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甲基-4-(2-氧代丙基)-1-苯基-1h-吡唑-5(4h)-酮的新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87465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3-甲基-4-(2-氧代丙基)-1-苯基-1h-吡唑-5(4h)-酮的新用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3-甲基-4-(2-氧代丙基)-1-苯基-1H-妣唑-5(4H)-酮和/或其互变异构体在治疗和/或预防脑血管病的新用途,特别是治疗和/或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新用途,特别是治疗和/或预防脑梗塞的新用途。
背景技术
:脑血管病是一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目前已成为人类致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脑血管病(cerebrovasculardisease,CVD)是指由于脑血管异常导致的脑部病变。脑卒中(stroke)—般指急性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病可简单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于血液流动的减少或断流造成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另一类是由于血管破裂造成出血性脑血管病。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是脑梗塞(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除了脑梗塞以外,还有一种在24小时内可以完全恢复,不留任何后遗症的缺血性脑血管病,被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医生习惯简称为TIA,也叫作小中风。出血性脑血管病也分为两类,一类是血管破裂,血液流人脑实质内,称为脑出血或脑溢血。另一类是血管破裂,血液流人包绕脑周围的蛛网膜下腔,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医生简称SAH。3-甲基-4-(2-氧代丙基)-l-苯基-lH-吡唑-5(4H)-酮,其结构式分子式C13H14N202;分子量230.263-甲基-4-(2-氧代丙基)-1-苯基-1H-吡唑-5(4H)-酮存在异构现象,它的互变异构体有3-甲基-4-(2-氧代丙基)-5-羟基-1-苯基-1H-吡唑,其结构式及互变异构体4-(2-羟基-1-丙烯基)-3-甲基-1-苯基-1H-吡唑-5(4H)-酮,4其结构式及互变异构体4-(2-羟基-1-丙烯基)-3-甲基-5-羟基-1-苯基-1H-吡唑,其结构式上述四种结构中,以3-甲基-4-(2-氧代丙基)-l-苯基-lH-吡唑-5(4H)-酮和3-甲基-4-(2-氧代丙基)-5-羟基-1-苯基-1H-吡唑较为常见。
发明内容本发明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一种具有如下结构<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5</formula>的3-甲基-4-(2-氧代丙基)-1-苯基-1H-吡唑-5(4H)-酮在治疗和/或预防脑血管病的药物中的应用中具有明显的优势。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化合物的具有如下结构<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5</formula>的互变异构体3-甲基-4-(2-氧代丙基)-5-羟基-l-苯基-lH-吡唑在治疗和或预防脑血管病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化合物的具如下结构<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6</formula>的互变异构体4-(2-羟基-1-丙烯基)_3-甲基-5-羟基_1_苯基_1H_吡唑在治疗和/或预防脑血管病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所述脑血管病优选缺血性脑血管病,进一步优选脑梗塞。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3-甲基-4-(2-氧代丙基)-1-苯基-1H-吡唑-5(4H)-酮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赋形剂或载体。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3-甲基-4-(2-氧代丙基)-1-苯基-1H-吡唑-5(4H)-酮、3-甲基-4-(2-氧代丙基)_5_羟基-1-苯基_1H_吡唑混合的组合物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赋形剂或载体。