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6296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轮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摇动自如地设置于具有至少旋转自如地支撑车轮的主体部的移动体上的能够旋转驱动车轮的车轮驱动装置,具体是涉及对于摇动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解除与车轮的连接的车轮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在该说明书中,作为移动体的一例采用轮椅,以下,针对在轮椅上设置本发明的车轮驱动装置的情况的例子进行说明。
近年来,提出了包括具有操作部(例如操控杆)的车轮驱动装置的轮椅。当使该操作部相对于车轮摇动时,车轮就旋转,使轮椅行走。
这种有代表性的轮椅,当轮椅的乘坐者将操作部向一个方向摇动时,伴随此车轮进行旋转,当将操作部向其它方向摇动时,其相对于轮椅空转。另外,根据不同情况,有时将操作部向任何方向摇动,操作部都相对于车轮空转。
然而,在这样的轮椅的情况下,当轮椅的乘坐者手离开操作部时,操作部就会向该操作部的空转方向空转,而向乘坐者的膝下方向或者背面方向(以下称为“膝下方向等”。)落下(摇动)。此时,在保持乘坐在轮椅上的状态下,手会摸不到操作部,使得再次把持操作部变得困难。因此,必须总是把持操作部,从而无法自由地使用手去做其它的事情(例如吸烟),因此很不方便。
此外,坐在轮椅上时必须总是把持操作部,会给乘坐者带来肉体的负担,还会带来精神负担。
这样的课题已由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轮椅解决。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轮椅,作为操作部设置了操控杆8。在操控杆8和车轮2之间设置了4个齿轮系9、10、11、12,操控杆8及4个齿轮系9、10、11、12作为车轮驱动装置起作用。
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操控杆8配置在由固定于车底盘(主体部)4上的椭圆形的限制部件封闭的区域内。由此,即使乘坐者解除操控杆8的把持也能够防止操控杆8向膝下方向等落下。
专利文献1特开2001-224634号公报(图1、图4)但是,按照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轮椅,虽然即使乘坐者手离开操作部(操控杆)也能够防止操作部向膝下方向等落下,但却存在将操作部在轮椅上装卸困难这样的课题。这是由于操作部配置在由椭圆形的限制部件封闭的区域内。
用车辆等搬运轮椅的情况较多,在这样的情况下,希望相对于轮椅能够容易装卸操作部。另外,在由看护者推着轮椅行走的情况下,设置的操作部反而麻烦,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希望相对于轮椅能够容易装卸操作部。
另外,在轮椅以外的其它移动体上,例如在两轮车、三轮车或者四轮车上设置用于使这些车轮旋转的操控杆的情况下,也存在与轮椅同样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形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手离开操作部也能够防止操作部向膝下方向等落下并且相对于移动体能够容易装卸的车轮驱动装置。
在本发明中,单独或者适当组合地具有以下特征。用于解决所述课题的本发明的车轮驱动装置,其用于具有至少旋转自如地支撑车轮的主体部、能够自如地切换与所述车轮连接的连接状态和解除与所述车轮的连接的非连接状态的力传递机构的移动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部,其具有贯通所述车轮并固定在所述移动体的主体部上的轴部件;摇动部,其具有摇动自如地被支撑在所述固定部上并且设置成通过所述力传递机构使所述车轮旋转自如、并且用于相对于所述固定部摇动的操作部;以及保持部,其在所述摇动部的摇动方向的规定位置配置所述操作部时,通过保持所述固定部和所述摇动部来限制所述操作部的摇动。
按照该方案,仅使轴部件贯通车轮,就能够使固定部固定在移动体的主体部上。由此,能够相对于移动体的主体部容易装卸车轮驱动装置。由于摇动部相对于移动体的主体部摇动自如并且设置成通过力传递机构使车轮旋转自如,所以当使操作部摇动时,存在能够使车轮旋转的情况和操作部相对于该车轮空转的情况。此外,当在摇动部的摇动方向的规定位置配置操作部时,由于固定部和摇动部由保持部来保持,所以限制了操作部向空转方向的摇动。另外,所谓“空转方向”是指“操作部的空转方向”(以下在该说明书中相同)。
