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条的加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96487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面条的加工系统。



背景技术:

面条是一种用谷物或豆类的面粉加水合成面团,之后或压或擀成片再切或压,或者使用搓、拉、捏等手段,制成条状或小片状,最后经煮、炒、烩、炸而成的一种食品。

为增加面条的营养,会加入鸡蛋、豆浆等营养物质,在采用现有加工方式时容易发生断条等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面条的加工系统,所得面条不会发生断条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面条的加工系统,包括和面装置、醒面装置、若干个压皮装置、分割装置、加热装置、冷却装置和烘干装置;所述醒面装置通过运输装置分别与所述和面装置和压皮装置连接;所述加热装置通过运输装置分别与所述分割装置和冷却装置连接;所述烘干装置通过运输装置与所述冷却装置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压皮装置的数量为4台。

进一步地,所述4台压皮装置之间通过输送带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包装装置,所述包装装置通过运输装置与所述烘干装置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于:通过和面装置、醒面装置、压皮装置的共同作用,可以得到面筋含量较高的面片,然后通过分割装置,可以切割成为各种形状的面条或面块。为保证面条或面块的形状不受到影响,提高产品质量,减少损耗,先通过冷却装置对出于温度较高的面条或面块进行预冷,然后再进行烘干。若不预冷,直接烘干,面条或面块会直接粘在烘干装置中,会使成品率降低,且还会降低产品质量,口感也会降低。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经该加工系统中各装置的共同作用,所得面条经煎煮后,不会断裂,食用味道鲜美,筋道,有嚼劲,放置一段时间后,不会糊或稀掉,仍然保持原形和筋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和面装置,2-醒面装置,3-压皮装置,4-分割装置,5-加热装置,6-冷却装置,7-烘干装置,8-包装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面条的加工系统,包括和面装置1、醒面装置2、若干个压皮装置3、分割装置4、加热装置5、冷却装置6和烘干装置7;醒面装置2通过运输装置分别与和面装置1和压皮装置3连接;加热装置5通过运输装置分别与分割装置4和冷却装置6连接;烘干装置7通过运输装置与冷却装置6连接。

为使方便面在食用时更加筋道,在和面时,采用带有真空装置的和面装置来进行。

为使方便面在食用时更加筋道,且得到厚度适宜的面片,压皮装置3的数量为4台。具体的,4台压皮装置3之间通过输送带连接。

其中,还包括包装装置8,包装装置8通过运输装置与烘干装置7连接。

在使用该加工系统时,按比例投料至和面装置1中进行和面,然后置于醒面装置2进行醒面,再置于压皮装置3中进行压皮,在压皮时通过设置不同的压力形成厚度适宜的面片,然后通过输送带传送至分割装置4进行切割,可跟需要切割成不同形状的面块或面条,再通过输送带输送至加热装置5,再进入冷却装置6中冷却,再经烘干装置7进行烘干,称重,采用包装装置8包装,即得。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