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助于气管康复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10366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助于气管康复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剂用于气管炎、干咳、咽喉多痰等气管类疾病的治疗。
背景技术
气管炎是人体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病情严重是会并发肺气肿、肺心病、呼吸衰竭,危机生命。西药治疗气管炎一般用平喘药和解痉药,易引发感染,为控制感染减少并发症还采用抗生素治疗,虽能暂时缓解病情,但长期使用会引起耐药性和菌群失调,副作用较大。中药则一般采用止咳平喘、补肾纳气配方,如罗汉果冲剂、甘草片等,一般疗程较长,治疗进展缓慢,长期使用同样面临细菌耐药性。治疗支气管炎及其引起的多痰、干咳症状,一是要积极抗炎,消除炎症,其次还是要化痰止咳,综合治理。我国天然药材非常丰富,许多传统中药材都具有止咳化痰,修复气管的功效。本发明在祖传秘方的基础上,依现代中药学原理,筛选出特定药效的中药材进行研究、加工,制备成适合临床应用的制剂,可以有效治疗气管炎、干咳、咽喉多痰等疾病。技术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气管炎的中药制剂,对于气管炎及其引起的干咳、咽喉多痰等疾病,具有见效快,疗程短,治愈率高的特点。而且无毒副作用,不成瘾。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述中药制剂是由下述原料按照重量份配制成的白前30 35份白鲜皮25 30份茯苓皮30 35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述中药制剂的最佳原料重量份配比为白前30份白鲜皮30份茯苓皮30份本发明治疗支气管炎的中药制剂是发明人七代祖传秘方,是经多年精心研制的经验方,方中的白前属性微温而不燥烈,长于祛痰,降肺气以平咳喘。无论属寒属热,外感内伤,新嗽久咳均可用之,尤以痰湿或寒痰阻肺,肺气失降者为宜。古方用其配药者居多,比如治外感风寒咳嗽,咯痰不爽者,配荆芥、桔梗等宣肺解表之品,如止嗽散(《医学心悟》);若咳喘浮肿,喉中痰鸣,不能平卧,则配紫菀、半夏、大戟等以逐饮平喘,如白前汤(《深师方》);白鲜皮可祛风,燥湿,清热,解毒。白鲜皮治风热疮毒,疥癣,皮肤痒疹,风湿痹痛,黄疸。①《本经》白鲜皮主头风,黄疸,咳逆,淋浙,女子阴中肿痛,湿痹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②《别录》白鲜皮疗四肢不安,时行腹中。茯苓皮能利水,消肿,治水肿肤胀。此外,还能治心腹胀满,上气促急,胸膈烦闷,痰涎上壅等气管类疾病。 本发明的中药制剂的配方中,没有毒性和成瘾性药物。本发明所用药方并非为各类具有化清热、镇咳、化痰药材的简单组合,而是在考虑到各类药物的性质、口味、药性以及配伍禁忌的基础上筛选出来的,并且按照一定配比组成的处方,各方各司其职,既有机配合,又相互促进。本发明所述制剂的制备方法为将上述药物按照一定质量比例选材,按照配方称取原料后,用水煎煮、浓缩,然后加入粉碎后的白砂糖和糊精,充分搅拌、混匀,制成细小颗粒,烘干,分装即可。本发明所制制剂,服用方式为每日早晚空腹饭前至少半小时温开水冲服,每次3
至4克。
具体实施例实施例一取干品白前、白鲜皮、茯苓皮各300g,加2. 5kg水煎煮,第一次煎煮2小时,滤出药汁后,残余物加水2. Okg进行第二次煎煮,煎煮I小时,继续滤出药汁,加水2. Okg,进行第三次煎煮,煎煮I小时,过滤。合并三次煎煮药汁,减压浓缩成浸膏,冷却。将白糖100g,糊精粉5g,粉碎,过100-120目筛,加入浸膏中,搅拌均匀,制成颗粒,烘干,装袋。 实施例二取干品白前350g、白鲜皮250g、茯苓皮350g,加3. Okg水煎煮,第一次煎煮2小时,取出药汁后,加水2. 2kg进行第二次煎煮,煎煮I小时,取出药汁后加水2. 0kg,进行第三次煎煮,煎煮I小时。