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粉皮蒸煮撑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89721发布日期:2019-01-14 19:00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粉皮蒸煮撑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粉皮蒸煮撑料装置。



背景技术:

粉皮是将淀粉浆液塑型和蒸熟得到的一种食品,在生产线上,其主要通过以下流程制得,首先选料,制作粉皮可选用优质大米、马铃薯淀粉、红薯淀粉及其它淀粉;第二和浆,将选好的优质淀粉称重,按比例掺水、在和浆机中搅拌成浆。用干淀粉加工要注意将淀粉充分滋润,和浆时转速不可过高;第三上料,打开和浆机成品浆室阀门,使浆液缓缓流入粉皮机上料斗,流量以料斗中浆液不间断为宜;第四急蒸、缓蒸,浆液在输送带的运转下进入蒸箱中的高温急蒸段,迅速定型后进入缓蒸段成型;第五低温冷却,高温成熟后的粉皮,非常柔软、粘度大、不便于脱离包装,需进行低温冷却,使韧性增强;第六脱离,经低温冷却后的粉皮用运输带至切割机,自动切成段,输送至下道工序;第七干燥;可以自然干燥也可以用烘干,烘干的口感一般不如自然晒干的好,但卫生程度高一点。

申请号为201320614974.x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全自动粉皮机,其设置有机架和粉皮输送装置,在机架上设有蒸箱和电动机,粉皮输送装置通过皮带和减速器与电动机连接,机架旁设有粉桶和电控系统,电动机与电控系统连接,蒸箱通过管路与蒸汽系统连接,蒸箱内设有温度测量装置,电控系统与蒸汽系统的温度测量装置连接。

然而,这种设备只解决了自动化温度调控的问题,其并未解决在对粉皮浆液进行蒸煮的过程中,由于粉皮浆液在经过急速蒸煮凝固后,存在极大的粘性,在缓蒸过程中使粉皮之间发生粘连,粘连后的粉皮若干部及时加以处理,晾干后的口感极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粉皮蒸煮撑料装置,通过利用第一撑料辊与第二撑料辊将急蒸后的粉皮进行支撑,使粉皮形成波浪形,在蒸煮箱内进行缓蒸时,粉皮之间存在隔离空间,不会发生粘连,解决了粉皮缓蒸过程中粘连叠加口感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粉皮蒸煮撑料装置,包括粉皮输送带,其架设于机架的顶部,且其底部设置有可移动的蒸煮箱,还包括:

第一撑料机构,所述第一撑料机构固定设置于所述粉皮输送带下方,其安装于所述机架上,且其逐一输出第一撑料辊,该第一撑料辊,用于支撑所述粉皮输送带竖直输出的粉皮;

第二撑料机构,所述第二撑料机构设置于所述粉皮输送带的下方,其位于所述第一撑料机构的下方,且其安装于所述机架上,该第二撑料机构逐一输出与所述第一撑料辊输出方向相反的第二撑料辊,用于支撑所述粉皮输送带竖直输出的粉皮;以及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对称设置于所述粉皮输送带下方,其均设置于所述第一撑料机构与第二撑料机构之间,且其往复移动,分别带动所述第一撑料辊与第二撑料辊逐一、有序的滚动输出。

作为改进,输出的所述第一撑料辊位于所述蒸煮箱的一侧,输出的所述第二撑料辊位于所述蒸煮箱的另一侧,且第一撑料辊与第二撑料辊均平行交错设置。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撑料辊包括第一辊体,该第一辊体的两端对称设置有盘形的第一卡合部,该第一卡合部的外侧还设置有与所述驱动机构对应配合的第一辊部;

所述第二撑料辊包括第二辊体,该第二辊体的两端对称设置有盘形的第二卡合部,该第二卡合部的外侧还设置有与所述驱动机构对应配合的第二辊部。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撑料机构还包括:

第一输出轨道,所述第一输出轨道为l形设置,其对称设置于所述机架上,且其上排列有若干的所述第一撑料辊,该第一撑料辊的所述第一卡合部卡合于其上;以及

第一限位组件,所述第一限位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输出轨道上,其包括与所述第一输出轨道固定连接的z形设置的第一固定件,该第一固定件上竖直滑动设置有第一限位件,且该第一限位件与第一固定件之间抵触设置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限位件的下端为坡形设置,其对所述第一撑料辊限位固定。

