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87399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传染病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传染病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医生的工作性质就决定了要与病人近距离的接触,在对传染病人进行护理时,医护人员都采用佩带口罩的方式以防止传染物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目前常用的口罩一般只能过滤掉空气中的尘粒,对于空气之中的有害病毒及细菌的防护作用有限,同时,只能对面部进行防护,不能有效隔绝病毒细菌的传播。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染病防护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染病防护装置,所述传染病防护装置包括防护罩、与所述防护罩相匹配连接的送氧器;

所述防护罩包括防护罩主体、设置在所述防护罩主体两端的耳挂、通过粘扣设置在所述防护罩主体一侧的纱布层、可拆卸设置在所述纱布层与所述防护罩主体之间的消毒抗菌层、设置在所述防护罩主体端部的鼻托。

具体地,所述鼻托内设置有呼吸通道、与所述呼吸通道相连通的通气孔。

具体地,所述送氧器包括通过输氧管与所述防护罩相连通的氧气袋、设置在所述氧气袋上的背带、设置在所述输氧管上的氧气开关。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设置送氧装置,医务人员在与病人进行近距离接触时可不呼吸病人所在区域的空气;设置防护头罩、防护面罩,可对整个头部、面部进行防护,有效的避免空气中有害病毒及细菌的吸入;结构简单,方便实用,能够有效控制细菌和病毒感染,保证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传染病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传染病防护装置的局部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护面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消毒抗菌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鼻托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染病防护装置,参见图1,所述传染病防护装置包括防护头罩1、与防护头罩1相匹配连接的送氧装置2、通过转动托3设置在防护头罩1内的防护面罩4。

参见图2,防护头罩1包括防护头罩本体11、设置在防护头罩本体11一侧的声音输入输出装置12、设置在防护罩本体11顶部的透气装置13;声音输入输出装置12内设置有输入输出孔,输入输出孔上设置有输入输出膜;透气装置13内设置有透气孔,透气孔上设置有透气膜。

送氧装置2包括通过输氧管21与防护头罩1相连通的氧气袋22、设置在氧气袋22上的背带23、设置在输氧管21一侧的氧气开关24;输氧管21另一侧设置有排气管25,排气管25上设置有排气阀26。

转动托3通过转轴31穿过防护头罩1侧壁后与输氧管21连通。

参见图3,防护面罩4包括防护面罩主体41、通过粘扣42设置在防护面罩主体41一侧的纱布层43、可拆卸设置在纱布层43与防护面罩主体41之间的消毒抗菌层44、设置在防护面罩主体41端部的鼻托45。

参见图4,消毒抗菌层44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无纺布层441、消毒棉夹层442和尼龙层443;无纺布层441上均布有凹陷部444,消毒棉夹层442上均布有突出部445,凹陷部444与突出部445相匹配设置。

参见图5,鼻托45内设置有呼吸通道451、与呼吸通道451相连通的通气孔452。

使用时,先将送氧装置2背起,戴着防护头罩1,将防护面罩4放置于呼吸部位前,同时,可以通过转动托3调整至合适位置,将鼻托45对应放置在鼻孔处,将气体通过呼吸通道451、通气孔452呼出至与通气孔452连通的输氧管21后,在通过与输氧管21连通的排气管25排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设置送氧装置,医务人员在与病人进行近距离接触时可不呼吸病人所在区域的空气;设置防护头罩、防护面罩,可对整个头部、面部进行防护,有效的避免空气中有害病毒及细菌的吸入;结构简单,方便实用,能够有效控制细菌和病毒感染,保证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