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玉菇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279209阅读:489来源:国知局
一种白玉菇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白玉菇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培养基固体部分采用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得:农作物秸秆50%~75%,杂木屑15%~30%,麦麸5%~15%,玉米粉2%~5%,动物粪1%~5%,石膏1%,石灰1%;所述白玉菇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1)物料粉碎,(2)物料混合,(3)加水搅拌,(4)打包灭菌。本发明方案的白玉菇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其成本低,配置简单,适合白玉菇生长,用本发明的培养基培育白玉菇发菌速度快、栽培周期短、产量高,另外,该培养基减少对树木资源的浪费,充分利用了对作物壳及作物芯的回收利用。
【专利说明】_种白玉薛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菌的培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白玉菇培育用的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食用菌营养价值高,经济便宜,已成为当今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菜肴之一,其中白玉菇又名御菇,菇体洁白如玉,质地细腻,口感特佳,味道鲜美,被誉为食用菌中的“金枝玉叶”,且营养丰富,含有大量多糖和各种维生素,经常食用会改善人体的新陈代谢,降低胆固醇含量。近年来,人们对白玉菇的食用价值认识加深,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但由于野生资源濒于枯竭,加上人们破坏性地采集,所以在市场上欲购难求,价格倍增。
[0003]如今,一些培育商为了得到个体大、生长快,经济效益好的茶树菇,往往在茶树菇的培育过程中使用化肥、农药、消毒剂等化学制剂,这些化学制剂对人体造成一定伤害的同时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并影响了茶树菇的营养价值。


【发明内容】

[0004]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了一种成本低、安全卫生且产量高的白玉菇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0005]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白玉菇培养基,所述培养基固体部分采用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得:农作物秸杆50%?75%,杂木肩15%?30%,麦麸5%?15%,玉米粉2%?5%,动物粪1%?5%,石膏1%,石灰1%。
[0006]一种上述的白玉菇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物料粉碎:将所述农作物秸杆加工成颗粒状、将所述杂木肩加工成粗木肩、所述麦麸加工成粉末、所述玉米粉加工成粉末、所述动物粪碾碎;
(2)物料混合:按上述比例将步骤(I)获得的农作物秸杆颗粒、杂木肩、麦麸粉末、玉米粉、动物粪放在容器中混合搅拌均匀,然后再按比例加入石膏和石灰并混合均匀,获得培养基干料;
(3)加水搅拌:在步骤(2)获得的培养基干料中加水并搅拌,干料与水的比例为1: 1.3?1.5,使含水量达到62%?68%,使搅拌后的培养基PH在保持在6.5?7.2。
[0007](4)打包灭菌:将步骤(3)获得的培养基焖放6-8小时后装入菌袋进行打包,然后进行常压灭菌,温度达100°C保持10-12小时,灭菌后即获得白玉菇培养基。
[0008]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发明方案的白玉菇培育基及其制备方法,采用的原料无污染、营养丰富,其成本低,配置简单,适合白玉菇生长,用本发明的培养基培育白玉菇发菌速度快、栽培周期短、产量高,另外,该培养基不使用化肥、农药、消毒剂等化学制剂,从而解决了化学制剂对人体带来的伤害,在保证人群健康的前提下又解决了环境污染的问题,还保证了白玉菇的营养价值,该培养基还避免了对树木资源的浪费,充分利用了对农作物秸杆的回收利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10]实施例1:
一种白玉菇培养基,所述培养基固体部分采用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得:农作物秸杆50%,杂木肩25%,麦麸15%,玉米粉3%,动物粪5%,石膏1%,石灰1%。
[0011]一种上述白玉菇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物料粉碎:将所述农作物秸杆加工成颗粒状、将所述杂木肩加工成粗木肩、所述麦麸加工成粉末、所述玉米粉加工成粉末、所述动物粪碾碎;
(2)物料混合:按上述比例将步骤(I)获得的农作物秸杆颗粒、杂木肩、麦麸粉末、玉米粉、动物粪放在容器中混合搅拌均匀,然后再按比例加入石膏和石灰并混合均匀,获得培养基干料;
(3)加水搅拌:在步骤(2)获得的培养基干料中加水并搅拌,干料与水的比例为1:1.3,使含水量达到62%,使搅拌后的培养基PH在保持在7.2。
