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酰羽扇豆醇酯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22927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药
技术领域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乙酰羽扇豆醇酯的应用。
背景技术
: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鼻腔和咽部、喉部呼吸道黏膜炎症的总称。包括普通感冒、急性鼻窦炎、急性中耳炎等。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鼻塞、咽痛、咳嗽等。是人类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容易出现并发症,累及临近器官,如气管、支气管、耳、眼以及颈部淋巴结等,治疗不及时会发展成为下呼吸道炎症,是5岁以下儿童病死的首位原因。此病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如鼻病毒、流感病毒、冠状病毒等,后期会继发细菌感染,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主要有抗病毒药、非甾体类抗炎药、解热镇痛药和镇咳剂等,采用的治疗方案为病因治疗和病症治疗相结合。但病毒感染具有易突变性,针对特异性靶点的抗病毒药物临床疗效有限,且容易产生耐药性,对症治疗药物也只是缓解某一症状。近年来,中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研究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而且由于很多中药组分属于天然提取药物,具有副作用小等优点。乙酰羽扇豆醇酯是从中药植物中提取的萜类成分,结构式如下:药理研究表明乙酰羽扇豆醇酯具有抗肿瘤、抗高血压、降血糖等多种作用。但是目前未见乙酰羽扇豆醇酯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中应用的报道。技术实现要素: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乙酰羽扇豆醇酯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中应用,使其对鼻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肺炎克雷百氏菌、表皮葡萄球菌和人葡萄球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有较好地效果。本发明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乙酰羽扇豆醇酯在制备上述病毒和/或细菌抑制剂中的应用。本发明经过研究发现,乙酰羽扇豆醇酯除了已知的抗肿瘤、抗高血压、降血糖等多种作用外,还具有不为人知的抗病毒和抗菌作用,并能够预防和治疗由细菌和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故本发明提出了上述应用和发明目的。在本发明所述应用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上呼吸道感染为由鼻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肺炎克雷百氏菌、表皮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中一种或两种以上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所述病毒包括鼻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所述细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肺炎克雷百氏菌、表皮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其中,所述鼻病毒可以是鼻病毒R14型,所述流感病毒可以是甲型流感病毒,更具体地可以是流感病毒FM1型,所述腺病毒为腺病毒3型或/和腺病毒7型。本发明通过体内外实验证明了乙酰羽扇豆醇酯对鼻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肺炎克雷百氏菌、表皮葡萄球菌和人葡萄球菌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同时通过体内实验表明证明了乙酰羽扇豆醇酯对小鼠肺部炎症和炎症因子分泌具有显著的缓解作用,降低上呼吸道感染小鼠的肺指数和TNF-α的含量,降低鼻粘膜炎性细胞计数和鼻咽部灌洗液菌落数,从而具有抗上呼吸道感染的作用。上述试验结果表明乙酰羽扇豆醇酯应用到药物或抑菌剂中会具有显著疗效,本发明提供了乙酰羽扇豆醇酯的活性剂量为50-400mg/kg/d,优选为10-200mg/kg/d,更优选为20-150mg/kg/d。所述药物和抑菌剂可独立选自口服给药剂型、注射给药剂型、外用给药制剂。