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甘草甜素注射用粉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036606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复方甘草甜素注射用粉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复方甘草甜素注射用粉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肝炎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尤其在东亚、东南亚地区发病率很高的传染病,全球约有3亿人为肝病患者。我国是肝病的高发区,每年大约由200万急性肝炎病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大约3000万。慢性肝炎的危害很大,然而临床治疗却不够规范。复方甘草甜素具有直接的抗乙肝病毒作用和对肝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及免疫调节作用。动物实验表明其具有促肝细胞再生作用,并可驱脂同时可抑制肝脏纤维组织的增生,明显减轻肝脏间质的炎症反应。复方甘草甜素是一种有效的生物应答修饰剂,其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消除抑制巨噬细胞的活性;抑制磷酯酶A2活性而抑制前列腺素E2的产生;促使IL-1产生从而增强淋巴细胞产生干扰素和IL-2;消除Ts细胞活性;与IL-2、干扰素协同NK细胞活性增强。使免疫细胞的生物学效应放大,从而调节抗体产生细胞活性。复方甘草甜素制剂为含有半胱氨酸、甘氨酸的甘草酸铵盐制剂,由于其明确的保肝作用,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慢性肝炎的临床治疗。现代临床药理研究表明,复方甘草酸素制剂具有保护肝细胞膜、抗过敏(变态反应)及抗炎症作用,具有免疫调节、预防纤维化、类固醇样作用、抑制病毒增殖及灭活作用等。目前市场上有水针制剂的销售,但由于水针制剂存在着不宜长期贮存、不便运输不足,而且由于封针抽取注入大输液的中间环节,容易交叉污染,因此我公司采用先进的冻干技术,研制成复方甘草甜素注射用冻干粉针制剂,复方甘草甜素注射用粉针制剂较原剂型可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避免中间环节,减少污染,便于运输,而且本公司的复方甘草甜素注射用粉针制剂解决了样品的澄明度问题,使样品溶液在室温条件下无结晶析出,澄明度符合规定;加入的依地酸钙钠较依地酸钠不易溶血,适用于注射,使处方更加合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一种疗效显著且性质稳定的复方甘草甜素注射用粉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将复方甘草甜素制成粉针制剂可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避免中间环节,使污染的机率下降,使其更加安全有效并方便运输。本发明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它是甘草酸单铵S(以甘草甜素计)、甘氨酸、L-盐酸半胱氨酸等加适量辅料和注射用水制备而成粉针制剂或者是冻干粉针制剂。准确地说,是按照以下比例配制甘草甜素40g(甘草酸单铵S50g)L-盐酸半胱氨酸 18~22g甘氨酸 380~400g
