射器主体110保留装置111狭长元件112远端凸起113近端凸起120注射器主体套管121锁合元件122针头200壳体210开口220舌片230导向衬套240凸缘300螺旋弹簧400主柱塞410限位止挡件500副柱塞510锥体520舌片600固体700身体1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向人体或动物体内注射固体(600)的装置(1),特别是用于注射固体药物的注射器,所述装置(1)包括a)可移动地安装在壳体O00)内并且连接至针头(12 的注射器主体(100);其中b)弹性力沿近端方向作用在注射器主体(100)上,其中注射器主体(100)沿近端方向的移动能够由与注射器主体(100)配合的第一锁定装置(121,220)释放;c)在注射器主体(100)和针头内可移动的主柱塞G00);其中d)主柱塞(400)包括能够与注射器主体(100)配合的限位止挡件010),其中限位止挡件(410)在第一锁定装置(121,220)恰好要解锁之前的状态下在近端与注射器主体 (100)间隔开;并且其中e)通过主柱塞G00)的限位止挡件G10),主柱塞在解锁第一锁定装置(121,220)时能够沿近端方向经过注射器主体(100)被驱动返回;其特征在于f)第一锁定装置(121,220)能够由在近端设置在装置(1)上的致动元件(500)释放。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固体(600)在使用装置(1)之前就被容纳在注射器主体(100)内并且能够通过主柱塞(400)被输送到针头(122)内。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第一锁定装置(121,220)包括弹性元件Q20)以及与弹性元件配合的刚性锁合元件(121),这些元件被设置在注射器主体(100) 的外表面和壳体O00)的内表面上以使它们在锁定状态下彼此啮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弹性元件被设计为狭长的舌片020),其在锁定状态下相对于纵向轴线转动,并且其通过径向施加的作用力能充分地向轴向转入, 由此将第一锁定装置(121,220)解锁。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弹性元件(220)被设置在壳体(200)上。
6.如权利要求3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刚性锁合元件(121) 被设计为特别是整体成形在注射器主体(100)上的伸出的凸起。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提供了相对于纵向轴线对称设置的若干第一锁定装置(121,220),特别是彼此相对布置的两个第一锁定装置 (121,220)。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第一锁定装置 (121,220)能够通过被设计为副柱塞(500)的致动元件释放。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副柱塞(500)被设计为中空的柱体,其在近端封闭并且被可移动地安装在壳体O00)内。
10.如权利要求8或9以及权利要求3至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第一锁定装置(121,220)能够在位于插入壳体O00)内的状态下的副柱塞(500)与弹性元件(220)相接触时被解锁。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副柱塞(500)在远端具有沿远端方向连续变尖的锥体(510),以使得在副柱塞(500)的插入状态下,弹性元件(220)被径向向外引导。
12.如权利要求8至1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副柱塞(500)被可释放地连接至主柱塞(400)。
13.如权利要求8至1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副柱塞(500)在其近端区域的内部具有弹性锁钩(520),其被设计为用于锁定主柱塞(400)的限位止挡件(410) 的第二锁定装置(410,520)。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第二锁定装置(410,520)可以由注射器主体(100)来解锁。
15.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a)限位止挡件(410)被设计为从主柱塞(400)径向突出的元件,具体被设计为径向取向的圆盘;b)弹性锁钩(520)被设计为轴向取向并且径向可转动的舌片,舌片在内侧面上具有用于接纳限位止挡件G10)的凹口 ;其中c)径向可转动的舌片(520)能够由注射器主体(100)径向向外驱动,由此能够释放第二锁定装置(410, 520)。
16.如权利要求1至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壳体(200)在近端区域内包括周边凸缘O40)或两个相对的径向向外伸出的夹持元件040)。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注射固体的装置,特别是用于注射固体药物的注射器,所述装置包括可移动地安装在壳体内并且连接至针头的注射器主体。弹性力沿近端方向作用在注射器主体上,其中注射器主体沿近端方向的移动能够由与注射器主体配合的第一锁定装置释放。在注射器主体和针头内可移动的主柱塞包括能够与注射器主体配合的限位止挡件,其中限位止挡件在第一锁定装置恰好要解锁之前的状态下在近端与注射器主体间隔开。通过主柱塞的限位止挡件,主柱塞在解锁第一锁定装置时能够沿近端方向经过注射器主体被驱动返回。第一锁定装置可以由在近端设置在装置上的致动元件释放。
文档编号A61D7/00GK102526869SQ20111036102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15日
发明者C.施马尔茨 申请人:富泰克精密注塑尼道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