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薇总皂苷及其皂苷化合物在抗炎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8914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白薇总皂苷及其皂苷化合物在抗炎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类具有抗炎活性的化合物,尤其是从中药白薇中提取分离得到的白薇皂苷化合物和白薇总皂苷,及其在预防和治疗各种急慢性炎症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白薇为萝藦科(Asclepiadaceae)鹅绒藤属植物直立白薇(Cynanchum atratumBunge.)、蔓生白薇(Cynanchum versicolor Bunge.)的根,中医理论中白薇具有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的功效,用于温邪伤营发热、阴虚发热、骨蒸劳热、产后血虚发热、热淋、血淋、痈疽肿毒等症。近几年来对白薇的水提物和醇提物进行了一些药理研究,研究表明白薇的提取物具有退热、抗菌抗炎和镇痛等功效,目前为止,尚未发现有白薇的总皂苷及其单体皂苷制成药物的文献报道,发明人经过大量的试验研究证实,白薇总皂苷及其单体皂苷具有抗炎作用,能预防和治疗各种急慢性炎症,并制成了药剂,完成了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从中药材白薇中提取得到的白薇皂苷化合物和白薇总皂苷,并提出其在抗炎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从白薇中提取分离得到具有抗炎活性的9种碳-21甾体皂苷,具体为蔓生白薇苷A、蔓生白薇苷B、蔓生白薇苷C、蔓生白薇苷D、白前苷元C-3-O-β-D-黄花夹竹桃糖苷、白前苷C、白前苷H、atratoglaucosides A、cynanosides I,并得到包含9种碳-21甾体皂苷中任意几种而皂苷化合物总含量(重量)≥50%的混合物,即为白薇总皂苷。
经分析检测,本发明中的9种碳-21甾体皂苷是由下列3个化学结构所示3种甾体皂苷元之一种与不同数量、不同类型的糖形成的9种糖苷,其中R为糖链 glaucogenin A glaucogenin C glaucogenin D
蔓生白薇苷A苷元为Glaucogenin C(白前苷元C),R为β-D-磁麻吡喃糖-(1→4)-α-L-迪吉吡喃糖基-(1→4)-β-D-黄花夹竹桃吡喃糖基。
蔓生白薇苷B苷元为Glaucogenin C(白前苷元C),R为β-D-葡萄吡喃糖基-(1→4)-β-D-磁麻吡喃糖基-(1→4)-α-L-迪吉吡喃糖基-(1→4)-β-D-黄花夹竹桃吡喃糖基。
蔓生白薇苷C苷元为Glaucogenin D(白前苷元D),R为β-D-黄花夹竹桃吡喃糖基。
蔓生白薇苷D苷元为Glaucogenin D(白前苷元D),R为β-D-磁麻吡喃糖-(1→4)-α-L-迪吉吡喃糖基-(1→4)-β-D-黄花夹竹桃吡喃糖基。
白前苷元C-3-O-β-D-黄花夹竹桃糖苷苷元为Glaucogenin C(白前苷元C),R为β-D-黄花夹竹桃吡喃糖基。
白前苷C苷元为Glaucogenin A(白前苷元A),R为α-L-磁麻吡喃糖基-(1→4)-β-D-迪吉吡喃糖基-(1→4)-β-L-磁麻吡喃糖基。
白前苷H苷元为Glaucogenin A(白前苷元A),R为β-D-葡萄吡喃糖基-(1→4)-α-L-磁麻吡喃糖基-(1→4)-β-D-迪吉吡喃糖基-(1→4)-β-L-磁麻吡喃糖基。
Atratoglaucosides A苷元为Glaueogenin C(白前苷元C),R为α-L-迪吉吡喃糖基-(1→4)-β-D-夹竹桃吡喃糖基。
Cynanosides I苷元为Glaucogenin A(白前苷元A),R为β-D-葡萄吡喃糖基-(1→4)-β-D-磁麻吡喃糖基-(1→4)-α-L-迪吉吡喃糖基-(1→4)-β-D-磁麻吡喃糖基。
