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噁唑菌酮和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085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含噁唑菌酮和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应用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的杀菌剂组合物,其有效活性成分有噁唑菌酮和肟菌酯,其中噁唑菌酮和肟菌酯的重量百分比为1:80~80:1,有效活性成分加入助剂及赋型剂制成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主要用于防治用于防治小麦、大麦、豌豆、甜菜、油菜、葡萄、马铃薯、爪类、辣椒,番茄等作物的白粉病、锈病、颖枯病、网斑病、霜霉病、早晚疫病等。
【专利说明】一种含噁唑菌酮和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应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农药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有噁唑菌酮和肟菌酯进行复配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在防治农作物真菌方面的应用。
【背景技术】
[0002]噁唑菌酮
[0003]英文名称:FamoxadoneCAS 号:131807-57_3EINECS 号:200-835-2 分子式:C22H18N204 分子量:374.3893
[0004]原药为无色结晶体,密度:1.327g/cm3,熔点:140.3~141.8 °C,沸点:491.30C at760mmHg,闪点:250.9 °C,蒸汽压:8.52E-10mmHg at25°C,在 20°C 水中溶解度52 μ g/L(52ppb)。
[0005]主要是抑制在病原菌细胞中线体的电子转移,造成氧化磷酸化作用的停止,使病原菌细胞丧失能量来源而死亡。
[0006]新颖、高效、广谱杀菌剂,具有保护、治疗、铲除、渗透、内吸活性。作用机制是能量抑制剂,即线粒体电子传递抑制制。用于小麦、大麦、豌豆、甜菜、油菜、番茄、辣椒、瓜类、马铃薯。防治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卵菌纲中的重要病害,如白粉病、霜霉病、网斑病、锈病、颖枯病、晚疫病等。
[0007]肟菌酯
[0008]英文名称Trifloxystrobin
[0009]中文别名肟草酯;(2Z)-2-甲氧基亚氨基-2-[2-[[l-[3-(三氟甲基)苯基]亚乙基氨基]氧甲基]苯基]乙酸甲酯;三氟敏;肟草酯;肟菌脂;三氟敏;
[0010]CAS RN141517-21-7[0011 ]分子式 C20H19F3N204
[0012]分子量408.37
[0013]白色无臭固体,熔点72.9°C,沸点约312°c(328°C开始分解)。蒸汽压3.4X 10_6Pa(25°C ),水中溶解度610 ug/1(25。C。在PH=5水溶液中稳定。产品含量≥95%,最高可达98%以上。
[0014]肟菌酯类广谱杀菌剂是从天然产物StiObilurins作为杀菌剂先导化合物成功地开发的一类新的含氟杀菌剂。具有高效、广谱、保护、治疗、铲除、渗透、内吸活性、耐雨水冲刷、持效期长等特性。对1,4_脱甲基化酶抑制剂,苯甲酰胺类,二羧胺类和苯并咪唑类产生抗性的菌株有效,与目前已有杀菌剂无交互抗性。对几乎所有真菌纲(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卵菌纲和半知菌类)病害如白粉病、锈病、颍枯病、网斑病、霜霉病、稻瘟病等均有良好的活性。除对白粉病、叶斑病有特效外,对锈病、霜霉病、立枯病、苹果黑腥病、油菜菌核病有良好的活性。对作物安全,因其在土壤,水中可快速降解,故对环境安全。由于肟菌酯具有广谱、渗透、快速分布等性能,作物吸收快、加之其具有向上的内吸性,故耐雨水冲刷性能好、持效期长,因此被认为是第二代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肟菌酯主要用于茎叶处理,保护活性优异,且具有一定的治疗活性,且活性不受环境影响,应用最佳期为孢子萌发和发病初期阶段,但对黑星病各个时期均有活性
[0015]不管是噁唑菌酮、肟菌酯还是其他高效杀菌剂,长期单独使用,容易导致病菌抗药性的产生,造成药效明显下降,从而导致用药量大大上升,喷洒周期缩短,并且使用效果差,增加了成本,大量农药的使用,使得病菌抗性更加严重,也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农产品的药物残留也增大,影响到人类、动物等的健康和正常生存,将噁唑菌酮和肟菌酯进行复配使用防治农作物病害,国内外尚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0016]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由噁唑菌酮和肟菌酯进行复配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该组合物通过复配起到增效作用,可用来防治小麦、大麦、豌豆、甜菜、油菜、葡萄、马铃薯、爪类、辣椒,番茄等作物的白粉病、锈病、颖枯病、网斑病、霜霉病、早晚疫病等。。同时对延缓病原菌的抗药性有较好的作用。
