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牛蒡固体发酵真菌的培养基及方法,属微生物固体发酵领域,具体涉及牛蒡固体发酵杏鲍菇的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杏鲍菇营养丰富,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食品,我国是生产大国,资源丰富,传统用于固体发酵杏鲍菇的培养基,组成主要是木屑、玉米芯等废弃物,有时还需要添加一些化学物质,在发酵结束后,很难将菌丝体与已耗去营养的培养基残渣分开。如果将菌丝体与残渣混合应用或提取成分或废弃,都是不合理的。因此研究并开发无污染、可利用的天然培养基,可完全避免传统固体发酵培养基的弊端,有利于形成高附加值产品,符合当今绿色产品发展的趋势;牛蒡是以肉质根供食用的蔬菜,牛蒡根含有菊糖、多糖、膳食纤维、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丰富的营养成分。目前牛蒡主要采用直接冷藏的销售方式,深加工产品主要以牛蒡酱菜、牛蒡酥、牛蒡茶、牛蒡酒和简单粉碎的牛蒡粉等,加工总量占牛蒡原料总量比例低,手段粗放,技术落后,难以满足牛蒡种植业和加工业现阶段发展的需要。如何利用生物技术,提高牛蒡产品资源利用率和附加值,对优化牛蒡资源利用和促进牛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杏鲍菇属于木腐菌类,在生长过程中需用大量的木质素,然而这种木腐菌对环境适应性很强,在菌种的选择上可以人工诱导逐步适应于新的生长环境,本发明通过人工诱导让多个杏鲍菇菌丝在仅有牛蒡颗粒的极端条件下适应性生长,凡不能生长的则进行淘汰,从而筛选出了适应以牛蒡为培养基的杏鲍菇菌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牛蒡固体发酵杏鲍菇的培养基及发酵方法,牛蒡经食用菌杏鲍菇固体发酵后,被分解利用,转化为多糖等生物活性物质,提高了牛蒡产品价值,菌丝体也无需与培养基分离即可再利用,解决了传统固体发酵培养基的弊端,该牛蒡固体发酵杏鲍菇的培养基及方法为:本发明所述的杏鲍菇菌种为本领域常用的食用菌;
利用牛蒡固体发酵杏鲍菇的培养基及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菌种筛选:
(1)菌丝适应性筛选:选择杏鲍菇菌盖完整,形状美观,生长健壮,无杂色的杏鲍菇10株,分别选择菌盖以下2厘米处的菇肉切成0.5*0.5厘米的丁,在无菌状态下接种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斜面培养基试管,在20-27℃条件下培养75小时,选择斜面培养基菌丝生长旺盛的试管,淘汰长势弱的试管,接种于粉碎的干牛蒡颗粒,颗粒含水量为60—65%,在22-27℃条件下培养7至10天,挑选生长旺盛的菌丝接种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斜面培养基试管在22-27℃条件下培养75小时,反复两次;
(2)配制固体发酵培养基:新鲜牛蒡洗净,粉碎;牛蒡晒至含水量15%以下粉碎,粉碎后的颗粒大小为1.2至1.4毫米,配制固体发酵培养基由粉碎的新鲜牛蒡、含水量为15%以下的粉碎的干牛蒡、麦麸、生石灰按粉碎的新鲜牛蒡:含水量为15%以下的粉碎的干牛蒡:麦麸:生石灰=45:49:5:1的比例配成,装气调生态袋,所述气调生态袋特征为:杏鲍菇塑料培养袋上端剪一个面积为1.1至1.2平方厘米的孔,贴上硅窗膜,或者在培养袋的盖子上打一个面积为1.1至1.2平方厘米的孔,贴上硅窗膜;高压蒸汽灭菌60min;
步骤2:菌丝成菇性筛选:将步骤1第(1)步获得的菌丝接种固体发酵培养基,在22-25℃条件下培养30至35天,观察菌丝原基形成情况,原基形成情况良好的菌丝再接种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斜面培养即得取杏鲍菇菌株;
步骤3:杏鲍菇菌株接种于斜面培养基上活化1~2次,斜面培养基组成为本领域研究人员常用培养基;
步骤4:固体发酵菌丝培养:将活化好的菌种,剪取一菌块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中,排除袋内空气盖上盖子,袋内氧气浓度5%至18%,co2浓度0.03%至5%,相对湿度60%至65%,在22至27℃条件下发酵培养30-35天;
