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紫杉醇纳米乳注射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7743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紫杉醇纳米乳注射液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乳注射液,具体涉及一种紫杉醇纳米乳注射液。紫杉醇是一种结构复杂的二辟类化合物,其化学名称为5(3,20-环氧-1,2(1,4,7卩,10卩,1301-六羟基紫杉烷-11-烯-9-酮-4,10-二乙酸酉旨-2-苯曱酸酯-13-(2'11,3'8)-^苯甲酰-3-苯基异丝氨酸酯,分子式为C47H51N014,分子量为853.92,结构式如下紫杉醇难溶于水及许多药用溶媒,水中溶解度仅为0.006mg.mr1。紫杉醇在pH4~8范围内比较稳定,碱性条件下很快分解,在曱醇钠溶液中发生剧烈反应,酸性条件下比较稳定。此外,紫杉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Mn02、Jone's试剂氧化,但极难被还原,其化学性质相对稳定。紫杉醇(Paclitaxel)是从紫杉(红豆杉)的树皮中提取的一种抗癌药,紫杉醇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能诱导和促进微管蛋白聚合、微管装配与微管稳定,从而阻止肿瘤细胞的生长。微管是真核细l包的一种组成成份,它是由两条类似的多肽(a和卩)为单位构成的微管蛋白二聚体形成的。正常情况下,微管和微管蛋白二聚体之间存在动态平衡。紫杉醇可以使两者之间失去动态平衡,导致细胞在有丝分裂时不能形成纺锤体和纺锤丝,抑制了细胞分裂和增殖,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体外研究表明,紫杉醇可以浓度依赖性、可逆性地结合到微管上,尤其是结合到N端微管蛋白的卩-亚单位上,这一作用降低了聚合所需的微管蛋白的浓度,使动态平衡向着
背景技术
:微管装配的方向移动,增加聚合的速率与产量。紫杉醇诱导形成的微管较短,并且比不用紫杉醇时正常形成的微管的屈回性约大10倍。另外,紫杉醇抑制有丝分裂所必需的微管网的正常动态再生,会防止正常的有丝分裂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断裂并抑制细胞复制和移行。紫杉醇改变了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使有丝分裂持续时间从0.5h增加到15h,并抑制细胞质分裂,这导致形成多核细胞。这些多核细胞继续回复到Gl期,然后试图再次进行有丝分裂,但在有丝分裂中没有阻滞细胞(Arrestingcells),在许多细胞中还观察到^t核。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似乎与这种不正常的有丝分裂有关。体内试马全中,紫杉醇对动物移植性肿瘤B16、Lewis肺癌、P388和C38等都有较强的生长抑制。对KB细胞和L1210细胞集落形成的抑制强度超过长春新碱与秋水仙碱。在14名患急性髓性或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病人中,紫杉醇治疗(剂量105mg.m-2)前后,自然死亡的带有DNA链断裂特征的单核细胞之比例从治疗前的0.4%~16%增加到治疗后的3.4%~45%。人类实体癌(肝癌、乳腺癌和子宫癌)细胞抹与紫杉醇一起孵育,也观察到细胞自然死亡。自然死亡的人肝癌或乳腺癌细胞林的百分率,随紫杉醇浓度增加而上升。在白血病和卵巢癌细胞抹中,自然死亡似乎与酪氨酸和蛋白激酶C调节的磷酸化有关。因此,紫杉醇对卵巢癌、乳腺癌、头颈部癌、非小细胞性肺癌、前列腺癌等均有较好的疗效。紫杉醇至今已在40多个国家获准上市,并在乳腺癌、肺癌、白血病、胃肠道癌及介入治疗后的血管再狭窄等治疗上显示出令人鼓舞的疗效。美国FDA于1993年将其用于初始治疗或其它化疗失败的晚期卵巢癌,现又批准紫杉醇用于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紫杉醇对肺癌及其他癌症的治疗也正在进行I或II期临床试验。紫杉醇由于其化学结构新颖,作用机理独特,1993年上市后为临床迅速接受,年销售额随着上市国家数的增加和适应症的扩大直线上升,成为当前、也是历史上世界范围内最为畅销的一个抗肿瘤药物,紫杉醇的开发利用被誉为90年代抗肿瘤药三大成就之一。