所述药物和抑菌剂包括乙酰羽扇豆醇酯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在本发明中,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可根据药剂学领域的常用辅料,根据剂型和实际情况进行恰当选择,例如常用的辅料有淀粉、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微粉硅胶、硬脂酸镁、淀粉浆、蔗糖、糊精、羧甲基淀粉钠、滑石粉、聚山梨酯、聚乙二醇、注射用大豆磷脂和注射用甘油等;所述口服给药剂型可以为片剂、胶囊剂、颗粒剂、丸剂、溶液剂、乳剂、混悬剂;口服给药剂型中乙酰羽扇豆醇酯的质量分数为17.5~88%,更优选为20~80%,最优选为25~75%,乙酰羽扇豆醇酯口服剂量为11~44mg/kg人体体重/d,更优选为8.5~30mg/kg人体体重/d。所述外用给药剂型可以为栓剂、贴剂或凝胶剂。所述注射给药剂型可以为注射液、冻干粉等,乙酰羽扇豆醇酯注射剂量为5.5~22mg/kg人体体重/d,更优选为6.5~20mg/kg人体体重/d。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提供了乙酰羽扇豆醇酯在制备治疗和/或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中,或在制备病毒和/或细菌抑制剂中的应用。乙酰羽扇豆醇酯来源于天然中草药植物,副作用小,对鼻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肺炎克雷百氏菌、表皮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有一定抑制作用,并对其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有较好的效果,提供了利用中药成分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新途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公开了乙酰羽扇豆醇酯的应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本发明所述应用已经通过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
发明内容、精神和范围内对本文所述的应用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来实现和应用本发明技术。本发明所述乙酰羽扇豆醇酯具有式Ⅰ所示结构,所述乙酰羽扇豆醇酯在本发明中既可指代乙酰羽扇豆醇酯单体,又可指代乙酰羽扇豆醇酯提取物,以及单体和提取物的混合物;所述乙酰羽扇豆醇酯提取物中,单体乙酰羽扇豆醇酯的含量优选在90%以上。本发明可按照常规方法从含有乙酰羽扇豆醇酯的中草药中提取得到,也可购买乙酰羽扇豆醇酯的市售商品。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采用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的乙酰羽扇豆醇酯。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发明采用了MTT法测定了乙酰羽扇豆醇酯对各种病毒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乙酰羽扇豆醇酯对鼻病毒R14、流感病毒FM1、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3型、腺病毒7型、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对流感病毒FM1、副流感病毒、抑制作用最强。本发明采用试管法测定乙酰羽扇豆醇酯体外抗菌活性,结果显示,乙酰羽扇豆醇酯对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临床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百氏菌,表皮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菌MIC在1.25-5mg/mL。本发明以灌胃(口服)的方式进行了乙酰羽扇豆醇酯对甲型流感病毒致上呼吸道感染小鼠的疗效测试,结果表明,乙酰羽扇豆醇在剂量100/200/400mg/kg/day时灌胃给药7天,小鼠的肺指数抑制率分别为27.38%、33.92%和43.45%,乙酰羽扇豆醇酯低、中、高剂量组均可不同程度的降低上呼吸道感染小鼠的肺指数和TNF-α的含量,表明乙酰羽扇豆醇酯具有明显的抗上呼吸道感染的作用,且具有一定量效关系。本发明以注射的方式进行了乙酰羽扇豆醇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致上呼吸道感染小鼠的疗效测试,结果表明,乙酰羽扇豆醇在剂量50/100/200mg/kg/day时灌胃给药5天,小鼠的肺指数抑制率分别为31.02%、37.21%和46.04%,乙酰羽扇豆醇酯低、中、高剂量组均可不同程度的降低上呼吸道感染小鼠的鼻粘膜炎性细胞计数和鼻咽部灌洗液菌落数,降低模型小鼠肺指数,表明乙酰羽扇豆醇酯具有明显的抗上呼吸道感染的作用,且具有一定量效关系。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实施例1:乙酰羽扇豆醇酯体外抗病毒作用试验研究1、实验材料1.1药物利巴韦林:山东圣鲁制药有限公司。