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药物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6560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抗癌药物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癌药物组合物,属于药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实体肿瘤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及化疗等方法。在所用的各种化疗药物中,亚硝脲类抗癌药物的作用效果较为明显,已广泛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然而,进一步研究发现,许多肿瘤细胞内的DNA修复功能在治疗之后明显增加。后者常导致肿瘤细胞对亚硝脲类抗癌药物的耐受性的增强,其结果是治疗失败。
最近发现,灭活或抑制细胞内的DNA修复蛋白能够增强部分肿瘤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参见多兰等“O6-苄基鸟嘌呤类似物对人肿瘤细胞对烷化剂的细胞毒敏感性的作用”《癌症研究》51期3367-3372页(1991年)(Dolan et al.,Cancer Res.,51,3367-3372,1991))。然而,肿瘤间质中的血管、结缔组织、基质蛋白、纤微蛋白及胶原蛋白等不仅为肿瘤细胞的生长提供了支架及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还影响了化疗药物在肿瘤周围及肿瘤组织内的渗透和扩散(参见尼提等“细胞外间质的状况对实体肿瘤内药物运转的影响”《癌症研究》60期2497-503页(2000年)(Netti PA,Cancer Res.2000,60(9)2497-503)。由于实体肿瘤过度膨胀性增生,其间质压力、组织弹性压力、流体压力及间质的粘稠度均较其周围正常组织为高,因此,常规化疗,难于肿瘤局部形成有效药物浓度(参见孔庆忠等“瘤内放置顺铂加系统卡莫司汀治疗大鼠脑肿瘤”《外科肿瘤杂志》69期76-82页(1998年)(Kong Q et al.,J Surg Oncol.1998 Oct;69(2)76-82),单纯提高给药剂量又受到全身反应的限制。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主题是抗癌药物组合物,所述抗癌药物组合物含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后者可有效地抑制及破坏肿瘤细胞内的DNA修复功能,进而增加亚硝脲类抗癌药物的治疗效果。由于决定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是肿瘤局部的药物浓度以及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程度。而肿瘤间质中的血管、结缔组织、基质蛋白、纤微蛋白及胶原蛋白等不仅为肿瘤细胞的生长提供了支架及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还影响了化疗药物在肿瘤周围及肿瘤组织内的渗透和扩散。

发明内容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抗癌药物组合物。
本发明抗癌药物组合物,包括抗癌有效成分和药用辅料,抗癌有效成分为A)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 0.01-75%和B)亚硝脲类抗癌药物 0.00-45%,均为重量百分比。
其中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除能抑制肿瘤生长外,还能增加肿瘤细胞对亚硝脲类抗癌药物的敏感性。
磷酸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简称PI3K)抑制剂选自,但不限于,7-(氢氧基-星状孢子素(7-hydroxyl-staurosporine,UCN-01)、7-O-烷基-星状孢子素(UCN-02)、β-甲氧星状孢子素;PI3K抑制剂还可为烷基磷酸胆碱(alkylphosphocholines)及其类似物,如,但不限于,六癸基磷酸胆碱(hexadecylphosphocholine,MIL、HPC,Miltefosine)和十八基-(1,1-二甲基-4-哌啶)磷酸盐(Octadecyl-(1,1-dimethyl-4-piperidylio)phosphate,perifosine,D-21266);PI3K抑制剂还可为磷脂醚,如,但不限于,1-O-六癸基-2-O-甲基-射碳-丙三基-3-磷酸胆碱(AMG-PC,1-O-hexadecyl-2-O-methyl-rac-glycero-3-phosphocholine,ET-16-OCH3)、1-O-十八基-2-O-甲基-射碳-丙三基-3-磷酸胆碱(1-O-Octadecyl-2-O-methyl-rac-glycerophosphocholine,ET-18-OCH3,edelfosine)和1-O-十八基-2-O-甲基-sn-丙三基-3-磷酸胆碱(1-O-octadecyl-2-O-methyl-sn-glycero-3-phosphocholine,ilmofosine,L-ET-18-OCH(3))、肌醇聚磷酸盐(inositol polyphosphates)、环孢菌素A(CyclosporinA)、十四(烷)基磷酸胆碱(Tetradecylphosphocholine,TPC)、六葵基磷酸(N-N-N-三甲基)己醇胺(hexadecylphospho(N-N-N-trimethyl)hexanolamine,HPC6)、十八基磷酸胆碱(octadecylphosphocholine,OPC)、十八基-[2-(N-甲基哌啶)乙基]-磷酸盐(octadecyl-[2-(N-methylpiperidinio)ethyl]-phosphate,D-20133或OMPEP)。
在上述磷酸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中,以7-氢氧基-星状孢子素、7-O-烷基-星状孢子素、β-甲氧星状孢子素、烷基磷酸胆碱、六癸基磷酸胆碱、十八基-(1,1-二甲基-4-哌啶)磷酸盐、磷脂醚、1-O-六癸基-2-O-甲基-射碳-丙三基-3-磷酸胆碱、1-O-十八基-2-O-甲基-射碳-丙三基-3-磷酸胆碱、1-O-十八基-2-O-甲基-sn-丙三基-3-磷酸胆碱、肌醇聚磷酸盐、环孢菌素A、十四(烷)基磷酸胆碱、六葵基磷酸(N-N-N-三甲基)己醇胺、十八基磷酸胆碱和十八基-[2-(N-甲基哌啶)乙基]-磷酸盐为优选。