目前紫杉醇已在美国、英国、荷兰等40多个国家作为一线抗肿瘤药物上市。该药对铂类药物耐药的卵巢癌疗效较好。作为新型的广谱抗肿瘤药物,除肾癌、前列腺癌、胰腺癌、胃癌、结肠直肠癌等之外,紫杉醇对其它常见实体瘤均有抗肿瘤活性。它既是妇科卵巢癌、乳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用药,也是肿瘤晚期仍行之有效的化疗药物。4从目前的大量临床试验结果看,其尤以对卵巢癌、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食管癌和头颈部肿瘤等的疗效最为突出。紫杉醇在国内亦已为临床广泛接受。但是,除了资源匮乏外,紫杉醇水溶性较低的问题给它的临床应用带来一定的困难。由于紫杉醇水溶性低,口服几乎不吸收,临床应用的主要是紫杉醇注射液。目前在国外及国内上市的注射剂是以聚氧乙烯蓖麻油(CremophorEL)与无水乙醇作为混合溶々某的,该溶剂存在一定毒性和致敏性。为了降低紫杉醇的全身毒性和溶媒的毒副作用,近年来,人们对紫杉醇的药用剂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一方面,提高紫杉醇的水中溶解度,减少制剂中的CremophorEL。在紫杉醇水溶性衍生物方面已经有大量的研究,最终目的是提高紫杉醇的水溶性。另一方面,采用脂质体包合、B环糊精包合、聚乙二醇及其衍生物修饰、制成乳剂或粉针剂等方式,将紫杉醇制成把向制剂。但目前多数靶向制剂尚处于实验研究阶段,其开发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如脂质体靶向系统在靶部位分布不理想等缺点;磁性制剂尚属实验研究阶段。因此,如何将治疗药物安全、高效、靶向性的导入人体内特定器官、组织,并提高药物在靶组织内的浓度是目前研究的重点。
发明内容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疗效提高,毒副作用减轻的更适于临床应用的紫杉醇纳米乳注射液。本发明研制的紫杉醇纳米乳注射液,通过物理方法制备而成,其中以卵磷脂、大豆磷脂或合成磷脂等磷脂,或其混合物作为乳化剂,聚乙二醇-12-羟基硬脂酸酯兼有乳化剂和助稳定剂的作用,再加之起稳定作用的助表面活性剂,通过一定的配比形成了自乳化释药系统。此外,还可以引入稳定剂,例如油酸、甘胆酸钠、亚好u酸钠、亚碌u酸氢钠、乳酸、枸椽酸钠或枸椽酸,以及抗氧化剂维生素E。将上述原料通过恒速搅拌处理,形成自乳化微粒,孩t粒粒径在10~100nm范围内,进而通过0.22pm膜无菌过滤,得到澄清稳定溶液型注射液。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紫杉醇在水中的溶解度低且易水解的不足,通过调节pH值和筛选适当的辅料,使紫杉醇分散在水中形成纳米粒,提高了药物的稳定性。其制备方法可靠,操作简便,所需能耗很低,不产生环境污染。与原有剂型相比,药物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进而提高疗效,增强药物的靶向性,显著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可以充分发挥紫杉醇的治疗效果,降低其使用量并减轻毒副作用,因此更适于临床应用。用于实现本发明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紫杉醇纳米乳注射液,其中按重量份数计,该注射液包含紫杉醇13份,磷脂1030份,聚乙二醇-12-羟基硬脂酸酯50100份,助表面活斗生剂107(H分,;容剂3080^f分。在上述注射液中,磷脂可以选自卯磷脂、大豆磷脂和合成磷脂中的一种或多种;助表面活性剂可以选自1,2-丙二醇、丙三醇和聚乙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溶剂可以为无水乙醇和/或乙酸乙酯。上述注射液还可以包含稳定剂,例如油酸、甘胆酸钠、亚石克酸钠、亚硫酸氢钠、乳酸、枸椽酸钠和枸椽酸中的一种或多种。上述注射液还可以包含抗氧化剂,例如维生素E。上述注射液为胶束溶液,其中纳米乳微粒直径为10100nm,pH值为36。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其中包括恒速搅拌原料形成纳米乳微粒的步骤,例如以100转/分钟的转速恒速搅拌原料形成纳米乳微粒的步骤。上述制备方法还可以包括无菌过滤步骤,例如采用孔径为0.22pm的滤膜的无菌过滤步骤。