用于解决所述课题的本发明的车轮驱动装置,其用于具有至少旋转自如地支撑车轮的主体部的移动体,并用于使所述车轮旋转,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部,其具有贯通所述车轮并固定在所述移动体的主体部上的轴部件;摇动部,其具有摇动自如地被支撑在所述固定部上且用于相对于所述固定部摇动的操作部;力传递机构,其设置在所述车轮与所述摇动部之间,能够自如地切换连接所述车轮与所述摇动部的连接状态和解除所述车轮与所述摇动部的连接的非连接状态;以及保持部,其在所述摇动部的摇动方向的规定位置配置所述操作部时,通过保持所述固定部和所述摇动部来限制所述摇动部的摇动。
按照该方案,仅使轴部件贯通车轮,就能够使固定部固定在移动体的主体部上。因此,能够相对于移动体的主体部容易地装卸车轮驱动装置。由于力传递机构能够自如地切换车轮与摇动部连接的连接状态和解除车轮与摇动部的连接的非连接状态,所以当将操作部摇动时,存在能够使车轮旋转的情况和操作部相对于该车轮空转的情况。此外,在摇动部的摇动方向的规定位置配置操作部时,由于固定部和摇动部由保持部来保持,所以限制了操作部向空转方向的摇动。
另外,“操作部的摇动”是指“相对固定部进而相对移动体的主体部的操作部的摇动”。以下,在该说明书中相同。
在用于解决所述课题的本发明的车轮驱动装置中,所述固定部还可以具有配置在以轴部件为中心的径向的外侧的固定部件。此时,优选地所述摇动部还具有旋转自如地被支撑在轴部件上并且在比固定部件靠近所述径向的内侧形成与所述固定部件相对的圆弧部的被支撑部件,并且,在所述圆弧部形成有向所述径向的内侧凹陷的凹部,所述保持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件上并相对于所述圆弧部伸缩自如的伸缩部件、设置在与所述圆弧部相对一侧的所述伸缩部件的前端并能够与所述凹部卡合的卡合部件。
在用于解决所述课题的本发明的车轮驱动装置中,优选地在所述圆弧部还形成有与所述凹部邻接的凸部。
在用于解决所述课题的本发明的车轮驱动装置中,也可以在所述固定部件上形成沿所述径向贯通的贯通孔,并且所述伸缩部件是内插入所述贯通孔的弹性部件。此时,所述保持部还包括设置成将所述弹性部件从所述径向的外侧向内侧按压自如的按压部件。
在用于解决所述课题的本发明的车轮驱动装置中,优选地所述卡合部件是旋转自如地设置在所述伸缩部件上的卡合球。
按照技术方案1及2中所述的发明,由于仅使轴部件贯通车轮,就能够使固定部固定在移动体的主体部上,所以能够相对于移动体容易装卸车轮驱动装置。并且,由于不需要在例如环状的封闭的区域内配置操作部,所以其效果显著。此外,由于在摇动部的摇动方向的规定位置配置操作部时,限制了操作部向空转方向的摇动,所以即使手离开操作部,也能够防止操作部向膝下方向等落下。
按照技术方案3中所述的发明,当被支撑部件58进行旋转时,卡合部件与圆弧部滑动。并且,当卡合部件与凹部相对时,由于保持部包括相对于圆弧部伸缩自如的伸缩部件,所以使卡合部件与凹部卡合。由此,固定部和摇动部被保持在摇动部的摇动方向的规定位置上,从而以简单的结构,即使手离开操作部也能够防止操作部的落下。
按照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当卡合部件与凹部卡合时,卡合部件与凹部的卡合由于与凹部邻接形成的凸部而变得牢固。由此,能够防止卡合部件与凹部的卡合容易被解除,从而具有使操作部更可靠地被保持在摇动部的摇动方向的规定位置上的效果。
按照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由于按压部件设置成将弹性部件从以轴部件为中心的径向的外侧向内侧按压自如,所以能够自如地变更对于凹部作用的弹性部件的作用力。因此,具有能够根据操作部的重量或者对操作部进行操作的人的力等适当变更固定部和摇动部的保持力这样的进一步的效果。
按照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由于在伸缩部件上旋转自如地设置了卡合部件,所以使卡合部件与圆弧部之间的滑动阻力变小。因此,相对固定部的旋转部的旋转阻力变小,进而,具有能够用很小的力使操作部摇动这样的进一步的效果。


图1是表示安装了本发明的车轮驱动装置的轮椅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2是车轮驱动装置的结构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在固定部设置保持部的方式的一例的图。
图4是图3所示的A-A线剖面图,是表示保持部的一例的图。
图5是车架、主车轮、车轮驱动装置被相互分解的图。
图6是图3所示的A-A线剖面图,是表示保持部的另一例的图。
标记说明1轮椅;10主体部;26主车轮;30力传递机构;40车轮驱动装置;42固定部;44轴部件;48固定部件;50贯通孔;52摇动部;56操作部;60圆弧部;62凹部;64凸部;70保持部;72伸缩部件;76卡合部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车轮驱动装置的最佳实施方式的例子参照各图进行说明。另外,该车轮驱动装置是用于轮椅及其它移动体上的装置。