本发明进一步提出白薇总皂苷及白薇皂苷化合物或以其为基本活性成分的组合物在预防和治疗各种急慢性炎症及其相关病的用途,急慢性炎症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扁桃腺炎,咽喉炎,胃肠炎,肺炎,气管炎,静脉炎等炎症。
白薇总皂苷及白薇皂苷化合物可以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组成药物组合物,制成各种制剂,包括片剂、颗粒剂、胶囊、口服液、滴丸、合剂、糖浆剂、酊剂、注射剂等。给药途径为口服,经皮,鼻吸入、直肠、肠胃外、静脉或肌肉等。
化学部分本发明提供的碳-21甾体皂苷以及包含有碳-21甾体皂苷任意种的混合物白薇总皂苷,它们的制备方法为,白薇药材以乙醇等作为提取溶剂,浓缩得到的浸膏经大孔树脂柱层析分离,收集乙醇洗脱液,浓缩得到白薇总皂苷。再经硅胶柱层析,用薄层层析检测层析流分,具有相同单一斑点的流分合并,浓缩,再经RP-18柱分离和纯化,分得蔓生白薇苷A、蔓生白薇苷B、蔓生白薇苷C、蔓生白薇苷D、白前苷元C-3-O-β-D-黄花夹竹桃糖苷、白前苷C、白前苷H、atratoglaucosides A、cynanosides I。
通过酸水解以及紫外光谱、红外光谱、高分辨快速原子轰击质谱、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异核多量子相关谱、异核多键相关谱等光谱分析技术,9种碳-21甾体皂苷的化学结构已经被阐明,分别为Glaucogenin C(白前苷元C)-3-O-(1→4)-β-D-磁麻吡喃糖-(1→4)-α-L-迪吉吡喃糖基-(1→4)-β-D-黄花夹竹桃吡喃糖苷;Glaucogenin C(白前苷元C)-3-O-(1→4)-β-D-葡萄吡喃糖基-(1→4)-β-D-磁麻吡喃糖基-(1→4)-α-L-迪吉吡喃糖基-(1→4)-β-D-黄花夹竹桃吡喃糖苷;Glaucogenin D(白前苷元D)-3-O-(1→4)-β-D-黄花夹竹桃吡喃糖苷;Glaucogenin D(白前苷元D)-3-O-(1→4)-β-D-磁麻吡喃糖-(1→4)-α-L-迪吉吡喃糖基-(1→4)-β-D-黄花夹竹桃吡喃糖苷;Glaucogenin C(白前苷元C)-3-O-β-D-黄花夹竹桃吡喃糖苷;GlaucogeninA(白前苷元A)-3-O-(1→4)-α-L-磁麻吡喃糖基-(1→4)-β-D-迪吉吡喃糖基-(1→4)-β-L-磁麻吡喃糖苷;Glaucogenin A(白前苷元A)-3-O-(1→4)-β-D-葡萄吡喃糖基-(1→4)-α-L-磁麻吡喃糖基-(1→4)-β-D-迪吉吡喃糖基-(1→4)-β-L-磁麻吡喃糖苷;Glaucogenin C(白前苷元C)-3-O-(1→4)-α-L-迪吉吡喃糖基-(1→4)-β-D-夹竹桃吡喃糖苷;Glaucogenin A(白前苷元A)-3-O-(1→4)-β-D-葡萄吡喃糖基-(1→4)-β-D-磁麻吡喃糖基-(1→4)-α-L-迪吉吡喃糖基-(1→4)-β-D-磁麻吡喃糖苷。
生理活性本发明对白薇总皂苷和9个化合物进行了抗炎活性的评价实验。
(一)小鼠耳肿胀模型1实验动物Swiss种小鼠,雄性,体重20-24g。
2.实验模型和测试方法取小鼠320只,随机分成32组,按表3所示的剂量灌胃给药3d,于末次给药后1h,用0.05ml的二甲苯将小鼠左耳致炎,用直径为7mm的打孔器将双耳重叠打孔,将打下的圆片在扭力天平(灵敏度为万分之一)上称量,用鼠耳两圆片的重量差表示其肿胀度。
3统计分析全部实验结果均以均数±标准误表示。用student t-检验比较各组数据与空白组的显著性差异,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4试验结果表1.白薇总皂苷及皂苷化合物对小鼠耳肿胀试验的影响