1.2材料毒种:流感病毒FM1株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提供,于MDCK狗肾细胞传代,以病变及鸡红血球血凝法来判断其滴度;鼻病毒R14型由中国医学科学院病毒所提供,KMB17双倍体细胞中传代,并进行测定;呼吸道合胞病毒购自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所,为RSV-N3株,于Hep-2细胞上扩增,并进行测定;腺病毒3型毒种由中国医学科学院病毒所提供,于Hela细胞上传代,并进行测定;腺病毒7型引进自ATCC,于人肺二倍体细胞HEL上传代,并进行测定;冠状病毒(coronavirus)购自美国ATCC,于人肺二倍体细胞HEL上传代,并进行测定;副流感病毒(HPIV-3)购自美国ATCC,于Hep-2细胞上扩增,并进行测定。细胞:人肺KMB17原代细胞株,由中国医学科学院昆明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MDCK、Hep-2、Hela、HEL、Vero引自中科院上海细胞库。AL104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有限公司;离心机,Eppendorf5424;酶标仪,moleculardevicesspectraMaxM2e。1.3方法(1)50%组织细胞感染剂量的测定各病毒株用相应培养液稀释成不同浓度的病毒液,接种到相应细胞,37℃培养7d后观察感染细胞圆缩脱落等细胞病变(cytopathiceffect,CPE)情况,以测定各病毒引起50%组织细胞病变的感染剂量(50%tissuecultureinfectivedose,TCID50)。(2)药物的细胞毒性试验分别将不同浓度的乙酰羽扇豆醇酯和对照药利巴韦林工作液加入96孔培养板单层细胞中,重复3孔,另设置3孔不加任何药物的正常细胞对照,5%CO237℃中培养7d,每天观察CPE一次,以不出现细胞病变的药物最低浓度为细胞毒性判断终点。(3)抗病毒试验在96孔培养板的细胞中分别加入终浓度为100TCID50病毒液,37℃孵育1h,吸弃病毒液,用无血清培养基洗涤两次,然后分别加入不同浓度乙酰羽扇豆醇酯和利巴韦林工作液,重复3孔,实验中设置感染等量病毒不给药的感染对照和无病毒感染的正常对照。各培养板5%CO237℃培养7d,每孔加入MTT溶液(5g/L)20μL,37℃,继续孵育4h,终止培养,小心吸去孔内培养上清液,每孔加入150μLDMSO,振荡10min,使结晶物充分溶解,选择490nm波长,在酶联检测仪上测定各孔光吸收值,计算IC50。2、结果处理及分析结果显示,乙酰羽扇豆醇酯对鼻病毒R14、流感病毒FM1、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3型、腺病毒7型、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表1),其中,对流感病毒FM1、副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最强。表1乙酰羽扇豆醇酯体外抗病毒感染试验结果上述实验结果显示,乙酰羽扇豆醇酯对所试的9种病毒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表明乙酰羽扇豆醇酯具有一定的抗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作用。实施例2:乙酰羽扇豆醇酯体外抗菌作用试验研究1、实验材料1.1药物盐酸环丙沙星,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2材料标准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乙型链球菌由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试剂厂鉴定提供。临床分离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不动杆菌、肺炎克雷百氏菌、表皮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由江苏省人民医院微生物室分离鉴定提供。营养肉汤,上海中科昆虫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AL104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有限公司。1.3方法采用试管法,取18h培养的各菌株营养肉汤培养物,用营养肉汤作10-5稀释用于实验。灭菌试管11支,每管加入营养肉汤液体培养1mL,取乙酰羽扇豆醇酯(20mg/mL,生理盐水溶解)1mL加入第1管中混匀后取1mL至第2管,依次稀释。第10管吸出1mL弃去,第11管不加药液作为对照。每管加入菌液(10-5稀释)0.1mL,37℃培养20h,取出观察各管有无菌生长,完全抑制细菌生长所含的最小药物浓度即为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取环丙沙星(800μg/mL)按上述方法,依次稀释,培养作阳性对照。2、结果处理及分析表2结果显示,乙酰羽扇豆醇酯对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临床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百氏菌,表皮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菌MIC在1.25-5mg/mL。表2乙酰羽扇豆醇酯的体外抑菌活性(n=2)上述实验结果显示,乙酰羽扇豆醇酯对所试的8种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表明乙酰羽扇豆醇酯具有一定的抗上呼吸道细菌感染的作用。实施例3:乙酰羽扇豆醇酯对甲型流感病毒致上呼吸道感染小鼠模型的试验研究1、实验材料1.1药物利巴韦林:山东圣鲁制药有限公司。