作为改进,所述第二撑料机构还包括:

第二输出轨道,所述第二输出轨道为l形设置,其对称设置于所述机架上,且其上排列有若干的所述第二撑料辊,该第二撑料辊的所述第二卡合部卡合于其上;以及

第二限位组件,所述第二限位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输出轨道上,其包括与所述第二输出轨道固定连接的z形设置的第二固定件,该第二固定件上竖直滑动设置有第二限位件,且该第二限位件与第二固定件之间抵触设置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限位件的下端为坡形设置,其对所述第二撑料辊限位固定。

作为改进,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直线电机,所述直线电机沿所述第一撑料辊与第二撑料辊的运动方向设置,其上往复移动有滑块,该滑块的中部竖直设置有方形的滑槽;以及

导向块,所述导向块横穿所述滑槽设置,其一端滑动设置于导向板内,其另一端连接有竖直设置的异形驱动件,所述异形驱动件对应拨动所述第一辊部与第二辊部。

作为改进,所述导向块与所述导向板对应配合的一端对称设置有导向轴;所述导向板与所述直线电机平行设置,该导向板上开设有首尾连通的三条导向槽,且相邻两条导向槽内滑动有所述导向轴。

作为改进,所述异形驱动件的下端为坡形设置,其与位于所述第二输出轨道输出端的顶升块滑动配合,使所述异形驱动件向上抬升,且该异形驱动件的竖直方向两端方向相反的侧推块,该侧推块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件以及第二限位件挤压配合。

作为改进,所述蒸煮箱内对称设置有接收输出的所述第一撑料辊的第一接收槽,接收输出的所述第二撑料辊的第二接收槽,且所述第一接收槽与第二接收槽的外侧均设置有用于对所述第一撑料辊与第二撑料辊进行限位固定的间隔机构,并且设置于所述第二撑料辊外侧的间隔机构的底部设置有限位杆。

作为改进,所述间隔机构包括:

立柱,所述立柱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接收槽与第二接收槽的两侧;

若干隔板,所述隔板为折线设置,其均沿所述第一接收槽与第二接收槽的竖直方向等距转动设置,且相邻两所述隔板成反向设置;以及

若干弹性回复件,所述弹性回复件与所述隔板一一对应设置,其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隔板的上端与立柱。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通过利用第一撑料辊与第二撑料辊将急蒸后的粉皮进行支撑,使粉皮形成波浪形,在蒸煮箱内进行缓蒸时,粉皮之间存在隔离空间,不会发生粘连,且在粉皮进行缓蒸的过程中使蒸汽快速、充分的包裹粉皮进行缓蒸;

(2)本发明在设置第一撑料辊与第二撑料辊的输出机构时,通过利用驱动机构的往复移动带动第一撑料辊与第二撑料辊的逐一输出,节省动力,简化机构;

(3)本发明在设置驱动机构时,利用驱动件挤压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解除第一撑料辊与第二撑料辊的限位固定,使第一撑料辊与第二撑料辊输出后,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又可以快速的对后续的第一撑料辊与第二撑料辊进行限位,结构巧妙;

(4)本发明在对输出的第一撑料辊与第二撑料辊进行支撑限位时,利用下一隔板对上一隔板进行限位,再利用隔板对对应的第一撑料辊与第二撑料辊进行支撑限位,结构巧妙。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防止粉皮粘连,蒸煮效果好,粉皮口感好,结构巧妙等优点,尤其适用于粉丝蒸煮技术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撑料辊断裂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撑料辊断裂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限位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二限位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驱动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8为本发明驱动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9为本发明导向块与导向板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一:

如图1与图2所示,一种粉皮蒸煮撑料装置,包括粉皮输送带1,其架设于机架2的顶部,且其底部设置有可移动的蒸煮箱3,蒸煮箱3用于对粉皮进行缓蒸,还包括:

第一撑料机构4,所述第一撑料机构4固定设置于所述粉皮输送带1下方,其安装于所述机架2上,且其逐一输出第一撑料辊41,该第一撑料辊41,用于支撑所述粉皮输送带1竖直输出的粉皮11;