图1是表示安装了本发明的车轮驱动装置的轮椅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立体图。
该轮椅1除了车轮驱动装置40之外,还具有主体部10和由该主体部10旋转自如地支撑的主车轮26。主车轮26相当于该发明中的车轮。
主体部10具有构成整体骨架的车架12和为了轮椅1的利用者能够乘坐而被支撑在车架12上的座部14。
另外,如通常看到的轮椅那样,该主体部10还具有脚轮16及靠背部18。
主车轮26各一个(合计二个)地配置在座部14的两侧,并由主体部10(更具体的是车架12)旋转自如地支撑。
另外,主车轮26的数量不限于此,但只要在座部14的两侧至少配置各一个的主车轮26即可。
车轮驱动装置40是用于旋转驱动主车轮26的装置,与各主车轮26对应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两个主车轮26分别设置一个车轮驱动装置40。此外,车轮驱动装置40相对于对应的主车轮26设置在主体部10的相反侧。即、主车轮26被夹在主体部10和车轮驱动装置40之间而配置。
对该车轮驱动装置40的结构参照各图进行说明。
图2是车轮驱动装置的结构的一例的立体图。另外,图2所示的车轮驱动装置40是乘坐在图1所示的轮椅1上时的左侧的车轮驱动装置40。
车轮驱动装置40包括固定在主体部10(参照图1)上的固定部42、在固定部42上摇动自如地支撑的摇动部52、能够保持固定部42和摇动部52的保持部70。
固定部42具有轴部件44、配置在以轴部件44的轴心O为中心的径向(以下只称为“径向”)的外侧的固定部件48、将轴部件44和固定部件48一体连接的底板46。轴部件44及固定部件48都从底板46向相同侧立设。
摇动部52具有形成碗状或盆状的罩体54、与罩体54构成一体的操作部56、安装在罩体54的凹面55侧并且由轴部件44旋转自如地支撑的被支撑部件58。
操作部56是用于使罩体54相对于固定部42进而相对于主体部10(参照图1)旋转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棒状的操控杆(棒状的操控杆的形状参照图1)。即,当摇动操作部56时,罩体54进而被支撑部件58进行旋转。
另外,在该说明书中,针对操作部56表现为“摇动”,针对罩体54及被支撑部件58表现为“旋转”。因此,“摇动部56的摇动”是“操作部56的摇动”及“罩体54或被支撑部件58的旋转”两方面意思。
在被支撑部件58上形成圆弧部60、第一被限制部66及第二被限制部68。
被支撑部件58按照使圆弧部60的中心与罩体54的中心实质地成为同心的方式被支撑在轴部件44上。此时,圆弧部60的一部分在比固定部件48更靠近径向的内侧与固定部件48相对。
第一被限制部66及第二被限制部68从圆弧部60向相对的方向延伸。
在圆弧部60上,在与第二被限制部68邻接的部位形成有向径向的内侧凹陷的凹部62。另外,在与第二被限制部68相反侧的与凹部62邻接的部位形成向径向的外侧突出的凸部64。
如图3及图4所示,保持部70设置在形成于固定部件48上的贯通孔50上。该贯通孔50向径向贯通。这里,图3是表示在固定部42上设置保持部70的方式的一例的图。图4是图3所示的A-A线剖面图,是表示保持部的一例的图。
在图4中,保持部70具有向径向的内侧伸缩自如(即相对于圆弧部60伸缩自如)的伸缩部件72、设置在伸缩部件72的径向的内侧(即与圆弧部60相对的一侧)的前端的卡合部件76、以及配置在比伸缩部件72更靠近径向的外侧的按压部件78。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伸缩部件72使用螺旋弹簧,并且,作为按压部件78使用形成有外螺纹的螺栓。
此外,在贯通孔50的内侧形成有与形成在按压部件78上的外螺纹螺合的内螺纹。由此,按压部件78相对于贯通孔50在径向出入自如。
这样,由于按压部件78相对于贯通孔50出入自如,所以对于伸缩部件72从径向的外侧向内侧按压自如。由此,在卡合部件76和凹部62相对的情况下,能够自如地变更对凹部62作用的螺旋弹簧(伸缩部件72)的作用力。因此,能够根据操作部56(参照图2)的旋转力矩或者乘坐者的力等适当变更固定部42(参照图2)和摇动部52(参照图2)的保持力。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使按压部件78对于伸缩部件72容易按压,在伸缩部件72和按压部件78之间设置了沿径向移动自如的板部件80,但这不是必须的。
在图5中,本实施方式中的轮椅1(参照图1)还具有用于从车轮驱动装置40向主车轮26传递力的力传递机构30。图5是车架12(主体部10)、主车轮26、车轮驱动装置40被相互分解的图。
力传递机构30设置在主车轮26和车轮驱动装置40之间,对于摇动部52的摇动方向(X方向及Y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例如X方向),能够连接主车轮26和摇动部52,并且对于与该一个方向不同的其它方向(例如Y方向),解除主车轮26和摇动部52的连接。当向连接主车轮26和摇动部52的方向摇动操作部56时,该摇动力,即罩体54的旋转力就被传递到主车轮26上。
