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带下病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61179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带下病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带下病的药物及制备方法,是一种治疗带下病以中草药为原料的药物。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带下的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全身、局部症状者,称为“带下病”,又称“下白物”、“流秽物”。相当于西医学的阴道炎、子宫颈炎、盆腔炎、妇科肿瘤等疾病引起的带下增多。主要病因是“湿”邪,如(《傅青主女科》)说“夫带下俱是湿症”。湿有内外之别。外湿指外感之湿邪,如经期涉水淋雨,感受寒湿,或产后胞脉空虚,摄生不洁,湿毒邪气乘虚内侵胞宫,以致任脉损伤,带脉失约,引起带下病。内湿的产生与脏腑气血功能失调有密切的关系。脾虚运化失职,水湿内停,下注任带;肾阳不足,气化失常,水湿内停,又关门不固,精液下滑;素体阴虚,感受湿热之邪,伤及任带。总之,带下病系湿邪为患;而脾肾功能失常又是发病的内在条件;病位主要在前阴、胞宫;任脉损伤,带脉失约是带下病的核心机理。《妇人大全良方》中指出“人有带脉,横于腰间,如束带之状,并生于此,故名为带。”临床常见分型有脾阳虚、肾阳虚、阴虚挟湿、湿热下注、湿毒蕴结五种。中医在临床上分症型辨证治疗,取得很好效果。发明一种既安全又有效的中药制剂,具有重大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在传统的中医辨证治疗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最新科研成果研制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治疗带下病的药物及制备方法。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方便、无毒副作用、价格低廉的特点。
本发明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盐知母 1.5~6份牡蛎 1.5~6份桑螵蛸 1.0~4份熟地黄 1.5~6份黄柏 1.0~4份牡丹皮 0.1~2份墨旱莲 1.0~4份山药 1.0~4份山茱萸 0.1~2份金缨子 1.0~4份泽泻 1.0~4份车前子 0.1~2份。
本发明的优选配方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盐知母 2.5~3.5份 牡蛎 2.5~3.5份 桑螵蛸 1.5~2.5份熟地黄 2.5~3.5份 黄柏 1.5~2.5份 牡丹皮 0.5~1.5份墨旱莲 1.5~2.5份 山药 1.5~2.5份 山茱萸 0.5~1.5份金缨子 1.5~2.5份 泽泻 1.5~2.5份 车前子 0.5~1.5份。
本发明的最佳配方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
生牡蛎 3份桑螵蛸 2份金缨子 1份煅龙骨 3份当归2份山茱萸 1份制鳖甲 3份生地黄 2份石菖蒲 1份川芎2份车前子 2份远志1份。
本发明中的药物机理如下生牡蛎药性咸,微寒。归肝、肾经。具有平肝潜阳,重镇安神,软坚散结,收敛固涩的功效。可治疗眩晕耳鸣,惊悸失眠,瘰疠瘿瘤,癥瘕痞块,自汗盗汗,遗精,崩漏,带下等。(《中药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二版第1574页)。
煅龙骨 药性涩、甘,平。归心、肝、肾、大肠经。具有镇心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的功效。可治疗心悸,怔忡,失眠,健忘,惊痫,癫狂,眩晕,自汗盗汗,遗精遗尿,崩漏带下,久泻久痢,溃疡久不收口及湿疮等。(《中药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二版第868页)。
制鳖甲 药性咸,微寒。归肝、肾经。具有滋阴清热,潜阳熄风,软坚散结的功效。可治疗阴虚发热,劳热骨蒸,热病伤阴,虚风内动,小儿惊痫,久疟,疟母,癥瘕,经闭等。(《中药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二版第3369页)。
川芎 药性辛,温。归肝、胆、心包经。具有活血祛瘀,行气开郁,祛风止痛的功效。可治疗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癥瘕肿块,胸胁疼痛,头痛眩晕,风寒湿痹,跌打损伤,痈疽疮疡等。(《中药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二版第292页)。
桑螵蛸药性甘、咸,平。归肝、肾、膀胱经。具有固精缩尿,补肾助阳的功效。可治疗遗精,早泄,阳痿,遗尿,尿频,小便失禁,白浊,带下等。(《中药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二版 第2792页)。
当归 药性甘、辛、苦,温。归肝、心、脾经。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的功效。可治疗血虚诸证,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癥瘕结聚,崩漏,虚寒腹痛,痿痹,肌肤麻木,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扑损伤等。(《中药大辞典》 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二版第1210页)。
生地黄性味甘、寒。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可治疗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等。(季宇彬主编《抗癌中药药理与应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版第514页)。
车前子 药性甘、淡,微寒。归肺、肝、肾、膀胱经。具有清热,利尿,明目,祛痰的功效。可治疗小便不通,淋浊,带下,水肿,暑湿泻痢,目赤障翳,痰热咳喘等。(《中药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二版第539页)。