本发明的紫杉醇纳米乳注射液是一种新型制剂,是一种注射用抗肿瘤纳米制剂产品,其可以显著提高药物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减少原有制剂中的聚氧乙烯荒麻油(Cremophor)在临床应用中的毒副作用,增强药物的稳定性。这种紫杉醇纳米乳注射液具有以下优势(1)可以提高紫杉醇的水溶性,紫杉醇的纳米乳在生理条件下水解释放出紫杉醇,它不需要Cremophor的增溶作用,并且还能降低药物的全身清除率。(2)降低溶剂的毒性和致敏性,避免因使用聚氧乙烯蓖麻油导致的过敏反应而引起的支气管痉挛、呼吸急促、疲倦、低血压等,以及在生产过程中容器、注射器、输液袋与聚氧乙烯蓖麻油接触浸出的大量增塑剂邻苯二曱酸二乙基乙酸所导致过敏的反应。(3)解决稀释后的不稳定性问题。传统紫杉醇注射液被稀释至0.3-1.2g/L时,若超过24h,会出现颗粒性沉淀,分析表明沉淀已不是紫杉醇,必须使用滤器。本发明的紫杉醇纳米注射液不会在稀释后产生沉淀。(4)减少剂量,提高药物稳定性,减少因配伍产生的变化。临床常用的60种药物与紫杉醇注射液配伍会引起输液浑浊,某些药物与紫杉醇竟争结合血浆蛋白将使毒性增加。本发明的紫杉醇纳米乳注射液应用载药微粒携带药物,将其定向输送到病变的靶器官及肺瘤细胞,不但减少给药剂量,更可以减轻或避免药物本身与其它药物配伍的毒副作用,提高药物作用稳定性。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紫杉醇纳米乳注射液处方实例原辅料名称用量紫杉醇1份卵磷脂20份1,2-丙二醇15份聚乙二醇-12-羟基硬脂酸酯75份无水乙醇55份丙三醇(甘油)35份制备工艺原辅料预处理—配料—100转/分钟匀速搅拌—过滤(0.22pm膜)—辅料配液-无菌压滤(0.22(im膜)—灌装—压塞—轧盖—贴签—灯检—包装—检验合格后入库。产品为淡黄色透明溶液,可以与注射用水以任一比例混合,形成的混合液有乳光。利用透射电镜及激光粒径仪对其形态学进行研究,表明本品粒度分布较窄,20-100nm粒度的纳米粒大于90%,粒度圆整,分散性好;采用HPLC法对游离紫杉醇进行测定,纳米粒载药量大于98%;本品在阴凉干燥处放置6个月,含量变化小于2%,有关物质小于1°/。,初步显示本品的稳定性较好;本品与输液配伍后,溶液在12小时内稳定,说明本品适合于注射给药。药代动力学初步评价。(1)釆用犬进行初步测定(间隔清除期7天)本发明的纳米制剂及上市制剂在犬体内的药代特性。给药采用静脉点滴(40min),LC-MS/MS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分别计算每只犬的药代动力学参数(AUC、T1/2、CL)并根据上述参数作出评价。结果表明(参见表l),本发明的纳米乳制剂的AUC高于普通上市注射液,最大达峰浓度是上市制剂的50%,体内停留时间是上市制剂的2倍,其它对比参数基本接近。表l比格犬静脉点滴不同紫杉醇(60mg/m2)制剂后的药代动力学参数<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8</column></row><table>(2)靶向性试验。采用H22肝癌接种小鼠,制备30只荷瘤小鼠,建立模型。连续给药4次,于第4次给药后2h、4h各处死一半,剖出主要脏器(心、肝、脾、肺、肾、肌肉、脂肪、卵巢及骨髓)及肿瘤并称重。HPLC测定紫杉醇在肿瘤和主要脏器内的组织分布,在小鼠组织中药物绝对含量的检测过程中,在给予紫杉醇纳米乳注射液的同一时间处死的荷瘤小鼠,将各组织(脾、肝、心、肺、脂肪、肌肉和肾)合并后研磨并检测(除肿瘤及卵巢),上市紫杉醇注射液试验组处理方法相同。结果显示紫杉醇纳米乳注射液在荷瘤小鼠组织中(参见表2和3)的分布是市售制剂的5~6倍,对肿瘤的抑制率(82.5%)明显高于市售注射剂组(42.3%)。说明紫杉醇纳米乳注射液在动物体内具有较好的肿瘤草巴向性,抗肿瘤效果好,毒副作用降低。