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气式栽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600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充气式栽培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园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气式栽培装置。
背景技术
无土栽培是指不用天然土壤栽培植物的方法。现有的单层和多层自动供液无土栽 培装置采用电能(水泵和电机)驱动营养液循环流动或驱动装置不停转动以实现对植物供 给营养液并且保持根系的需氧量以维持植物正常生长,即现有技术是以电及电机、水泵、电 子控制器等为基础的装置。现有技术不仅不节能、制造噪音和电磁污染,而且由于需要拖条 尾巴(电线)无法自由方便的移动,在使用时因为电线的牵绊因此在居室、窗台、阳台等空 间使用很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新型的能够用于无土栽培的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充气式栽培装置,包括气体压力腔、储液箱、导液管、用于控制所述导液管启 闭的控制开关和至少一层种植槽;当所述的种植槽包括多层时,至上而下依次设置,上层种 植槽和下层种植槽之间通过溢流管相连通;所述气体压力腔与所述储液箱连通;所述的导 液管一端和所述的储液箱相通,另一端和最上层的种植槽相通,所述的控制开关设置在最 下层种植槽内。所述控制开关为能够根据种植槽中的液体存量的变化自动开启或者关闭的导流 液体存量自动控制开关。所述导流液体存量自动控制开关为浮力开关,所述导流液体存量自动控制开关包 括浮子、连杆、连杆轴、卡板和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固定在所述最下层种植槽内,所述连 杆的一端摆动连接在所述固定支架上,另一端连接所述浮子,所述卡板连接在所述连杆上 并且与所述固定支架之间有可变间隙相对设置,所述导液管包括软管部分,所述软管部分 从所述卡板与所述固定支架之间的可变间隙中穿过。所述导流液体存量自动控制开关为重力开关,所述导流液体存量自动控制开关包 括重力储液槽、重力固定支架、重力卡板、重力连杆和复位弹簧,所述重力储液槽置于所述 最下层种植槽内的复位弹簧上,所述重力固定支架固定在所述重力储液槽上,所述重力连 杆的一端摆动连接在所述重力固定支架上,另一端在所述最下层种植槽内滑动,所述重力 卡板连接在所述重力连杆上并且与所述重力固定支架之间有可变间隙相对设置,所述导液 管包括软管部分,所述软管部分从所述重力卡板与所述重力固定支架之间的可变间隙中穿 过。还包括定位销和滚轮,所述重力连杆的一端摆动连接在所述重力固定支架上,另 一端连接所述滚轮,所述重力储液槽的外底面和所述最下层种植槽的内底面上均设有所述定位销,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套在所述重力储液槽的外底面和所述最下层种植槽的内 底面上的所述定位销上。所述种植槽为无土栽培种植槽或有土栽培种植槽。所述种植槽包括顶层种植槽、中间层种植槽、最下层种植槽,所述储液箱中的液体 通过所述导液管与所述顶层种植槽连通,所述顶层种植槽通过溢流管与所述中间层种植槽 连通,所述中间层种植槽再通过溢流管与所述最下层种植槽连通。还包括压力表和过滤器,所述压力表与所述气体压力腔连通;所述导液管连通所 述储液箱中液体的一端上连接有所述过滤器。所述气体压力腔与所述储液箱一体化设置或分开设置。所述储液箱中的液体为水或者营养液,所述气体压力腔和/或储液箱上设有单向 充气口、充气管、注液口,在所述的注液口上设有带有泄压阀的注液口密封盖。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储液箱中的液体由所述压力腔内的压缩空气驱动,通过导液 管流向种植槽,由储液箱中通过导液管流向种植槽的液体是通过导流液体存量自动控制开 关来自动控制开闭的。所述种植槽可以设置为单层或者设置为多层,所述种植槽设置为多 层种植槽时,可以分为最下层种植槽,中间层种植槽和顶层种植槽。本实用新型是介于现有的水泵循环供液(或电机驱动转轮)无土栽培装置与静态 水培之间的一种新的无土栽培装置。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在没有电的情况下完成营养液的输 送、分配与液位控制,同时解决半静态营养液中根系的供氧与生长问题及植物的光照角度、 生长空间与空气流动问题。其中,半静态营养液是指,介于循环流动与完全静止之间的接近 于静态的营养液液体状态;静态营养液是指,完全静止的营养液液体状态。本实用新型依靠压缩空气作为动力驱动营养液流动,而不再依赖电能。本实用 新型依靠导流液体存量自动控制开关控制种植槽内营养液的存量来实现自动供给营养液 (通过导流液体存量自动控制开关的自动开合调整供液,以精确补充消耗掉的营养液,使营 养液存量始终保持在设定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既可以适用于无土栽培也可以适用于有土栽培,本实用新型既可以用 于种植植物植株也可以用于栽培蘑菇等其它非植物植株。本实用新型在各层种植槽的设计上需充分考虑光的照射角度与植物生长的空间 及空气的流动。本实用新型中的种植槽可以设置为单层或者多层。本实用新型中的导流液体存量自动控制开关是一种根据种植槽内营养液存量的 即时变化而自动开启或关闭导液管的装置,以便即时自动调节营养液供给流量和开关。以 保证种植槽内的营养液存量始终自动保持在设定范围内。其工作过程为当种植槽内营养 液存量低于设定范围时开关自动开启,开始供液,当种植槽内营养液存量达到设定范围时 开关自动关闭,停止供液。所述控制开关为导流液体存量自动控制开关,包括浮力开关和重 力开关。浮力开关是以营养液液位高低变化作为开关开启或关闭的决定因素。重力开关是 以营养液的存量的重量变化作为开关开启或关闭的决定因素。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实用新型摆脱了对电能的依赖,不用电机、水泵、电子控制器,创造了一种没 有尾巴(电线)的、节能的、静音的、无电磁污染的、全新的栽培装置,能够充分利用居室、阳 台等空间种植(花卉蔬菜等)多种植物,美化环境,改善空气质量。[0023](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
