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节能食品烘烤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3150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节能食品烘烤炉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一、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食品加工的烘烤炉,具体地说是一种以油为介质、用于烙制、烘烤锅饼、烧饼等食品的新型节能食品烘烤炉。
背景技术
烧饼、锅饼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食品之一,其烙制、烘烤时,主要是在烘烤炉上用煤、柴燃烧时直接烘烤或烙制,既不卫生、又不好控制,且燃料浪费大。近些年来,利用油导热均匀的特点,出现了以油为介质的油烘烤炉,即在炉体上端设置一个油箱,油箱中一般加入机油,如液压油、润滑油、变压器等。由煤在炉体的炉膛中燃烧直接加热油箱,对放在油箱上平面上的食品进行烙制和对放在油箱中烘烤管内的食品进行烘烤。目前这些油烘烤炉的缺点是1、油箱中的油易沸腾,变成油气从排气管排出,浪费了油箱中的油;2、油长时间处于临界沸点的高温中,易氧化产生固体杂质,粘结箱底,产生热阻,降低了热效率,并箱底易烧坏;3、燃料在炉膛中燃烧,接触箱底后立即从烟囱排走,热效率低,燃料浪费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食品的烙制、烘烤加工提供一种热效率高、节能、使用寿命长的新型节能食品烘烤炉。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对原油烘烤炉进行改进,以节能锅炉代替原炉体,即本实用新型由节能锅炉、油箱等组成,油箱中可以设置烘烤管,烘烤管中设置有可以抽出的抽架,当只用于烙制食品如烙烘锅饼等时,油箱中可以不设置烘烤管和抽架。油箱的底部设置有进油口、出油口,节能锅炉的下部设有进油口,节能锅炉的上部设有出油口,油箱固定在节能锅炉上端,油箱底部的出油口与节能锅炉的进油口连通,节能锅炉的出油口与油箱底部的进油口连通。油箱中的油可以是导热油。使用本实用新型时,油箱中的油由油箱底部的出油口经节能锅炉的进油口进入节能锅炉,被加热,再由节能锅炉的出油口经油箱底部的进油口进入油箱,如此循环,油箱中的油被加热,利用油的能量对食品烙制、烘烤。
由于本实用新型用节能锅炉代替原炉体,使油在油箱与节能锅炉中形成循环,避免了油箱被直接加热。油温易被控制,有效防止油箱中的油长期处于沸点的临界值。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热效率高、节能、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
五、具体实施方案本实用新型由节能锅炉2、油箱1等组成。节能锅炉2可根据需要从市场上选购略加改进。油箱1的底部设有进油口、出油口,油箱1的适当位置上还设有温度计5、蓄油筒7、排气管6等,油箱1中的油可以是导热油。节能锅炉2的下部设有进油口,节能锅炉2的上部设有出油口。油箱1固定在节能锅炉上端,油箱1底部的出油口与节能锅炉2的出油口连通,节能锅炉2的出油口与油箱1底部的进油口连通。
油箱1中可以设置烘烤管3,在烘烤管3中设置有可以抽出的抽架4。当本实用新型只用于烙制食品(如锅炉等)时,油箱中烘烤管3、抽架可以省去。使用本实用新型时,由节能锅炉2加热油箱1中的油,油在油箱1、节能锅炉2中循环,使油箱1加热,需要加工的食品的面坯直接放在油箱1上平面上,进行烙制,像锅饼之类的食品只需要烙烤,可在油箱1上平面上直接烙制而成。油箱1的烘烤管3、抽架4可以省去,即油箱1中不需设置烘烤管3、抽架4。而当加工像烧饼之类的需要烘烤的食品,油箱1中可设置烘烤管3、抽架4。烧饼的面坯则先在油箱1上平面上烙制,烙制到一定程度后,可抽出抽架,将烧饼面坯放入抽架4,把抽架4推入烘烤管3内进行烘烤便可。油箱1中油的温度由温度计5显示。油中产生的气体可由排气管6排出,蓄油筒7可调节油箱中的油因温度变化而发生的体积变化,使油箱1中的油始终是充满的。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节能锅炉2,并使油箱1中的油通过节能锅炉2、进行循环,节约了燃料,提高了热效率,并避免了油箱1箱底被直接加热,油箱1的温度便于控制,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热效率高、节能,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权利要求1.一种包含有油箱(1)的新型节能食品烘烤炉,油箱(1)中可以设置烘烤管(3),烘烤管(3)中设置可抽出的抽架(4),其特征是还包含有节能锅炉(2);油箱(1)的底部设置有进油口、出油口,节能锅炉(2)的下部设有进油口,节能锅炉(2)的上部设有出油口,油箱(1)底部的出油口与节能锅炉(2)的进油口连通,节能锅炉(2)的出油口与油箱(1)底部的进油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节能烘烤炉,,其特征是油箱(1)中的油为导热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以油为介质、用于烙制、烘烤食品的新型节能食品烘烤炉,由油箱(1)、节能锅炉(2)等组成。油箱(1)固定在节能锅炉(2)上端,节能锅炉(2)加热时,油箱(1)中的油通过节能锅炉(2)形成循环,使油箱(1)加热,便可对食品进行烙制、烘烤加工。因此具有热效率高、节能,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文档编号A21B1/00GK2612243SQ0321679
公开日2004年4月21日 申请日期2003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03年4月28日
发明者丁兆进 申请人:丁兆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