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刺参育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刺参育苗技术,具体涉及一种能使得刺参高产的刺参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海参自古以来是滋补佳品,蛋白质含量高,且口感好,但是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刺参育苗方法。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刺参育苗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亲参采捕及运输6 7月,选择体重在200g/头以上,体长大于20Cm,无伤残病害,无排内脏,性腺指数大于10%的亲参,采用干运和水运,盐度为29 32,温度低于16°C ;
(2)亲参蓄养管理
亲参运回后进行人工蓄养,培育密度位20头/m3,采用多层网笼或单层浮式网箱暂养,蓄养池采用水泥或玻璃钢水槽,容积l(T40m3,水深1. 2^1. 5m,水温16 18°C,盐度29 32,PH值7. 8 8. 5,光照50(Γ10001Χ,溶解氧5 mg /I以上,亲参每日按其体重的4%分早晚两次投喂鼠尾藻磨碎液或人工配合饲料,上午投30%,下午投70%,.每天早晚各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1/3 1/2量程,换水温差不大于1°C,及时清除池底排泄物和残饵; (3)产卵受精用常规采卵法,采卵密度不大于50粒/ m2,亲参产卵受精后要及时将亲参移出,此时要用经过砂滤消毒的洁净海水反复洗卵多次,直到池水变清为止;(4)孵化孵化条
件为水温17 20°C,盐度29 32,PH值7. 8 8. 5,光照50(Tl0001x,溶解氧5 mg /I以上,连续微量充气,孵化密度2(Γ50粒/ml ;(5)幼体培育当胚胎发育到小耳幼体时
进行选育,用NX 79尼龙丝网拖选或用虹吸管虹吸选育,选幼后的幼体密度控制在O. 5 1个/ml,投喂刺参幼体的适口饵料或者代饵料,单细胞藻类的适宜投喂量分别为小耳幼体I万cell/ml,中耳幼体1. 5万cell/ml,大耳幼体2万cell/ml,刺参后期幼体可投喂一部分代用饵料,鼠尾藻磨碎液每天投喂量1(Γ 5Χ10-6,食母生澄清液每天61X10-6,海带草发酵液每天1(Γ15 X 10-6,在浮游幼体培育期间一般每日换水2次,每次换水1/2 1/3量程,为使幼体均匀分布,提高幼体的成活率,每隔一小时要用翻水板上下翻动池水I次,浮游幼体的培育水温2(T25°C,2 3天用虹吸管清底一次;
(6)稚参采集和培育 a.稚参采集当大耳幼体出现五触手原基后或幼体209Γ30%发育至樽形幼体时,进行投放附着基,投放前用O. 5%0 1. 0%。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泡2 3天,然后用1(Γ 5Χ10-6的高锰酸钾溶液洗刷一遍,再用过滤海水冲洗干净,除去药物、油污及脏物,洗刷干净后即放入培育池中接种底栖硅藻,接种时将附着基呈水平方向平铺在培育池中,加入新鲜过滤海水,然后接入藻种,以ΝΧ103筛絹网过滤2 3次之后,充分搅拌均匀,静止不动,翌日将附着基倒置,用同样的方法接种另一面,附着基接种后要及时稀疏,使其垂直放置,每广3天换水一次,每次换1/2 1/3,并按换水量施肥氮1(Γ20Χ10-6,磷I 2 X 10-6,硅1. O X 10-6,铁O.1 X 10-6,水温保持在15 23°C,光照为150(Γ25001χ,经常倒
