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抗病毒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1560阅读:8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复方抗病毒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抗呼吸道流感病毒及其它多种病毒为主的药物,特别是涉及对《抗病毒清热口服液》组方的改进,并主要适用于因病毒感染而诱发的呼吸道慢性病,诸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慢性咽喉炎等以及感冒、流感、带状疱疹等疾病的药物。
众所周知,因病毒感染而诱发的呼吸道慢性病诸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慢性咽喉炎等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一旦发病,久治不愈,并反复发作,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在《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年10月第三版第13页指出“感染是慢支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为病毒和细菌感染……,病毒或病毒与支原体混合感染损伤气道粘膜诱发细菌感染。”该(内科学)第9页又指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约有70~80%由病毒引起”,继发细菌感染。
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症状表现如何?国家卫生部1993年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第1页记载“临床上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或伴有喘息,每年发作至少持续3个月,并连续2年以上。本病属中医的咳嗽、咳喘范畴。”传统中医治疗咳、痰、喘组方,除采用清热或温肺祛寒药外,必须补以清化热痰、温化寒痰、止咳平喘药物。1994年10月申请的发明专利《抗病毒清热口服液》(专利号ZL 94 1 11 925、4),其组方为地龙、鱼腥草、黄岑、浙贝、杏仁、半夏、陈皮、甘草,其中浙贝、半夏、杏仁即是此类化痰止咳平喘药物。
化痰止咳平喘在中医中药治疗呼吸道疾病中是老大难。在中医药学均有专门章节例出常用的化痰、止咳、平喘药物及论述。上述《指导原则》中称咳嗽、咯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作至少持续3个月。可见咳、痰、喘病难治愈。也有采用含吗啡、可待因和罂粟碱的罂粟壳抑制呼吸中枢止咳,但疗效仍很一般。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现有组方的不足之处,在现有组方中减除化痰止咳平喘药物浙贝、半夏、杏仁三组分,而提供一种主要适用于抗呼吸道流感病毒及其他多种病毒功效的药物。该药物突破了传统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必须用化痰止咳平喘药物的治法,使治疗效果更佳、服用更安全、且药价成本降低约一倍。
本发明的目的是用以下措施来实现的
本发明是基于地龙的抗呼吸道流感病毒及其它多种病毒作用并以它为主药,再配以抗菌药物相组合而制成。
本发明主药地龙与中药抗菌药物鱼腥草、黄岑、金银花组合;如须按中医药方剂组方,增加佐药陈皮、使药甘草、金银花具有增强上呼吸道清热抗菌功效。
本发明根据病情还可增加清热抗菌中药组分。如连翘、黄连、四季青。
本发明的地龙为祛泥沙的纯净干地龙,也可用鲜活地龙入药,干地龙与鲜活地龙比例为1∶5。本发明均采用现有技术制药。例如地龙可先采用已有技术的含1-8%的食盐水高渗压提取抗病毒成份,再采用与其他清热抗菌药物类式的已有技术进行去渣、提纯、浓缩、脱水等新工艺制成固体、口服液、针剂等各种剂型。
本发明的组分和用量如下重量g地龙(净体)3-35、鱼腥草10-80、黄岑8-45、金银花10-50、陈皮7-15、甘草3-8。
本发明的清热抗菌中药可增加如下组分和用量重量g连翘8-50、黄连5-45、四季青10-60。
本发明主药地龙制剂曾于1994年9月经四川省卫生防疫站抗流感病毒实验,结论为该“药物采用鸡胚中和实验,在1∶50稀释时对甲3型流感病毒A3/蜀防93-1株有抑制作用,该药物对鸡胚生长发育无毒副作用。”从上述(内科学)第三版第13页所载的慢支炎病因可见病毒反复感染,继发细菌感染是慢支炎发生、发展恶化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临床疗效如何?因此查清地龙制剂用于临床治疗是否有抗病毒的广谱特效作用,非常重要。为此本发明药物曾应用于治疗不同年份因病毒感染而诱发的呼吸道慢性病,为防止因病毒变异或不同病毒间治疗效果的差异,经过十几年近200例患者服用未加化痰止咳平喘药物的临床观察疗效不错。例如1.从1988年至1992年由本发明人所在系统两个单位医生试用的32例患者中,有16例为慢支炎,症状是咳嗽、咯痰、痰多为白色泡沫、常易咳出。服药3天疗效为临控9例占56%;显效7例占44%。
2.1994年至1996年由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张发品在住院患者中临床观察7例,病种及疗效如下表
由该例子可见治疗寒症咳、痰、喘疗效最佳。药物组方为地龙制剂配鱼腥草15g、黄岑10g。