可选用的亚硝脲类药物为,但不限于,阿雌莫司汀(Alestramustine)、链佐星(streptozotocin,STZ)、阿莫司汀(Atrimustine)、氨莫司汀(Ambamustine)、尼莫司汀(ACNU,Nimustine)、苯达莫司汀(Bendamustine)、二硫莫司汀(Ditiomustine)、波呋莫司汀(Bofumustine)、卡莫司汀(卡氮芥、BCNU、carmustine)、依莫司汀(Elmustine)、依考莫司汀(Ecomustine)、加莫司汀(Galamustine,GCNU)、福莫司汀(Fotemustine)、雌莫司汀(Estramustine)、合莫司汀(hemustine,heCNU)、奈莫司汀(Pentamustine,Neptamustine)、甘露莫司汀(Mannomustine,MCNU)、洛莫司汀(lomustine,CCNU,环己亚硝脲,罗氮芥)、甲基洛莫司汀(methyl-CCNU)、司莫司汀(Semustine、甲环亚硝脲、Me-CCNU)、雷莫司汀(Ranimustine)、泼尼莫司汀(Prednimustine)、乌拉莫司汀(Uramustine,Uracil Mustard)、萨莫司汀(SarCNU)、牛磺莫司汀(Tauromustine)、他莫司汀(Tallimustine)、螺莫司汀(Spiromustine)、链佐星(streptozotocin,STZ)、米妥唑胺(mitozolomide,MTZ)、伊力替康、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5-二甲基三氮烯基咪唑-4-草酰胺(5-(dimethyltriazeno)imidazole-4-caroxamide,DITC)、3-氨基苯酰胺(3-aminobenzimide,3-AB)及6-氨基烟酰胺(6-aminonicotinamide,6-AN)等。以上亚硝脲类药物还包括其盐,如,但不限于,硫酸盐、磷酸盐、盐酸盐、乳糖酸盐、醋酸盐、天冬酸盐、硝酸盐、枸橼酸盐、嘌呤或嘧啶盐、琥珀酸盐及马来酸盐等,亚硝脲类药物及其盐可单选或多选。
以上亚硝脲类药物及其盐可单选或多选。但以链佐星、尼莫司汀、卡莫司汀、雌莫司汀、洛莫司汀、甲基洛莫司汀、伊力替康、米妥唑胺、替莫唑胺、5-二甲基三氮烯基咪唑-4-草酰胺、3-氨基苯酰胺及6-氨基烟酰胺为优选。
抗癌有效成分为链佐星、尼莫司汀、卡莫司汀、雌莫司汀、洛莫司汀、甲基洛莫司汀、萨莫司汀、伊力替康、米妥唑胺、替莫唑胺、5-二甲基三氮烯基咪唑-4-草酰胺、3-氨基苯酰胺或6-氨基烟酰胺与2-(4-吗琳基)-8-苯基色酮、7-氢氧基-星状孢子素、7-O-烷基-星状孢子素、β-甲氧星状孢子素、烷基磷酸胆碱、六癸基磷酸胆碱、十八基-(1,1-二甲基-4-哌啶)磷酸盐、磷脂醚、1-O-六癸基-2-O-甲基-射碳-丙三基-3-磷酸胆碱、1-O-十八基-2-O-甲基-射碳-丙三基-3-磷酸胆碱、1-O-十八基-2-O-甲基-sn-丙三基-3-磷酸胆碱、肌醇聚磷酸盐、环孢菌素A、十四(烷)基磷酸胆碱、六葵基磷酸(N-N-N-三甲基)己醇胺、十八基磷酸胆碱或十八基-[2-(N-甲基哌啶)乙基]-磷酸盐的组合。
药用辅料包括下列之一或其组合(1)生物相容性多聚物,包括生物可降解的或生物不可降解的多聚物及其混合物或共聚物,(2)水溶性低分子化合物,或/和(3)用于实现针剂和缓释剂等药物剂型的合适的添加剂及赋型剂。
上述生物可降解的多聚物包括天然的和/或合成的多聚物。合成的多聚物如,但不限于,聚酐类、聚羟基酸、聚酯(polyesters)、聚酰胺(polyamides)、聚原酸酯(polyorthoesters)、聚磷腈(polyphosphazenes)、对羧苯基丙烷(p-CPP)、葵二酸(sebacicacid)等;天然的多聚物如,但不限于,蛋白质及多糖,包括透明质酸、胶原蛋白、明胶、白蛋白等。
上述聚酐类可选用,但不限于,芳香聚酐、脂肪族聚酐;其中芳香聚酐将解较慢,熔点高,有机溶剂中溶解度低,然而,芳香聚酐与脂肪族聚酐的共聚物却较为理想(美国专利4757128)。其代表物是聚苯丙生(对羧苯基丙烷(p-CPP)与葵二酸(SA)的共聚物),而对羧苯基丙烷为芳香聚酐,葵二酸则是一个芳香二酸与一个脂肪二酸的共聚物。可选用的其它芳香或脂肪族聚酐的共聚物在美国专利US 4857311、4888176和4789724中已有描述。
上述聚羟基酸可选用,但不限于,聚乳酸(PLA)、聚乙醇酸(PGA)、聚乳酸(PLA)与聚乙醇酸的混合物、乙醇酸和羟基羧酸的共聚物(PLGA);当PLA和PLGA混合时,其含量重量百分比分别为0.1-99.9%和99.9-0.1%。聚乳酸的分子量为5000-100,000,以10,000-50000为优选,以10,000-20000为最优选;聚乙醇酸的分子量为5000-100,000,以10,000-50000为优选,以10,000-20000为最优选;以上聚羟基酸可单选或多选。当单选时,以聚乳酸(PLA)或羟基羧酸和乙醇酸的共聚物(PLGA)为优选,共聚物的分子量为1000-100,000,但以10,000-50000为优选;以10,000-20000为最优选;当多选时,以高分子多聚物或不同高分子多聚物组成的复合多聚物或共聚物为优选,以含不同分子量聚乳酸或葵二酸的复合多聚物或共聚物为最优选,如,分子量为5000到10000的聚乳酸与分子量为20000到50000的聚乳酸混合、分子量为10000到20000的聚乳酸与分子量为30000到80000的PLGA混合、分子量为5000到10000的聚乳酸与葵二酸混合、分子量为30000到80000的PLGA与葵二酸混合。
上述生物不可降解的多聚物包括,有机硅聚合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c)、聚丙烯腈,聚氨基甲酸酯及聚磷腈等。组合物可通过直接扩散的方式将有效成分释放出来。
为调节药物释放速度或改变本发明抗癌组合物的其它特性,可以改变聚合物的单体成分或分子量、添加或调节药用辅料的组成及配比,添加水溶性低分子化合物,如,但不限于,各种糖和盐等。其中糖可为,木糖醇、低聚糖或甲壳素,其中盐为钾盐和钠盐等。
本发明抗癌药物组合物所用的药用辅料可为上述药用辅料中的任何一种或多种物质,但以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为主选,在各种高分子聚合物中,以聚乳酸、葵二酸、含聚乳酸或葵二酸的高分子多聚物的混合物或共聚物为首选,混合物和共聚物可选自,PLGA、乙醇酸和羟基羧酸的混合物、葵二酸与芳香聚酐或脂肪族聚酐的混合物或共聚物。乙醇酸和羟基羧酸的共混比例是10/90-90/10(重量),最好是25/75-75/25(重量)。共混的方法是任意的。乙醇酸和羟基羧酸共聚时的含量分别为重量百分比10-90%和90-10%。芳香聚酐的代表物是对羧苯基丙烷(p-CPP),对羧苯基丙烷(p-CPP)与葵二酸共聚时的含量分别为重量百分比10-60%和20-90%,共混重量比是10-40∶50-90,最好是重量比15-30∶65-85。