与空白组比较,*P<0.05,**P<0.01,***P<0.001结果表明,阳性对照药氢化可的松、9个白薇皂苷和白薇总皂苷对小鼠耳肿胀模型引起的炎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蔓生白薇苷C、白前苷元C-3-O-β-D-黄花夹竹桃糖苷、Cynanosides I和白薇总皂苷的作用效果较强。
(二)大鼠角叉菜胶足肿胀模型1实验动物SD大鼠,雌雄兼用,体重180-220g。
2.实验模型和测试方法取大鼠320只,随机分成32组,按表4所示的剂量灌胃给药4d,于末次给药前测量致炎前容积;末次给药后30min,于大鼠右后肢足跎皮下注射1%角叉菜胶0.1ml致炎。分别于致炎后2、4、6h测量右踝关节以下容积。
3统计分析全部实验结果均以均数±标准误表示。用student t-检验比较各组数据与空白组的显著性差异,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4试验结果表2.白薇总皂苷及皂苷化合物对大鼠角叉菜胶足肿胀试验的影响

与空白组比较,*P<0.05,**P<0.01,***P<0.001结果表明,阳性对照药地塞米松、9个白薇皂苷和白薇总皂苷对大鼠角叉菜胶足肿胀模型所引起的炎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白前苷元C-3-O-β-D-黄花夹竹桃糖苷的作用效果较强。
(三)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试验1实验动物NH系小鼠,雌雄兼用,体重18-22g。
2.实验模型和测试方法取大鼠320只,随机分成32组,按表5所示的剂量灌胃给药1h,尾静脉注射2%依文思蓝生理盐水溶液0.1ml/10g体重,随即腹腔注射0.8%醋酸生理盐水溶液0.20ml/只,20min后脱颈椎处死小鼠,用5ml生理盐水分数次洗涤腹腔,3000转/分,离心15min;取上清液用酶标仪于570nm比色测定其光密度(OD)值。
3统计分析全部实验结果均以均数±标准误表示。用student t-检验比较各组数据与空白组的显著性差异,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4试验结果表3.白薇总皂苷及皂苷化合物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试验的影响


与空白组比较,*p<0.05,**P<0.01,***P<0.001结果表明,阳性对照药地塞米松、9个白薇皂苷和白薇总皂苷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试验引起的炎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制备白薇总皂苷白薇干燥根10kg粉碎后,以10倍量90%乙醇回流3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减压回收溶剂,得乙醇提取物,将该提取物上大孔树脂HP-20柱,分别用蒸馏水和30%EtOH洗脱至洗脱液无色,再用90%EtOH洗脱至硫酸乙醇皂苷显色阴性为止,回收90%EtOH洗脱液至干,得90%EtOH洗脱部分,即白薇总皂苷样品。其中,白薇皂苷化合物含量为60%以上。
白薇总皂苷,棕黄色粉末,Lieberman-Burchard和Keller-Killiani反应均呈阳性,示皆为含2-去氧糖的甾体化合物。
实施例2制备蔓生白薇A白薇干燥根10kg粉碎后,以10倍量90%乙醇回流3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减压回收溶剂,得乙醇提取物,该提取物上大孔树脂HP-20柱,分别用蒸馏水和30%EtOH洗脱至洗脱液无色,再用90%EtOH洗脱至硫酸乙醇皂苷显色阴性为止,回收90%EtOH洗脱液至干,得90%EtOH洗脱部分。将90%EtOH洗脱部分进行正相硅胶柱层析,以氯仿-甲醇进行梯度洗脱,用薄层层析检查层析流分,具有相同单一斑点的流分合并,浓缩,分得流分1、2、3、4、5,将其中的3和4部分再分别进行正相硅胶柱层析,以不同比例的氯仿-甲醇进行洗脱,流分3得A I-VII流分、流分4得B I-V流分,将其是的A V流分经反复的RP-C18层析(MeOH:H2O)分离、纯化,得蔓生白薇苷A。