步骤5:菌丝长满袋以后,打开袋口让新鲜空气进入袋内,在15℃至18℃,相对湿度85%至90%的条件下培养20天即得杏鲍菇。
效果:本发明主要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牛蒡经微生物发酵后,可以产生多糖等生物活性物质,提高了牛蒡产品价值;
固体发酵培养基组成天然,未添加任何化学试剂,完全采用可食用的纯植物为原料,操作简便,获得产品时间短,减少了后续培养基与菌丝体分离的过程;将牛蒡与食用菌结合,形成高附加值产品,有利于牛蒡和食用菌资源的利用。
说明书附图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附图1杏鲍菇栽培工艺流程;
附图2杏鲍菇菌株筛选流程;
附图3气调生态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例1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杏鲍菇品种很多,对培养基、环境适应性都很强,但是具体品种对环境、对培养基的要求还是有一定差异,同一品种之间对培养基的适应性也有很大差异,生产中调整培养基之前必须首先驯化菌株对新培养基适应性,首先要筛选适应新培养基的菌株;
步骤1菌种筛选:
第一步,菌丝适应性筛选:选择杏鲍菇菌盖完整,形状美观,生长健壮,无杂色的杏鲍菇10株,分别选择菌盖以下2厘米处的菇肉切成0.5*0.5厘米的丁,在无菌状态下接种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斜面培养基,在20-27℃条件下培养75小时,选择斜面培养基菌丝生长旺盛的试管,淘汰长势弱的试管,接种于粉碎的干牛蒡颗粒,颗粒含水量为60—65%,在22-27℃条件下培养7至10天,挑选生长旺盛的菌丝接种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斜面培养基,在22-27℃条件下培养75小时,反复两次,见说明书附图2;
第二步,菌丝成菇性筛选:将步骤1第一步获得的生长旺盛的菌丝接种于粉碎的干牛蒡颗粒,颗粒含水量为60—65%在22-25℃条件下培养30至35天,观察菌丝原基形成情况,原基形成情况良好的菌丝再接种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斜面培养即得取杏鲍菇菌株;
步骤2:杏鲍菇菌株接种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斜面培养基上活化1~2次,马铃薯葡萄糖琼脂斜面培养基组成为本领域研究人员常用培养基;
步骤3:配制固体发酵培养基:新鲜牛蒡洗净,粉碎;牛蒡晒至含水量15%以下粉碎,粉碎后的颗粒大小为1.2至1.4毫米,固体发酵培养基由粉碎的新鲜牛蒡、含水量为15%以下的粉碎的干牛蒡、麦麸、生石灰按粉碎的新鲜牛蒡:含水量为15%以下的粉碎的干牛蒡:麦麸:生石灰=45:49:5:1的比例配成,装气调生态袋,所述气调生态袋特征为:秀珍菇塑料培养袋上端剪一个面积为1.1至1.2平方厘米的孔,贴上硅窗膜,高压蒸汽灭菌60min,硅窗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蔬菜、水果保鲜领常用的技术;
步骤4:固体发酵菌丝培养:将活化好的菌种,剪取一菌块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中,盖上盖子,袋内氧气浓度5%至20%,co2浓度0.03%至5%,相对湿度60%至65%,在22至27℃条件下发酵培养30-35天,培养前期袋内尚有空气,氧气浓度相对较高,二氧化碳浓度较低,随着时间增加,菌丝生长消耗氧气放出二氧化碳,氧气浓度逐步降低,二氧化碳浓度逐步升高,当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或氧气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袋内的气体成分与外界的气体成分产生压差,在硅窗莫的作用下袋内的二氧化碳气体向外渗透,外部的氧气向袋内逐步渗透,从而达到袋内气体动态平衡;
步骤5:菌丝长满袋以后,打开袋口让新鲜空气进入袋内,在15℃至18℃,相对湿度85%至90%的条件下培养20天即得杏鲍菇;
效果:本发明主要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牛蒡经微生物发酵后,产生多糖等生物活性物质,提高了杏鲍菇的营养价值;在菌丝培养阶段采用硅窗自动调节培养基内的气体成分减少了人工调节带来的麻烦,有利于规模化生产;