转附着基方向;b.稚参培育适宜盐度为29 32,适宜水温在26°C以下,溶解氧在5 mg /I以上,PH值7. 8 8. 5之间,光照30001x以下,培育密度控制在O. 5 I头/ cm 2以下,稚参的饵料有天然饵料和人工配合饵料,天然饵料为底栖硅藻,单细胞藻类的浓缩液、大型藻类如鼠尾藻的磨碎液;体长2mm以下,以附着基上的底栖硅藻为主要饵料,投喂单细胞藻类、大型藻类的磨碎液,日投喂量控制在3(Γ40 X 10-6,并逐步增加光照强度使附着基上的底栖硅藻得以繁殖;当体长达2mm以上时,可完全以鼠尾藻磨碎液为饵料,每日投喂4飞次,每次20 30 X 10-6 ;配合饵料每3 4天投喂I次,每次O. 02 0. 04 X 10_6g/头,稚参培育采用流水法来改善水质,每天流水4飞次 ,每次2 3小时,每天流水量为培育水体的3 4倍;每2 3天吸污I次,半个月倒池I次;连续微量充气,投饵后要停止充气I小时,在水温高时应增加流水量,达到6 7个量程。作为优选,步骤(5)中,刺参幼体的适口饵料种类有盐藻、角毛藻、鞭金藻、等边金藻、小新月菱形藻,或者代用饵料。作为优选,所述的代用饵料为鼠尾藻磨碎液或者金藻和硅藻混合物。作为优选,步骤(6)中,所述的附着基目前一般使用聚乙烯波纹板或聚乙烯薄膜,所述的藻种以小型舟形藻、卵形藻和菱形藻为主。有益效果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所生产出来的刺参成活率高,并且肉质鲜美,蛋白质含量高。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实施例1
一种刺参育苗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亲参采捕及运输6 7月,选择体重在200g/头以上,体长大于20Cm,无伤残病害,无排内脏,性腺指数大于10%的亲参,采用干运和水运,盐度为29,温度低于16°C ;
(2)亲参蓄养管理
亲参运回后进行人工蓄养,培育密度位20头/m3,采用多层网笼或单层浮式网箱暂养,蓄养池采用水泥或玻璃钢水槽,容积10m3,水深1. 2^1. 5m,水温16 18°C,盐度29,PH值7. 8,光照5001x,溶解氧5 mg /I以上,亲参每日按其体重的4%分早晚两次投喂鼠尾藻磨碎液或人工配合饲料,上午投30%,下午投70%,.每天早晚各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1/3量程,换水温差不大于1°C,及时清除池底排泄物和残饵; (3)产卵受精用常规采卵
法,采卵密度不大于50粒/ m2,亲参产卵受精后要及时将亲参移出,此时要用经过砂滤消毒的洁净海水反复洗卵多次,直到池水变清为止;(4)孵化孵化条件为水温
20°C,盐度32,PH值8. 5,光照ΙΟΟΟΙχ,溶解氧5 mg/I以上,连续微量充气,孵化密度50粒/ml ; (5)幼体培育当胚胎发育到小耳幼体时进行选育,用NX 79尼龙丝网拖
选或用虹吸管虹吸选育,选幼后的幼体密度控制在O. 5个/ml,投喂刺参幼体的适口饵料或者代饵料,单细胞藻类的适宜投喂量分别为小耳幼体I万cell/ml,中耳幼体1. 5万cell/ml,大耳幼体2万cell/ml,刺参后期幼体可投喂一部分代用饵料,鼠尾藻磨碎液每天投喂量1(Γ 5Χ10-6,食母生澄清液每天6 8 X 10-6,海带草发酵液每天1(Γ 5 X 10_6,在浮游幼体培育期间一般每日换水2次,每次换水1/2 1/3量程,为使幼体均匀分布,提高幼体的成活率,每隔一小时要用翻水板上下翻动池水I次,浮游幼体的培育水温25°C,3天用虹吸管清底一次;