亚硫酸钠 14~18g依地酸钠钙 0.8~1.2g氢氧化钠 适量注射用水 加至3000ml1000支优选的处方为甘草甜素 40g(甘草酸单铵S 50g)L-盐酸半胱氨酸 20g甘氨酸 400g亚硫酸钠 16g依地酸钠钙 1g氢氧化钠 适量注射用水 加至3000ml1000支所述的复方甘草甜素注射用粉针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剂型为冻干粉针制剂或者是粉针制剂。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是称取甘草酸单铵S、L-盐酸半胱氨酸、甘氨酸置于已灭菌的容器中,加入注射用水1800~2400ml,在水浴37℃下,搅拌使其溶解,再加入亚硫酸钠、依地酸钠钙。搅拌使溶解,加水至2500ml,用1.0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6.0~7.0,加入处方量0.1%(w/w)的活性炭,在80℃保温搅拌40分钟,用无菌抽滤装置滤过脱碳,补充注射用水至5000ml,检测pH=6.0~7.0,再经过0.22μm的微孔滤膜终端过滤后分装,采用一次升华干燥法,将预先处理好的样品在-35~-45℃,预冻时间为4.0~5.0小时,开启真空泵,然后将冻干箱与冷凝器之间的阀门缓缓打开,接着开启罗茨泵,待冻干箱内真空度达到10Pa左右转入加热升华干燥,关闭冷冻机,缓缓加温至-20℃,维持此温度20~24个小时,待除去全部水分的90%左右,缓缓升温,在30℃转入解析干燥,解析干燥用时4~6小时,整个干燥过程总用时28~35小时,得到冻干粉制剂。
优化的制备方法为称取甘草酸单铵S、L-盐酸半胱氨酸、甘氨酸置于已灭菌的容器中,加入注射用水1800~2400ml,在水浴37℃下,搅拌使其溶解,再加入亚硫酸钠、依地酸钠钙。搅拌使溶解,加水至2500ml,用1.0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6.0~7.0,加入处方量0.1%(w/w)的活性炭在80℃保温搅拌40分钟,用无菌抽滤装置滤过脱碳,补充注射用水至5000ml,检测pH=6.0~7.0,再经过0.22μm的微孔滤膜终端过滤后分装,采用一次升华干燥法,将预先处理好的样品在-45℃,预冻时间为5.0小时,开启真空泵,然后将冻干箱与冷凝器之间的阀门缓缓打开,接着开启罗茨泵,待冻干箱内真空度达到10Pa左右转入加热升华干燥,关闭冷冻机,缓缓加温至-20℃,维持此温度24个小时,待除去全部水分的90%左右,缓缓升温,在30℃转入解析干燥,解析干燥用时6小时,整个干燥过程总用时35小时,得到冻干粉制剂。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还可以是称取甘草酸单铵S、L-盐酸半胱氨酸、甘氨酸置于已灭菌的容器中,加入注射用水1800~2400ml,在水浴37℃下,搅拌使其溶解,再加入亚硫酸钠、依地酸钠钙。搅拌使溶解,加水至2500ml,用1.0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6.0~7.0,加入处方量0.1%(w/w)的活性炭,在80℃保温搅拌40分钟,用无菌抽滤装置滤过脱碳,补充注射用水至5000ml,检测pH=6.0~7.0,再经过0.22μm的微孔滤膜终端过滤后分装,喷雾干燥或在有机溶剂中重结晶,分装,密封即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选用冻干粉针剂和无菌分装粉针剂,避免了由于封针抽取注入大输液的中间环节,杜绝了这一用药过程中的交叉污染,使污染的机率下降,保障用药安全性;粉针制剂有利于药品的贮存和运输,且在制备过程中不加热灭菌,不会造成药品的分解;有利于长期贮存且运输方便。良好的冻干制剂应具备以下特征外观上形态饱满、疏松细腻、色泽均匀、复溶性好、溶液澄明。
本申请人在研制过程中发现本品中的甘草酸单铵S不易溶解,溶液不易澄清;冻干前不调节pH值所得的产品的pH值偏低,刺激性强;活性炭的用量少则不能除热原,用量大则主药的损失严重;起冻容积过大,不易冻干。本申请人通过大量实验研究发现添加亚硫酸钠、依地酸钠钙可以增加样品的溶解度,溶液放置24小时,样品稳定无结晶析出;冻干前用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6.0~7.0,所得样品的刺激性角小;活性炭的用量为0.1%时,样品的热原检查符合规定,含量无明显下降;本品预冻4~5小时,干燥35小时,所得的样品外观上形态饱满、疏松细腻、色泽均匀;复溶性好,用水溶解后溶液澄明;含水量低,不易氧化,有利于产品长期贮存;稳定性好,安全性高,疗效显著。
