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芋内生细菌成团泛菌菌株1-7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07111阅读:4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魔芋内生细菌成团泛菌菌株1-7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魔芋内生细菌成团泛菌菌株1-7及其应用,属植保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魔芋属天南星科魔芋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可大量提取葡甘露聚糖的植物,魔芋大田种植产量高,有很好的经济效益,我国西南诸省大面积栽培,并已成为该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也是该地区调整农业结构、农民脱贫致富、振兴地方经济的有效途径之一。魔芋细菌性软腐病在全世界范围内发病都很严重,在大田生长期和储藏期周年发生为害,魔芋植株感染软腐病后叶片或球茎变软,发黑腐烂,并有恶臭味,从病部流出带菌汁液又侵染新的 植株,使之发病,严重时引起成片倒苗。魔芋软腐病主要由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 Pcc)引起的细菌性病害,广泛分布在我国大部分魔芋种植地区。随着魔芋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魔芋软腐病的发生也不断加剧,造成的损失一般在30%-50%,严重者可达80%甚至绝收,严重影响芋农种植魔芋的积极性,防碍了西南地区地方经济的发展。魔芋细菌性软腐病属于土传病害,防治十分困难,主要采用玉米和魔芋间栽种植,以及实行轮作、建立无病种薯基地来控制等农业栽培措施进行防治软腐病的发生。化学防治由于缺少高效防治软腐病的药剂,土壤消毒剂不易降解,高残留、对人畜极不安全;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酸化等,加之没有魔芋软腐病抗病品种,生物防治魔芋软腐病显得极其重要,国内许多学者从多种作物根际筛选根际细菌,用于温室和田间防治魔芋细菌性软腐病,主要生防细菌有芽孢杆菌、溶杆菌、放线菌等,但生防效果不尽理想。从魔芋植株体内分离内生细菌,针对细菌性软腐病开展室内抑菌、促生和田间防效试验,筛选到一株对魔芋细菌性软腐病和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具有较好效果的生防菌株。十字花科作物包括油菜和大宗蔬菜,如大白菜、甘蓝、花椰菜、苤蓝、茎芥菜、芥菜、萝卜、小白菜、瘤芥菜(榨菜)及特种作物板蓝根和山葵等,每年发生根肿病面积达2000多万亩(次),特别是一旦发生,病害逐年加重,十字花科植物根肿病是由芸薹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侵染引起。十字花科根肿病对蔬菜产量影响极大,十字花科作物,最严重的可能会导致减产70% — 80%,甚至让菜农颗粒无收,不能在同地块种植十字花科作物。由于近些年来,种子和蔬菜种苗大范围、远距离调运,根肿病发生范围逐年扩大,西自新疆的霍尔果斯、西藏的察隅,东至台湾,北自黑龙江,南至海南岛全国各省区均有分布。特别是大棚温室育苗和漂浮育苗更加快了病害流行速度,致使新的病区只能种植一年,第二年就无法种植。病菌能在土壤中存活10年以上,且可以通过侵染杂草而得到繁殖,导致轮作不能很好地起到防病作用,水旱轮作导致病菌均匀扩散,还会加重病害。目前,防治上述病害的措施主要有检疫,农业栽培措施,抗病品种、化学防治措施,但其防治效果不理想。经文献检索,尚未见利用魔芋内生细菌成团泛菌菌株1-7制备生物制剂,并应用于大田防治魔芋细菌性软腐病和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的公开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高效、无毒、安全无残留的魔芋内生细菌成团泛菌菌株1-7及其应用。本发明的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l_7菌株已经保藏。保藏单位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晨西路I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日期2012年5月28日;保藏号CGMCC NO :6160。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 1-7菌株,系本发明人于2010年从从魔芋植株体内分离的内生细菌,国内未见报道,经形态学、培养性状、常规生理生化、Biolog全自动鉴定系统测定和16S rDNA序列测定及其系统发育学分析,该生产菌株成团泛生菌(Pantoeaagglomerans) 1-7 是一个新菌株。本发明的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 1-7菌株用于大田防治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制剂的制备中。即通过常规的液体或固体培养,获得包括细菌菌体培养物;通过常规的液体发酵生产,加入填充剂、板框过滤、打浆、干燥、粉碎,制成可湿性粉剂。本发明具有高效、无毒、安全无残留,生防细菌1-7菌株活菌控病、促生效果较好,综合性状较好,易于工业化生产的特点;生产菌株成团泛生菌(Pantoea agglomerans) 1-7能够用于制备大田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制剂的制备中。