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3-甲基-4-(2-氧代丙基)-1-苯基-1H-吡唑-5(4H)-酮、3-甲基-4-(2-氧代丙基)_5_羟基-1-苯基_1H_吡唑、4_(2-羟基-1-丙烯基)_3-甲基-1-苯基-1H-吡唑-5(4H)_酮、4-(2-羟基-1-丙烯基)_3_甲基_5-羟基-1-苯基-1H-吡唑混合的组合物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赋形剂或载体。本发明研究发现,3-甲基-4-(2-氧代丙基)-1-苯基-1H-吡唑-5(4H)_酮和/或其互变异构体能改善大鼠神经缺陷症状,縮小梗死面积,降低脑含水量,减轻脑损伤程度。特别是与上市药品依达拉奉相比,在减小梗塞面积,减轻脑损伤、降低脑含水量方面具有一定改善的趋势。且对神经缺陷症状的改善与依达拉奉相当。具体实施例方式下属实施例举例说明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为方便起见,以XS130指代3-甲基-4-(2-氧代丙基)-1-苯基-1H-吡唑-5(4H)-酮。实施例1取XS130固体2g,加入200g的丙二醇溶液中,搅拌使完全溶解,缓缓加入注射用水使之溶解并至1000ml,5ml安瓿灌装。实施例21材料与方法1.ISprague-Dawley(SD)大鼠,雄性,体重240_280g,清洁级。1.2药品与试剂实施例1的XS130注射液(2mg/ml),临用前稀释至所需浓度。市售依达拉奉注射液。1.3方法1.3.1脑缺血模型的制备采用颈内动脉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cerebralartery,MCA0)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动物用10%水合三氯乙醛(3.5ml/kg)麻醉后,分离右侧颈总动脉、颈外动脉、颈内动脉,结扎并剪断颈外动脉,结扎翼腭动脉。夹闭颈总动脉近心端,从颈外动脉的结扎线的远端作一切口,插入外径为0.285mm的尼龙线,进过颈总动脉分叉进入颈内动脉,然后徐徐插入至有轻微阻力为止(自分叉处约20mm),阻断大脑中动脉的所有血供,用激光多普勒脑血流仪监测脑血流,右侧脑缺血2.Oh后,轻轻拔出尼龙线,恢复血供进行再灌注,缝合头皮,消毒。假手术组仅分离血管,不插入尼龙线。1.3.2动物分组与给药本试验观察XS130对脑缺血损伤的药效学试验,设1.5mg/kg(剂量组1)和0.75mg/kg(剂量组2)2个剂量组,模型组给大鼠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的溶剂,假手术组给大鼠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的溶剂,阳性药对照组以依达拉奉注射液作为阳性对照,采用文献报道的剂量1.5mg/kg,共5组,动物按机率均等单盲分配至各组。1.3.3神经缺陷症状评价采用改良Bederson5分制法进行神经缺陷症状评价。采用单盲法评价脑外伤后大鼠的神经缺陷症状。1.3.4脑梗死面积和脑损伤测定动物麻醉后,断头取脑,去除嗅球、小脑和低位脑干,用生理盐水冲洗大脑表面血迹,吸去表面残留水迹,于-S(TC放置7min,取出后立即于视交叉平面垂直向下作冠状切面,并向后每隔2mm切一片,将脑片置于用PBS(O.2mol/L,pH7.47.8)新鲜配制的TTC溶液中于37t:温育90min,正常脑组织染成深红色,缺血脑组织则呈苍白色,用生理盐水冲洗后,迅速将脑片从前向后按顺序排成一排,吸干表面残留水迹,拍照,分离左右脑组织分别称重,表示为W^和Wp向左右脑组织中各加入新鲜配置的提取液(DMSO:乙醇l:1)15毫升,于25t:,避光温育24小时,充分提取生成的红色物质甲月替,至脑片呈白色。(1)用图像分析软件对照片进行统计,圈定右侧缺血面积(白色区域)和右侧总面积,用如下公式计算脑梗死面积的百分比缺血总面积脑梗死面积%=100x-右侧总面积(2)将左右侧脑组织的提取物于485nm处分别测定其吸光度(提取物100iU+提取液1900ia),测定四次,取其均值,表示为A力和Ap用如下公式计算脑损伤程度的百分1左7^A右比脑损伤%=ioox(i-&x^)1.3.5死亡率剔除手术失败和脑出血的动物后,记录各组的动物死亡率。1.3.6统计学分析定量资料表示为均值±标准差。脑梗死面积、脑损伤程度、神经缺陷症状评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Scheffe—s检验测定两组间的差异显著性。动物死亡率用X2检验测定组间的差异显著性。将差异P<0.05定义为差异显著。2结果2.1对神经缺陷症状的影响神经缺陷症状严重程度的评分见表l,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F5,35=10.42,P<0.OOl),表明脑缺血再灌注导致严重的神经缺陷症状;XS130剂量组1(F5,35=10.42,P=0.015)、剂量组2(F5,35=10.42,P=0.039)和依达拉奉组(F5,35=10.42,P=0.039)与模型组比较,神经缺陷症状均明显减轻。结果表明,XS130能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动物的神经缺陷症状,且与依达拉奉作用相当。