药用辅料在《药用辅料大全》(第123页,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出版,罗明生和高天惠主编)中已有详细描述。另外,中国专利(申请号96115937.5;91109723.6;9710703.3;01803562.0)及美国发明专利(专利号5,651,986)也列举了某些药用辅料。包括充填剂、增溶剂、吸收促进剂、成膜剂、胶凝剂、制(或致)孔剂、赋型剂或阻止剂。以上药用辅料有的具有多重作用,因此有的同种物质被列为不同的类别。本发明抗实体肿瘤组合物可选用的支持物可为上述药用辅料中的任何一种或多种物质,并不完全根据其分类或定义来限制组合物的技术特征。
抗癌药物组合物的有效成分可均匀地包装于整个药用辅料中,也可包装于载体支持物中心或其表面;可通过直接扩散或经多聚物降解的方式或如此两种方式将有效成分释放。除此之外,抗癌药物组合物的有效成分也可均匀地包装于脂质体中,或以现有技术方法制成微球。
本发明的特点在于所用的药用辅料除高分子聚合物外,还含有上述任意一种或多种其它药用辅料。添加的药用辅料统称为添加剂。添加剂可根据其功能分为充填剂、致孔剂、赋型剂、分散剂、等渗剂、保存剂、阻止剂、增溶剂、吸收促进剂、成膜剂、胶凝剂等。
药用辅料还可为流质,如,但不限于芝麻油、混悬液、蒸馏水、生理冲液、以及半固态物质,如(但不限于)果冻、糊剂、软膏等,上述药用辅料适用于含或不含添加剂的组合物。
本发明抗癌药物组合物可制成多种剂型。如,但不限于,针剂、浑悬液、软膏、胶囊及缓释剂等;呈各种形状,如,但不限于,颗粒样、片状、球形、块状、针状、棒状及模状。在各种剂型中,以体内缓慢释放剂为主。上述剂型和形状适用于含或不含添加剂的组合物。
由于本发明抗癌药物组合物可使常规化疗、免疫治疗、高热治疗、光化学治疗、电疗、生物治疗、激素治疗、磁疗、超声治疗、放疗及基因治疗等方法的作用效果加强。因此在局部缓慢释放的同时可与上述非手术疗法合用,从而使其抗癌效果进一步加强。
当与上述非手术疗法合用时,本发明抗癌药物组合物可与非手术疗法同时应用,也可在非手术疗法实施前几天内应用,其目的在于尽可能增强肿瘤的敏感性。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对亚硝脲类抗癌药物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从而为根治各种人体及动物原发和转移实体肿瘤提供一种更有效的新的方法,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给药途径本发明抗癌药物组合物可经各种途径应用,如经脉、动脉、皮下、肌肉、皮内、腔内、瘤内、瘤周等。给药途径取决于多种因素,如肿瘤所在部位、是否手术或转移、肿瘤体积大小、肿瘤类别、病人年龄、身体状况、生育状况及要求等。为于肿瘤所在部位获得有效药物浓度,可选择性地动脉灌注,腔内灌注,腹腔或胸腔及椎管内给药,也可脏器内放置,如肠腔内、膀胱内、宫腔内、阴道内、胃内及食道内等。在多种途径中,以局部给药, 如以选择性动脉、瘤内、瘤周注射为主,以瘤内、瘤周或瘤腔缓慢释放的形式为优选,如可选用可种缓释泵及缓释胶囊或体内缓释植入剂。
当抗癌药物组合物的有效成分为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时,该组合物以局部给药为主,如以选择性动脉、瘤内、瘤周注射为主,以瘤内、瘤周或瘤腔缓慢释放的形式为优选,而亚硝脲类抗癌药物可经经脉、动脉、腹腔或胸腔等途径给药。
给药剂量抗癌药物的用量取决于很多因素,如肿瘤体积、病人体重、给药方式、病情进展情况及治疗反应。其原则是能够降低肿瘤细胞对DNA的修复能力,增加化疗等疗法的作用效果。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的有效剂量为0.01-80毫克/公斤体重,以1-50毫克/公斤体重为理想,以2-10毫克/公斤体重为最理想。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在组合物中所占的重量比因具体情况而定,可0.01%-99.99%,以1%-80%为佳,以2%-40%为最佳。
当局部应用时,其血中浓度维持在较低水平,而瘤内浓度维持在较高水平。
当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与亚硝脲类抗癌药物联合应用时,二者的比例可为1∶9到9∶1,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的有效剂量为0.01-80毫克/公斤体重,以1-50毫克/公斤体重为理想,以2-10毫克/公斤体重为最理想。而亚硝脲类抗癌药物的有效剂量为0.01-200毫克/公斤体重,以1-30毫克/公斤体重为理想,以2-20毫克/公斤体重为最理想。亚硝脲类抗癌药物的在组合物中的含量为0.1%-40%,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的含量为0.1%-30%,本发明抗癌药物组合物可以用于制备治疗人、宠物及各种动物的各种癌、肉瘤或癌肉瘤等实体肿瘤的药物,包括起源于大脑、中枢神经系统、肾脏、肝、胆囊、头颈部、口腔、甲状腺、皮肤、黏膜、腺体、血管、骨组织、淋巴结、肺脏、食管、胃、乳腺、胰腺、眼睛、鼻烟部、子宫、卵巢、子宫内膜、子宫颈、前列腺、膀胱、结肠、直肠的原发或转移的癌或肉瘤或癌肉瘤。
该抗癌药物组合物中还可加入其它药用成分,如,但不限于,抗菌素、止疼药、抗凝药、止血药等。以上药用成分可单选或多选,可加入到含或不含添加剂的组合物,其含量因具体需要而定。
将上述有效成分包装于药用辅料中,然后局部应用。该组合物可经各种途径给药,以局部给药,如选择性动脉注射和直接瘤体内注射为佳,其中又以局部缓慢释放为最佳。当局部应用时,本发明抗癌药物组合物可直接置于原发或转移的实体肿瘤周围或瘤体内,也可直接置于原发或转移的实体肿瘤全部或部分切除后所形成的腔内。
本发明抗癌药物组合物主要成份以生物可容性物质为支持物,故不引起异物反应。支持物体内放置后可降解吸收,故不再手术取出。因在肿瘤局部释放所含药物,从而选择性地提高并延长局部药物浓度,同时可降低由常规途径给药所造成的全身毒性反应。
抗癌药物组合物可制成各种形状,其中有效成份的含量因不同需要而定。可从0.1%-99.9%,以1%-80%为佳,以5%-40%为最佳。该抗癌药物组合物可制成各种剂型,如,但不限于,针剂、浑悬液、软膏、胶囊、及植入缓释剂等;呈各种形状,如,但不限于,颗粒样、片状、球形、块状、针状、棒状及模样;可经各种途径给药,以动脉途径为佳,肿瘤体内直接放置为最佳。本发明的最佳剂型为生物可容性、可降解吸收的植入缓释剂,可因不同临床需要而制成各种形状。其主要成份的包装方法和步骤在美国专利中(US5651986)已有详细描述,包括若干种制备缓释制剂的方法如,但不限于,(i)把载体支持物粉末与药物混合然后压制成植入剂,即所谓的混合法;(ii)把载体支持物熔化,与待包装的药物相混合,然后固体冷却,即所谓的熔融法;(iii)把载体支持物溶解于溶剂中,把待包装的药物溶解或分散于聚合物溶液中,然后蒸发溶剂,乾燥,即所谓的溶解法。其中溶解法可用以微球的制造,其方法是任意的,抗实体肿瘤组合物也可包装脂质体中。