1.2材料AL104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有限公司;离心机,Eppendorf5424;酶标仪,moleculardevicesspectraMaxM2e;鸡胚(9日龄),南京中牧股份药械厂;小鼠TNF-α测试试剂盒,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甲型流感病毒A/PR8/34(H1N1),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研究所提供。动物:ICR小鼠90只,体重13-16g,雄性,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中心;饲料:基础营养饲料由江宁青龙山动物繁殖场提供。1.3方法(1)造模及分组常规饲养1周后,ICR小鼠90只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乙酰羽扇豆醇酯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5只。(2)造模及给药给药当日,乙醚轻度麻醉下,正常对照组小鼠以生理盐水滴鼻,每鼠30μL。其余各组以4倍LD50(LD50=10-1.71)的甲型流感病毒(A/PR8/34)液滴鼻感染,每鼠30μL,感染量为1倍LD50。感染半小时后,正常组(等量生理盐水)、模型组(等量生理盐水)、利巴韦林组(25mg·kg-1)、乙酰羽扇豆醇酯低、中、高剂量组用药量分别为100、200、400mg·kg-1,各组给药体积均为0.2mL·10g-1。灌胃给药,每天2次,连续7d。(3)检测方法观察肺指数:各组动物于取血后,颈椎脱臼处死动物,摘取完整的肺组织,洁净纱布吸干水分,称重后计算肺指数及肺指数抑制率。肺指数=肺全重(g)/体重(g)×100抑制率=(平均肺指数模型组-平均肺指数实验组)/平均肺指数模型组×100%测定血清中TNF-α水平:各组小鼠于末次给药后,摘眼球取血,离心,取血清。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小鼠TNF-α水平,具体操作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2、结果处理及分析2.1对模型小鼠肺指数的影响表3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体重降低,肺重增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肺指数显著增高(P<0.01);不同剂量的乙酰羽扇豆醇酯均可升高上呼吸道感染小鼠的体重,降低肺重,与模型组相比,乙酰羽扇豆醇酯不同剂量给药组均可降低肺指数(P<0.01),且具有一定量效关系。表3乙酰羽扇豆醇酯对上呼吸道感染小鼠肺指数的影响(n=15)*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与乙酰羽扇豆醇酯低剂量组比较;$P<0.05,$$P<0.01,与乙酰羽扇豆醇酯中剂量组比较2.2对模型小鼠TNF-α的影响表4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TNF-α含量明显升高(P<0.01);不同剂量的乙酰羽扇豆醇酯均可显著降低上呼吸道感染小鼠的TNF-α含量(P<0.01),且具有一定量效关系。表4乙酰羽扇豆醇酯对上呼吸道感染模型小鼠TNF-α的影响(n=15)分组TNF-α(ng/L)空白对照组801.23±93.65**模型组995.58±80.33利巴韦林组861.63±106.75**乙酰羽扇豆醇酯低剂量组934.78±81.56*乙酰羽扇豆醇酯中剂量组884.96±77.85**乙酰羽扇豆醇酯高剂量组822.74±74.97**##$*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与乙酰羽扇豆醇酯低剂量组比较;$P<0.05,$$P<0.01,与乙酰羽扇豆醇酯中剂量组比较上述实验结果显示,乙酰羽扇豆醇酯低、中、高剂量组均可不同程度的降低上呼吸道感染小鼠的肺指数和TNF-α的含量,表明乙酰羽扇豆醇酯具有明显的抗上呼吸道感染的作用,且具有一定量效关系。实施例4:乙酰羽扇豆醇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致上呼吸道感染小鼠模型的试验研究1、实验材料1.1药物头孢唑林钠注射液:齐鲁制药有限公司。1.2材料AL104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有限公司;离心机,Eppendorf5424;酶标仪,moleculardevicesspectraMaxM2e;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由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试剂厂鉴定提供;动物:KM小鼠90只,雄性,体重18-22g,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中心。饲料:基础营养饲料由江宁青龙山动物繁殖场提供。1.3方法(1)造模及分组常规饲养1周后,将90只KM小鼠中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组及乙酰羽扇豆醇酯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5只。实验前金黄色葡萄球菌经过小鼠活体接种传代2次,CO2环境37℃培养24h,用灭菌生理盐水对培养获得的细菌进行洗脱,浓度1.2×109个菌落形成单位(CFU)/ml菌液。