第二撑料机构5,所述第二撑料机构5设置于所述粉皮输送带1的下方,其位于所述第一撑料机构4的下方,且其安装于所述机架2上,该第二撑料机构5逐一输出与所述第一撑料辊41输出方向相反的第二撑料辊51,用于支撑所述粉皮输送带1竖直输出的粉皮11;以及

驱动机构6,所述驱动机构6对称设置于所述粉皮输送带1下方,其均设置于所述第一撑料机构4与第二撑料机构5之间,且其往复移动,分别带动所述第一撑料辊41与第二撑料辊51逐一、有序的滚动输出。

如图2所示,其中,输出的所述第一撑料辊41位于所述蒸煮箱3的一侧,输出的所述第二撑料辊51位于所述蒸煮箱3的另一侧,且第一撑料辊41与第二撑料辊51均平行交错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粉皮输送带1输送经过急蒸的粉皮11,粉皮11从粉皮输送带1的末端竖直脱离粉皮输送带1垂直掉落,在掉落的过程中,驱动机构6先带动第一撑料辊41输出对粉皮11进行支撑,之后,在驱动机构6回复的过程中,带动第二撑料辊51对粉皮11进行支撑,使粉皮11呈现波浪形。

进一步说明的是,波浪形的粉皮11在蒸煮箱3进行缓蒸时,由于粉皮11之间有第一撑料辊41与第二撑料辊51进行间隔,避免了粉皮之间发生粘连,缓蒸后的粉皮连带第一撑料辊41与第二撑料辊51从蒸煮箱3内取出后,第一撑料辊41与第二撑料辊51还可以作为粉皮11进行晾晒风干的晾晒辊,无需在人工穿设晾晒辊,提高了工作效率。

如图3与图4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撑料辊41包括第一辊体411,该第一辊体411的两端对称设置有盘形的第一卡合部412,该第一卡合部412的外侧还设置有与所述驱动机构6对应配合的第一辊部413;

所述第二撑料辊51包括第二辊体511,该第二辊体511的两端对称设置有盘形的第二卡合部512,该第二卡合部512的外侧还设置有与所述驱动机构6对应配合的第二辊部513。

如图2与图5所示,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撑料机构4还包括:

第一输出轨道42,所述第一输出轨道42为l形设置,其对称设置于所述机架2上,且其上排列有若干的所述第一撑料辊41,该第一撑料辊41的所述第一卡合部412卡合于其上;以及

第一限位组件43,所述第一限位组件43设置于所述第一输出轨道42上,其包括与所述第一输出轨道42固定连接的z形设置的第一固定件431,该第一固定件431上竖直滑动设置有第一限位件432,且该第一限位件432与第一固定件431之间抵触设置有第一弹性件433,所述第一限位件432的下端为坡形设置,其对所述第一撑料辊41限位固定。

如图2与图6所示,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撑料机构5还包括:

第二输出轨道52,所述第二输出轨道52为l形设置,其对称设置于所述机架2上,且其上排列有若干的所述第二撑料辊51,该第二撑料辊51的所述第二卡合部512卡合于其上;以及

第二限位组件53,所述第二限位组件53设置于所述第二输出轨道52上,其包括与所述第二输出轨道52固定连接的z形设置的第二固定件531,该第二固定件531上竖直滑动设置有第二限位件532,且该第二限位件532与第二固定件531之间抵触设置有第二弹性件533,所述第二限位件532的下端为坡形设置,其对所述第二撑料辊51限位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撑料辊41通过第一卡合部412与第一输出轨道42卡合,且第一限位组件43对通过第一限位件432对第一撑料辊41进行限位固定,当需要输出第一撑料辊41时,驱动机构6挤压第一限位件432,使第一限位件432上抬,压缩第一弹性件433,如此,第一撑料辊41脱离第一限位件432的限位,有驱动机构6带动进行输出,而后一第一撑料辊41又再次有复位的第一限位件432限位,同理,第二撑料辊51的输出过程也是如此,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第限位件532的压缩方向是向下。

如图7与图8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驱动机构6包括:

直线电机61,所述直线电机61沿所述第一撑料辊41与第二撑料辊51的运动方向设置,其上往复移动有滑块611,该滑块611的中部竖直设置有方形的滑槽612;以及

导向块62,所述导向块62横穿所述滑槽612设置,其一端滑动设置于导向板63内,其另一端连接有竖直设置的异形驱动件64,所述异形驱动件64对应拨动所述第一辊部413与第二辊部513。