[0017]本发明中,所提到的噁唑菌酮、肟菌酯的重量、有效成分的重量等,均指的是折百后的重量,即有效物质的重量。
[0018]本发明的含噁唑菌酮和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其有效成分组成为噁唑菌酮和肟菌酯,所述的噁唑菌酮和肟菌酯的重量比为,噁唑菌酮:肟菌酯=1: 80-80:1。
[0019]作为优选,所述的噁唑菌酮和肟菌酯的重量比为,噁唑菌酮:肟菌酯=1:50-50:1。[0020]其中,该组合物中有效成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90%。
[0021]该组合物剂型包括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加入助剂及赋形剂,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均知的生产工艺可制成所需剂型。
[0022]该杀菌组合物适用范围广、成本低、效果好,可用来防治蔬菜及果树白粉病,灰霉病,黑星病,斑点病。
[002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将噁唑菌酮和肟菌酯两种杀菌剂进行复配,由于二者之间作用机理不同,使复配制剂兼具保护、内吸传导功能,扩大了杀菌谱,从而适用范围广,复配的组合物在一定的比例范围内具有增效作用,不仅防治效果好,减少了用药量和用药成本,降低了对环境的不良影响,而且大大延缓了病菌抗药性的产生。该杀菌组合物,可用来防治子囊菌、担子菌、卵菌等真菌在小麦、大麦、豌豆、甜菜、油菜、葡萄、马铃薯、瓜类、辣椒,番茄等多种作物上产生病害,同时对延缓病原菌的抗药性有较好的作用,总之,本发明的复配杀菌组合物,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0024]在室内采用幼苗盆栽法测定噁唑菌酮和肟菌酯不同配比的复配混剂对黄瓜白粉病的室内毒力,实验方法采用孙云沛法计算共毒系数(CTC)来评价混用效果,CTC值大于120时混剂具有增效作用,小于80时是拮抗作用,介于80~120之间时具有相加作用。
[0025]具体方法如下:
[0026]在温室盆栽黄瓜幼苗至2-3叶期,按设计药剂剂量进行叶面喷雾处理,24小时后接种黄瓜白粉病菌,并于培养箱中保湿培养,在不施药的空白对照充分发病时调查结果,以病情指数计算防治效果。用D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药剂的EC50,采用孙云沛法计算共毒系数(CTC)来评价混用效果:当CTC值大于120时混剂具有增效作用;小于80时是拮抗作用;介于80~120之间时有相加作用。有关计算公式如下:[0027]毒力指数TI (B) =标准剂A的EC50/B剂的EC50*100
[0028]实际毒力指数ATI (AB) =A 的 EC50/AB 的 EC50*100
[0029]理论毒力指数TTI (AB) =TI (A) *A在混剂中的百分数+TI⑶在混剂中的百分数
[0030]共毒系数CTC=ATI (AB) /TTI (AB) *100
[0031]表1噁唑菌酮和肟菌酯单混剂对黄瓜白粉病的毒力测定表
[0032]
【权利要求】
1.一种含噁唑菌酮和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其有效成分组成为噁唑菌酮和肟菌酯,所述的噁唑菌酮和肟菌酯的重量比为,噁唑菌酮:肟菌酯=1:80~8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噁唑菌酮和肟菌酯的重量比为,噁唑菌酮:肟菌酯=1:50~50: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效成分噁唑菌酮和肟菌酯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9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剂型包括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防治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卵菌纲中的重要病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小麦、大麦、豌豆、甜菜、油菜、葡萄、马铃薯、爪类、辣椒,番爺等作物的白粉 病、锈病、颖枯病、网斑病、霜霉病、早晚疫病等。
【文档编号】A01P3/00GK103651406SQ201310700338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8日
【发明者】李视辉 申请人:李视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