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缺血性中风的药物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3068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缺血性中风的药物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治疗缺血性中风的药物组合物,具体地说是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和恢复期治疗的药物组合物,本发明还涉及该药物的制备方法。
中风病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病残率高、治疗困难。据有关统计,在我国,中风病的发病率已上升到109.74/10万,患病率为245.58/10万,每年新发现的中风病人约为132万人,患病人数约300万人。死亡率为30~40%,病后生存者有50~60%留有后遗症,主要表现为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语言障碍、智力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这不仅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也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
目前市场上西医治疗缺血性中风手段有限,缺乏特效治疗药物-如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自由基清除剂等脑保护药物临床疗效尚不尽人意。
-早期溶栓疗法由于治疗时间窗,以及诱发脑出血等负面因素的限制,影响了其疗效的发挥,目前仍无法作为常规治疗在临床推广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开发出针对性强、疗效好、使用方便、安全、适合于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和恢复期的中药新药。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主要由下列组分制成(用量为重量份)熊胆粉 0.3-10三七 4-130天麻 20-640天竺黄 10-385丹参 17-575 大黄(酒制)7-255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配方优选重量份配比范围是熊胆粉 0.5-2.5 三七 6-32 天麻 32-160
天竺黄 20-200丹参 28-144大黄(酒制)12-64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最优选重量(份)配比是熊胆粉 1.3 三七 16.7 天麻83.3天竺黄 50丹参 75大黄(酒制)33.3本发明是在中医学专家多年中风病临床经验的基础上,以“邪去则正安”的治疗学思想为指导,以化痰通络、解毒通腑为治疗大法拟方而成。方中熊胆味苦性寒,入肝、胆、脾、胃经。清心平肝,《本草求原》记载熊胆“治蓄血”,用为君药,祛除瘀阻脑络之浊毒。天麻味甘性平,入肝经,用为臣药,熄风化痰,清利头目,与熊胆共用,助其化毒祛浊之功。三七,味甘微苦,性温,入肝、胃经,活血祛瘀,活血定痛,与天麻共为臣药,活血熄风化痰,助熊胆祛邪化浊,使浊邪速去,脑之脉络得畅。天竺黄味甘,性寒,入心、肝、胆经。清热化痰,清心定惊,用治中风痰迷,头风眩晕,助熊胆天麻化痰祛浊之力。丹参味苦,性微温,入心、肝经,活血祛瘀,安神宁心,助三七化瘀通脉之力。酒大黄味苦性寒,入肝、胃、大肠经,泻热毒,行瘀血,除痰实,《日华子本草》“通宣一切气,调血脉,利关节”。诸药和用,化浊毒,通血脉,祛痰湿,熄肝风,功在祛邪。急则治标,折风痰瘀血上之势,以使脑脉复通,脑窍复明,中风病诸症得减。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采用常规技术,加入常规辅料或赋型剂,优选制成适合口服的剂型,例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及水丸剂;本发明药物组合优选制成注射剂、软膏剂、喷雾剂。
本发明所提供的药物组合物其药理试验结果为(一)药效学研究
主要研究在大鼠脑缺血情况下,该药物组合物对其神经症状、存活时间及脑梗塞区血管通透性、血小板聚集时间、血栓形成时间等指标的影响。
结果显示,该药物组合物大中小剂量组(6g生药/kg、3g生药/kg、1.5g生药/kg)均具有以下作用明显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的神经症状,减少脑梗塞范围;明显改善脑缺血所致脑血管通透性及脑含水量增加等病理改变;明显增加犬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动脉血压及心率;明显降低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时血小板聚集率;明显延缓动物血栓形成时间;明显抑制大鼠血栓形成,减轻动-静脉旁路血栓的湿重;明显延长小鼠在耐常压缺氧条件下的存活时间,增加小鼠耐常压缺氧能力;明显延长小鼠断头后张口喘气时间。
(二)急、长毒实验1.急毒试验48只小鼠禁食12小时后,于24小时内灌胃给药三次,剂量为60克生药/kg/次,累积剂量为180克生药/kg/日,给药后连续观察小鼠7日,一般状态、毛色、体重、饮食、活动等指标未见异常及无死亡。
经计算,该药物组合物小鼠灌胃最大耐受量为180克生药/kg/日,相当于人用量的414.5倍。
2.长毒试验实验观察了该药物组合物连续灌胃180天对大鼠的体重、血液学指标、血清生化学指标以及主要脏器系数和组织学的影响。