(6)稚参采集和培育 a.稚参采集当大耳幼体出现五触手原基后或幼体20%发育至樽形幼体时,进行投放附着基,投放前用O. 5%。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泡2天,然后用10^15X10-6的高锰酸钾溶液洗刷一遍,再用过滤海水冲洗干净,除去药物、油污及脏物,洗刷干净后即放入培育池中接种底栖硅藻,接种时将附着基呈水平方向平铺在培育池中,加入新鲜过滤海水,然后接入藻种,以NX103筛絹网过滤2次之后,充分搅拌均匀,静止不动,翌日将附着基倒置,用同样的方法接种另一面,附着基接种后要及时稀疏,使其垂直放置,每I天换水一次,每次换1/2,并按换水量施肥氮1(Γ20Χ10-6,磷Γ2Χ10-6,硅1.OX 10-6,铁O.1 X 10-6,水温保持在15°C,光照为15001x,经常倒转附着基方向;b.稚参培育适宜盐度为29,适宜水温在26°C以下,溶解氧在5 mg /I以上,PH值7. 8之间,光照30001x以下,培育密度控制在O. 5头/ cm 2以下,稚参的饵料有天然饵料和人工配合饵料,天然饵料为底栖硅藻,单细胞藻类的浓缩液、大型藻类如鼠尾藻的磨碎液;体长2mm以下,以附着基上的底栖硅藻为主要饵料,投喂单细胞藻类、大型藻类的磨碎液,日投喂量控制在 3(Γ40Χ 10-6,并逐步增加光照强度使附着基上的底栖硅藻得以繁殖;当体长达2mm以上时,可完全以鼠尾藻磨碎液为饵料,每日投喂4次,每次2(Γ30Χ 10-6 ;配合饵料每3天投喂I次,每次O. 02、. 04X10-6g/头,稚参培育采用流水法来改善水质,每天流水4次,每次2小时,每天流水量为培育水体的3倍;每2 3天吸污I次,半个月倒池I次;连续微量充气,投饵后要停止充气I小时,在水温高时应增加流水量,达到6 7个量程。步骤(5)中,刺参幼体的适口饵料种类有盐藻、角毛藻、鞭金藻、等边金藻、小新月菱形藻,或者代用饵料。代用饵料为鼠尾藻磨碎液或者金藻和硅藻混合物。步骤(6)中,附着基目前一般使用聚乙烯波纹板或聚乙烯薄膜,藻种以小型舟形藻、卵形藻和菱形藻为主。实施例2
一种刺参育苗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亲参采捕及运输6 7月,选择体重在200g/头以上,体长大于20Cm,无伤残病害,无排内脏,性腺指数大于10%的亲参,采用干运和水运,盐度为32,温度低于16°C ;
(2)亲参蓄养管理
亲参运回后进行人工蓄养,培育密度位20头/m3,采用多层网笼或单层浮式网箱暂养,蓄养池采用水泥或玻璃钢水槽,容积40m3,水深1. 5m,水温18°C,盐度32,PH值8. 5,光照ΙΟΟΟΙχ,溶解氧5 mg /I以上,亲参每日按其体重的4%分早晚两次投喂鼠尾藻磨碎液或人工配合饲料,上午投30%,下午投70%,.每天早晚各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1/2量程,换水温差不大于1°C,及时清除池底排泄物和残饵; (3)产卵受精用常规采卵
法,采卵密度不大于50粒/ m2,亲参产卵受精后要及时将亲参移出,此时要用经过砂滤消毒的洁净海水反复洗卵多次,直到池水变清为止;(4)孵化孵化条件为水温
20°C,盐度32,?!1值8.5,光照100011,溶解氧5啤/1以上,连续微量充气,孵化密度50粒/ml ;(5)幼体培育当胚胎发育到小耳幼体时进行选育,用NX 79尼龙丝网拖选或用虹吸管虹吸选育,选幼后的幼体密度控制在I个/ml,投喂刺参幼体的适口饵料或者代饵料,单细胞藻类的适宜投喂量分别为小耳幼体I万cell/ml,中耳幼体1. 5万cell/ml,大耳幼体2万cell/ml,刺参后期幼体可投喂一部分代用饵料,鼠尾藻磨碎液每天投喂量1(Γ 5Χ10-6,食母生澄清液每天6 8 X 10-6,海带草发酵液每天1(Γ 5 X 10_6,在浮游幼体培育期间一般每日换水2次,每次换水1/3量程,为使幼体均匀分布,提高幼体的成活率,每隔一小时要用翻水板上下翻动池水I次,浮游幼体的培育水温25°C,3天用虹吸管清底一次;