处方的优化选择冻干制剂一般有主药及适量度辅料组成,常用的辅料有赋形剂、pH值调节剂等,本发明设计以下几组处方见表1表1复方甘草甜素注射用粉针制剂处方设计


按照以上处方配制样品,结果发现处方1溶液不澄清,处方2样品澄清但澄明度不好,处方3、4溶液澄清度好,且放置24小时,观察,结果样品稳定,无结晶析出,且甘氨酸本身具有很好的赋形作用,因此本品不添加任何赋形剂。
PH值范围的确定本品在临床上的使用方法可以静脉注射,因此样品的pH值不能过高或者偏低,因此对样品的pH值进行筛选。结果见表2表2复方甘草甜素注射用粉针制剂pH值得选择

实验结果表明。pH值在6.0~7.0之间时样品的外观形状良好,且溶液澄清,冻干前后pH值无明显变化,有关物质符合规定。因此确定本品的pH值为6.0~7.0。
活性炭加入量对甘草甜素、L-盐酸半胱氨酸、甘氨酸含量的影响活性炭的加入是为了吸附热原及有色杂质,分别加入处方量的0.05%、0.1%、0.3%活性炭,在80℃下搅拌40分钟,滤过,分别考察活性炭加入量对甘草甜素、L-盐酸半胱氨酸、甘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见表3表3复方甘草甜素注射用粉针制剂活性炭考察结果

结果表明随着活性炭用量的增加对甘草甜素、L-盐酸半胱氨酸、甘氨酸的含量有较大的影响,因此考虑到除热原的需要,选择活性炭的量为处方量的0.1%,主要的含量无明显的变化。
制备方法的研究复方甘草甜素注射用粉针制剂的共熔点经热分析法测量为2.03,本发明以样品的外观性状及含水量为考察指标,对制剂的冻干工艺进行筛选,结果见表4表4冻于工艺比较

结果表明,工序3、4所制得的样品的外形饱满,但工序3的含水量较低,有利于产品的稳定,因此选择3进行样品中试生产。
稳定性试验研究1、影响因素试验供试品在高温、光照、高湿条件下放置10天,分别于5天、10天取样检测,,结果表明在10天影响因素条件下,样品的各个指标与0天比较无明显变化,复方甘草甜素注射用粉针制剂,按常规应遮光、密闭,在阴凉处保存。
2、加速试验供试品在模拟市售包装状态下经加速试验6个月,于1、2、3、6个月分别取样检测,试验结果与0月比较各个指标均无明显变化。
3、长期试验供试品在模拟市售包装,于室温条件下留样观察,与0、3、6个月取样检测各项指标,试验结果与0月比较均无明显变化,说明本品性质稳定。
药理作用1.抗炎症作用(1)抗过敏作用甘草甜素具有抑制兔的局部过敏坏死反应(Arthus Phenomenon)及抑制施瓦茨曼现象(ShwartzmanPhenomenon)等抗过敏作用。对皮质激素,有增强激素的抑制应激反应作用,拮抗激素的抗肉芽形成和胸腺萎缩作用。对激素的渗出作用无影响。
(2)对花生四烯酸代谢酶的阻碍作用甘草甜素可以直接与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的启动酶--磷脂酶A2(phospholipase A2)结合以及与作用于花生四烯酸使其产生炎性介质的脂氧合酶(lipoxygenase)结合,选择性地阻碍这些酶的磷酸化而抑制其活化。
2.免疫调节作用甘草甜素在体外试验(in vitro)具有以下免疫调节作用1)对T细胞活化的调节作用;2)对g干扰素的诱导作用;3)活化NK细胞作用;4)促进胸腺外T淋巴细胞分化作用。
3.对实验性肝细胞损伤的抑制作用在in vitro初代培养的大白鼠肝细胞系,甘草甜素有抑制由四氯化碳所致的肝细胞损伤作用。
4.抑制病毒增殖和对病毒的灭活作用在小白鼠MHV(小白鼠肝炎病毒)感染实验中,给与甘草甜素可延长其生存日数。在兔的牛痘病毒(Vaccinia virus)发痘阻止实验中,有阻止发痘作用;在体外实验系,也观察到了抑制疱疹病毒等的增殖作用,以及对病毒的灭活作用。
甘氨酸及盐酸半胱氨酸可以抑制或减轻由于大量长期使用甘草甜素可能出现的电解质代谢异常所致的假性醛固酮症状。
复方甘草甜素注射用粉针制剂中所含的另外2个氨基酸--甘氨酸和半胱氨酸本身也具有解毒、抗变态反应作用,同时可抵消甘草酸水钠潴留的副作用。
