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驱动法制备姜黄素脂质体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492947阅读:1578来源:国知局
pH驱动法制备姜黄素脂质体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ph驱动法制备姜黄素脂质体的方法,可进一步应用于食品、药品、化妆品等领域。



背景技术:

姜黄素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炎、抗菌和抗病毒等功能,是保健食品、药品等的潜在使用对象,但它极差的水溶性限制了其在食品中的应用。脂质体(liposome)是由磷脂双分子层形成的内部包含水相的封闭囊泡。研究表明,脂质体具有缓释性、细胞亲和性、组织相容性和靶向性等优点,已成功应用于生物医药、化工农业等领域。脂质体用于包裹营养素、酶、食品添加剂、食品抗菌剂等食品运载体系显示出诱人前景。但是脂质体现有的制备方法会引入有机试剂,同时制备过程较为繁琐,只能小批量生产,限制了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ph驱动法制备姜黄素脂质体的方法,评价姜黄素脂质体的储藏稳定性、模拟消化后的生物可接受度等,为姜黄素脂质体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图1是ph驱动法制备姜黄素脂质体的工艺路线图

(1)称取磷脂即lipoids75溶解在水中,在磁力搅拌器中搅拌4h,使磷脂充分水化后自组装成为脂质体溶液,磷脂终浓度为10g/l;

(2)用4m氢氧化钠溶液将得到的脂质体溶液调ph值至12.0,然后按磷脂比姜黄素25:1的比例加入姜黄素固体,搅拌30分钟后,加入4m盐酸溶液,将ph值调回至5.0,姜黄素脂质体制备完成。

(3)ph驱动法制备的姜黄素脂质体包封率达到了62.8±1.4%,载药量为2.45±0.05%,平均粒径为217.5±11.7nm,分散系数为0.248±0.027,在体外模拟消化后,ph驱动法制备的姜黄素脂质体生物可接受度为55.4±2.4%。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制备步骤简单,易规模化生产;在制备过程中不需要用到有机试剂,没有残留的风险。(2)包封率:ph驱动法制备的姜黄素脂质体包封率达到了62.8±1.4%,载药量为2.45±0.05%。(3)粒径:ph驱动法制备的姜黄素脂质体平均粒径为217.5±11.7nm,分散系数为0.248±0.027。(4)微观形貌图:ph驱动法制备的姜黄素脂质体呈多层膜囊泡结构(图2)。(5)生物可接受度:在体外模拟消化后,ph驱动法制备的姜黄素脂质体生物可接受度为55.4±2.4%,与传统的薄膜分散法结果相当(54.1±3.7%)。

附图说明

图1为ph驱动法制备姜黄素脂质体的工艺路线图;

图2为ph驱动法制备的姜黄素脂质体呈多层膜囊泡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原料:大豆卵磷脂(德国lipoids75:70%磷脂酰胆碱、10%磷脂酰乙醇胺和2%溶血磷脂酰乙醇胺)、98%的姜黄素(阿拉丁)。

实施例1

称取9.8g卵磷脂,溶于1l水溶液中,搅拌4h,得到透明均一的脂质体溶液。加入4m氢氧化钠溶液使其ph值达到12.05,加入0.39g姜黄素,搅拌30分钟后,加入4m盐酸溶液将ph值至5.21即得姜黄素脂质体。制得的姜黄素脂质体为黄色不透明溶液,包封率为64.3%,平均粒径为209.3nm,分散系数为0.259。体外消化实验中,生物可接受度为55.1%。

实施例2

称取10.1g卵磷脂,溶于1l水溶液中,搅拌4h,得到透明均一的脂质体溶液。加入4m氢氧化钠溶液使其ph值达到12.01,加入0.40g姜黄素,搅拌30分钟后,加入4m盐酸溶液将ph值至5.21即得姜黄素脂质体。制得的姜黄素脂质体为黄色不透明溶液,包封率为64.3%,平均粒径为209.3nm,分散系数为0.259。体外消化实验中,生物可接受度为58.0%。

实施例3

称取10.0g卵磷脂,溶于1l水溶液中,搅拌4h,得到透明均一的脂质体溶液。加入4m氢氧化钠溶液使其ph值达到12.02,加入0.39g姜黄素,搅拌30分钟后,加入4m盐酸溶液将ph值至5.21即得姜黄素脂质体。制得的姜黄素脂质体为黄色不透明溶液,包封率为64.3%,平均粒径为209.3nm,分散系数为0.259。体外消化实验中,生物可接受度为49.9%。

实施例4

称取10.5g卵磷脂,溶于1l水溶液中,搅拌4h,得到透明均一的脂质体溶液。加入4m氢氧化钠溶液使其ph值达到12.04,加入0.40g姜黄素,搅拌30分钟后,加入4m盐酸溶液将ph值至5.21即得姜黄素脂质体。制得的姜黄素脂质体为黄色不透明溶液,包封率为64.3%,平均粒径为209.3nm,分散系数为0.259。体外消化实验中,生物可接受度为51.1%。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采用pH驱动法制备姜黄素脂质体的方法,以大豆卵磷脂,利用姜黄素在不同pH值中溶解特性,采用pH驱动法制备得到姜黄素脂质体。与传统的制备方法相比,本方法具有低能量输入,无有机试剂的引入,步骤简单,可规模化生产。所制备的脂质体平均粒径为217.5±11.7nm,分散系数为0.248±0.027,包封率达到了62.8±1.4%,载药量为2.45±0.05%。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彭盛峰;邹立强;刘成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昌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6.12.15
技术公布日:2017.08.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