(6)稚参采集和培育 a.稚参采集当大耳幼体出现五触手原基后或幼体30%发育至樽形幼体时,进行投放附着基,投放前用1. 0%。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泡3天,然后用10^15X10-6的高锰酸钾溶液洗刷一遍,再用过滤海水冲洗干净,除去药物、油污及脏物,洗刷干净后即放入培育池中接种底栖硅藻,接种时将附着基呈水平方向平铺在培育池中,加入新鲜过滤海水,然后接入藻种,以NX103筛絹网过滤2 3次之后,充分搅拌均匀,静止不动,翌日将附着基倒置,用同样的方法接种另一面,附着基接种后要及时稀疏,使其垂直
放置,每I 3天换水一次,每次换1/3,并按换水量施肥氮1(Γ20Χ10-6,磷I 2 X 10-6,硅1.OX 10-6,铁O. 1父10-6,水温保持在231,光照为250011,经常倒转附着基方向;b.稚参培育适宜盐度为32,适宜水温在261以下,溶解氧在5啤/1以上,PH值8. 5之间,光照30001x以下,培育密度控制在I头/ cm 2以下,稚参的饵料有天然饵料和人工配合饵料,天然饵料为底栖硅藻,单细胞藻类的浓缩液、大型藻类如鼠尾藻的磨碎液;体长2mm以下,以附着基上的底栖硅藻为主要饵料,投喂单细胞藻类、大型藻类的磨碎液,日投喂量控制在3(Γ40Χ 10-6,并逐步增加光照强度使附着基上的底栖硅藻得以繁殖;当体长达2mm以上时,可完全以鼠尾藻磨碎液为饵料,每日投喂6次,每次2(Γ30Χ 10-6 ;配合饵料每3 4天投喂I次,每次O. 02、. 04X10-6g/头,稚参培育采用流水法来改善水质,每天流水6次,每次3小时,每天流水量为培育水体的4倍;每3天吸污I次,半个月倒池I次;连续微量充气,投饵后要停止充气I小时,在水温高时应增加流水量,达到6 7个量程。步骤(5)中,刺参幼体的适口饵料种类有盐藻、角毛藻、鞭金藻、等边金藻、小新月菱形藻,或者代用饵料。代用饵料为鼠尾藻磨碎液或者金藻和硅藻混合物。步骤(6)中,附着基目前一般使用聚乙烯波纹板或聚乙烯薄膜,藻种以小型舟形藻、卵形藻和菱形藻为主。实施例3
一种刺参育苗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亲参采捕及运输6 7月,选择体重在200g/头以上,体长大于20Cm,无伤残病害,无排内脏,性腺指数大于10%的亲参,采用干运和水运,盐度为30,温度低于16°C ;
(2)亲参蓄养管理
亲参运回后进行人工蓄养,培育密度位20头/m3,采用多层网笼或单层浮式网箱暂养,蓄养池采用水泥或玻璃钢水槽,容积30m3,水深1. 3m,水温17°C,盐度31,PH值8. 2,光照6001x,溶解氧5 mg /I以上,亲参每日按其体重的4%分早晚两次投喂鼠尾藻磨碎液或人工配合饲料,上午投30%,下午投70%,.每天早晚各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1/3 1/2量程,换水温差不大于1°C,及时清除池底排泄物和残饵; (3)产卵受精用常规采卵法,采卵密度不大于50粒/ m2,亲参产卵受精后要及时将亲参移出,此时要用经过砂滤消毒的洁净海水反复洗卵多次,直到池水变清为止;(4)孵化孵化条件为水温
190C,盐度31,PH值8,光照9001x,溶解氧5 mg /I以上,连续微量充气,孵化密度30粒/ml ; (5)幼体培育当胚胎发育到小耳幼体时进行选育,用NX 79尼龙丝网拖
选或用虹吸管虹吸选育,选幼后的幼体密度控制在O. 8个/ml,投喂刺参幼体的适口饵料或者代饵料,单细胞藻类的适宜投喂量分别为小耳幼体I万cell/ml,中耳幼体1. 5万cell/ml,大耳幼体2万cell/ml,刺参后期幼体可投喂一部分代用饵料,鼠尾藻磨碎液每天投喂量1(Γ 5Χ10-6,食母生澄清液每天6 8 X 10-6,海带草发酵液每天1(Γ 5 X 10_6,在浮游幼体培育期间一般每日换水2次,每次换水1/2 1/3量程,为使幼体均匀分布,提高幼体的成活率,每隔一小时要用翻水板上下翻动池水I次,浮游幼体的培育水温21°C,2 3天用虹吸管清底一次;