如图9所示,其中,所述导向块62与所述导向板63对应配合的一端对称设置有导向轴621;所述导向板63与所述直线电机61平行设置,该导向板63上开设有首尾连通的三条导向槽631,且相邻两条导向槽631内滑动有所述导向轴621。

如图8所示,进一步的,所述异形驱动件64的下端为坡形设置,其与位于所述第二输出轨道52输出端的顶升块65滑动配合,使所述异形驱动件64向上抬升,且该异形驱动件64的竖直方向两端方向相反的侧推块641,该侧推块641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件432以及第二限位件532挤压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驱动第一撑料辊41输出时,驱动件64与顶升块65配合,使驱动件64抬升,导向轴621与导向板63上的顶部相邻两条的导向槽631卡合,随着直线电机61的运作,滑块611带动驱动件64移动,而驱动件64的顶部则勾住第一撑料辊41两端的第一辊部413滚动,在第一撑料辊41完成输出后,驱动件64运动至导向槽631的端部,并下降,导向轴621与导向板63上的底部相邻两条的导向槽631卡合,直线电机61反转,带动驱动件64复位,在复位过程中,驱动件64的底部则勾住第二撑料辊51的第二辊部513滚动输出,如此反复。

进一步说明的是,在导向块62与滑槽612贯穿配合的部位为方形设置,其与滑槽612紧密贴合,如此,保证导向块62在移动过程中,始终是处于竖直状态,不会发生偏转,且导向块62只能沿滑槽612竖直运动。

实施例二:

图10为本发明一种粉皮蒸煮撑料装置的实施例二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其中与实施例一中相同或相应的部件采用与实施例一相应的附图标记,为简便起见,下文仅描述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该实施例二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10与图11所示,一种粉皮蒸煮撑料装置,所述蒸煮箱3内对称设置有接收输出的所述第一撑料辊41的第一接收槽31,接收输出的所述第二撑料辊51的第二接收槽32,且所述第一接收槽31与第二接收槽32的外侧均设置有用于对所述第一撑料辊41与第二撑料辊51进行限位固定的间隔机构7,并且设置于所述第二撑料辊51外侧的间隔机构7的底部设置有限位杆70。

进一步的,所述间隔机构7包括:

立柱71,所述立柱71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接收槽31与第二接收槽32的两侧;

若干隔板72,所述隔板72为折线设置,其均沿所述第一接收槽31与第二接收槽32的竖直方向等距转动设置,且相邻两所述隔板72成反向设置;以及

若干弹性回复件73,所述弹性回复件73与所述隔板72一一对应设置,其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隔板72的上端与立柱71。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撑料辊41沿第一输出轨道42输出后,其受重力掉落进入到第一接收槽31内,其两端的第一卡合部412与第一接收槽31卡合,在第一撑料辊41掉落至第一接收槽31的底部时,其挤压底部的隔板72,隔板72受到第一撑料辊41的挤压,发生反转,隔板72的顶部翘起,随后紧接着的第二根第一撑料辊41落下,其挤压倒数第二个隔板72,该隔板72的底部下移与其下方的隔板72的顶部搭接,实现对第一撑料辊41的限位固定,同理第二接料辊51输出后,进入到第二接收槽32内,同样由隔板72进行限位固定;如此,第一撑料辊41与第二撑料辊51在蒸煮箱3实现等距离的间隔,保证粉丝11之间有足够充分的空间进行缓蒸。

进一步说明的是,在第二撑料辊51外侧的间隔机构7底部的隔板72依靠限位杆70对其进行限位固定,使最底部的第二撑料辊51固定。

工作过程:

粉皮输送带1输送经过急蒸的粉皮11,粉皮11从粉皮输送带1的末端竖直脱离粉皮输送带1垂直掉落,在掉落的过程中,驱动机构6先带动第一撑料辊41沿第一输出轨道42输出,对粉皮11进行支撑,之后在驱动机构6复位的过程中,驱动机构6带动第二支撑辊51沿第二输出轨道52输出,对粉皮11进行支撑,通过第一支撑辊41与第二支撑辊51的支撑,使粉皮11呈波浪形进入到蒸煮箱3内进行缓蒸,而第一支撑辊41与第二支撑辊51在进入蒸煮箱3内后,均由隔板72实现等距离间隔。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