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内酯和甘草酸二铵药物组合在抗甘草酸二铵性低血钾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08013阅读:1693来源:国知局
螺内酯和甘草酸二铵药物组合在抗甘草酸二铵性低血钾的应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纠正甘草酸二铵引起的低血钾不良反应的药物组合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甘草酸(glycyrrhizin,GL)为中药甘草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甘草酸目前在中国和日本作为临床用药,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炎症和肝脏损伤,疗效确切。口服给药后在肠道代谢成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c acid,GA)后吸收。糖皮质激素具有较强的抗炎抗变态反应,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但其有强大的不良反应使很多患者不宜使用并有严重的停药反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实验表明,甘草酸有类似于糖皮质激素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它不仅能增强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又有不发生糖皮质激素严重不良反应的可能,因此对于不宜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病人,甘草酸可作为糖皮质激素的替代或辅助药物用于相关适应症的治疗。整体和细胞实验均表明,甘草酸的糖皮质激素样作用随浓度增加而增强。因此有必要研究高剂量下甘草酸的抗炎和免疫调节效应,以更有效地应用于抗炎治疗特别是相关糖皮质激素适应症的治疗中。

但是,长期大剂量服用甘草酸易导致低血钾,水钠潴留等假性醛固酮增多症,这限制了临床上对高剂量下甘草酸抗炎效应的探究。甘草酸诱导的假性醛固酮增多症是由于肾脏11β-HSD2酶被抑制后,增加的氢化可的松激活醛固酮受体,产生醛固酮样生理作用:血钾降低,水钠潴留,血压升高等。因此寻找有效手段降低甘草酸假性醛固酮增多症发生风险成为实现以上探究的前提。

螺内酯(spironolactone,SL)是临床常用的保钾利尿剂,作用机制为抑制醛固酮受体,保钾排水排钠。此作用机制的靶点水平与甘草酸相互拮抗。已有文献报道,螺内酯用于临床长期使用甘草酸后产生低血钾的纠正作用。目前,甘草酸临床剂量通常为300mg/day,本发明发现高剂量下甘草酸与螺内酯联合应用的配比,能有效的预防甘草酸引起的低血钾,同时也不影响甘草酸的药动学。本发明能达到甘草酸在较高剂量下产生糖皮质激素样作用,而不发生低血钾的不良反应的目的,为甘草酸临床上更广泛有效地应用于炎症和肝脏损伤治疗提供可能。



技术实现要素:

1、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螺内酯和甘草酸二铵药物组合在抗甘草酸二铵性低血钾的应用。

2、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螺内酯和甘草酸二铵药物组合在抗甘草酸二铵性低血钾的应用,所述药物中螺内酯和甘草酸二铵的质量比为(0.021~0.084)∶1,最佳比例为0.042∶1

3、所述药物为口服制剂。

4、分别设置control组:空白溶媒(生理盐水);GL(100mg/kg)组;GL(100mg/kg)+SL(2.1mg/kg)组;GL(100mg/kg)+SL(4.2mg/kg)组;GL(100mg/kg)+SL(8.4mg/kg)组。连续12天给予大鼠甘草酸二铵和螺内酯,第4天后,GL组的血钾浓度显著性低于control组,给予甘草酸二铵的同时给予螺内酯的组别,血钾浓度高于单独给予甘草酸二铵组,能纠正大剂量给予甘草酸二铵引起的低血钾症状。同时测定了第一天和第十二天的甘草次酸的药物浓度,GL组与GL+SL(8.4mg/kg)组的AUC0-24h间均无显著性差异,推测8.4mg/kg螺内酯对甘草次酸代谢产物药动学的改变不足以引起效应上的变化。基于上述研究,螺内酯和甘草酸联合使用能抵抗长期单独使用甘草酸二铵产生的低血钾。

附图说明

图1为单独给予甘草酸与甘草酸和螺内酯合用后的药时曲线。

图2为给予不同剂量螺内酯与甘草酸后大鼠血钾浓度变化,n=6,*P<0.05与control组比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例和附图对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给予螺内酯对给予甘草酸二铵后甘草次酸的药代动力学影响

实验动物:雄性SD大鼠12只,体重180-220g,上海西普尔-必凯实验动物有限公司提供(许可证号码:SCXK(沪)2013-0016)。

药品与试剂:甘草酸二铵(由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友情提供,纯度>99%),螺内酯(湖北远成药业有限公司,纯度>98%)。

实验方法:雄性SD大鼠12只,体重随机分为2组(control组,SL组),两组大鼠分别灌胃给予螺内酯(SL组)8.4mg/kg+甘草酸二铵100mg/kg或生理盐水(control组)+甘草酸二铵100mg/kg,一共给予12天,于第一天和第十二天的0,10,30min,1,1.5,2,4,6,7,8,10,24h于大鼠静脉采集血样(200μl),离心取上清-20℃储存待测。以LC-MS/MS测定大鼠血浆中甘草酸的活性代谢产物甘草次酸的浓度。

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SL组第12天的AUC0-24h略高于对照组,但AUC0-24h间均无显著性差异,AUC是与效应更相关的药动学参数,推测8.4mg/kg螺内酯对甘草次酸代谢产物药动学的改变不足以引起效应上的变化。而对于一般醛固酮功能正常的人群,治疗高血压或水肿的推荐剂量为40-80mg,小于该值。因此在研究SL和GL效应上的拮抗作用时,两者药动学相互作用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表1.两组给予甘草酸二铵后的相关PK参数

n=6,*P<0.05与control-day1比较。

实施例2不同剂量螺内酯对GL导致的低血钾的纠正作用

实验动物: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180-220g,上海西普尔-必凯实验动物有限公司提供(许可证号码:SCXK(沪)2013-0016)。

药品与试剂:甘草酸二铵(由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友情提供,纯度>99%),螺内酯(湖北远成药业有限公司,纯度>98%)。钾离子试剂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实验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GL组,GL+SL低剂量组,GL+SL中剂量组,GL+SL高剂量组,control组)。control组和GL组灌胃给予空白溶媒(生理盐水),GL组、GL+SL低剂量组、GL+SL中剂量组和GL+SL高剂量组灌胃给予GL 100mg/kg,control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随后GL+SL低剂量组、GL+SL中剂量组和GL+SL高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螺内酯2.1mg/kg、4.2mg/kg和8.4mg/kg。以上述给药方式连续给药12天,于每天的同一时间大鼠静脉丛采集血样(200μl),离心取上清-20℃储存待测。酶标仪测定血钾浓度。

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单独给予GL后血钾有降低的趋势,合用SL后血钾恢复。单独给药100mg/kg的GL第4天和第5天后血钾开始下降,连续12天给药后血钾浓度降至4.68±0.61mmol/L,明显低于其他各组。合并给予GL和SL后,第4和第5天,三个剂量组血钾较单用GL组均显著升高;GL+SL中剂量组与control组相比,血钾浓度无显著性差异。GL+SL低剂量组与单独用100mg/kg GL组相比,血钾浓度显著性升高,与control组相比血钾浓度差异较小。GL+SL高剂量组与control组相比,血钾浓度在第4、5、6、7天时高于正常组,并存在差异,但继续给药后血钾浓度无显著性差异。从这个趋势可以看出,100mg/kg的GL+4.2mg/kg的SL的合用的比例是最优比例。

表2.各组12天血钾浓度变化

n=6,*P<0.05与control组比较。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