本发明抗癌药物组合物制备技术的特点在于将亚硝脲类抗癌药物和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单独或联合包装于药用辅料中,按照一定比例将有效成份和药用辅料溶解,待充份混匀之后乾燥。待乾燥后立即成形并消毒分装。
以上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能够不同程度的抑制或降低肿瘤细胞DNA修复酶的活性,本发明的体内外实验发现其对亚硝脲类抗癌药物的明显增效作用。当二者联合局部应用,尤其是局部放置,不仅能够克服全身给药带来的毒性反应,而且解决了肿瘤局部药物浓度过低以及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问题。
试验一、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及亚硝脲类抗癌药物的体外抑瘤作用。
所用的肿瘤细胞包括9L、C6、胃腺上皮癌(SA)、骨肿瘤(BC)、乳腺癌(BA)、肺癌(LH)、甲状腺乳头状腺癌(PAT)、肝癌等。将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及亚硝脲类抗癌药物按10ug/ml浓度加到体外培养24小时的肿瘤细胞中,继续培养48小时后计数细胞总数。其肿瘤生长抑制效果见表1所示。
表1瘤细胞UCN-02BCNUUCN-02ACNUUCN-02CCNUUCN-02GCNUUCN-02+BCNUC+ACNU +CCNU +GCNU9L60% 64%92% 66%98% 64%90% 66%90%C662% 68%94% 60%98% 64%96% 52%98%SA60% 60%86% 56%92% 60%86% 56%92%BC54% 62%96% 54%84% 54%94% 66%84%BA54% 62%92% 62%82% 52%98% 62%82%LH64% 48%92% 62%92% 68%90% 54%92%PAT 56% 58%94% 66%98% 66%94% 56%96%注解UCN-027-O-烷基-星状孢子素;BCNU、ACNU、CCNU、GCNU分别为卡莫司汀、尼莫司汀、洛莫司汀和加莫司汀。其中UCN-02为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而BCNU、ACNU、CCNU、GCNU均为亚硝脲类抗癌药物。
试验二、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及亚硝脲类抗癌药物的体外抑瘤作用。
用试验一中所用的肿瘤细胞,将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及亚硝脲类抗癌药物按10ug/ml浓度加到体外培养24小时的肿瘤细胞中,继续培养48小时后计数细胞总数。其肿瘤生长抑制效果见表2所示。
表2瘤细胞UCN-02 AlUCN-02 At UCN-02Am UCN-02 Be UCN-02+Al+At +Am+Be9L58% 64% 92% 66%98% 64%90% 56%90%C662% 66% 96% 60%98% 64%66% 60%94%SA56% 60% 88% 58%90% 68%66% 58%92%BC54% 56% 94% 54%84% 64%60% 64%86%BA57% 52% 96% 62%80% 68%58% 66%82%LH62% 66% 90% 68%90% 50%62% 60%90%PAT 54% 66% 96% 66%98% 56%64% 66%96%注解UCN-027-O-烷基-星状孢子素;Al阿雌莫司汀、At阿莫司汀、Am氨莫司汀、Be苯达莫司汀。其中UCN-02为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而阿雌莫司汀、阿莫司汀、氨莫司汀、苯达莫司汀均为亚硝脲类抗癌药物。
试验三、7-O-烷基-星状孢子素及亚硝脲类抗癌药物的体外抑瘤作用。
用试验一中所用的肿瘤细胞,将UCN-027-O-烷基-星状孢子素及亚硝脲类抗癌药物按10ug/ml浓度加到体外培养24小时的肿瘤细胞中,继续培养48小时后计数细胞总数。其肿瘤生长抑制效果见表3所示。
表3瘤细胞UCN-02 DiUCN-02 Bo UCN-02El UCN-02Ec UCN-02+Di +Bo +El +Ec9L62% 64% 92% 66% 98% 64%90% 58%93%C662% 66% 96% 60% 98% 64%96% 60%94%SA56% 60% 88% 58% 90% 68%90% 58%92%BC54% 56% 94% 54% 84% 64%90% 64%86%BA57% 52% 96% 62% 80% 68%88% 66%82%LH62% 66% 90% 68% 90% 50%92% 60%90%PAT 58% 66% 96% 66% 98% 56%94% 66%96%注解UCN-027-O-烷基-星状孢子素;Bo波呋莫司汀;El依莫司汀;Ec依考莫司汀。其中2-(4-吗琳基)-8-苯基色酮为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而二硫莫司汀、波呋莫司汀、依莫司汀及依考莫司汀均为亚硝脲类抗癌药物。
试验四、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及亚硝脲类抗癌药物的体外抑瘤作用。
用试验一中所用的肿瘤细胞,将以下抗癌药物增效剂及亚硝脲类抗癌药物按10ug/ml浓度加到体外培养24小时的各种肿瘤细胞中,继续培养48小时后计数细胞总数。其肿瘤生长抑制效果见表4所示。
表4瘤细胞UCN01FoUCN01EsUCN01HeUCN01 NeUCN01+Fo+Es+He +Ne
9L 57% 58%96%68%88%68%88%76%82%C6 52% 76%96%62%98%64%86%60%90%SA 46% 60%88%58%90%68%96%48%95%BC 58% 66%94%54%84%60%86%54%88%BA 57% 58%96%68%88%68%88%76%82%LH 60% 68%98%68%90%50%86%70%92%PAT 55% 66%96%68%98%58%94%66%96%注解UCN-017-(氢氧基-星状孢子素);Fo福莫司汀;Es雌莫司汀;He合莫司汀;Ne奈莫司汀。其中UCN-01为为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属于亚硝脲类抗癌药物增效剂,而福莫司汀、雌莫司汀、合莫司汀和奈莫司汀均为亚硝脲类抗癌药物。
试验五、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及亚硝脲类抗癌药物的体外抑瘤作用。
用试验一中所用的肿瘤细胞,将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及亚硝脲类抗癌药物按10ug/ml浓度加到体外培养24小时的各种肿瘤细胞中,继续培养48小时后计数细胞总数。其肿瘤生长抑制效果见表5所示。