表1.XS130对神经缺陷症状的影响组别总动物数手术失败死亡n剂量神经缺陷评分(只)(只)(只)(只)(呢/kg)模型组100-2.8±1.07'假手术组6006-0.0±0.00依达拉奉组9201.51.4±0.79**XS130剂量组102081.51.3±0.46#XS130剂量组2103070.751.4士0.53*#X±SD,*P<0.05,与假手术比较;#P<0.05,与模型组比较。2.2对脑梗死面积的影响各组脑梗死面积见表2,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5,35=5.95,P=0.001),表明脑缺血再灌注导致明显的脑梗死;XS130剂量组1与模型组比较,梗死面积显著縮小(F5,35=5.95,P=0.034),与依达拉奉组相比,梗塞范围具有减小的趋势。表2.XS130对脑梗死面积的影响组另lj总动物数手术失败死亡n剂量面积统计结果(只)(只)(只)(只)(mg/kg)(%)模型组10307-31.3±11.24*'假手术组6006-0.0±0.00依达拉奉组92071.518.6士11.74XS130剂量组1102081.5)0.0±7.00ftXS130剂量组2103070.7511.4±11.69X±SD,*P<0.05,与假手术比较;#P<0.05,与模型组比较。2.3对脑损伤的影响各组脑损伤见表3,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5,35=5.39,P=0.004),表明脑缺血再灌注导致明显的脑损伤;XS130剂量组1与模型组比较,脑损伤程度明显减轻(F5,35=5.39,P二0.010),与依达拉奉组相比,脑损伤具有减轻的趋势。结果表明脑缺血再灌注后给予TR进行急性治疗,能显著减轻脑损伤程度。表3.XS130对脑损伤的影响组另lj总动物数手术失败死亡n剂量脑损伤(只)(只)(只)(只)(mg/kg)a)模型组1007-35.5±17.95*假手术组6006-0.0±3.32依达拉奉组92071.517.2±16.06XS130剂量组1102081.55.1±7.98#XS130剂量组2103070.7511.7±17.46X±SD,*P<0.05,与假手术比较;#P<0.05,与模型组比较。2.4对死亡率的影响各组动物的死亡率表4,各组间动物死亡率无显著差异,表明XS130对脑缺血动物的死亡率无显著影响。表4.XS130对死亡率的影响组另u总动物数手术失败死亡N剂量死亡数/N(只)(只)(只)(只)(mg/kg)模型组1007-0/7假手术组6006-0/6依达拉奉组9071.50/7XS130剂呈组1102081.50/8XS130剂量组2103070.750/7实施例31材料与方法1.ISprague-Dawley(SD)大鼠,雄性,体重240_280g,清洁级。1.2药品与试剂实施例1的XS130注射液(2mg/ml),临用前稀释至所需浓度。市售依达拉奉注射液。1.3方法1.3.1脑缺血模型的制备采用颈内动脉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cerebralartery,MCAO)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动物用10%水合三氯乙醛(3.5ml/kg)麻醉9后,分离右侧颈总动脉、颈外动脉、颈内动脉,结扎并剪断颈外动脉,结扎翼腭动脉。夹闭颈总动脉近心端,从颈外动脉的结扎线的远端作一切口,插入外径为0.285mm的尼龙线,进过颈总动脉分叉进入颈内动脉,然后徐徐插入至有轻微阻力为止(自分叉处约20mm),阻断大脑中动脉的所有血供,用激光多普勒脑血流仪监测脑血流,右侧脑缺血2.Oh后,轻轻拔出尼龙线,恢复血供进行再灌注,缝合头皮,消毒。假手术组仅分离血管,不插入尼龙线。1.3.2动物分组与给药本试验观察XS130对脑缺血损伤的药效学试验,设3.Omg/kg(剂量组1)和1.5mg/kg(剂量组2)2个剂量组,模型组给大鼠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的溶剂,假手术组给大鼠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的溶剂,阳性药对照组以依达拉奉注射液作为阳性对照,采用文献报道的剂量1.5mg/kg,共5组,在手术过程中,凡麻醉、手术等出现异常情况的动物均被剔除。脑缺血模型后,将动物按机率均等单盲分配至各组。1.3.3神经缺陷症状评价采用改良Bederson5分制法进行神经缺陷症状评价。采用单盲法评价脑外伤后大鼠的神经缺陷症状。1.3.4脑含水量测定动物用10%水合氯醛麻醉,断头取脑,去除嗅球、小脑和低位脑干,用生理盐水冲洗大脑表面血迹,吸去表面残留水迹,迅速分离左右大脑,分别称湿重,得左侧湿重(W左湿重)和右侧湿重(W右湿重)。将脑组织放置表面皿中,于6(TC烘干,多次称量至连续两次(间隔>0.5小时)称量差值小于0.0005g,得左侧干重(W£Ti)和右侧干重(W;e,i)。脑含水量按如下公式计算对照侧脑含水量(%)损伤侧脑含水量(%)脑含水量变化值(%)=损伤侧脑含水量(%)-对照侧脑含水量(%)1.3.5统计学分析定量资料表示为均值±标准差。神经缺陷症状评分、脑含水量变化值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Scheffe—s检验测定两组间的差异显著性。动物死亡率用X2检验测定组间的差异显著性。将差异P〈0.05定义为差异显著。2结果2.1对神经缺陷症状的影响神经缺陷症状严重程度的评分见表5,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F5,4。