蔓生白薇苷A(cynanversicoside A),白色无定形粉末,mp120-124℃,[α]D28-59.28°(c=0.521,MeOH),分子式C42H64O15。经光谱数据分析和理化性状测定与文献报道(QiuSheng-Xiang,et al.Plata.Med.,1991,57,454.-456)的蔓生白薇苷A完全一致。
实施例3制备蔓生白薇苷B白薇干燥根10kg粉碎后,以10倍量90%乙醇回流3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减压回收溶剂,得乙醇提取物,该提取物上大孔树脂HP-20柱,分别用蒸馏水和30%EtOH洗脱至洗脱液无色,再用90%EtOH洗脱至硫酸乙醇皂苷显色阴性为止,回收90%EtOH洗脱液至干,得90%EtOH洗脱部分。将90%EtOH洗脱部分进行硅胶柱层析,以氯仿-甲醇醇进行梯度洗脱,用薄层层析检查层析流分,具有相同单一斑点的流分合并,浓缩,分得流分1、2、3、4、5,将其中的3和4部分再分别进行正相硅胶柱层析,以不同比例的氯仿-甲醇进行洗脱,流分3得A I-VII流分、流分4得B I-V流分,将其中的A IV流分经反复的RP-C18层析(MeOH:H2O)分离、纯化,得到蔓生白薇苷B。
蔓生白薇苷B(cynavesicoside B),白色无定形粉末,mp160-164℃,[α]D28-60.98°(c=0.50,MeOH),分子式C48H72O20。经光谱数据分析和理化性状测定与文献报道(QiuSheng-Xiang,et al.Plata.Med.,1991,57,454.-456)的蔓生白薇苷B完全一致。
实施例4制备蔓生白薇苷C白薇干燥根10kg粉碎后,以10倍量90%乙醇回流3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减压回收溶剂,得乙醇提取物,该提取物上大孔树脂HP-20柱,分别用蒸馏水和30%EtOH洗脱至洗脱液无色,再用90%EtOH洗脱至硫酸乙醇皂苷显色阴性为止,回收90%EtOH洗脱液至干,得90%EtOH洗脱部分。将90%EtOH洗脱部分进行硅胶柱层析,以氯仿-甲醇进行梯度洗脱,用薄层层析检查层析流分,具有相同单一斑点的流分合并,浓缩,分得流分1、2、3、4、5,将其中的3和4部分再分别进行正相硅胶柱层析,以不同比例的氯仿-甲醇进行洗脱,流分3得A I-VII流分、流分4得B I-V流分,将其中的B IV流分经反复的RP-C18层析(MeOH:H2O)分离、纯化,得到蔓生白薇苷C。
蔓生白薇苷C(cynanversicoside C),白色无定形粉末,mp124-128℃,[α]D28+49.8°(c=0.562,MeOH),分子式C28H40O14。经光谱数据分析和理化性状测定与文献报道(QiuSheng-Xiang,et al.Phytochemistry,1989,28(11),3175-3178)的蔓生白薇苷C完全一致。
实施例5制备蔓生白薇苷D白薇干燥根10kg粉碎后,以10倍量90%乙醇回流3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减压回收溶剂,得乙醇提取物,该提取物上大孔树脂HP-20柱,分别用蒸馏水和30%EtOH洗脱至洗脱液无色,再用90%EtOH洗脱至硫酸乙醇皂苷显色阴性为止,回收90%EtOH洗脱液至干,得90%EtOH洗脱部分。将90%EtOH洗脱部分进行硅胶柱层析,以氯仿-甲醇进行梯度洗脱,用薄层层析检查层析流分,具有相同单一斑点的流分合并,浓缩,分得流分1、2、3、4、5,将其中的3和4部分再分别进行正相硅胶柱层析,以不同比例的氯仿甲醇进行洗脱,流分3得A I-VII流分、流分4得B I-V流分,将其中的B III流分经反复的RP-C18层析(MeOH:H2O)分离、纯化,得到蔓生白薇苷D。