表5瘤细胞 UCN MaUCN01Met UCN01 Se UCN-01 Ra UCN-0101 +Ma +Met+Se +Ra9L 68% 64% 92% 67%96%65%94%54%96%C6 64% 66% 96% 60%98%64%96%50%94%SA 56% 60% 88% 58%90%68%86%58%92%BC 54% 56% 96% 54%84%64%92%64%86%BA 57% 52% 96% 62%80%68%98%66%82%LH 62% 66% 90% 66%90%50%92%60%90%PAT 59% 66% 96% 66%98%56%94%66%94%注解UCN-017-(氢氧基-星状孢子素);Ma甘露莫司汀;Met甲基洛莫司汀;Se司莫司汀;Ra雷莫司汀。其中UCN-01为为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属于亚硝脲类抗癌药物增效剂,而甘露莫司汀、甲基洛莫司汀、司莫司汀及雷莫司汀均为亚硝脲类抗癌药物。
试验六、7-(氢氧基-星状孢子素)对亚硝脲类抗癌药物的体外抑瘤增敏作用。
用试验一中所用的肿瘤细胞,将7-(氢氧基-星状孢子素)及亚硝脲类抗癌药物按10ug/ml浓度加到体外培养24小时的肿瘤细胞中,继续培养48小时后计数细胞总数。其肿瘤生长抑制效果见表6所示。
表6瘤细胞UCN01 Pr UCN01 Ur UCN01 Ta UCN01Sp UCN01+Pr+Ur+Ta +Sp9L57% 52%96% 62% 80% 68% 89% 66%82%C662% 66%96% 60% 98% 64% 88% 60%94%SA56% 60%88% 58% 90% 68% 92% 58%92%BC54% 56%94% 54% 84% 64% 92% 64%86%BA57% 52%96% 62% 80% 68% 88% 66%82%
LH 62%66%90%68%90%50%94%60%90%PAT54%66%96%66%98%56%93%66%98%注解UCN-017-(氢氧基-星状孢子素);Pr泼尼莫司汀;Ur乌拉莫司汀;Ta他莫司汀;Sp螺莫司汀。其中DBT为为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属于亚硝脲类抗癌药物增效剂,而泼尼莫司汀、乌拉莫司汀、他莫司汀及螺莫司汀均为亚硝脲类抗癌药物。
以上试验结果表明,所用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及各种亚硝脲类抗癌药物在该浓度时对体外培养肿瘤细胞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二者合用时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试验七、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对亚硝脲类抗癌药物的体内抑瘤增敏作用。
以大白鼠为试验对象,将2×105个脑肿瘤细胞皮下注射于其季肋部,待肿瘤生长14天后将其分为以下10组(见表7)。第一组为对照,第2到10组为治疗组,其中,第2组为7-(氢氧基-星状孢子素)(UCN-01),第3到6组分别为BCNU(卡莫司汀)、ACNU、CCNU及雌莫司汀。第7到10组分别为UCN-01与BCNU、ACNU、CCNU及雌莫司的联合。所有药物均经瘤内放置,剂量为5mg/kg。治疗后第30天测量肿瘤体积大小,比较治疗效果(见表7)。
表7试验组(n) 所受治疗 肿瘤体积(cm3) P值1(6) 对照 89.5±22cm32(6) UCN0164±3cm3<0.053(6) ACNU 54±2cm3<0.014(6) BCNU 44±3.6cm3<0.015(6) CCNU 50±3.4cm3<0.016(6) 雌莫司汀 46±3.8cm3<0.017(6) UCN01+ACNU 32±3.6cm3<0.0018(6) UCN-01+BCNU 31±3.6cm3<0.0019(6) UCN-01+CCNU 20±3.6cm3<0.00110(6) UCN-01+雌莫司汀 26±3.6cm3<0.001注解UCN-017-(氢氧基-星状孢子素),为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属于亚硝脲类抗癌药物增效剂,而BCNU、ACNU、CCNU及雌莫司汀均为亚硝脲类抗癌药物。
试验八、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对亚硝脲类抗癌药物的体内抑瘤作用。
以大白鼠为试验对象,将2×105个乳腺癌肿瘤细胞皮下注射于其季肋部,待肿瘤生长14天后将其分为以下10组(见表8)。第1组为对照,第2到10组为治疗组,其中,第2组为磷酸肌醇3-激酶抑;第3到6组分别为亚硝脲类抗癌药物。第7到10组分别为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及不同亚硝脲类抗癌药物的联合。所有药物均经瘤内放置,剂量为5mg/kg。治疗后第30天测量肿瘤体积大小,比较治疗效果(见表8)。
表8试验组(n)所受治疗 肿瘤体积(cm3) P值1(6) 对照 80.5±33cm32(6) UCN01 50±5.2cm3<0.05
3(6) 福莫司汀 42±2.3cm3<0.014(6) 司莫司汀 42±3.4cm3<0.015(6) 牛磺莫司汀 44±3.4cm3<0.016(6) 螺莫司汀 44±3.8cm3<0.017(6) UCN01+福莫司汀 24±3.6cm3<0.0018(6) UCN01+司莫司汀 22±3cm3<0.0019(6) UCN01+牛磺莫司汀 26±3.6cm3<0.00110(6) UCN01+螺莫司汀 18±2.8cm3<0.001备注UCN-017-(氢氧基-星状孢子素),为磷酸肌醇3-激酶抑,属于亚硝脲类抗癌药物增效剂,而福莫司汀、司莫司汀、牛磺莫司汀及螺莫司汀均为亚硝脲类抗癌药物。
试验九、7-O-烷基-星状孢子素对亚硝脲类抗癌药物的增效作用。
以大白鼠为试验对象,将2×105个肝癌肿瘤细胞皮下注射于其季肋部,待肿瘤生长14天后将其分为以下10组(见表9)。第一组为对照,第2到10组为治疗组,其中,第2组为7-O-烷基-星状孢子素(UCN-02),第3到6组分别为BCNU(卡莫司汀)、ACNU、CCNU及雌莫司汀。第7到10组分别为UCN-02与BCNU、ACNU、CCNU及雌莫司的联合。BCNU(卡莫司汀)、ACNU、CCNU及雌莫司汀。亚硝腺类抗癌药物增效剂经瘤内放置,而亚硝脲类抗癌药物于一天后经腹腔注射,所有药物剂量均为5mg/kg。治疗后第30天测量肿瘤体积大小,比较治疗效果(见表9)。