合并三次煎煮药汁,减压浓缩成浸膏,冷却。将白糖105g,糊精粉6g,粉碎,过100-120目筛,加入浸膏中,搅拌均匀,制成颗粒,烘干,装袋。实施例三取干品白前6. 5kg、白鲜皮5. 6kg、获茶皮各6. 6kg,加50. Okg水煎煮三次,第一次煎煮4小时,取出药汁后,加水30. Okg进行第二次煎煮,煎煮2小时,取出药汁后加水30. 0kg,进行第三次煎煮,煎煮2小时。合并三次煎煮药汁,减压浓缩成浸膏,冷却。将白糖2070g,糊精粉105g,粉碎,过100-120目筛,加入浸膏中,搅拌均匀,制成颗粒,烘干,装袋。临床疗效I、样本信息临床病例累计46例,患者均为确诊为气管炎伴有痰多干咳症状。其中第一个年龄段(58-70岁)27例,第二个年龄段(19-57岁)16例,第三个年龄段(4_18岁)3例。2、治疗方案治疗方法为,各年龄段患者服用本发明药物3g/次,一日三次冲服,病重者4g/次。3、疗效评判治愈咳嗽、咳痰、气喘消失,X光片显示肺纹理清晰;好转咳嗽、咳痰、气喘减轻,X光片提示肺纹理略粗;无效咳嗽、咳痰、气喘、X光片均无明显改变。4、治疗结果治疗组服药后,第一个年龄段平均48小时见效,8-12天症状消失,第二个年龄段和第三个年龄段平均24小时内见效,6-10天症状消失。治疗组治愈34例,占74%,好转7例,占15. 2%,无效5例,占10. 8%,总有效率为89. 2%。从以上观察结果分析,可以看出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口服见效快,疗程短,治愈率高,无毒副作用,不成瘾的优点。5、典型病例
(I)患者李某,男,33岁,本镇居民,患者有吸烟病史,反复咳嗽、咳痰、胸闷等症状。有时候感染后咳嗽加重,咳黄色脓痰。诊断为气管炎。在医院按照医嘱服药、注射后效果不错,病情好转后出院,但是一到变天症状就发作,时常反复,有时候吃药都感觉没用。2010年4月来求诊,经仔细询问病情并根据以往治疗状况,采用本方养护治疗,每日三次,3天左右,咳喘、胸闷、呼吸困难难等症状明显减轻,5天后气喘咳嗽频率明显减少,呼吸顺畅,坚持服用巩固一周,各种症状基本消失,恢复了以往的精神,至今未复发。(2)患者王某,女63岁,患气管炎20多年,平常总是感觉有浓痰,怎么也咳不出来,鼻涕多,偶尔痰中带血,早起晚上睡觉时咳嗽加重,经常靠激素药品维持。但越来越重,用过普米克都保、沙丁胺醇气雾剂、舒服镁、喘康胶囊、青霉素、丁胺、阿奇霉素、左氧、先锋、舒利迭来治疗,但是治疗效果都不理想。经朋友介绍,到本处求方,治疗一周后,症状明显减轻,
慢性气管炎停止发作,肺哮鸣音消失,病情基本完全稳定。又持续服用一周巩固疗效,愈后至今未复发。现在不用每天大量服药了,病情再无复发,身体状况明显改善,更有精神了。
权利要求
1.一种复方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由下述原料按不同的质量配比配制成 白前30 35份白鲜皮25 30份茯苓皮30 35份。
2.如权利要求I所述,该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为 (a)取干品白前、白鲜皮、茯苓皮按比例称重,加水煎煮三次,毎次滤出药汁,合并三次煎煮药汁,减压浓缩成浸膏,冷却; (b)将白糖、糊精粉粉碎,过100-120目筛,加入浸膏中,搅拌均匀,制成颗粒,烘干,装袋。
3.如权利要求I所述中药制剂用于气管炎、干咳、咽喉多痰等气管类疾病的治疗。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气管炎的复方中药制剂,它是以白前、白鲜皮、茯苓皮为原料,按照配方称取原料后,用水煎煮、浓缩,然后加入粉碎后的白砂糖和糊精,充分搅拌、混匀,制成颗粒,烘干,分装即可,本发明的中药制剂用于治疗气管炎引起的干咳、咽喉多痰等疾病,具有见效快、疗程短、治愈率高的特点,而且无毒副作用,不成瘾。
文档编号A61P11/00GK102657728SQ20121016153
公开日2012年9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3日
发明者刘宗奎 申请人:刘宗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