蔓生白薇苷D(cynanversicoside D),白色无定形粉末,mp150-152℃,[α]D28-8.7°(c=0.52,EtOH),分子式C42H64O16。经光谱数据分析和理化性状测定与文献报道(QiuSheng-Xiang,et al.Phytochemistry,1989,28(11),3175-3178)的蔓生白薇苷D完全一致。
实施例6制备白前苷元C-3-O-β-D-黄花夹竹桃糖苷白薇干燥根10kg粉碎后,以10倍量90%乙醇回流3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减压回收溶剂,得乙醇提取物,该提取物上大孔树脂HP-20柱,分别用蒸馏水和30%EtOH洗脱至洗脱液无色,再用90%EtOH洗脱至硫酸乙醇皂苷显色阴性为止,回收90%EtOH洗脱液至干,得90%EtOH洗脱部分。将90%EtOH洗脱部分进行硅胶柱层析,以氯仿-甲醇进行梯度洗脱,用薄层层析检查层析流分,具有相同单一斑点的流分合并,浓缩,分得流分1、2、3、4、5,将其中的3和4部分再分别进行正相硅胶柱层析,以不同比例的氯仿-甲醇进行洗脱,流分3得A I-VII流分、流分4得B I-V流分,将其中的B II流分经反复的RP-C18层析(MeOH:H2O)分离、纯化,得到白前苷元C-3-O-β-D-黄花夹竹桃糖苷。
白前苷元C-β-D-黄花夹竹桃糖苷(glaucogenin C-β-D-thevetopyranoside),白色无定形粉末,mp187-190℃,[α]D28+27.4°(c=1.03,CHCl3),分子式C28H40O9。经光谱数据分析和理化性状测定与文献报道(Takashi Nakagawa,et al.Chem.Pharm.Bull.,1983,31,870-877)的白前苷元C-3-O-β-D-黄花夹竹桃糖苷完全一致。
实施例7制备白前苷C白薇干燥根10kg粉碎后,以10倍量90%乙醇回流3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减压回收溶剂,得乙醇提取物,该提取物上大孔树脂HP-20柱,分别用蒸馏水和30%EtOH洗脱至洗脱液无色,再用90%EtOH洗脱至硫酸乙醇皂苷显色阴性为止,回收90%EtOH洗脱液至干,得90%EtOH洗脱部分。将90%EtOH洗脱部分进行硅胶柱层析,以氯仿-甲醇进行梯度洗脱,用薄层层析检查层析流分,具有相同单一斑点的流分合并,浓缩,分得流分1、2、3、4、5,将其中的3和4部分再分别进行正相硅胶柱层析,以不同比例的氯仿-甲醇进行洗脱,流分3得A I-VII流分、流分4得B I-V流分,将其中的A I流分经反复的RP-C18层析(MeOH:H2O)分离、纯化,得到白前苷C。
白前苷C(glaucoside C),白色无定形粉末,mp127-133℃,[α]D28-14.6°(c=0.91,CHCl3),分子式C41H62O15。经光谱数据分析和理化性状测定与文献报道(Takashi Nakagawa,et al.Tetrahedron,1983,39(4),607-612)的白前苷C完全一致。
实施例8制备白前苷H白薇干燥根10kg粉碎后,以10倍量90%乙醇回流3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减压回收溶剂,得乙醇提取物,该提取物上大孔树脂HP-20柱,分别用蒸馏水和30%EtOH洗脱至洗脱液无色,再用90%EtOH洗脱至硫酸乙醇皂苷显色阴性为止,回收90%EtOH洗脱液至干,得90%EtOH洗脱部分。将90%EtOH洗脱部分进行硅胶柱层析,以氯仿-甲醇进行梯度洗脱,用薄层层析检查层析流分,具有相同单一斑点的流分合并,浓缩,分得流分1、2、3、4、5,将其中的3和4部分再分别进行正相硅胶柱层析,以不同比例的氯仿-甲醇进行洗脱,流分3得A I-VII流分、流分4得B I-V流分,将其中的A II流分经反复的RP-C18层析(MeOH:H2O)分离、纯化,得到白前苷H。
白前苷H(glaucoside H),白色无定形粉末,mp150-154℃,[α]D28-29.6°(c=0.98,CHCl3),分子式C47H72O20。经光谱数据分析和理化性状测定与文献报道(Zhang Zhuang-Xin,et al.Chem.Pharm.Bull.1985,33(10),4188-4192)的白前苷H完全一致。