该力传递机构30具有切换结构32及齿轮单元34。该切换结构32能够自如地切换连接主车轮26和摇动部52的连接状态、以及解除该连接的非连接状态。
切换结构32是例如两向离合器或者棘轮类型的机构,但只要是能够通过连接主车轮26和摇动部52使主车轮26旋转,并且通过解除该连接而使摇动部52相对于主车轮26空转的机构,并不限定其方式。
齿轮单元34多个齿轮中的一个齿轮341被固定在主车轮26的中心部。在该齿轮341上形成有中空部。在主车轮26的中心部形成有轴部件贯通孔28。另外,齿轮341的中空部与轴部件贯通孔28实质上是同心的。
下面,对相对车架12进而相对主体部10的车轮驱动装置40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
当相对车架12组装车轮驱动装置40时,如图5所示,使外插力传递机构30的轴部件44贯通轴部件贯通孔28。贯通轴部件贯通孔28的轴部件44由固定在车架12上的轴固定部件20固定支撑。
此时,摇动部52通过力传递机构30与主车轮26连接自如。即,在连接主车轮26和摇动部52的连接状态时,通过将摇动部52摇动能够使主车轮26旋转,在解除主车轮26和摇动部52的连接的非连接状态时,即将摇动部52摇动,摇动部52也只是进行空转。这样,摇动部52设置成通过力传递机构30使主车轮26旋转自如。
这样,如果是连接主车轮26和摇动部52的连接状态,由于轴部件44和主车轮26实质上成为同心,所以当摇动操作部56时,罩体54以主车轮26的中心O为大致的旋转中心进行旋转。
另一方面,当从车架12卸下车轮驱动装置40时,在解除由轴固定部件20对轴部件44的固定支撑的基础上,通过从轴部件贯通孔28拔出轴部件44进行拆卸。
这样,通过使轴部件44贯通轴部件贯通孔28以及从轴部件贯通孔28拔出轴部件44,能够相对于主体部10及主车轮26容易地装卸车轮驱动装置40。
此外,只要在以往利用的轮椅的主车轮的中心部形成能够使轴部件44贯通的贯通孔,也可以在该轮椅上容易地装卸本发明的车轮驱动装置40。
下面,对于乘坐者将操作部56向X方向或Y方向摇动时的固定部42及摇动部52的作用参照图2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操作部56、罩体54及被支撑部件58相互一体地构成,所以当将操作部56向X方向摇动时,伴随此罩体54及被支撑部件58向X方向进行旋转。此时,卡合部件76(参照图3或图4)与圆弧部60滑动。这是因为卡合部件76(参照图3或图4)由伸缩部件72向径向的内侧施力。并且,第一被限制部66将与固定部件48抵接。
另一方面,当将操作部56向Y方向摇动时,伴随此罩体54及被支撑部件58向Y方向旋转。此时,卡合部件76(参照图3或图4)与圆弧部60滑动,凸部64将与固定部件48抵接。
当进一步将操作部56向Y方向摇动时,卡合部件76(参照图3或图4)与凸部相对,而伸缩部件72变成缩短状态,卡合部件76(参照图3或图4)向径向的外侧移动。并且,当进一步将操作部56向Y方向摇动时,卡合部件76与凹部62相对,而伸缩部件72变成伸长状态,卡合部件76(参照图3或图4)向径向的内侧移动。其结果,卡合部件76(参照图3或图4)与凹部62卡合。
当卡合部件76(参照图3或图4)与凹部62卡合时,第二被限制部68与固定部48抵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卡合部件76(参照图3或图4)与凹部62卡合时,操作部56被配置在X方向及Y方向的规定位置(例如图1所示的位置γ)。
另外,此时保持固定部42和摇动部52,限制操作部56的摇动。这是因为卡合部件76由伸缩部件72向凹部62施力。由此,限制主车轮26和摇动部52的连接被解除的非连接状态的摇动部(即操作部56)的摇动,具体的是限制了向空转方向的操作部56的摇动。因此,能够防止操作部56向乘坐者的膝下方向落下。
在图1中,乘坐者容易对操作部56摇动操作的范围根据乘坐者有一些差异,但通常是位置α与位置β之间的范围。
另一方面,位置γ是脱离位置α与位置β之间的范围的位置,即,脱离容易对操作部56摇动操作的范围的位置。因此,在脱离容易对操作部56摇动操作的范围的位置,成为保持固定部42(参照图2)和摇动部52(参照图2)的状态。由此,由于不阻碍操作部56的摇动操作而保持固定部42(参照图2)和摇动部52(参照图2),所以操作部56的操作性优良。
另外,优选地位置γ为比铅直方向向靠背部18侧倾斜的位置。这是因为利用自重使操作部56难以摇动。即,当操作部56被配置成比铅直方向向靠背部18侧倾斜时,则对于操作部56自重向Y方向进行作用。当对于操作部56自重向Y方向进行作用时,如图2所示,固定部件48与第二被限制部68抵接,从而限制了操作部56向空转方向(图2中的X方向)的摇动。
并且,当卡合部件76(参照图3或图4)与凹部62卡合时,这样的卡合由于凸部64而变得牢固。由此,能够防止卡合部件76(参照图3或图4)与凹部62的卡合容易被解除,从而能够在位置γ(参照图1)更可靠地限制操作部56的摇动。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固定部42和摇动部52由保持部70保持,但不限于此,车轮驱动装置40也可以代替保持部70而包括例如保持部70a。