实验结果1.在给药期间,各组大鼠外观行为、体重、进食量均正常;血常规、凝血时均在正常变化范围,生化指标包括肝功肾功能等在给药后90天、180天与相应的对照组相比,均在正常变化范围内,未见明显差异。
2.给药90、180天后和停药后两周的组织器官脏器指数,外观观察均未见明显病理性改变。
上述结果表明,该药物组合物30g生药/kg、15g生药/kg和7.5g生药/kg连续给药6个月无明显毒性反应。
实施例1胶囊剂处方熊胆粉 13g 三七 167g天麻833g天竺黄 500g丹参 750g大黄(酒制)333g生产方法以上六味,熊胆粉粉碎成细粉I。天麻、三七、大黄(酒制)每次加8倍量7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4次,每次40分钟,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药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5(60℃)的稠膏II备用;丹参、天竺黄加水煎煮3次,每次1小时,加水量为8、6、6倍,滤过,合并滤液,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5(60℃)的稠膏III,与天麻、三七、大黄提取的稠膏合并,混匀,减压干燥,干膏粉碎成细粉。熊胆粉12.5g、干膏粉279.5g及糊精108g混匀,干燥,过筛,装入胶囊,即得。
实施例2颗粒剂按实例1所述配比及工艺将熊胆粉I、天麻、三七、大黄稠膏II、丹参、天竺黄稠膏III和适量糊精混合均匀,乙醇制粒,低温干燥、灭菌、制得颗粒剂。
实施例3片剂按实例1所述配比及工艺将熊胆粉I、天麻、三七、大黄稠膏II、丹参、天竺黄稠膏III和适量糊精混合均匀,乙醇制粒、干燥、压制成片。
实施例4水丸按实例1所述配比及工艺将熊胆粉I、天麻、三七、大黄稠膏II、丹参、天竺黄稠膏III与水置于泛丸锅或其它容器内混匀,制成湿粉,压过二号筛制成小颗粒,再将小颗粒放入泛丸锅旋转摩擦,创去棱角成圆形,制成水丸。
实施例5注射剂按实例1所述配比及工艺将天麻、三七、大黄稠膏II与丹参、天竺黄稠膏III混合,减压干燥后粉碎,加溶媒使其溶解;熊胆粉I加溶媒使其溶解。然后将两部分溶液混合,补加溶媒至1000ml,调节PH值,滤过、灌注、熔封、灭菌、质量检验即得。
实施例6软膏剂按实例1所述配比及工艺将熊胆粉I、天麻、三七、大黄稠膏II、丹参、天竺黄稠膏III和适量糊精混合均匀研磨至无颗粒感,分次加入以融化的基质(如凡士林、吐温-80、聚乙二醇等)中,边加边搅拌至冷凝,制得软膏。
实施例7喷雾剂按实例1所述配比及工艺将熊胆粉I、天麻、三七、大黄稠膏II、丹参、天竺黄稠膏III和适量糊精与助悬剂(如司盘-85)混匀后,经胶体磨研磨至粒径为5um以下者占90%以上,加入抛射剂(如二氯二氟甲烷、惰性气体等),边搅拌边压灌于溶器中,制得喷雾剂。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缺血性中风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本发明药物组合物主要由下列组分制成(用量为重量份)熊胆粉0.3-10三七4-130 天麻20-640天竺黄10-385丹参17-575大黄(酒制)7-25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含主要原料的重量配比是熊胆粉0.5-2.5 三七6-32 天麻32-160’天竺黄20-200丹参28-144大黄(酒制)12-6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含主要原料的最佳重量配比是熊胆粉 1.3 三七 16.7 天麻83.3天竺黄 50丹参 75大黄(酒制)33.3
4.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药剂可以是药剂学上所说的任何一种剂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可以是胶囊剂、颗粒剂、片剂、水丸剂、注射剂、软膏剂、喷雾剂。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剂型可以是与药剂学上任何一种辅料混合制成的。
7.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熊胆粉粉碎成细粉I。天麻、三七、大黄(酒制)每次加8倍量7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4次,每次40分钟,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药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5(60℃)的稠膏II备用;丹参、天竺黄加水煎煮3次,每次1小时,加水量为8、6、6倍,滤过,合并滤液,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5(60℃)的稠膏III,与天麻、三七、大黄提取的稠膏合并,混匀,减压干燥,干膏粉碎成细粉。熊胆粉12.5g、干膏粉279.5g及糊精108g混匀,干燥,过筛,装入胶囊,即得。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缺血性中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它是以熊胆粉、三七、天麻、丹参、天竺黄、酒大黄为原料,根据每味中药的不同特性,经粉碎、溶剂提取、浓缩、混匀等步骤制备而成。本发明药物配方及制作方法独特、治疗效果显著。
文档编号A61P9/00GK1504221SQ0215351
公开日2004年6月16日 申请日期2002年12月2日 优先权日2002年12月2日
发明者范吉平 申请人:北京天泰源医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