图1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的是实施例1中浮力开关的局部放大图;图3所示的是实施例2中重力开关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 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 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一种充气式栽培装置,包括气体压力腔1、储液箱2、导液管3、导流液体存量自动 控制开关6和种植槽4 (如图1所示),所述种植槽4为无土栽培种植槽,所述气体压力腔1 与所述储液箱2 —体化设置,所述种植槽4包括顶层种植槽41、中间层种植槽42和最下层 种植槽内43,所述储液箱2中的液体通过所述导液管3经由位于最下层种植槽内的导流液 体存量自动控制开关,最后到达所述顶层种植槽41,所述顶层种植槽41通过溢流管5与所 述中间层种植槽42连通,所述中间层种植槽42再通过溢流管5与所述最下层种植槽43连
ο在所述导液管3上设有导流液体存量自动控制开关6,(所述导流液体存量自动控 制开关6随着所述最下层种植槽内43内的液体存量的变化而自动开合调整供液以即时补 充植物消耗的营养液,使营养液存量始终自动保持在设定范围内。)所述导流液体存量自动 控制开关6为浮力开关,包括浮子61、连杆62、连杆轴63、卡板64和固定支架65 (见图2), 所述固定支架65固定在所述最下层种植槽43上,所述连杆62的一端通过连杆轴63摆动 连接在所述固定支架65上,另一端连接所述浮子61,所述卡板64连接在所述连杆62上并 且与所述固定支架65之间有可变间隙相对设置,所述导液管3包括软管部分,所述软管部 分从所述卡板64与所述固定支架65之间的可变间隙中穿过。(随着所述浮子61的升降, 所述卡板64与所述固定支架65之间的可变间隙也随之相应的变化,从而对从其中穿过的 导液管软管部分实现关闭或者打开或者调解流量大小。) 本实施例的充气式栽培装置还包括压力表7和过滤器8,所述压力表7与所述气体 压力腔1连通;所述导液管3连通所述储液箱2中液体的一端上连接有所述过滤器8。所 述储液箱2中的液体为水或者营养液22,所述气体压力腔和所述储液箱的整体上设有单向 充气口 9(单向充气口只能进气不能出气)、充气管91、注液口 92和注液口密封盖93,所述 注液口密封盖93上设有泄压阀94。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为通过注液口 92向储液罐内注入水或者营养液22至设定 液位后盖上注液口密封盖93并旋紧或压紧,由单向充气口 9向气体压力腔1内充空气,直 至注液口密封盖93上的泄压阀94出气为止,此时压力表7显示压力为设定压力。在空气 压力的作用下水或者营养液22通过导液管3流向顶层种植槽41 (单层种植槽的情况下水 或者营养液通过导液管流向唯一的最下层种植槽内),当顶层种植槽41营养液达到设定的营养液存量后开始向下一层种植槽溢流,当每层中间层种植槽营养液达到设定的营养液存 量后向最下层种植槽43溢流,直到最下层种植槽43内的营养液达到设定的营养液存量时 导流液体存量自动控制开关6闭合,使导液管3关闭,停止供液。至此,每层种植槽营养液 存量都达到设定范围。当种植槽的营养液存量由于植物消耗而减少时,导流液体存量自动控制开关6开 启,使导液管3开通,开始供液,从顶层种植槽41开始直至每层种植槽营养液存量都达到设 定范围时,导流液体存量控制开关6再次闭合,使导液管6重新关闭,停止供液。实施例2一种充气式栽培装置,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导流液体存量自动控制开 关6为重力开关(如图3所示),包括重力储液槽601、重力固定支架602、重力卡板603、重 力连杆604、重力连杆轴605、复位弹簧606、定位销607和滚轮608,所述重力储液槽601置 于最下层种植槽43内的复位弹簧606上,所述重力储液槽601的外底面和所述最下层种植 槽43的内底面上均设有所述定位销607,所述复位弹簧606的两端分别套在所述重力储液 槽601的外底面和所述最下层种植槽43的内底面上的所述定位销607上。所述重力固定 支架602固定在所述重力储液槽601上,所述重力连杆604的一端以所述重力连杆轴605 为中心摆动连接在所述重力固定支架602上,另一端连接所述滚轮608,所述重力卡板603 连接在所述重力连杆604上并且与所述重力固定支架602之间有可变间隙相对设置,所述 导液管3包括软管部分,所述软管部分从所述重力卡板603与所述重力固定支架602之间 的可变间隙中穿过。(随着所述重力储液槽601内液体重量的变化导致重力储液槽601的 升降,所述重力卡板603与所述重力固定支架602之间的可变间隙也随之相应的变化,从而 对从其中穿过的导液管3的软管部分实现关闭或者打开或者调解流量大小。)