实施例9制备Atratoglaucosides A白薇干燥根10kg粉碎后,以10倍量90%乙醇回流3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减压回收溶剂,得乙醇提取物,该提取物上大孔树脂HP-20柱,分别用蒸馏水和30%EtOH洗脱至洗脱液无色,再用90%EtOH洗脱至硫酸乙醇皂苷显色阴性为止,回收90%EtOH洗脱液至干,得90%EtOH洗脱部分。将90%EtOH洗脱部分进行硅胶柱层析,以氯仿-甲醇进行梯度洗脱,用薄层层析检查层析流分,具有相同单一斑点的流分合并,浓缩,分得流分1、2、3、4、5,将其中的3和4部分再分别进行正相硅胶柱层析,以不同比例的氯仿-甲醇进行洗脱,流分3得A I-VII流分、流分4得B I-V流分,将其中的A III流分经反复的RP-C18层析(MeOH:H2O)分离、纯化,得到Atratoglaucosides A。
Atratoglaucosides A,白色无定形粉末,mp120-127℃,[α]D-21°(c=0.16,CHCl3),分子式C35H52O12。经光谱数据分析和理化性状测定与文献报道(Day Shiow-Hwa,et al.J.Nal.Prod.2001,64,608-611)的Atratoglaucosides A完全一致。
实施例10制备Cynanosides I白薇干燥根10kg粉碎后,以10倍量90%乙醇回流3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减压回收溶剂,得乙醇提取物,该提取物上大孔树脂HP-20柱,分别用蒸馏水和30%EtOH洗脱至洗脱液无色,再用90%EtOH洗脱至硫酸乙醇皂苷显色阴性为止,回收90%EtOH洗脱液至干,得90%EtOH洗脱部分。将90%EtOH洗脱部分进行硅胶柱层析,以氯仿-甲醇进行梯度洗脱,用薄层层析检查层析流分,具有相同单一斑点的流分合并,浓缩,分得流分1、2、3、4、5,将其中的3和4部分再分别进行正相硅胶柱层析,以不同比例的氯仿-甲醇进行洗脱,流分3得A I-VII流分、流分4得B I-V流分,将其中的B I流分经反复的RP-C18层析(MeOH:H2O)分离、纯化,得到Cynanosides I。
Cynanosides I,白色无定形粉末,[α]D-10.5°(c=1.10,CHCl3),分子式C48H74O20。经光谱数据分析和理化性状测定与文献报道(Bai Hong,et al.Tetrahedron.2005,61,5797-5811)的Cynanoside I完全一致。
实施例11取实施例1中的白薇总皂苷100g,用适量注射用水分散,加入辅料适量,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压制成1000片,每片0.1g,包糖衣即得白薇总皂苷片,其它项目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片剂项下。该片剂用于预防和治疗慢性炎症如慢性咽喉炎、慢性肠胃炎等,具有良好的效果。
实施例12取白薇总皂苷100g,用75%乙醇溶解制成5%的白薇总皂苷溶液,用活性炭脱色,滤过,减压浓缩干燥,加注射用水制成每ml含20mg白薇总皂苷的水溶液,用微孔滤膜(φ0.20μm)滤过至澄明,无菌分装于管制抗生素玻璃瓶中,每瓶5ml,置冷冻干燥机中冷冻干燥,即得。该粉针剂用于治疗急性炎症如急性扁桃腺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肠胃炎等,具有良好效果。
实施例13取白薇总皂苷1kg,药用淀粉0.5吨,用80%乙醇湿法制粒,整粒,装2#胶囊,每粒0.2g。其它项目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胶囊项下。该胶囊用于治疗急慢性炎症如肺炎、气管炎、静脉炎等,具有明显效果。