此外1997年,荷兰学者的试验研究发现,SNMC可选择性地抑制补体系统的激活途径,从而直接发挥抗炎作用。已知甘草酸有2个差向异构体,即a体甘草酸和B体甘草酸。该试验得出的结论是B体甘草次酸对补体经典途径有强力的抑制作用(IC50=35μmol/L),而对旁路途径无抑制作用(IC50>2500μmol/L)。B体甘草次酸的抗补体活性依赖于其分子构型,因为a体甘草次酸无这种活性。进一步的研究表明,B体甘草次酸作用点在补体C2水平上。6.2调控细胞凋亡[13,14]研究发现,给小鼠腹腔内一次性注射四氯化碳,3小时~6小时后肝小叶内可见到肝细胞凋亡出现,6小时~12小时后细胞坏死出现。在注射四氯化碳同时给与甘草酸可使细胞凋亡数减少,6小时后减少1/12,12小时后减少1/2。吉川等人发现,甘草酸可以抑制TNFa/ActD诱导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凋亡的过程。另有人研究报告指出,甘草酸在DEN(二乙基五硝胺)所致的化学性肝癌模型中可有效地抑制肝癌细胞的发生,具机理可能是促使Bax(细胞凋亡促进蛋白)基因表达而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过程。
NMC长期疗法的对象是转氨酶持续波动于异常范围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了尽量不影响患者的社会活动常采用间歇疗法治疗。长期间歇治疗中为了防止停药后转氨酶反跳,则应逐渐减少用药量。方法是开始治疗常采用SNMC40ml/次,隔日静脉注射1次或每周静脉注射3次。当转氨酶下降后改为每周2次维持治疗6个月。以后再改为每周1次或隔周1次,逐渐减量并停药。藤泽等以SNMC长期间歇疗法治疗18例HBeAg持续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其中慢性活动性肝炎16例,非活动性肝炎2例,疗效显著。18例中有11例(61%)HBeAg阴转,发生血清转换的有7例(41%)。治疗时间为(1.2±0.8)年。SNMC长期间歇疗法的好处是,可减少患者的注射次数,抑制转氨酶反跳,可使HBeAg阴转,不易出现不良反应。
日野等观察40例慢性活动性肝炎住院患者(平均年龄(43.7+10.6)岁,其中HBsAg阳性10例,HBeAg阳性8例),以SNMC100ml加在5%葡萄糖250ml中静脉点滴或SNMC100ml直接静脉注射,每日1次,连续治疗8周,并对肝功能和肝组织学的改善进行了研究。治疗8周后肝实质病变均呈明显改善;改善率小灶性坏死47.5%,星状细胞吞噬55%,肿胀47.5%,界板破坏50%,桥状坏死也见半数消退。但基本未见到对纤维增生(5%)和小叶改建的影响(7.1%)。40例中多数病例治疗前、后均作了肝病理检查,以盲检法评定确认了SNMC大剂量疗法对肝细胞炎症呈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善。
以慢性丙型肝炎为对象,给予SNMC每日100ml,治疗8周后,对治疗组84例继续进行每周2次~7次治疗,持续2年~16年(平均10.1年),另以109例未治疗病例为对照组作回顾性观察1年~16年(平均9.2年),经过15年追踪观察,治疗组癌变率降低约半数(与对照组相比,P=0.002),特别是治疗组中平均ALT值居正常值上限以下者(=50IU)见到肝癌发病率显著降低(P=0.08)。由此可知,为了防止肝病的进展使ALT值长期维持在低值状态是重要的。
具体实施例方式处方甘草甜素 40g(甘草酸单铵S 50g)L-盐酸半胱氨酸20g甘氨酸400g亚硫酸钠 16g依地酸钠钙1g氢氧化钠 适量注射用水 加至3000ml1000支制备工艺1、称取甘草酸单铵S、L-盐酸半胱氨酸、甘氨酸置于已灭菌的容器中,加入注射用水1800~2400ml,在水浴37℃下,搅拌使其溶解,再加入亚硫酸钠、依地酸钠钙。搅拌使溶解,加水至2500ml,用1.0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6.0~7.0,加入处方量0.1%(w/w)的活性炭,在80℃保温搅拌40分钟,用无菌抽滤装置滤过脱碳,补充注射用水至5000ml,检测pH=6.0~7.0,再经过0.22μm的微孔滤膜终端过滤后分装,采用一次升华干燥法,将预先处理好的样品在-45℃,预冻时间为5.0小时,开启真空泵,然后将冻干箱与冷凝器之间的阀门缓缓打开,接着开启罗茨泵,待冻干箱内真空度达到10Pa左右转入加热升华干燥,关闭冷冻机,缓缓加温至-20℃,维持此温度24个小时,待除去全部水分的90%左右,缓缓升温,在30℃转入解析干燥,解析干燥用时6小时,整个干燥过程总用时35小时,得到冻干粉制剂。
