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加工的干发酵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65511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茶叶加工的干发酵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茶叶加工的干发酵装置,包括底座、基壳箱形体,其特征在于:在基壳箱形体内腔设置有松木内箱形体,松木内箱形体由若干松木板条拼接而成设有门框、拉门结构,松木内箱形体的底架固定在基壳箱形体的底板上,松木内箱形体与基壳箱形体互为对应的壁板保有间距,松木内箱形体门框与基壳箱形体门框之间对接固定有纵向截面呈矩形状的矩形松木板框架,实施二者之间的密封固定连接;基壳箱形体一侧壁开设有进汽口,进汽口通过管路与风机排气口连通,风机进气口通过进气阀与蒸汽锅炉排汽口管路连通,基壳箱形体另一侧壁上开设有排汽口通过管路与蒸汽锅炉的回流汽口管路连通。通过蒸汽对松木内箱形体加热散发松香味浸入茶叶接触面大,受热、入香均匀。
【专利说明】一种茶叶加工的干发酵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特别是一种茶叶加工的干发酵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茶叶加工工序一般为杀青、去梗、揉炼、发酵、烘干。发酵可以是干发酵或湿发酵。本 申请人:制作中采用干发酵。
[0003]常规的干发酵装置为电热式密封发酵。该装置由铁皮基壳、底座、电热棒或浴霸灯组成。基壳呈箱形体,箱形体上设置有门框,门框内铰接有拉门,箱形体内顶壁上安装有电热棒或浴霸灯提供热能。当茶叶发酵时,一般是将茶叶放入箱形体后闭合拉门,而后通电加热、保温一段时间。有的厂家在发酵时加入香料与茶叶一起发酵,使茶叶附着厂家所选用的香型。本 申请人:选用松香,即先将松香放在箱形体底板上表面后,再堆垛茶叶,而后闭合保温发酵。
[0004]本 申请人:在这种发酵工艺过程中发现,茶叶附着松香味不均匀,其原因在于松香块表面积有限,而且只铺设在底部,松香块附近方位的茶叶其松香味太浓,而堆垛远处、顶部的茶叶松香味偏淡,甚至没有松香味,影响茶叶质量。同时堆垛茶叶顶部离加热源近、受热过快温度高,堆垛底部低热,受热发酵度不均匀,发酵效果存在差别。

【发明内容】
: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茶叶加工的干发酵装置。
[0006]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是:包括底座、基壳箱形体,其特征在于:在基壳箱形体内腔设置有松木内箱形体,松木内箱形体由若干松木板条拼接而成并设有门框、拉门结构,松木内箱形体的底架固定在基壳箱形体的底板上,松木内箱形体与基壳箱形体互为对应的壁板保有间距,松木内箱形体门框与基壳箱形体门框之间对接固定有纵向截面呈矩形状的矩形松木板框架,实施二者之间的密封固定连接;基壳箱形体一侧壁开设有进汽口,进汽口通过管路与风机排气口连通,风机进气口通过进气阀与蒸汽锅炉排汽口管路连通,基壳箱形体另一侧壁上开设有排汽口通过管路与蒸汽锅炉的回流汽口管路连通。
[0007]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蒸汽对松木内箱形体加热,使松木内箱形体六面松木板散发松香味浸入茶叶。由于松木内箱形体体表面积大,与茶叶接触面大,茶叶受热、入香二要素都均匀。发酵效果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09]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座、基壳箱形体1,其特征在于:在基壳箱形体I内腔设置有松木内箱形体2,松木内箱形体2由若干松木板条拼接而成并设有门框、拉门结构,松木内箱形体2的底架固定在基壳箱形体I的底板上,松木内箱形体2与基壳箱形体I互为对应的壁板保有间距,松木内箱形体2门框与基壳箱形体I门框之间对接固定有纵向截面呈矩形状的矩形松木板框架7,实施二者之间的密封固定连接;基壳箱形体I 一侧壁开设有进汽口3,进汽口 3通过管路与风机5排气口连通,风机5进气口通过进气阀4与蒸汽锅炉6排汽口管路连通,基壳箱形体I另一侧壁上开设有排汽口通过管路与蒸汽锅炉6的回流汽口管路连通。
[0011]在松木内箱形体2与基壳箱形体I间形成一个纵横向叠加的类“回”字形立体空腔,二者门框间用矩形木板框架7实施对接固定以达到蒸汽腔密闭目的。矩形木板框架7纵向板阻断汽流,但框架上下空间可通汽流。蒸汽由风机5鼓入类“回”字形立体空腔对松木内箱形体2若干松木板条加热。松木板条散发松香味侵入茶叶并附着,蒸汽加热形式不会产生如电热棒的过热现象,加热源稳定均匀。
【权利要求】
1.一种茶叶加工的干发酵装置,包括底座、基壳箱形体(I),其特征在于:在基壳箱形体(I)内腔设置有松木内箱形体(2),松木内箱形体(2)由若干松木板条拼接而成并设有门框、拉门结构,松木内箱形体(2)的底架固定在基壳箱形体(I)的底板上,松木内箱形体(2)与基壳箱形体(I)互为对应的壁板保有间距,松木内箱形体(2)门框与基壳箱形体(I)门框之间对接固定有纵向截面呈矩形状的矩形松木板框架(7),实施二者之间的密封固定连接;基壳箱形体(I) 一侧壁开设有进汽口(3),进汽口(3)通过管路与风机(5)排气口连通,风机(5)进气口通过进气阀(4)与蒸汽锅炉(6)排汽口管路连通,基壳箱形体(I)另一侧壁上开设有排汽口通过管路与蒸汽锅炉出)的回流汽口管路连通。
【文档编号】A23F3/08GK203538268SQ201320695951
【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9日
【发明者】赖培华 申请人:国丰(福建)农业投资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