[0012](4)打包灭菌:将步骤(3)获得的培养基焖放6小时后装入菌袋进行打包,然后进行常压灭菌,温度达100°C保持10小时,灭菌后即获得白玉菇培养基。
[0013]实施例2:
一种白玉菇培养基,所述培养基固体部分采用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得:农作物秸杆58%,杂木肩30%,麦麸5%,玉米粉2%,动物粪3%,石膏1%,石灰1%。
[0014]一种上述的白玉菇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物料粉碎:将所述农作物秸杆加工成颗粒状、将所述杂木肩加工成粗木肩、所述麦麸加工成粉末、所述玉米粉加工成粉末、所述动物粪碾碎;
(2)物料混合:按上述比例将步骤(I)获得的农作物秸杆颗粒、杂木肩、麦麸粉末、玉米粉、动物粪放在容器中混合搅拌均匀,然后再按比例加入石膏和石灰并混合均匀,获得培养基干料;
(3)加水搅拌:在步骤(2)获得的培养基干料中加水并搅拌,干料与水的比例为1:1.35,使含水量达到64%,使搅拌后的培养基PH在保持在7。
[0015](4)打包灭菌:将步骤(3)获得的培养基焖放6.5小时后装入菌袋进行打包,然后进行常压灭菌,温度达100°C保持10.5小时,灭菌后即获得白玉菇培养基。
[0016]实施例3:
一种白玉菇培养基,所述培养基固体部分采用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得:农作物秸杆66%,杂木肩15%,麦麸10%,玉米粉5%,动物粪2%,石膏1%,石灰1%。
[0017]一种上述的白玉菇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物料粉碎:将所述农作物秸杆加工成颗粒状、将所述杂木肩加工成粗木肩、所述麦麸加工成粉末、所述玉米粉加工成粉末、所述动物粪碾碎;
(2)物料混合:按上述比例将步骤(I)获得的农作物秸杆颗粒、杂木肩、麦麸粉末、玉米粉、动物粪放在容器中混合搅拌均匀,然后再按比例加入石膏和石灰并混合均匀,获得培养基干料;
(3)加水搅拌:在步骤(2)获得的培养基干料中加水并搅拌,干料与水的比例为1:1.4,使含水量达到66%,使搅拌后的培养基PH在保持在6.8。
[0018](4)打包灭菌:将步骤(3)获得的培养基焖放7小时后装入菌袋进行打包,然后进行常压灭菌,温度达100°C保持11小时,灭菌后即获得白玉菇培养基。
[0019]实施例4:
一种白玉菇培养基,所述培养基固体部分采用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得:农作物秸杆75%,杂木肩15 %,麦麸5%,玉米粉2 %,动物粪I %,石膏I %,石灰I %。
[0020]一种上述的白玉菇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物料粉碎:将所述农作物秸杆加工成颗粒状、将所述杂木肩加工成粗木肩、所述麦麸加工成粉末、所述玉米粉加工成粉末、所述动物粪碾碎;
(2)物料混合:按上述比例将步骤(I)获得的农作物秸杆颗粒、杂木肩、麦麸粉末、玉米粉、动物粪放在容器中混合搅拌均匀,然后再按比例加入石膏和石灰并混合均匀,获得培养基干料;
(3)加水搅拌:在步骤(2)获得的培养基干料中加水并搅拌,干料与水的比例为1:1.5,使含水量达到68%,使搅拌后的培养基PH在保持在6.5。
[0021](4)打包灭菌:将步骤(3)获得的培养基焖放8小时后装入菌袋进行打包,然后进行常压灭菌,温度达100°C保持12小时,灭菌后即获得白玉菇培养基。
[0022]本发明方案的白玉菇培育基及其制备方法,采用的原料无污染、营养丰富,其成本低,配置简单,适合白玉菇生长,用本发明的培养基培育白玉菇发菌速度快、栽培周期短、产量高,另外,该培养基不使用化肥、农药、消毒剂等化学制剂,从而解决了化学制剂对人体带来的伤害,在保证人群健康的前提下又解决了环境污染的问题,还保证了白玉菇的营养价值,该培养基还避免了对树木资源的浪费,充分利用了对农作物秸杆的回收利用。
[0023]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白玉菇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固体部分采用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得:农作物秸杆50%?75%,杂木肩15%?30%,麦麸5%?15%,玉米粉2%?5%,动物类1%?5%,石霄1%,石灰1%。
2.—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玉菇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物料粉碎:将所述农作物秸杆加工成颗粒状、将所述杂木肩加工成粗木肩、所述麦麸加工成粉末、所述玉米粉加工成粉末、所述动物粪碾碎; (2)物料混合:按上述比例将步骤(I)获得的农作物秸杆颗粒、杂木肩、麦麸粉末、玉米粉、动物粪放在容器中混合搅拌均匀,然后再按比例加入石膏和石灰并混合搅拌均匀,获得培养基干料; (3)加水搅拌:在步骤(2)获得的培养基干料中加水并搅拌,干料与水的比例为1: 1.3?1.5,使含水量达到62%?68%,使搅拌后的培养基PH在保持在6.5?7.2 ; (4)打包灭菌:将步骤(3)获得的培养基焖放6-8小时后装入菌袋进行打包,然后进行常压灭菌,温度达100°C保持10-12小时,灭菌后即获得白玉菇培养基。
【文档编号】C05G3/00GK104447044SQ201410788858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19日
【发明者】顾林男 申请人:苏州市经纬农产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