表9试验组(n) 所受治疗 肿瘤体积(cm3)P值1(6) 对照 81.5±13cm32(6) UCN-0260±3cm3<0.053(6) ACNU 42±2cm3<0.014(6) BCNU 33±3.4cm3<0.015(6) CCNU 34±4cm3<0.016(6) 雌莫司汀 32±3cm3<0.017(6) UCN-02+ACNU 24±3.6cm3<0.0018(6) UCN-02+BCNU 28±3.4cm3<0.0019(6) UCN-02+CCNU 20±3.6cm3<0.00110(6) UCN-02+雌莫司汀 18±3cm3<0.001备注UCN-027-O-烷基-星状孢子素为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属于亚硝脲类抗癌药物增效剂,而BCNU、ACNU、CCNU及雌莫司汀均为亚硝脲类抗癌药物。
试验十、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对亚硝脲类抗癌药物的体内抑瘤作用。
以大白鼠为试验对象,将2×105个肺癌肿瘤细胞皮下注射于其季肋部,待肿瘤生长14天后将其分为以下10组(见表10)。第1组为对照,第2到10组为治疗组,其中,第2组为磷酸肌醇3-激酶抑;第3到6组分别为亚硝脲类抗癌药物。第7到10组分别为磷酸肌醇3-激酶抑及不同亚硝脲类抗癌药物的联合。所有药物均经瘤内放置,剂量为5mg/kg。治疗后第30天测量肿瘤体积大小,比较治疗效果(见表10)。
表10试验组(n) 所受治疗 肿瘤体积(cm3)P值1(6) 对照 82.5±24cm32(6) UCN-02 56±5.4cm3<0.053(6) 福莫司汀 42±2.3cm3<0.014(6) 司莫司汀 42±3.4cm3<0.015(6) 牛磺莫司汀 44±3.4cm3<0.016(6) 螺莫司汀 44±3.8cm3<0.017(6) UCN-02+福莫司汀 20±3.8cm3<0.0018(6) UCN-02+司莫司汀 25±3cm3<0.0019(6) UCN-02+牛磺莫司汀28±3.8cm3<0.00110(6) UCN-02+螺莫司汀 19±2.8cm3<0.001备注UCN-027-O-烷基-星状孢子素,为磷酸肌醇3-激酶抑,属于亚硝脲类抗癌药物增效剂,而福莫司汀、司莫司汀、牛磺莫司汀及螺莫司汀均为亚硝脲类抗癌药物。
试验七到十的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磷酸肌醇3-激酶抑(第2组)及亚硝脲类抗癌药物(第3到6组)单独应用均有一定的抑瘤作用(P<0.05)。然而联合应用(第7到10组)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P<0.001)。用多种其它肿瘤细胞(包括CNS-1、C6、9L、胃腺上皮癌(SA)、骨肿瘤(BC)、乳腺癌(BA)、甲状腺乳头状腺癌(PAT)、肝癌、胰腺癌、肾癌及食管癌等)为试验对象得出类似结果。
总之,上述所列的各种磷酸肌醇3-激酶抑均能抑制甲基转移酶的活性。实验结果也表明本发明中的磷酸肌醇3-激酶抑对所列亚硝脲类抗癌药物及其类似物的增效作用。因此,本发明所述的抗癌药物组合物的有效成分为任意一种(或多种)磷酸肌醇3-激酶抑和/或任意一种(或多种)亚硝脲类抗癌药物及其类似物的联合或单独包装。含有以上有效成分的抗癌药物组合物可制成任意剂型或形状,但以缓慢释放剂型为优选。
本发明抗癌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如下1.将称重的药用辅料放入容器中,加一定量的有机溶剂溶解均匀,有机溶剂的量不严格限定,以充分溶解为宜。
2.加入称重之抗癌有效成份重新摇匀。药物与药用辅料的用量比例因具体要求而定。
3.去除有机溶剂。真空干燥或低温干燥法均可。
4.将干燥后的固体组合物根据需要制成各种形状。
5.分装后射线灭菌(射线剂量因体积而异)备用。也可用其它方法灭菌。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加工成抗癌药物组合物通过以下实施例进一步加以说明,但不限于此。
实施例一、将90mg分子量为10000的乳酸和乙醇酸的共聚物(PLGA)放入容器中,加100毫升二氯甲烷溶解混匀后,加入10mg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7-O-烷基-星状孢子素),重新摇匀后真空干燥去除有机溶剂。将干燥后的固体组合物立即成形,分装后射线灭菌,得到含10%7-O-烷基-星状孢子素的抗癌药物组合物。将含药复合物防于小白鼠皮下,定时取出测药物含量,根据剩余药物量,并计算累计释放百分数(%)。结果发现,药物在30天内均匀释放80-95%。
实施例二、加工成抗癌药物组合物的方法与实施例一同,所不同的是实施例一中的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为(a)7-氢氧基-星状孢子素、β-甲氧星状孢子素、烷基磷酸胆碱、六癸基磷酸胆碱或十八基-(1,1-二甲基-4-哌啶)磷酸盐;(b)、磷脂醚、1-O-六癸基-2-O-甲基-射碳-丙三基-3-磷酸胆碱、1-O-十八基-2-O-甲基-射碳-丙三基-3-磷酸胆碱、1-O-十八基-2-O-甲基-sn-丙三基-3-磷酸胆碱或肌醇聚磷酸盐;或(c)环孢菌素A、十四(烷)基磷酸胆碱、六葵基磷酸(N-N-N-三甲基)己醇胺、十八基磷酸胆碱或十八基-[2-(N-甲基哌啶)乙基]-磷酸盐。
实施例三、加工成抗癌药物组合物的方法步骤与实施例一相同,但所用药用辅料分别为下列a)~d)之一a)分子量为5000-15000、10000-20000、25000-35000或30000-50000的聚乳酸(PLA);b)分子量为5000-15000、10000-20000、25000-35000或30000-50000的聚乙醇酸和羟基乙酸的共聚物(PLGA);c)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c);d)10∶90、20∶80、30∶70、40∶60、50∶50或60∶40的对羧苯基丙烷(p-CPP)∶葵二酸(SA)共聚物(聚苯丙生),均为重量百分比。
实施例四、将80mg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c)放入容器中,加100毫升二氯甲烷溶解混匀后,加入10mg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7-O-烷基-星状孢子素)和10mg亚硝脲类抗癌药物(卡莫司汀),重新摇匀后真空干燥去除有机溶剂。将干燥后的固体组合物立即成形,分装后射线灭菌,得到含10%7-O-烷基-星状孢子素及10%卡莫司汀的抗癌药物组合物。将含药复合物防于小白鼠皮下,定时取出测药物含量,根据剩余药物量,并计算累计释放百分数(%)。结果发现,药物在30天内均匀释放80-95%。