表2紫杉醇纳米乳注射液及上市紫杉醇注射液在荷瘤小鼠血浆A、组织*中的药物浓度药物给药后时间血浆脾肝心月申脂肪纳米乳2h70.567±17.2486546.84764.01844.4493.71504.6制剂4h26.160±3.3424387.18249.51126.22623.94370.1上市2h10.480±70扁7386.99824.26143.526085.330086.2制剂4h11.360±7.56468875.1131212.311769.227252.133915.9ng/ml,ng/g;显纟且织;7±S,n=6表3紫杉醇纳米乳注射液及上市紫杉醇注射液在荷瘤小鼠组织*中的药物浓度药物给药后时间肌肉肿瘤卵巢肾纳米乳制剂2h540.6426.6±377.43299.7±1654.712107.54h461.9454.3±344.71145.7±751.22201.8上市制剂2h112.9209.1±100.71293.1±1439.131250.04h199.4293.2±165.0479.2±205.229553.9氺[ig/g湿组织;i士S,n=6实验结果表明,紫杉醇纳米乳注射液及上市紫杉醇注射液在组织中分布广泛,紫杉醇纳米乳注射液在肿瘤、卵巢中的药物浓度明显高于上市紫杉醇注射液;给药后4h,纳米乳制剂仍高于上市制剂,各组织中仍能检测出紫杉醇。9权利要求1.一种紫杉醇纳米乳注射液,其中按重量份数计,该注射液包含紫杉醇1~3份,磷脂10~30份,聚乙二醇-12-羟基硬脂酸酯50~100份,助表面活性剂10~70份,溶剂30~8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磷脂选自卵磷脂、大豆磷脂和合成磷脂中的一种或多种。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注射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助表面活性剂选自1,2-丙二醇、丙三醇和聚乙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射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为无水乙醇和/或乙酸乙酯。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射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液还包含稳定剂,例如油酸、甘胆酸钠、亚石克酸钠、亚碌^酸氢钠、乳酸、枸椽酸钠和枸椽酸中的一种或多种。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射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液还包含抗氧化剂,例如维生素E。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射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液为胶束溶液。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射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液中纳米乳孩t粒直径为10100nm。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射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液的pH值为36。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其中包括恒速搅拌原料形成纳米乳微粒的步骤,例如以100转/分钟的转速恒速搅拌原料形成纳米乳微粒的步骤。11.根据权利要求IO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无菌过滤步骤,例如采用孔径为0.22(im的滤膜的无菌过滤步骤。全文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紫杉醇纳米乳注射液,其中按重量份数计,该注射液包含紫杉醇1~3份,磷脂10~30份,聚乙二醇-12-羟基硬脂酸酯50~100份,助表面活性剂10~70份,溶剂30~80份。该注射剂可以提高紫杉醇的水溶性,提高药物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减少原有制剂中的聚氧乙烯蓖麻油在临床应用中的毒副作用,增强药物的稳定性,减少剂量,减少因配伍产生的变化。文档编号A61P35/00GK101548949SQ20091007687公开日2009年10月7日申请日期2009年1月23日优先权日2009年1月23日发明者刘悉承,张小宁,莹沙,王俊红,陈义弘申请人:海口市制药厂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