2、称取甘草酸单铵S、L-盐酸半胱氨酸、甘氨酸置于已灭菌的容器中,加入注射用水1800~2400ml,在水浴37℃下,搅拌使其溶解,再加入亚硫酸钠、依地酸钠钙。搅拌使溶解,加水至2500ml,用1.0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6.0~7.0,加入处方量0.1%(w/w)的活性炭,在80℃保温搅拌40分钟,用无菌抽滤装置滤过脱碳,补充注射用水至5000ml,检测pH=6.0~7.0,再经过0.22μm的微孔滤膜终端过滤至澄明,喷雾干燥,分装,密封即得。
3、称取甘草酸单铵S、L-盐酸半胱氨酸、甘氨酸置于已灭菌的容器中,加入注射用水1800~2400ml,在水浴37℃下,搅拌使其溶解,再加入亚硫酸钠、依地酸钠钙。搅拌使溶解,加水至2500ml,用1.0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6.0~7.0,加入处方量0.1%(w/w)的活性炭,在80℃保温搅拌40分钟,用无菌抽滤装置滤过脱碳,补充注射用水至5000ml,检测pH=6.0~7.0,再经过0.22μm的微孔滤膜终端过滤至澄明,载有机溶媒中重结晶,分装,密封即得。
权利要求
1.复方甘草甜素注射用粉针制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甘草酸单铵S(以甘草甜素计)、甘氨酸、盐酸半胱氨酸等加适量辅料和注射用水制备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方甘草甜素注射用粉针制剂,其特征在按以下比例配制甘草甜素40g(甘草酸单铵S50g)L-盐酸半胱氨酸 18~22g甘氨酸 380~400g亚硫酸钠14~18g依地酸钠钙 0.8~1.2g氢氧化钠适量注射用水加至3000ml1000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方甘草甜素注射用粉针制剂,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比例配制甘草甜素40g(甘草酸单铵S50g)L-盐酸半胱氨酸 20g甘氨酸 400g亚硫酸钠16g依地酸钠钙 1g氢氧化钠适量注射用水加至3000ml1000支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复方甘草甜素注射用粉针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剂型为粉针制剂或者是冻干粉针制剂。
5.按照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复方甘草甜素注射用粉针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称取甘草酸单铵S、L-盐酸半胱氨酸、甘氨酸置于已灭菌的容器中,加入注射用水1800~2400ml,在水浴37℃下,搅拌使其溶解,再加入亚硫酸钠、依地酸钠钙。搅拌使溶解,加水至2500ml,用1.0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6.0~7.0,加入处方量0.1%(w/w)的活性炭,在80℃保温搅拌40分钟,用无菌抽滤装置滤过脱碳,补充注射用水至5000ml,检测pH=6.0~7.0,再经过0.22μm的微孔滤膜终端过滤后分装,预冻、干燥。即得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方甘草甜素注射用粉针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称取甘草酸单铵S、L-盐酸半胱氨酸、甘氨酸置于已灭菌的容器中,加入注射用水1800~2400ml,在水浴37℃下,搅拌使其溶解,再加入亚硫酸钠、依地酸钠钙。