实例2
步骤1菌种筛选:
第一步,菌丝适应性筛选:选择杏鲍菇菌盖完整,形状美观,生长健壮,无杂色的杏鲍菇10株,分别选择菌盖以下2厘米处的菇肉切成0.5*0.5厘米的丁,在无菌状态下接种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斜面培养基,在20-22℃条件下培养75小时,选择斜面培养基菌丝生长旺盛的试管,淘汰长势弱的试管,接种于粉碎的干牛蒡颗粒,颗粒含水量为60—62%,在22-24℃条件下培养7至10天,挑选生长旺盛的菌丝接种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斜面培养基,在22-24℃条件下培养75小时,反复两次;
第二步,菌丝成菇性筛选:将步骤1第一步获得的生长旺盛的菌丝接种于粉碎的干牛蒡颗粒,颗粒含水量为60—62%在22-23℃条件下培养30至35天,观察菌丝原基形成情况,原基形成情况良好的菌丝再接种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斜面培养即得取杏鲍菇菌株;
步骤2:杏鲍菇菌株接种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斜面培养基上活化1次
步骤3:配制固体发酵培养基:新鲜牛蒡洗净,粉碎;牛蒡晒至含水量14%粉碎,粉碎后的颗粒大小为1.2至1.4毫米,固体发酵培养基由粉碎的新鲜牛蒡、含水量为14%的粉碎的干牛蒡、麦麸、生石灰按粉碎的新鲜牛蒡:含水量为14%的粉碎的干牛蒡:麦麸:生石灰=45:49:5:1的比例配成,装气调生态袋,所述气调生态袋特征为:在秀珍菇塑料培养袋的盖子上面挖一个面积为1.5平方厘米的孔,贴上硅窗膜,高压蒸汽灭菌60min;
步骤4:固体发酵菌丝培养:将活化好的菌种,剪取一菌块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中,盖上盖子,袋内氧气浓度7%至20%,co2浓度0.03%至4%,相对湿度60%至65%,在22至27℃条件下发酵培养30-35天;
步骤5:菌丝长满袋以后,打开袋口让新鲜空气进入袋内,在15℃至18℃,相对湿度85%至90%的条件下培养20天即得杏鲍菇。
实施例3
步骤1菌种筛选:
第一步,菌丝适应性筛选:选择杏鲍菇菌盖完整,形状美观,生长健壮,无杂色的杏鲍菇10株,分别选择菌盖以下2厘米处的菇肉切成0.5*0.5厘米的丁,在无菌状态下接种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斜面培养基,在25-27℃条件下培养75小时,选择斜面培养基菌丝生长旺盛的试管,淘汰长势弱的试管,接种于粉碎的干牛蒡颗粒,颗粒含水量为64-65%,在25-27℃条件下培养7至10天,挑选生长旺盛的菌丝接种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斜面培养基,在25-27℃条件下培养75小时;
第二步,菌丝成菇性筛选:将步骤1第一步获得的生长旺盛的菌丝接种于粉碎的干牛蒡颗粒,颗粒含水量为64—65%在22-25℃条件下培养30至35天,观察菌丝原基形成情况,原基形成情况良好的菌丝再接种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斜面培养即得取杏鲍菇菌株;
步骤2:杏鲍菇菌株接种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斜面培养基上活化2次;
步骤3:配制固体发酵培养基:新鲜牛蒡洗净,粉碎;牛蒡晒至含水量13%粉碎,粉碎后的颗粒大小为1.2至1.4毫米,固体发酵培养基由粉碎的新鲜牛蒡、含水量为13%的粉碎的干牛蒡、麦麸、生石灰按粉碎的新鲜牛蒡:含水量为13%的粉碎的干牛蒡:麦麸:生石灰=45:49:5:1的比例配成,装气调生态袋,所述气调生态袋特征为:秀珍菇塑料培养袋上端剪一个面积为1.6平方厘米的孔,贴上硅窗膜,高压蒸汽灭菌60min;
步骤4:固体发酵菌丝培养:将活化好的菌种,剪取一菌块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中,盖上盖子,袋内氧气浓度9%至20%,co2浓度0.03%至3%,相对湿度60%至65%,在22至27℃条件下发酵培养30-35天;
步骤5:菌丝长满袋以后,打开袋口让新鲜空气进入袋内,在15℃至18℃,相对湿度85%至90%的条件下培养20天即得杏鲍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