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党参组培快繁培养基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82449发布日期:2019-01-14 18:05阅读:67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党参组培快繁培养基及方法。



背景技术:

党参,又称上党人参、防风党参、黄参、臭参、臭药、防党参、上党参等,桔梗科党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有乳汁。干燥根入药,秋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待用。党参味甘、性平,有补中益气、止渴、健脾益肺、养血生津等功效;归脾、肺经,主治脾肺气虚、食少倦怠、咳嗽虚喘、气血不足、面色萎黄、心悸气短、津伤口渴、内热消渴等症,也具有增强细胞免疫力、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功效。

近年来,人们注重养生,国际、国内市场对中草药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过度采挖导致党参野生资源濒危,供不应求。自然条件下,利用种子或根茎进行繁殖,但其种子发芽率低,种苗质量参差不齐,难以满足生产上对优质种苗的要求。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党参组培快繁培养基及方法,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党参组培快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腋芽诱导培养:剪取幼嫩的党参茎段作为外植体,经过清洗、消毒、杀菌后,接种在腋芽诱导培养基中;

s2.不定芽诱导培养:待腋芽长至2-3cm以后将其转接在ms基础培养基上进行缓苗后,转接在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上,诱导不定芽与愈伤组织;

s3.继代增殖培养:将诱导的不定芽分离成单个芽、愈伤组织剪切成0.5cm2-0.8cm2的小块转接在增殖培养基上;

s4.生根培养:继代3-5次后将不定芽转接至生根培养基,培养25-30d后转接至无糖盒中继续培养;

s5.练苗与移栽:生根后的党参无糖盒苗,室温放置一天,去盖并浇水室温放置5-6天后,将盒苗分单株取出后栽于苗床。

进一步地,所述腋芽诱导培养基配方为:ms基础培养基,1.0mg/l6-苄氨基腺嘌呤,0.2mg/l萘乙酸。

进一步地,所述不定芽诱导培养基配方为:ms基础培养基,1.2mg/l6-苄氨基腺嘌呤,0.2mg/l萘乙酸。

进一步地,所述增殖培养基配方为:ms基础培养基,0.5mg/l6-苄氨基腺嘌呤,0.1mg/l萘乙酸。

进一步地,所述生根培养基配方为:ms基础培养基,1.0mg/l萘乙酸。

进一步地,每升培养基中加蔗糖30g,琼脂5.8g,ph值调至5.80-5.90,在121℃下灭菌20min,光照2000lx下培养12h,培养温度为24±2℃,其中所述培养基包括腋芽诱导培养基、不定芽诱导培养基、增殖培养基、生根培养基。

进一步地,步骤s1所述清洗、消毒、杀菌的具体步骤为:剪取幼嫩的党参茎段,洗洁精洗干净后,流水冲12h;75%酒精消毒30s,无菌蒸馏水冲洗3次;0.1%升汞震摇4-6min,无菌蒸馏水冲洗4-6次,5min/次。

进一步地,步骤s4所述生根培养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将有了生根能力的党参瓶苗不定芽分离成单个芽,多余的培养基和坏死的组织在无菌蒸馏水中清洗干净后,栽在事先准备好的无糖盒的蛭石中,株距、行距均为1-2cm,接种完以后用保鲜膜密封5个自然通气孔只保留容器本身的1个自然透气孔进行气体交换,待党参苗长约为5-6cm后逐个揭开其余5个自然通气孔进行气体交换,7天后往培养容器内通co2气体,25-35天后,出苗移栽。

一种党参组培快繁培养基,包括腋芽诱导培养基、不定芽诱导培养基、增殖培养基、生根培养基;其中,

腋芽诱导培养基配方为:ms基础培养基,1.0mg/l6-苄氨基腺嘌呤,0.2mg/l萘乙酸;

不定芽诱导培养基配方为:ms基础培养基,1.2mg/l6-苄氨基腺嘌呤,0.2mg/l萘乙酸;

增殖培养基配方为:ms基础培养基,0.5mg/l6-苄氨基腺嘌呤,0.1mg/l萘乙酸;