下面,对于保持部70a的结构参照图6进行说明。图6是图3所示的A-A线剖面图,是表示保持部的另一例的图。另外,对于与图4所示的保持部70的结构的一例相同或相当的部分附加相同的符号,以下主要说明与保持部70不同点。
保持部70a与保持部70(参照图4)的不同点是代替卡合部件76(参照图4)而具有卡合部件76a这一点及还具有用于保持卡合部件76a的保持器74这一点。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卡合部件76a使用了卡合球,其被旋转自如地保持在保持器74上。其中,由于保持器74被固定在伸缩部件72上,所以卡合部件76a被旋转自如地设置在伸缩部件72上。
但是,保持器74不一定是必须的,只要卡合部件76a被旋转自如地设置在伸缩部件72上,其方式不限。
在这样的结构中,如图2所示,当将操作部56向X方向或Y方向摇动时,使卡合部件76a(参照图6)与圆弧部60之间的滑动阻力变小。因此,相对固定部42的罩体54的旋转阻力变小,其结果,能够以很小的力摇动操作部56。
另外,虽然在上述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记述了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而是可以采用不脱离本发明的思想和范围的各种各样的实施方式。
例如,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车轮驱动装置40也能够用于轮椅以外的移动体上。作为该移动体的例子,可以考虑在具有车架的主体部上旋转自如地支撑或者支撑车轮的两轮车、三轮车或四轮车等。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固定部42和摇动部52由保持部保持,则由于限制了操作部56向空转方向的摇动,所以能够使手离开操作部56,从而能够减轻移动体的利用者的肉体及精神负担。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力传递机构30是轮椅1的构成要素(即不是车轮驱动装置40的构成要素),但不限于此。力传递机构30也可以是车轮驱动装置40的构成要素,即,车轮驱动装置40也可以包括力传递机构30。进而,车轮驱动装置40在上述的结构基础上,也可以作为构成要素包括主车轮26。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车轮驱动装置40具有旋转驱动主车轮26的功能,但除了这种功能之外,也可以具有例如制动旋转过程中的主车轮26的功能等其它功能。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将作为相互不同的部件的罩体54和操作部56一体地构成,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作为具有操作部的罩体构成一个部件。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在轴部件44上旋转自如地支撑被支撑部件58,并通过该被支撑部件58旋转自如地构成罩体54,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罩体由轴部件44旋转自如地支撑,并且,在该罩体上设置相当于第一被限制部66及第二被限制部68的部位。但是,此时优选地在罩体上形成相当于圆弧部60的部位。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通过形成在按压部件78上的外螺纹与形成在贯通孔50中的内螺纹进行螺合,使按压部件78相对于贯通孔50沿径向出入自如,但只要能够使按压部件78相对于贯通孔50沿径向出入,其方式不限定。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作为伸缩部件72使用螺旋弹簧,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板簧及其它弹簧等的弹性部件。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按压部件78相对于贯通孔50出入,也能够自如地变更对于凹部62作用的弹性部件的作用力。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作为操作部56使用棒状的操控杆,但不限于此,只要是轮椅的乘坐者或移动体的利用者能够把持的部件即可。但是,从使车轮旋转的观点出发,优选操作部56为棒状的操控杆。这是因为能够使旋转力矩变大,从而能够容易地旋转驱动车轮。