(6)稚参采集和培育 a.稚参采集当大耳幼体出现五触手原基后或幼体25%发 育至樽形幼体时,进行投放附着基,投放前用O. 6%。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泡2 3天,然后用10^15X10-6的高锰酸钾溶液洗刷一遍,再用过滤海水冲洗干净,除去药物、油污及脏物,洗刷干净后即放入培育池中接种底栖硅藻,接种时将附着基呈水平方向平铺在培育池中,力口入新鲜过滤海水,然后接入藻种,以NX103筛絹网过滤2 3次之后,充分搅拌均匀,静止不动,翌日将附着基倒置,用同样的方法接种另一面,附着基接种后要及时稀疏,使其垂直放置,每2天换水一次,每次换1/2 1/3,并按换水量施肥氮1(Γ20Χ10-6,磷I 2X10-6,硅1.OX 10-6,铁O.1 X 10-6,水温保持在20°C,光照为18001x,经常倒转附着基方向;b.稚参培育适宜盐度为31,适宜水温在26°C以下,溶解氧在5 mg /I以上,PH值8.1之间,光照30001x以下,培育密度控制在O. 8头/ cm 2以下,稚参的饵料有天然饵料和人工配合饵料,天然饵料为底栖硅藻,单细胞藻类的浓缩液、大型藻类如鼠尾藻的磨碎液;体长2mm以下,以附着基上的底栖硅藻为主要饵料,投喂单细胞藻类、大型藻类的磨碎液,日投喂量控制在3(Γ40Χ 10-6,并逐步增加光照强度使附着基上的底栖硅藻得以繁殖;当体长达2mm以上时,可完全以鼠尾藻磨碎液为饵料,每日投喂5次,每次2(Γ30 X 10-6 ;配合饵料每3. 5天投喂I次,每次O. 02、. 04X10-6g/头,稚参培育采用流水法来改善水质,每天流水5次,每次2. 5小时,每天流水量为培育水体的3. 5倍;每2. 5天吸污I次,半个月倒池I次;连续微量充气,投饵后要停止充气I小时,在水温高时应增加流水量,达到6 7个量程。步骤(5)中,刺参幼体的适口饵料种类有盐藻、角毛藻、鞭金藻、等边金藻、小新月菱形藻,或者代用饵料。代用饵料为鼠尾藻磨碎液或者金藻和硅藻混合物。步骤(6)中,附着基目前一般使用聚乙烯波纹板或聚乙烯薄膜,藻种以小型舟形藻、卵形藻和菱形藻为主。
权利要求
1.一种刺参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1)亲参采捕及运输6 7月,选择体重在200g/头以上,体长大于20Cm,无伤残病害,无排内脏,性腺指数大于10%的亲参,采用干运和水运,盐度为29 32,温度低于16°C ; (2)亲参蓄养管理 亲参运回后进行人工蓄养,培育密度位20头/m3,采用多层网笼或单层浮式网箱暂养,蓄养池采用水泥或玻璃钢水槽,容积l(T40m3,水深1. 2^1. 5m,水温16 18°C,盐度29 32,PH值7. 8 8. 5,光照50(Γ10001Χ,溶解氧5 mg/I以上,亲参每日按其体重的4%分早晚两次投喂鼠尾藻磨碎液或人工配合饲料,上午投30%,下午投70%,.每天早晚各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1/3 1/2量程,换水温差不大于1°C,及时清除池底排泄物和残饵; (3)产卵受精用常规采卵法,采卵密度不大于50粒/ m2,亲参产卵受精后要及时将亲参移出,此时要用经过砂滤消毒的洁净海水反复洗卵多次,直到池水变清为止;(4)孵化孵化条件为水温17 20°C,盐度29 32,PH值7. 8 8. 5,光照50(Tl0001x,溶解氧5 mg /I以上,连续微量充气,孵化密度2(Γ50粒/ml ;(5)幼体培育当胚胎发育到小耳幼体时进行选育,用NX 79尼龙丝网拖选或用虹吸管虹吸选育,选幼后的幼体密度控制在O. 5 1个/ml,投喂刺参幼体的适口饵料或者代饵料,单细胞藻类的适宜投喂量分别为小耳幼体I万cell/ml,中耳幼体1. 5万cell/ml,大耳幼体2万cell/ml,刺参后期幼体可投喂一部分代用饵料,鼠尾藻磨碎液每天投喂量1(Γ15Χ 10-6,食母生澄清液每天6 8Χ 10-6,海带草发酵液每天1(Γ15 X 10-6,在浮游幼体培育期间一般每日换水2次,每次换水1/2 1/3量程,为使幼体均匀分布,提高幼体的成活率,每隔一小时要用翻水板上下翻动池水I次,浮游幼体的培育水温2(T25°C,2 3天用虹吸管清底一次; (6)稚参采集和培育 a.