=12.39,P<0.001),表明脑缺血再灌注导致明显的神经缺陷症状;XS130剂量组2与模型组比较神经缺陷症状明显减轻(F5,4。=12.39,P=0.004)。结果表明,XS130能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动物的神经缺陷症状,且与依达拉奉作用相当。表5.XS130对神经缺陷症状的影响"ii总动物数手术失败'死~~^~~^神经缺陷评分_^_^_(只)(只)(mg/kg)_模型组10118-2.8±0.46*10^F左:湿重-^F左化ffi^F右湿軍-^F右-p审100<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1</column></row><table>X士SD,卞<0.05,与假手术比较;SP<0.05,与模型组比较。2.2对脑含水量的影响各组脑含水量见表6,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5,4。=12.29,P<0.001),表明脑缺血再灌注导致严重的脑水肿;XS130剂量组2与模型组比较脑含水量明显减少(F5,4。=12.29,P二0.006),与依达拉奉组相比,脑水肿具有减轻的趋势。结果表明,XS130能减轻脑水肿。表6.XS130对脑含水量的影响<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1</column></row><table>X士SD,卞<0.05,与假手术比较;SP<0.05,与模型组比较。2.3对死亡率的影响各组动物的死亡率表7,各组间动物死亡率无显著差异,表明XS130对脑缺血动物的死亡率无显著影响。表7.XS130对死亡率的影响<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1</column></row><table>权利要求一种具有如下结构的3-甲基-4-(2-氧代丙基)-1-苯基-1H-吡唑-5(4H)-酮在治疗和/或预防脑血管病的药物中的应用。F2009102630423C00011.tif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权利要求1所述化合物的具有如下结构的互变异构体3-甲基-4-(2-氧代丙基)_5-羟基-1-苯基-1H-吡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权利要求1所述化合物的具有如下结构的互变异构体4-(2-羟基-1-丙烯基)-3-甲基-1-苯基-1H-吡唑-5(4H)-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权利要求1所述化合物的具有如下结构的互变异构体4-(2-羟基-1-丙烯基)-3-甲基-5-羟基-1-苯基-1H-吡唑。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脑血管病为缺血性脑血管病。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缺血性脑血管病为脑梗塞。7.—种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3-甲基-4-(2-氧代丙基)-l-苯基-1H-吡5(4H)-酮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赋形剂或载体。8.—种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3-甲基-4-(2-氧代丙基)-l-苯基-1H-吡唑_5(4H)-酮、3-甲基-4-(2-氧代丙基)-5-羟基-1-苯基_1H_吡唑混合的组合物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赋形剂或载体。9.一种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3-甲基-4-(2-氧代丙基)-l-苯基-1H-吡唑唑-5(4H)-酮、3-甲基-4-(2-氧代丙基)-5-羟基-1-苯基-IH-吡唑、4_(2_羟基-1-丙烯基)-3_甲基-l-苯基-lH-吡唑_5(411)-酮、4-(2-羟基-1-丙烯基)-3-甲基_5_羟基-1-苯基-1H-吡唑混合的组合物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赋形剂或载体。10.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在治疗和/或预防脑血管病药物中的应用。全文摘要本发明涉及3-甲基-4-(2-氧代丙基)-1-苯基-1H-吡唑-5(4H)-酮和/或其互变异构体在治疗和/或预防脑血管病的新用途,特别是治疗和/或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新用途,特别是治疗和/或预防脑梗塞的新用途。本发明还涉及包括3-甲基-4-(2-氧代丙基)-1-苯基-1H-吡唑-5(4H)-酮和/或其互变异构体的药物组合物。文档编号A61P9/00GK101721408SQ20091026304公开日2010年6月9日申请日期2009年12月15日优先权日2009年12月15日发明者刘伟,唐峰,张斐,张浩波,王致轩,许向阳申请人:江苏先声药物研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