实施例五、加工成抗癌药物组合物的方法与实施例四相同,所不同的是抗癌有效成分中的亚硝脲类抗癌药物为阿雌莫司汀、链佐星、雌莫司汀、洛莫司汀、阿莫司汀、氨莫司汀、尼莫司汀、伊力替康、米妥唑胺、替莫唑胺、5-二甲基三氮烯基咪唑-4-草酰胺、3-氨基苯酰胺、6-氨基烟酰、苯达莫司汀、二硫莫司汀、波呋莫司汀、依莫司汀、依考莫司汀、二硫氮芥、加莫司汀、福莫司汀、合莫司汀、奈莫司汀、甘露莫司汀、甲基洛莫司汀、司莫司汀、雷莫司汀、泼尼莫司汀、乌拉莫司汀、萨莫司汀、牛磺莫司汀、他莫司汀或螺莫司汀;而抗癌有效成分中的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为7-氢氧基-星状孢子素、β-甲氧星状孢子素、烷基磷酸胆碱、六癸基磷酸胆碱、十八基-(1,1-二甲基-4-哌啶)磷酸盐、磷脂醚、1-O-六癸基-2-O-甲基-射碳-丙三基-3-磷酸胆碱、1-O-十八基-2-O-甲基-射碳-丙三基-3-磷酸胆碱、1-O-十八基-2-O-甲基-sn-丙三基-3-磷酸胆碱、肌醇聚磷酸盐、环孢菌素A、十四(烷)基磷酸胆碱、六葵基磷酸(N-N-N-三甲基)己醇胺、十八基磷酸胆碱或十八基-[2-(N-甲基哌啶)乙基]-磷酸盐。
实施例六、将80mg对羧苯基丙烷(p-CPP)∶葵二酸(SA)共聚物放入容器中,加100毫升二氯甲烷溶解混匀后,加入10mg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7-氢氧基-星状孢子素)和10mg亚硝脲类抗癌药物(卡莫司汀),重新摇匀后真空干燥去除有机溶剂。将干燥后的固体组合物立即成形,分装后射线灭菌,得到含10%7-氢氧基-星状孢子素及10%卡莫司汀的抗癌药物组合物。将含药复合物防于小白鼠皮下,定时取出测药物含量,根据剩余药物量,并计算累计释放百分数(%)。结果发现,药物在30天内均匀释放80-95%。
实施例七、加工成抗癌药物组合物的方法与实施例六相同,所不同的是抗癌有效成分为(1)7-氢氧基-星状孢子素与阿雌莫司汀、链佐星、雌莫司汀、洛莫司汀、阿莫司汀、氨莫司汀或尼莫司汀的组合;(2)7-氢氧基-星状孢子素与伊力替康、米妥唑胺、替莫唑胺、5-二甲基三氮烯基咪唑-4-草酰胺、3-氨基苯酰胺、6-氨基烟酰、苯达莫司汀、二硫莫司汀、波呋莫司汀、依莫司汀、依考莫司汀、二硫氮芥、加莫司汀、福莫司汀、合莫司汀、奈莫司汀、甘露莫司汀、甲基洛莫司汀或司莫司汀的组合;(3)7-氢氧基-星状孢子素与雷莫司汀、泼尼莫司汀、乌拉莫司汀、萨莫司汀、牛磺莫司汀、他莫司汀或螺莫司汀的组合。而抗癌有效成分中的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为7-氢氧基-星状孢子素、7-O-烷基-星状孢子素、β-甲氧星状孢子素、烷基磷酸胆碱、六癸基磷酸胆碱、十八基-(1,1-二甲基-4-哌啶)磷酸盐、磷脂醚、1-O-六癸基-2-O-甲基-射碳-丙三基-3-磷酸胆碱、1-O-十八基-2-O-甲基-射碳-丙三基-3-磷酸胆碱、1-O-十八基-2-O-甲基-sn-丙三基-3-磷酸胆碱、肌醇聚磷酸盐、环孢菌素A、十四(烷)基磷酸胆碱、六葵基磷酸(N-N-N-三甲基)己醇胺、十八基磷酸胆碱或十八基-[2-(N-甲基哌啶)乙基]-磷酸盐。
实施例八、加工成抗癌药物组合物的方法与实施例六相同,所不同的是抗癌有效成分为(1)卡莫司汀与7-O-烷基-星状孢子素、β-甲氧星状孢子素、烷基磷酸胆碱、六癸基磷酸胆碱或十八基-(1,1-二甲基-4-哌啶)磷酸盐的组合;(2)卡莫司汀与磷脂醚、1-O-六癸基-2-O-甲基-射碳-丙三基-3-磷酸胆碱、1-O-十八基-2-O-甲基-射碳-丙三基-3-磷酸胆碱、1-O-十八基-2-O-甲基-sn-丙三基-3-磷酸胆碱的组合;(3)卡莫司汀与肌醇聚磷酸盐、环孢菌素A、十四(烷)基磷酸胆碱、六葵基磷酸(N-N-N-三甲基)己醇胺、十八基磷酸胆碱或十八基-[2-(N-甲基哌啶)乙基]-磷酸盐的组合。
实施例九、加工成抗癌药物组合物的方法与实施例六相同,所不同的是抗癌有效成分为
a)5-30%7-氢氧基-星状孢子素或b)5-20%7-氢氧基-星状孢子素和5-20%卡莫司汀或c)5-20%7-氢氧基-星状孢子素和5-20%尼莫司汀或d)5-20%7-氢氧基-星状孢子素和5-25%洛莫司汀或e)5-20%7-氢氧基-星状孢子素和5-25%司莫司汀或f)5-20%7-氢氧基-星状孢子素和5-25%甲基洛莫司汀或g)5-20%7-氢氧基-星状孢子素和5-30%链佐星或h)5-30%7-氢氧基-星状孢子素和5-30%伊力替康或i)5-20%7-氢氧基-星状孢子素和5-20%米妥唑胺或j)5-20%7-氢氧基-星状孢子素和5-20%替莫唑胺或k)5-20%7-氢氧基-星状孢子素和5-20%卡莫司汀。
以上均为重量百分比。
实施例十、加工成抗癌药物组合物的方法与实施例六相同,所不同的是抗癌有效成分为a)5-30%7-O-烷基-星状孢子素或b)5-20%7-O-烷基-星状孢子素和5-20%卡莫司汀或c)5-20%7-O-烷基-星状孢子素和5-20%尼莫司汀或d)5-20%7-O-烷基-星状孢子素和5-25%洛莫司汀或e)5-20%7-O-烷基-星状孢子素和5-25%司莫司汀或f)5-20%7-O-烷基-星状孢子素和5-25%萨莫司汀或g)5-20%7-O-烷基-星状孢子素和5-30%链佐星或h)5-30%六癸基磷酸胆碱和5-30%伊力替康或i)5-20%六癸基磷酸胆碱和5-20%米妥唑胺或j)5-20%六癸基磷酸胆碱和5-20%替莫唑胺或k)5-20%六癸基磷酸胆碱和5-20%卡莫司汀。
以上均为重量百分比。
试验十一、不同实施例药物体外释放特性比较将实施例九中的含药组合物放在室温生理盐水中浸泡,测不同时间药物释放量,并计算累计释放百分数(%)。见表11所示。
表11
试验十二、不同实施例药物体内释放特性比较将实施例九中的含药复合物放于小白鼠皮下,定时取出测药物含量,根据剩余药物量,并计算累计释放百分数(%)。见表12所示。
表12
由表11可以看出,第一天体外释放20%左右,第14天释放85-90。所试不同药物体外释放无明显差异,但同一药物随聚乳酸分子量增加而释放变慢(实施例一到四)。
由12上表可以看出,第一天体内释放10%左右,第14天释放70%左右,第28天释放90%以上。所试不同药物体内释放也无明显差异,但同一药物随聚乳酸分子量增加(实施例一到四)而释放变慢。
另外,体内外释放却有明显差异,体外释放较体内释放为快。在体内可维持一个月,而体外则15天左右。
由于本发明所用的磷酸肌醇3-激酶抑对亚硝脲类抗癌药物增敏具有普遍意义,且体内外释放较为缓慢且平稳,所以,本发明抗癌药物组合物中磷酸肌醇3-激酶抑的选择为任意的,同样亚硝脲类抗癌药物及磷酸肌醇3-激酶抑的联合也是任意的。抗癌药物组合物可用现有的方法制成各种剂型及形状,但以缓慢释放剂为优选。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而并非局限本发明的应用。
将上述抗癌药物组合物放置在肿瘤局部用于人及动物各种原发或继发实体肿瘤(癌、肉瘤及癌肉瘤)的治疗,手术后局部放置应用该组合物对根治实体肿瘤具有独特的效果。某些肿瘤生长在人体的关键部位(如脑干等处)不能手术去除,局部药物缓慢释放该组合物可以取代手术切除。有些恶性肿瘤,手术操作可能促进肿瘤扩散,局部药物缓慢释放可能是更科学的选择。该组合物除单独应用外,还可与许多治疗措施联合应用如与化疗和放射治疗等联合应用,局部放置应用该组合物作为增效剂具有独特的优点及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权利要求
