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用于高粘度生物发酵的搅拌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微生物发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高粘度生物发酵的搅拌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微生物多糖和生物基高分子材料等高粘度发酵中,由于其高粘度的特性,氧气的传递性能成为制约其发酵产率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内许多高粘度生物产品生产的厂家中,在生物发酵过程中采用的搅拌器为双折页桨式搅拌器与底档平直叶圆盘涡轮搅拌器组合的搅拌方式,直叶圆盘搅拌器属于一种径向流搅拌器,其能将发酵罐中风管道运输来的压缩空气打碎、分散,双折页桨式搅拌器属多段逆流型搅拌器,利用搅拌桨的径向切割力及桨叶对发酵液的下压力将气泡打碎并延缓气泡的上升速率来增加发酵过程中的溶解氧。发酵过程中,当发酵液的粘度上涨后,由于底层的直叶圆盘搅拌器对空气打碎、分散的能力降低,气泡变大,减少了空气与发酵液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了发酵液的溶解氧;同时,由于发酵液的高粘度特性,双折页桨式搅拌器对气泡打碎效率有限,不能及时的提高发酵液中的溶解氧,严重影响发酵的产率,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通常是提高搅拌转速,但这样会增加搅拌功率,能源消耗大,生产成本高。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发酵产率低、溶氧量小、能源消耗大和生产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高粘度生物发酵的搅拌器,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高粘度生物发酵的搅拌器,它包括与电机转轴连接的搅拌轴; 其要点是所述搅拌轴上设有内径带键槽并通过螺栓相互固定连接的联轴器;所述联轴器的下端设有通过螺栓相互固定连接的旋转圆盘;所述旋转圆盘上均匀设有呈三角状的平直叶片;所述平直叶片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旋转圆盘上;所述平直叶片的后部上下边缘分别设有呈锯齿状的打碎叶片。为了便于打碎气泡提高发酵液的溶氧量,所述打碎叶片与平直叶片之间的夹角为150 度。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设计新颖,由于平直叶片可对气泡进行横向切割,打碎叶片可对横向切割后的气泡进行纵向打碎,以到达减小气泡的体积以及提高气泡与发酵液的接触面积的目的,在不提高能耗的前提下,从而提高发酵液的溶氧量。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发酵产率低、溶氧量小、能源消耗大和生产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键槽2、螺栓3、联轴器4、旋转圆盘5、平直叶片6、打碎叶片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它包括与电机转轴连接的搅拌轴;其要点是所述搅拌轴上设有内径带键槽I并通过螺栓相互固定连接的联轴器3 ;所述联轴器3的下端设有通过螺栓2相互固定连接的旋转圆盘4 ;所述旋转圆盘4上均匀设有呈三角状的平直叶片5 ;所述平直叶片5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旋转圆盘4上;所述平直叶片5的后部上下边缘分别设有呈锯齿状的打碎叶片6 ;所述打碎叶片6与平直叶片5之间的夹角为150度。本实用新型通过联轴器3内壁上的键槽I与搅拌轴连接并一起转动,在高粘度发酵液中每个平直叶片5形成的箭角对发酵液在横向上进行切割,减小了发酵液搅拌器的阻力;同时,平直叶片5的后部呈锯齿状的打碎叶片6对发酵液中的气泡起到纵向切割并梳理混匀的作用,同时混匀在发酵液中上浮的气泡,然后在锯齿的作用下完成多次切割破碎,以达到减小气泡的体积、增加气泡与发酵液接触面积的目的,从而达到提高溶氧率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通过联轴器内壁上的键槽与搅拌轴连接一起转动,在高粘度发酵液中能减小气泡体积、增大气泡与发酵液的接触面积,无需提高电机的能耗,从而达到提高溶氧率的目的,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且,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在旋转圆盘上设置
6-10个带打碎叶片的平 直叶片,从而提高发酵液的溶氧量。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高粘度生物发酵的搅拌器,它包括与电机转轴连接的搅拌轴;其特征是所述搅拌轴上设有内径带键槽并通过螺栓相互固定连接的联轴器;所述联轴器的下端设有通过螺栓相互固定连接的旋转圆盘;所述旋转圆盘上均匀设有呈三角状的平直叶片;所述平直叶片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旋转圆盘上;所述平直叶片的后部上下边缘分别设有呈锯齿状的打碎叶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高粘度生物发酵的搅拌器,其特征是所述打碎叶片与平直叶片之间的夹 角为150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高粘度生物发酵的搅拌器,它包括与电机转轴连接的搅拌轴;其要点是搅拌轴上设有内径带键槽并通过螺栓相互固定连接的联轴器;联轴器的下端设有通过螺栓相互固定连接的旋转圆盘;旋转圆盘上均匀设有呈三角状的平直叶片;平直叶片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旋转圆盘上;平直叶片的后部上下边缘分别设有呈锯齿状的打碎叶片。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由于平直叶片可对气泡进行横向切割,打碎叶片可对横向切割后的气泡进行纵向打碎,以到达减小气泡的体积以及提高气泡与发酵液的接触面积的目的,在不提高能耗的前提下,从而提高发酵液的溶氧量。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发酵产率低、溶氧量小、能源消耗大和生产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文档编号C12M1/02GK203112823SQ20132011978
公开日2013年8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5日
发明者李晓永, 刘元涛, 包鑫, 王峰, 宋玉丽, 张春宇 申请人:内蒙古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