稚参采集当大耳幼体出现五触手原基后或幼体209Γ30%发育至樽形幼体时,进行投放附着基,投放前用O. 5%0 1. 0%。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泡2 3天,然后用1(Γ 5Χ10-6的高锰酸钾溶液洗刷一遍,再用过滤海水冲洗干净,除去药物、油污及脏物,洗刷干净后即放入培育池中接种底栖硅藻,接种时将附着基呈水平方向平铺在培育池中,加入新鲜过滤海水,然后接入藻种,以ΝΧ103筛絹网过滤2 3次之后,充分搅拌均匀,静止不动,翌日将附着基倒置,用同样的方法接种另一面,附着基接种后要及时稀疏,使其垂直放置,每广3天换水一次,每次换1/2 1/3,并按换水量施肥氮1(Γ20 X 10-6,磷I 2 X 10-6,硅1. O X 10-6,铁O.1 X 10-6,水温保持在15 23°C,光照为150(Γ25001χ,经常倒转附着基方向;b.稚参培育适宜盐度为29 32,适宜水温在26°C以下,溶解氧在5 mg /I以上,PH值7. 8 8. 5之间,光照30001x以下,培育密度控制在O. 5 I头/ cm 2以下,稚参的饵料有天然饵料和人工配合饵料,天然饵料为底栖硅藻,单细胞藻类的浓缩液、大型藻类如鼠尾藻的磨碎液;体长2mm以下,以附着基上的底栖硅藻为主要饵料,投喂单细胞藻类、大型藻类的磨碎液,日投喂量控制在3(Γ40 X 10-6,并逐步增加光照强度使附着基上的底栖硅藻得以繁殖;当体长达2mm以上时,可完全以鼠尾藻磨碎液为饵料,每日投喂4飞次,每次20 30 X 10-6 ;配合饵料每3 4天投喂I次,每次O. 02 0. 04X 10_6g/头,稚参培育采用流水法来改善水质,每天流水4飞次,每次2 3小时,每天流水量为培育水体的3 4倍;每2 3天吸污I次,半个月倒池I次;连续微量充气,投饵后要停止充气I小时,在水温高时应增加流水量,达到6 7个量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刺参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刺参幼体的适口饵料种类有盐藻、角毛藻、鞭金藻、等边金藻、小新月菱形藻,或者代用饵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刺参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代用饵料为鼠尾藻磨碎液或者金藻和硅藻混合物。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刺参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所述的附着基目前一般使用聚乙烯波纹板或聚乙烯薄膜,所述的藻种以小型舟形藻、卵形藻和菱形藻为主。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刺参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亲参采捕及运输;亲参蓄养管理;产卵受精;孵化;幼体培育;稚参采集和培育,本发明的刺参育苗方法所培育出来的刺参产量高,蛋白质含量高。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3004658SQ20121054692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7日
发明者卢枳伸 申请人:江苏海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