以上通过具体的和优选的实施例详细的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 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所述实施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 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充气式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体压力腔、储液箱、导液管、用于控制所 述导液管启闭的控制开关和至少一层种植槽;当所述的种植槽包括多层时,至上而下依次 设置,上层种植槽和下层种植槽之间通过溢流管相连通;所述气体压力腔与所述储液箱连 通;所述的导液管一端和所述的储液箱相通,另一端和最上层的种植槽相通,所述的控制开 关设置在最下层种植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式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开关为能够根据种 植槽中的液体存量的变化自动开启或者关闭的导流液体存量自动控制开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式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液体存量自动控制 开关为浮力开关,所述导流液体存量自动控制开关包括浮子、连杆、连杆轴、卡板和固定支 架,所述固定支架固定在所述最下层种植槽内,所述连杆的一端摆动连接在所述固定支架 上,另一端连接所述浮子,所述卡板连接在所述连杆上并且与所述固定支架之间有可变间 隙相对设置,所述导液管包括软管部分,所述软管部分从所述卡板与所述固定支架之间的 可变间隙中穿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式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液体存量自动控制 开关为重力开关,所述导流液体存量自动控制开关包括重力储液槽、重力固定支架、重力卡 板、重力连杆和复位弹簧,所述重力储液槽置于所述最下层种植槽内的复位弹簧上,所述重 力固定支架固定在所述重力储液槽上,所述重力连杆的一端摆动连接在所述重力固定支架 上,另一端在所述最下层种植槽内滑动,所述重力卡板连接在所述重力连杆上并且与所述 重力固定支架之间有可变间隙相对设置,所述导液管包括软管部分,所述软管部分从所述 重力卡板与所述重力固定支架之间的可变间隙中穿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气式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销和滚轮,所述重 力连杆的一端摆动连接在所述重力固定支架上,另一端连接所述滚轮,所述重力储液槽的 外底面和所述最下层种植槽的内底面上均设有所述定位销,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套在 所述重力储液槽的外底面和所述最下层种植槽的内底面上的所述定位销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式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槽为无土栽培种植 槽或有土栽培种植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式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槽包括顶层种植槽、 中间层种植槽、最下层种植槽,所述储液箱中的液体通过所述导液管与所述顶层种植槽连 通,所述顶层种植槽通过溢流管与所述中间层种植槽连通,所述中间层种植槽再通过溢流 管与所述最下层种植槽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式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力表和过滤器,所述 压力表与所述气体压力腔连通;所述导液管连通所述储液箱中液体的一端上连接有所述过1 ' O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式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压力腔与所述储液 箱一体化设置或分开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式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箱中的液体为水或 者营养液,所述气体压力腔和/或储液箱上设有单向充气口、充气管、注液口,在所述的注 液口上设有带有泄压阀的注液口密封盖。
专利摘要一种充气式栽培装置,包括气体压力腔、储液箱、导液管、用于控制所述导液管启闭的控制开关和至少一层种植槽;当所述的种植槽包括多层时,至上而下依次设置,上层种植槽和下层种植槽之间通过溢流管相连通;所述气体压力腔与所述储液箱连通;所述的导液管一端和所述的储液箱相通,另一端和最上层的种植槽相通,所述的控制开关设置在最下层种植槽内。本实用新型摆脱了对电能的依赖,不用电机、水泵、电子控制器,创造了一种没有“尾巴”的、节能的、静音的、无电磁污染的、全新的栽培装置,能够充分利用居室、阳台等空间种植多种植物,美化环境,改善空气质量。
文档编号A01G31/06GK201911142SQ2011200163
公开日2011年8月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19日
发明者张蔚, 杜强 申请人:张蔚, 杜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