实施例14取蔓生白薇苷A 9g,加入丙二醇和乙醇各20ml,搅拌使溶解,加注射用水稀释至10000ml,过0.22μm的微孔滤膜,灌封,10ml/瓶,流通蒸汽30分钟灭菌,检验、包装,得蔓生白薇苷A注射液,用于急性炎症如急性扁桃腺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肠胃炎、静脉炎等的治疗,具有明显效果。
实施例15取蔓生白薇苷D 32g,过100目筛;取蜂蜡4.2g,加大豆油125g,80℃水浴下熔融混匀,冷却至室温(25℃)。加入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枸橼酸,充分混匀。加入蔓生白薇苷D,卵磷脂5g,加大豆油至250g,充分混匀,作为囊心液,压制成1000粒软胶囊,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具有良好效果。
实施例16精密称取处方量的白前苷H 20g及乳糖40g、微晶纤维素70g、交联聚维酮(5.25g)、阿斯巴甜2.5g、聚维酮6.0g、碳酸氢钠4.0g,按等量递加法将主药白前苷H与各种辅料先手工混合均匀。过80目筛两遍。混匀后的物料置适当容器中,加入含15%(g/100ml)聚乙二醇6000的75%乙醇溶液适量,制软材。20目挤压过筛制湿颗粒。湿颗粒平摊于搪瓷盘中,置鼓风恒温干燥箱中,70℃干燥2小时。精确称量干燥颗粒的重量,加入2.25g的剩余交联聚维酮,按1%的量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混匀后,7mm圆形冲模压制成1000片。即得白前苷H分散片1000片。用于治疗慢性肠炎,具有良好效果。
实施例17将24.02g聚乙二醇6000、6.00g泊洛沙姆188置烧杯中,95℃水浴上加热使熔融,搅拌均匀,加入6.40g Cynanosides I,搅拌均匀,加入10ml药用无水乙醇,充分搅拌,使Cynanosides I溶解,继续搅拌,使乙醇挥发,保温待用。DW-1型滴丸机预热,使贮液室温度恒温为95±2℃,冷却剂预冷至10~12℃,调节滴头(内径为2.5mm)与冷却液面的距离约为11~13cm,将药液倒入贮液室,启动滴制阀门,使药液逐滴滴入冷却剂中,调节滴速约为30滴/分。于收集口收集滴丸,用纱布吸除表面冷却剂,冰箱冷冻室(-18℃)冷冻处理24小时,置真空干燥箱中,常温真空干燥24小时,即得Cynanosides I滴丸。用于治疗肺炎、上呼吸道炎症等,具有良好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白薇总皂苷及皂苷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从白薇药材中分离得到,白薇皂苷类化合物为9种碳-21甾体皂苷,分别为蔓生白薇苷A、蔓生白薇苷B、蔓生白薇苷C、蔓生白薇苷D、白前苷元C-3-O-β-D-黄花夹竹桃糖苷、白前苷C、白前苷H、Atratoglaucosides A和Cynanosides I,白薇总皂苷为包含碳-21甾体皂苷而且皂苷类化合物的重量含量≥50%的混合物;这9种碳-21甾体皂苷是下列3个化学结构所示3种甾体皂苷元的其中之一与不同数量、不同类型的糖形成的9种糖苷,其中R为糖链 Glaucogenin A Glaucogenin CGlaucogenin D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薇总皂苷及皂苷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9种碳-21甾体皂苷中蔓生白薇A中,苷元为Glaucogenin C,R为β-D-磁麻吡喃糖-(1→4)-α-L-迪吉吡喃糖基-(1→4)-β-D-黄花夹竹桃吡喃糖基;蔓生白薇B中,苷元为Glaucogenin C,R为β-D-葡萄吡喃糖基-(1→4)-β-D-磁麻吡喃糖基-(1→4)-α-L-迪吉吡喃糖基-(1→4)-β-D-黄花夹竹桃吡喃糖基;蔓生白薇C中,苷元为Glaucogenin D,R为β-D-夹竹桃吡喃糖基;蔓生白薇D中,苷元为Glaucogenin