75%酒精消毒小鼠外鼻孔、口腔和头部,待酒精挥干后,乙醚轻度麻醉状态仰卧位滴鼻,空白对照组小鼠以灭菌生理盐水滴鼻,其余各组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滴鼻造模,每鼠20μl。(2)给药时间及方法从造模当天开始,按以下方式尾静脉注射给药:空白组和模型组,灭菌生理盐水;头孢唑林钠注射液组(100mg·kg-1);乙酰羽扇豆醇酯低、中、高(50、100、200mg·kg-1)剂量组。每鼠200μl,一天1次,连续给药五天后,处死小鼠。(3)检测方法鼻咽部灌洗液培养:小鼠处死前先用75%酒精消毒外鼻孔、口腔和头部,待酒精挥干后处死小鼠,以灭菌生理盐水做鼻咽部灌洗,每次50μl,灌洗两次。取灌洗液5μl涂布于琼脂平板上,37℃CO2环境培养48h后计数菌落数并以CFU/小鼠统计。病理学检查:颈椎脱臼处死动物,无菌操作摘取小鼠鼻中隔,用10%甲醛溶液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做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组动物鼻粘膜组织炎性细胞计数,在100×10倍下油镜观察10个视野,取其均数。观察肺指数:摘取完整的肺组织,洁净纱布吸干水分,称重后计算肺指数及肺指数抑制率。肺指数=肺全重(g)/体重(g)×100抑制率=(平均肺指数模型组-平均肺指数实验组)/平均肺指数模型组×100%2、结果处理及分析2.1对模型小鼠鼻粘膜炎性细胞计数和鼻咽部灌洗液菌落数的影响表5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鼻粘膜炎性细胞计数和鼻咽部灌洗液菌落数明显升高(P<0.01);不同剂量的乙酰羽扇豆醇酯均可降低上呼吸道感染小鼠的鼻粘膜炎性细胞计数和鼻咽部灌洗液菌落数(P<0.01),且具有一定量效关系。表5乙酰羽扇豆醇酯对上呼吸道感染模型小鼠鼻粘膜炎性细胞计数和鼻咽部灌洗液菌落数的影响(n=15)分组炎性细胞个数(个菌落数(CFU/只,×103)空白对照组0.51±0.40**0.00±0.00**模型组7.68±0.846.49±1.35头孢唑林钠注射液组2.31±0.25**2.27±0.67**乙酰羽扇豆醇酯低剂量组3.97±0.41**4.08±0.74**乙酰羽扇豆醇酯中剂量组2.57±0.37**##3.16±0.48**##乙酰羽扇豆醇酯高剂量组1.64±0.33**##$$1.95±0.53**##$$*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与乙酰羽扇豆醇酯低剂量组比较;$P<0.05,$$P<0.01,与乙酰羽扇豆醇酯中剂量组比较2.2对模型小鼠肺指数的影响表6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体重降低,肺重增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肺指数显著增高(P<0.01);不同剂量的乙酰羽扇豆醇酯均可升高上呼吸道感染小鼠的体重,降低肺重,与模型组相比,乙酰羽扇豆醇酯不同剂量给药组均可降低肺指数(P<0.01),且具有一定量效关系。表6乙酰羽扇豆醇酯对上呼吸道感染小鼠肺指数的影响(n=15)分组末次体重(g)肺重(mg)肺指数抑制率(%)空白对照组22.34±1.54160.56±23.570.70±0.31**--模型组12.89±1.22226.68±49.621.76±0.29--头孢唑林钠注射液组17.24±1.41180.33±39.641.04±0.21**39.08乙酰羽扇豆醇酯低剂量组15.97±1.36193.79±30.891.21±0.22**31.02乙酰羽扇豆醇酯中剂量组16.57±1.49183.11±29.481.11±0.20**37.21乙酰羽扇豆醇酯高剂量组18.13±1.50172.46±24.110.95±0.21**##$46.04*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与乙酰羽扇豆醇酯低剂量组比较;$P<0.05,$$P<0.01,与乙酰羽扇豆醇酯中剂量组比较上述实验结果显示,乙酰羽扇豆醇酯低、中、高剂量组均可不同程度的降低上呼吸道感染小鼠的鼻粘膜炎性细胞计数和鼻咽部灌洗液菌落数,降低模型小鼠肺指数,表明乙酰羽扇豆醇酯具有明显的抗上呼吸道感染的作用,且具有一定量效关系。实施例5:乙酰羽扇豆醇酯制备胶囊剂药物将350g乙酰羽扇豆醇酯和32g淀粉、6g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4.5g微粉硅胶、1.5g硬脂酸镁、及适量10%淀粉浆混合,装入胶囊,得到乙酰羽扇豆醇酯的胶囊制剂1000粒。每日3次,每次1粒。实施例6:乙酰羽扇豆醇酯制备颗粒剂药物将350g乙酰羽扇豆醇酯和1000g蔗糖及500g糊精混合,按照常规方法制成1000包乙酰羽扇豆醇酯颗粒剂。每日3次,每次1粒。实施例7:乙酰羽扇豆醇酯制备片剂药物将350g乙酰羽扇豆醇酯和50g淀粉、7.5g羧甲基淀粉钠、0.8g滑石粉、50g糊精、0.8g硬脂酸镁及适量10%淀粉浆适混合,按照常规方法制成乙酰羽扇豆醇酯片剂1000片。每日3次,每次1片。实施例8:乙酰羽扇豆醇酯制备丸剂药物将350g乙酰羽扇豆醇酯和12g聚乙二醇-6000、80.5g聚山梨酯-80、适量液状石蜡混合,按照常规方法制成乙酰羽扇豆醇酯丸剂1000粒。每日3次,每次1粒。实施例9:乙酰羽扇豆醇酯制备注射剂药物将200g乙酰羽扇豆醇酯和15g注射用大豆磷脂、25g注射用甘油,注射用水定容至1000mL,按照常规方法制成乙酰羽扇豆醇酯注射剂1000支。每日1次,每次1支,至少采用250mL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