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l_7菌株已经保藏。保藏单位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晨西路I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日期2012年5月28日;保藏号CGMCC NO :6160。本发明的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 1-7菌株用于大田防治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制剂的制备中。即通过常规的液体或固体培养,获得包括细菌菌体培养物;通过常规的液体发酵生产,加入填充剂、板框过滤、打浆、干燥、粉碎,制成可湿性粉剂。上述生防菌剂在防治魔芋细菌性软腐病方面的应用方法为每亩4升1-7菌剂,稀释100倍,进行魔芋浸种和灌根处理。对十字花科根肿病主要采用每亩用1-7菌株制剂3升,稀释50或100倍进行灌根处理。试验证明,该菌剂能显著降低魔芋软腐病的发生,并兼有促进魔芋植株生长;该菌剂可以稀释100倍后在魔芋播种时浸种处理,结合发病初期灌根使用,或者与有机肥在魔芋播种时同时伴种施入,对魔芋软腐病的防效在70%以上。对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生防菌剂1-7大白菜种子经浸种处理、结合生长前期灌根使用,能有效地防治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同时对大白菜促生效果明显,下面用实施例来进一步详述本发明,但本发明的内容并不局限于此。实施例一生防菌剂1-7对魔芋细菌性软腐病的抑制活性(一 )生防菌株的离体抑菌试验I.供试材料I. I 供试菌剂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 1-7。I. 2供试病原菌
植物病原细菌(魔芋细菌性软腐病菌、大白菜软腐病、马蹄莲软腐病、水稻白叶枯病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病原真菌(辣椒疫霉菌、三七根腐病菌、烟草黑胫病菌)详见表1,均由云南农业大学生物多样性与病害控制国家工程中心细菌研究室提供。I. 3供试试剂和培养基NA培养基(蛋白胨5g,牛肉浸膏3g,酵母浸膏lg,蔗糖10g,琼脂17g,水IOOOmL,pH7. O) ;PDA培养基(马铃薯200g,琼脂15g,葡萄糖15g,水IOOOmL)。2.试验方法拮抗试验采用平板对峙I)菌悬液的制备将得到的芽孢杆菌和病原细菌分别接入装有50 ml的NA液体培养基的三角瓶中,置于28 °C、160 r/min摇床上培养48 h。将菌悬液用无菌水适当稀释,摇均勻后,用600 nm波长、I cm比色皿测定OD值。测定时用无菌NA培养基作空白对照。 用无菌水稀释使得菌悬液的为OD值O. 5,待用。2)对病原细菌抑菌作用的测定取上步所得病原细菌菌悬液200 μ 加入培养皿中,将冷却至45 °C左右的NA培养基倒入已加过病原细菌菌悬液的培养皿中,混匀。等完全凝固后,放置牛筋环于培养基表面,取所得成团泛菌菌悬液200 μ 加入牛筋环,28 0C中培养48-72 ho观察、记录试验结果。3)对病原真菌抑菌作用的测定在PDA平板中心接种植物病原菌菌盘(直径5mm),两侧2 cm处接种成团泛菌菌株。置28 °C培养箱中培养,观察抑菌情况。试验结果表明成团泛菌1-7不同致病力的软腐病菌拮抗效果不同,最大抑菌圈直径2. 23 cm,同时还对大白菜软腐病、马蹄莲软腐病细菌有拮抗活性(一般生防菌拮抗病原菌的抑菌圈> I. Ocm,即可为较强的抑菌能力),以及水稻、烟草、辣椒等病原细菌和真菌有抑菌活性。因此,成团泛菌1-7具有成为高效生防菌的巨大潜力。表I生防菌剂1-7抑菌谱测定
权利要求
1.魔芋内生细菌成团泛菌菌株1-7,特征在于生产菌株成团泛菌(Pantoeaagglomerans)l-7已于2012年5月28日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CGMCC NO. 6160。
2.权利要求I所述的魔芋内生细菌成团泛菌菌株1-7,在制备大田防治魔芋细菌性软腐病和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制剂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魔芋内生细菌成团泛菌菌株1-7及其应用,属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1-7已于2012年5月28日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CGMCC N0.6160。本发明的魔芋内生细菌成团泛菌菌株1-7,用于大田防治魔芋细菌性软腐病和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制剂的制备中。本发明具有高效、无毒、安全无残留,1-7菌株活菌控病、促生效果较好,综合性状较好,易于工业化生产的特点,其成团泛生菌(Pantoea agglomerans)1-7能够用于制备大田防治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的制剂中。
文档编号C12R1/01GK102899266SQ20121024105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2日
发明者姬广海, 魏兰芳, 王永吉, 何月秋, 李成云 申请人:云南农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