D,R为β-D-磁麻吡喃糖-(1→4)-α-L-迪吉吡喃糖基-(1→4)-β-D-黄花夹竹桃吡喃糖基;白前苷元C-3-O-β-D-黄花夹竹桃糖苷中,苷元为Glaucogenin C,R为β-D-黄花夹竹桃吡喃糖基;白前苷C中,苷元为Glaucogenin A,R为α-L-磁麻吡喃糖基-(1→4)-β-D-迪吉吡喃糖基-(1→4)-β-L-磁麻吡喃糖基;白前苷H中,苷元为Glaucogenin A,R为β-D-葡萄吡喃糖基-(1→4)-α-L-磁麻吡喃糖基-(1→4)-β-D-迪吉吡喃糖基-(1→4)-β-L-磁麻吡喃糖基;atratoglaucosides A中,苷元为Glaucogenin C,R为α-L-迪吉吡喃糖基-(1→4)-β-D-黄花夹竹桃吡喃糖基;Cynanosides I中,苷元为Glaucogenin A,R为β-D-葡萄吡喃糖基-(1→4)-β-D-磁麻吡喃糖基-(1→4)-α-L-迪吉吡喃糖基-(1→4)-β-D-磁麻吡喃糖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薇总皂苷及皂苷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白薇总皂苷是包含有蔓生白薇苷A、蔓生白薇苷B、蔓生白薇苷C、蔓生白薇苷D、白前苷元C-3-O-β-D-黄花夹竹桃糖苷、白前苷C、白前苷H、atratoglaucosides A、cynanosides I这9种碳-21甾体皂苷中之一种或其任意几种组合的混合物。
4.如根据权利要求1白薇总皂苷及皂苷类化合物在制备预防和治疗急慢性炎症及相关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急慢性炎症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扁桃腺炎、咽喉炎、胃肠炎、肺炎、气管炎和静脉炎。
6.如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薇总皂苷及皂苷类化合物,其预防和治疗急慢性炎症及相关疾病有效量的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组成的药物组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剂型有片剂、颗粒剂、胶囊、口服液、滴丸、合剂、糖浆剂、酊剂或注射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医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从中药白薇中提取得到的白薇总皂苷和白薇皂苷化合物及其在抗炎药物中的应用。该白薇皂苷化合物包括9种碳-21甾体皂苷,具体为蔓生白薇苷A、蔓生白薇苷B、蔓生白薇苷C、蔓生白薇苷D、白前苷元C-3-O-β-D-黄花夹竹桃糖苷、白前苷C、白前苷H、atratoglaucosides A、cynanosides I,白薇总皂苷为含有这9种化合物中任意几种且总重量含量大于50%的混合物。经动物实验证明,这些化合物对各种炎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因此,可以制备抗炎症药物,用以治疗慢性咽喉炎、慢性肠胃炎、急性扁桃腺炎、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等急慢性炎症。
文档编号A61P29/00GK1817898SQ200610024750
公开日2006年8月16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16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16日
发明者张卫东, 郑兆广, 张川, 苏娟, 沈云亨, 柳润辉, 孔令义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