搅拌使溶解,加水至2500ml,用1.0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6.0~7.0,加入处方量0.1%(w/w)的活性炭,在80℃保温搅拌40分钟,用无菌抽滤装置滤过脱碳,补充注射用水至5000ml,检测pH=6.0~7.0,再经过0.22μm的微孔滤膜终端过滤后分装,采用一次升华干燥法,将预先处理好的样品在-35~-45℃,预冻时间为4.0~5.0小时,开启真空泵,然后将冻干箱与冷凝器之间的阀门缓缓打开,接着开启罗茨泵,待冻干箱内真空度达到10Pa左右转入加热升华干燥,关闭冷冻机,缓缓加温至-20℃,维持此温度20~24个小时,待除去全部水分的90%左右,缓缓升温,在30℃转入解析干燥,解析干燥用时4~6小时,整个干燥过程总用时28~35小时,得到冻干粉制剂。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方甘草甜素注射用粉针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称取甘草酸单铵S、L-盐酸半胱氨酸、甘氨酸置于已灭菌的容器中,加入注射用水1800~2400ml,在水浴37℃下,搅拌使其溶解,再加入亚硫酸钠、依地酸钠钙。搅拌使溶解,加水至2500ml,用1.0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6.0~7.0,加入处方量0.1%(w/w)的活性炭,在80℃保温搅拌40分钟,用无菌抽滤装置滤过脱碳,补充注射用水至5000ml,检测pH=6.0~7.0,再经过0.22μm的微孔滤膜终端过滤后分装,采用一次升华干燥法,将预先处理好的样品在-45℃,预冻时间为5.0小时,开启真空泵,然后将冻干箱与冷凝器之间的阀门缓缓打开,接着开启罗茨泵,待冻干箱内真空度达到10Pa左右转入加热升华干燥,关闭冷冻机,缓缓加温至-20℃,维持此温度24个小时,待除去全部水分的90%左右,缓缓升温,在30℃转入解析干燥,解析干燥用时6小时,整个干燥过程总用时35小时,得到冻干粉制剂。
8.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方甘草甜素注射用粉针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称取甘草酸单铵S、L-盐酸半胱氨酸、甘氨酸置于已灭菌的容器中,加入注射用水1800~2400ml,在水浴37℃下,搅拌使其溶解,再加入亚硫酸钠、依地酸钠钙。搅拌使溶解,加水至2500ml,用1.0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6.0~7.0,加入处方量0.1%(w/w)的活性炭,在80℃保温搅拌40分钟,用无菌抽滤装置滤过脱碳,补充注射用水至5000ml,检测pH=6.0~7.0,再经过0.22μm的微孔滤膜终端过滤后分装,喷雾干燥或在有机溶剂中重结晶,分装,密封即得。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方甘草甜素注射用粉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它是由甘草酸单铵盐(以甘草甜素计)、L-盐酸半胱氨酸、甘氨酸、无水亚硫酸钠、依地酸钠钙、氢氧化钠溶液适量,加无菌注射用水制备成粉针制剂或者冻干粉针制剂,本发明选用无菌分装粉针剂或冻干粉针制剂,复方甘草甜素注射用粉针制剂较原剂型可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避免中间环节,减少污染,便于运输,而且本公司的复方甘草甜素注射用粉针制剂解决了样品的澄明度问题,加入的依地酸钙钠较依地酸钠不易溶血,适用于注射,使处方更加合理。
文档编号A61P1/00GK101023954SQ200610045889
公开日2007年8月29日 申请日期2006年2月23日 优先权日2006年2月23日
发明者李献阳 申请人:沈阳新马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