金樱子药性酸、涩,平。归脾、肾、膀胱经。具有固精,缩尿,涩肠,止带的功效。可治疗遗精,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久痢,白浊,带下,崩漏等。(《中药大辞典》 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二版第1976页)。
山茱萸药性酸,微温。归肝、肾经。具有补益肝肾,收敛固脱的功效。可治疗头晕目眩,耳聋耳鸣,腰膝酸软,遗精滑精,小便频数,虚汗不止,妇女崩漏等。(《中药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二版第248页)。
石菖蒲 药性辛、苦,微温。归心、肝、脾经。具有豁痰开窍,化湿和胃,宁心益志的功效。可治疗热病神昏,痰厥,健忘,失眠,耳鸣,耳聋,噤口痢,风湿痹痛等。(《中药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二版第854页)。
远志药性辛、苦,微温。归心、肺、肾经。具有宁心安神,祛痰开窍,解毒消肿的功效。可治疗心神不安,惊悸失眠,健忘,惊痫,咳嗽痰多,痈疽发背,乳房肿痛等。(《中药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二版第1436页)。
本发明遵循中医“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用生牡蛎、煅龙骨和制鳖甲为君药;用川芎、桑螵蛸、当归、生地黄、车前子和金缨子为臣药;用山茱萸、石菖蒲和远志为佐使药。诸药相合,共具滋阴潜阳,安神止带的功效。治疗带下病具有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服用方便,价格低廉的特点。
本发明药物临床使用结果表明,有如下优点1、本发明选用的中草药各组份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规定,利用各味中药的综合作用治疗带下病,对人体无毒无害。经动物急、慢性毒性实验表明被实验的动物未见任何毒性反应,其主要脏器也无明显的改变,药物安全可靠。
2、本发明药中富含蛋白质,葡萄糖,葡萄糖醛酸,挥发油,果胶,果糖,有机酸,卵磷脂,维生素,氨基酸,还含皂甙,植物甾醇和钙等多种微量元素,利于人体吸收,增强体质。
3、本发明不仅可有效的治疗带下病,对带下病的预防也有很好的作用,治疗带下病具有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服用方便,价格低廉的特点。
为表明本发明药物对治疗带下病的治疗效果,经临床试验结果如下;治疗带下病患者12例。服用实施例汤剂,每次1袋,一日二至三次,饭前半小时服用。三个月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三个疗程观察疗效。痊愈5例占41.67%,好转5例占41.67%,未愈2例占16.67%,总有效率达83.34%。经三个疗程治疗后,病人无任何不良反应,三大常规化验及肝肾功能检测未发现异常。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汤剂 按下述重量称取原料生牡蛎 3份桑螵蛸 2份金缨子 1份煅龙骨 3份当归2份山茱萸 1份制鳖甲 3份生地黄 2份石菖蒲 1份川芎2份车前子 2份远志1份。
制备方法是取上述原料洗净去杂,晾干,粉碎成颗粒,加水浸泡1小时,置多功能提取罐中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总药材10倍量的水,煎煮1.5~2小时,取煎液,滤过。第二次加总药材7倍量的水,煎煮1~1.2小时,取两次煎液,滤过,热封袋中,105℃高温灭菌,包装即得。本发明制成的治疗带下病的汤剂为塑封袋装,每袋210ml,口服,一次一袋,每日二至三次。三个月为一个疗程。
权利要求
1.治疗带下病的药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生牡蛎1.5~6份桑螵蛸1.0~4份金缨子0.1~2份煅龙骨1.5~6份当 归1.0~4份山茱萸0.1~2份制鳖甲1.5~6份生地黄1.0~4份石菖蒲0.1~2份川 芎1.0~4份车前子1.0~4份远 志0.1~2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带下病的药物及制备方法,其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生牡蛎2.5~3.5份 桑螵蛸1.5~2.5份 金缨子0.5~1.5份煅龙骨2.5~3.5份 当 归1.5~2.5份 山茱萸0.5~1.5份制鳖甲2.5~3.5份 生地黄1.5~2.5份 石菖蒲0.5~1.5份川 芎1.5~2.5份 车前子1.5~2.5份 远 志0.5~1.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带下病的药物及制备方法,其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生牡蛎3份桑螵蛸2份金缨子1份煅龙骨3份当 归2份山茱萸1份制鳖甲3份生地黄2份石菖蒲1份川 芎2份车前子2份远 志1份。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治疗带下病的药物及制备方法,它是以制鳖甲、煅龙骨、车前子和川芎等10多味中草药为原料。具有滋阴潜阳,安神止带的功效。本发明是在传统的中医辨证治疗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最新科研成果研制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带下病的药物及制备方法。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方便、无毒副作用、价格低廉的特点。
文档编号A61P15/00GK101085122SQ20071011788
公开日2007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26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26日
发明者王信锁 申请人:北京艺信堂医药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