1.一种抗癌药物组合物,由抗癌有效成分和药用辅料组成,其特征在于其中抗癌有效成分为A.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0.01-75%B.亚硝脲类抗癌药物0.00-45%,均为重量百分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抗癌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选自2-(4-吗琳基)-8-苯基色酮、7-氢氧基-星状孢子素、7-O-烷基-星状孢子素、β-甲氧星状孢子素、烷基磷酸胆碱、六癸基磷酸胆碱、十八基-(1,1-二甲基-4-哌啶)磷酸盐、磷脂醚、1-O-六癸基-2-O-甲基-射碳-丙三基-3-磷酸胆碱、1-O-十八基-2-O-甲基-射碳-丙三基-3-磷酸胆碱、1-O-十八基-2-O-甲基-sn-丙三基-3-磷酸胆碱、肌醇聚磷酸盐、环孢菌素A、十四(烷)基磷酸胆碱、六葵基磷酸(N-N-N-三甲基)己醇胺、十八基磷酸胆碱、十八基-[2-(N-甲基哌啶)乙基]-磷酸盐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抗癌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亚硝脲类抗癌药物选自阿雌莫司汀、链佐星、阿莫司汀、氨莫司汀、尼莫司汀、苯达莫司汀、二硫莫司汀、波呋莫司汀、卡莫司汀、依莫司汀、依考莫司汀、二硫氮芥、加莫司汀、福莫司汀、雌莫司汀、合莫司汀、奈莫司汀、甘露莫司汀、洛莫司汀、甲基洛莫司汀、司莫司汀、雷莫司汀、泼尼莫司汀、乌拉莫司汀、萨莫司汀、牛磺莫司汀、他莫司汀、伊力替康、米妥唑胺、替莫唑胺、5-二甲基三氮烯基咪唑-4-草酰胺、3-氨基苯酰胺、6-氨基烟酰胺或螺莫司汀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抗癌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抗癌有效成分为链佐星、尼莫司汀、卡莫司汀、雌莫司汀、洛莫司汀、甲基洛莫司汀、萨莫司汀、伊力替康、米妥唑胺、替莫唑胺、5-二甲基三氮烯基咪唑-4-草酰胺、3-氨基苯酰胺或6-氨基烟酰胺与2-(4-吗琳基)-8-苯基色酮、7-氢氧基-星状孢子素、7-O-烷基-星状孢子素、β-甲氧星状孢子素、烷基磷酸胆碱、六癸基磷酸胆碱、十八基-(1,1-二甲基-4-哌啶)磷酸盐、磷脂醚、1-O-六癸基-2-O-甲基-射碳-丙三基-3-磷酸胆碱、1-O-十八基-2-O-甲基-射碳-丙三基-3-磷酸胆碱、1-O-十八基-2-O-甲基-sn-丙三基-3-磷酸胆碱、肌醇聚磷酸盐、环孢菌素A、十四(烷)基磷酸胆碱、六葵基磷酸(N-N-N-三甲基)己醇胺、十八基磷酸胆碱或十八基-[2-(N-甲基哌啶)乙基]-磷酸盐的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抗癌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抗癌有效成分为a)5-30%7-O-烷基-星状孢子素或b)5-20%7-O-烷基-星状孢子素和5-20%卡莫司汀或c)5-20%7-O-烷基-星状孢子素和5-20%尼莫司汀或d)5-20%7-O-烷基-星状孢子素和5-25%洛莫司汀或e)5-20%7-O-烷基-星状孢子素和5-25%司莫司汀或f)5-20%7-O-烷基-星状孢子素和5-25%萨莫司汀或g)5-20%7-O-烷基-星状孢子素和5-30%链佐星或h)5-30%六癸基磷酸胆碱和5-30%伊力替康或i)5-20%六癸基磷酸胆碱和5-20%米妥唑胺或j)5-20%六癸基磷酸胆碱和5-20%替莫唑胺或k)5-20%六癸基磷酸胆碱和5-20%卡莫司汀。以上均为重量百分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抗癌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药用辅料选自生物可容性可降解吸收的高分子多聚物及其混合物或共聚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抗癌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药用辅料选自聚乳酸、乳酸和乙醇酸的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对羧苯基丙烷葵二酸共聚物以及其混合物或共聚物。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抗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抗癌组合物瘤内或瘤周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抗癌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亚硝脲类抗癌药物的有效剂量为0.01-50毫克/公斤体重,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的有效剂量为0.01-200毫克/公斤体重。
10.权利要求1所述之抗癌药物组合物的应用,用于制备治疗起源于人及动物大脑、中枢神经系统、肾脏、肝、胆囊、头颈部、口腔、甲状腺、皮肤、粘膜、腺体、血管、骨组织、淋巴结、肺脏、食管、胃、乳腺、胰腺、眼睛、鼻烟部、子宫、卵巢、子宫内膜、子宫颈、前列腺、膀胱、结肠或直肠的原发或继发的癌、肉瘤或癌肉瘤的药物。
全文摘要
一种抗癌药物组合物,属于药物技术领域。由抗癌有效成分和药用辅料组成,其中抗癌有效成分是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和亚硝脲类抗癌药物。其中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可有效地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能降低其对亚硝脲类抗癌药物的耐受性,而药用辅料主要为生物可容性可降解吸收的高分子多聚物,在其降解吸收的过程中能将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缓慢释放于肿瘤局部,因此在明显降低其全身毒性反应的同时还可于肿瘤局部维持有效药物浓度。该抗癌药物组合物还含有亚硝脲类抗癌药物,肿瘤局部放置该组合物不仅能够降低抗癌药物的全身毒性反应,同时还能选择性地提高肿瘤局部的药物浓度,增强化疗药物及放射治疗等非手术疗法的治疗效果。
文档编号A61P35/00GK1628851SQ20041003592
公开日2005年6月22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14日
发明者孔庆忠 申请人:孔庆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