此外,在作为操作部56使用操控杆的情况下,除了图1或图5所示的弯曲状延伸的棒状的操控杆之外,也可以是直线状延伸的棒状的操控杆或弯曲的操控杆。进而,虽然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称为“操控杆”,但也可以代替此而称为“摇臂”或“手柄”。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旋转”也可以称为“转动”。进而,“摇动”也可以称为“移动”或“回旋”。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的“中心部”是指包括中心O及其周边的部位,“实质上同心”包括大致同心及真正同心中的任何一种意思。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轮驱动装置,其用于具有至少旋转自如地支撑车轮的主体部、能够自如地切换与所述车轮连接的连接状态和解除与所述车轮的连接的非连接状态的力传递机构的移动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部,其具有贯通所述车轮并固定在所述移动体的主体部上的轴部件;摇动部,其具有摇动自如地被支撑在所述固定部上并且设置成通过所述力传递机构使所述车轮旋转自如、并且用于相对于所述固定部摇动的操作部;以及保持部,其在所述摇动部的摇动方向的规定位置配置所述操作部时,通过保持所述固定部和所述摇动部来限制所述操作部的摇动。
2.一种车轮驱动装置,其用于具有至少旋转自如地支撑车轮的主体部的移动体,并用于使所述车轮旋转,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部,其具有贯通所述车轮并固定在所述移动体的主体部上的轴部件;摇动部,其具有摇动自如地被支撑在所述固定部上且用于相对于所述固定部摇动的操作部;力传递机构,其设置在所述车轮与所述摇动部之间,能够自如地切换连接所述车轮与所述摇动部的连接状态和解除所述车轮与所述摇动部的连接的非连接状态;以及保持部,其在所述摇动部的摇动方向的规定位置配置所述操作部时,通过保持所述固定部和所述摇动部来限制所述摇动部的摇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轮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还具有配置在以轴部件为中心的径向的外侧的固定部件,所述摇动部还具有旋转自如地被支撑在轴部件上并且在比固定部件靠近所述径向的内侧形成与所述固定部件相对的圆弧部的被支撑部件,并且,在所述圆弧部形成有向所述径向的内侧凹陷的凹部,所述保持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件上并相对于所述圆弧部伸缩自如的伸缩部件、设置在与所述圆弧部相对一侧的所述伸缩部件的前端并能够与所述凹部卡合的卡合部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轮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圆弧部还形成有与所述凹部邻接的凸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轮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部件上形成沿所述径向贯通的贯通孔,并且所述伸缩部件是内插入所述贯通孔的弹性部件,所述保持部还包括设置成将所述弹性部件从所述径向的外侧向内侧按压自如的按压部件。
6.如权利要求3~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轮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件是旋转自如地设置在所述伸缩部件上的卡合球。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手离开操作部也能够防止操作部向膝下方向等落下并且相对于移动体能够容易装卸的车轮驱动装置。所涉及的车轮驱动装置(40)用于具有旋转自如地支撑车轮的主体部、以及自如地切换与车轮连接的连接状态和解除与车轮的连接的非连接状态的力传递机构的移动体。车轮驱动装置(40)具有固定部(42)、摇动部(52)、保持部(70)。固定部(42)贯通主车轮而固定在轮椅的主体部上。摇动部(52)摇动自如地被支撑在固定部(42)上并且设置成与主车轮连接自如,并且具有用于相对于固定部(42)摇动的操作部(56)。保持部(70)在摇动部(52)的摇动方向的规定位置配置操作部(56)时,通过保持固定部(42)和摇动部(52)来限制操作部(56)的摇动。
文档编号A61G5/02GK1927144SQ200610125688
公开日2007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06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6日
发明者河渕靖, 大内守, 西口和秀 申请人:新田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