生根培养基配方为:ms基础培养基,1.0mg/l萘乙酸。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将党参茎段作为外植体进行消毒,优于易脱水的茎尖与叶片,可快速祛除植物体自带的病原物,腋芽诱导成功后转接在ms基础培养基上,可显著提高成活率与降低畸形苗的概率,采用的增殖培养基配方,增殖倍数高、周期短、增殖苗长势好;生根培养基与无糖培养生根相结合,大大缩短了生根练苗的天数,且无糖组培半封闭式培养环境完善了叶片功能,提高了党参组培苗的光合作用能力,继而提高了移栽成活率,不仅加快了规模化的生产速度,还提高了党参生产质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党参组培快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腋芽诱导培养:挑选成熟饱满的党参种子,洗洁精清洗干净后用40℃温水催芽,浸泡过夜;75%酒精消毒30s,无菌蒸馏水冲洗3次,多菌灵拌种以后播种于苗床;剪取幼嫩的党参茎段作为外植体,洗洁精洗干净后,流水冲12h;75%酒精消毒30s,无菌蒸馏水冲洗3次;0.1%升汞震摇4-6min,无菌蒸馏水冲洗4-6次,5min/次,切口向下栽在腋芽诱导培养基上,腋芽诱导培养基配方为:ms基础培养基,1.0mg/l6-苄氨基腺嘌呤,0.2mg/l萘乙酸,每l培养基中加蔗糖30g,琼脂5.8g,ph值调至5.80-5.90之间,在121℃下灭菌20min(以下培养基均同此处理),光照下培养(12h,2000lx),培养温度为24±2℃(下同);

s2.不定芽诱导培养:待腋芽长至2-3cm以后将其转接在ms基础培养基上进行缓苗,培养15天以后转接在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上,诱导不定芽与愈伤组织,不定芽诱导培养基配方为:ms基础培养基,1.2mg/l6-苄氨基腺嘌呤,0.2mg/l萘乙酸;

s3.继代增殖培养:将诱导的不定芽分离成单个的芽、愈伤剪切成0.5cm2-0.8cm2的小块转接在增殖培养基上,每瓶转接10颗芽,增殖培养基配方为:ms基础培养基,0.5mg/l6-苄氨基腺嘌呤,0.1mg/l萘乙酸,10-20天后将诱导的不定芽分离成单个的芽、愈伤组织剪切成小块继续继代增殖,继代3-5次后将不定芽转接在生根培养基上或者无糖盒中让其生根;

s4.生根培养:继代3-5次后将不定芽转接至生根培养基,培养25-30d后转接至无糖盒中继续培养,生根培养基配方为:ms基础培养基,1.0mg/l萘乙酸;具体步骤为:将有了生根能力的党参瓶苗不定芽用剪刀和镊子分离成单个的芽,多余的培养基和坏死的组织等在无菌蒸馏水中清洗干净后,用镊子夹着按顺序栽在事先准备好的无糖盒的蛭石中,株距、行距均约为1-2cm,接种完以后用保鲜膜密封5个自然通气孔只保留容器本身的1个自然透气孔进行气体交换,待党参苗长约为5-6cm后逐个揭开其余5个自然通气孔进行气体交换,7天后人工强制往培养容器内通co2气体。25-35天后,党参生根数量多,且根系发达,叶片光合作用能力强,移植成活率高可出苗移栽。

s5.练苗与移栽:生根后的党参无糖盒苗,不打开盖子室温放置一天(经历一个完整昼夜的气候变化),去盖并浇水室温放置5-6天后,将盒苗分单株取出后栽于苗床。

ms基础培养基,所含有的组分及含量如表1:

表1ms基础培养基

按照实施例的方法栽培党参,改变其中0.1%升汞震摇灭菌的时间,时间分别设置为4min、5min、6min,检测不同灭菌时间对诱导不定芽与污染率的影响,结果如表2所示。

表2不同灭菌时间对诱导不定芽与污染率的影响

上述试验中,0.1%升汞灭菌时间大于6min后,外植体脱水死亡,所以灭菌时间上限定为6min。

按照实施例的方法栽培党参,改变其中0.1%升汞震摇灭菌的时间,时间分别设置为4min、5min,同时以腋芽诱导培养基配方ms基础培养基,1.2mg/l6-苄氨基腺嘌呤,0.2mg/l萘乙酸作为对照组,其中,本发明的腋芽诱导培养基记为a1,对照组的腋芽诱导培养基记为a2,检测不同灭菌时间和腋芽诱导培养基对诱导不定芽与污染率的影响,结果如表3所示。

表3不同灭菌时间和培养基对诱导不定芽与污染率的影响

上述试验表明,使用本发明的腋芽诱导培养基a1诱导不定芽的诱导率远高于对照组的腋芽诱导培养基a2,同时本发明的的污染率远低于对照组的,因此本发明的腋芽诱导培养基配方能够显著提高不定芽的诱导率并降低污染率。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党参茎段作为外植体进行消毒,优于易脱水的茎尖与叶片,可快速祛除植物体自带的病原物,腋芽诱导成功后转接在ms基础培养基上,可显著提高成活率与降低畸形苗的概率,采用的增殖培养基配方,增殖倍数高、周期短、增殖苗长势好;生根培养基与无糖培养生根相结合,大大缩短了生根练苗的天数,且无糖组培半封闭式培养环境完善了叶片功能,提高了党参组培苗的光合作用能力,继而提高了移栽成活率,不仅加快了规模化的生产速度,还提高了党参生产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