3.根治试用举例A、陈昌陶,男,试疗时65岁(住成都武候区金沙寺街48号),60年代初始患慢性咽炎,经中西医治疗病情还是逐步加重。90年11月26日经华西医大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喉科专家诊断为“咽慢充血”(即咽部慢性充血)。症状主要为咽痒、咽痛、咳嗽、咯痰,痰多为白色泡沫状,试服地龙抗病毒制剂疗效不佳,后经研究分析于91年3月20日起改为地龙抗病毒制剂结合清热抗菌的金银花、连翘治疗一个月,于91年4月26日经同一医院耳鼻喉科同一专家诊断“咽部充血不明显,”继续服用中药,继之控制发作性治疗三年已根治愈。
B、耿俊如,男,80岁,(住重庆市较场口黄土坡20号1-1),50年代初始患慢支炎。现为慢支炎、肺气肿、早期肺心病,症状咳嗽、咯痰、痰不多微黄稠、心虑气喘、有时痰带血。服用地龙抗病毒制剂配以黄连上清丸。99年12月25日的来信称“咳嗽与咯血明显好转,一个多月来,咯血已停止、吐痰也转淡。”2000年元月8日来信要药又称“五十年的肺气肿和早期肺心病,以及恶化后的肺气肿与慢支炎,已停止向坏的方向发展。”C、贺岳培(中科院成都分院贺兰祝的父亲),男,70岁,患慢支炎30余年。现为慢支炎、肺气肿。92年初试用,单用地龙抗病毒制剂治疗,细菌感染加重,待细菌感染基本控制,咳嗽、咯痰、痰为粘稀,心虑气紧,服用地龙抗病毒制剂配以竹沥水药物3天见效,8天临床治愈。因治牙第7-8天加服抗生素,此后控制治疗一个冬季疗效甚佳。因他回老家而停试。
以上各病例涉及与地龙抗病毒制剂作过配角的清热抗菌中药。即有鱼腥草、黄岑、金银花、连翘、竹沥水、黄连上清丸等;以及不同的用药计量。这是依据病情为了观察多种抗菌清热药物分别作配角的临床疗效,以利于更好地认识地龙的抗病毒作用。例如以金银花、连翘作配角治疗慢性咽炎,是便于与传统疗法作疗效比较。借此得出地龙的抗病毒疗效。
总之,本发明未用化痰止咳平喘药物的地龙抗病毒复方药物治疗因病毒感染诱发的以呼吸道慢性病为主的咳嗽、咯痰、喘息,已达见效快疗效好,足以证明地龙药物抗病毒的广谱特效作用。这一发明是突破传统组方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必须采用化痰止咳平喘药物的关键。本发明的抗病毒作用治疗范围广、病种多,从感冒到肺心病,病情悬殊;从儿童到80-90岁的老人,患者年龄的差异特大;个体的体质、防御功能免疫力悬差极大;能感染呼吸道发病的病毒、细菌的类别多,感染程度亦有别,因此可利用不同的抗菌药物不同计量与地龙抗病毒功用组建成多个复方。例如,针对慢支炎因病毒诱发的感染其症状主要为咳嗽、咯痰、痰为白色粘液泡沫状,痰常较易咳出或伴有喘息,治疗用药的最佳组分和用量是净地龙13g(约合市场优级地龙26g)、鱼腥草45g、黄岑15g、金银花30g、陈皮8g、甘草3g。但用于治疗肺心病患者,抗菌作用明显不足。当出现严重细菌感染,痰为粘液脓性、脓性时使用该药的消热抗菌作用不佳。这时应选用对该致病菌敏感的其他抗菌药物,例如抗菌素控制细菌感染,采用联合用药。本发明选用的中药抗菌药物与地龙组方,是出于服用更安全,当然也可采用其它抗菌药物取代组方中的中药抗菌药物。
原组方与本发明新组方药材价比较,组方所用药材价为成都2000年零售价。
原组方地龙26g 1.56元,鱼腥草45g 0.27元,黄岑18g 0.54元,陈皮10g 0.03元,甘草5g 0.05元,小计2.45元。浙贝15g 0.9元,杏仁15g 0.45元,半夏15g 1.05元,小计2.40元。
取消浙贝、杏仁、半夏,药材价约降低一倍。
新组方净地龙13g(约合市场优级地龙26g)鱼腥草45g,金银花30g,黄岑15g,陈皮8g,甘草3g。
本发明与《抗病毒清热口服液》相比具有如下特点1.本组方突破了传统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必须用化痰止咳平喘药物的治法。
2.本组方中金银花增强治疗上呼吸道的抗菌功用,从而进一步提高疗效。
3.本发明降低药价约一倍,减轻国家财政、社会、个人负担。
4.本发明服用更安全。例如,杏仁有小毒,服用过量会中毒。
权利要求
1.一种复方抗病毒药物,是对《抗病毒清热口服液》组方的改进,采用已有技术经去渣、提纯、浓缩、脱水等新工艺制成,其特征是基于地龙的抗呼吸道流感病毒及其它多种病毒作用并以它为主药配以抗菌药物相组合而制成。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方抗病毒药物,其特征是所说地龙(净体)3-35g和中药抗菌药物鱼腥草10-80g、黄岑8-45g、金银花10-50g组合;如须按中医药方剂组方,增加佐药陈皮7-15g、使药甘草3-8g。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说复方抗病毒药物,其特征是常用增选入该组方药物的清热抗菌中药有黄连5-45g、四季青7-60g、连翘8-50g。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说的复方抗病毒药物,其特征是该药物可以制成固体、也可以制成口服液、针剂等各种剂型。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方抗病毒药物,其特征是所用原料可采用中药以外的其他形式的抗菌药物与地龙组合。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复方抗呼吸道流感病毒及多种病毒药物。是对《抗病毒清热口服液》组方的改进,该药物以地龙为主药,配以中药抗菌药物鱼腥草、黄芩、金银花、增加佐药陈皮、使药甘草组合制成,主要适用于因病毒感染而诱发的呼吸道慢性病,本发明具有抗呼吸道流感病毒及其它多种病毒的广谱特效作用,并突破了传统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疾病必须用化痰止咳平喘药物的治法。本发明比《抗病毒清热口服液》疗效更显著、服用更安全,且成本降低约一倍。
文档编号A61P31/00GK1293960SQ0011612
公开日2001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00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00年9月26日
发明者陈昌陶 申请人:陈昌陶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