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透皮给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透皮给药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透皮给药是一种将药物经特殊装置,透过皮肤进入局部组织或者循环系统,实现预防疾病或治疗的一类给药方式。透皮给药装置在烧伤整形外科最为常见,因为大部分患者瘢痕面积大、瘢痕厚度厚,如果按照传统的透皮给药方式,只能一针注射一定量药物,由于药物总量的控制,因此,局限了治疗的面积。近年来新开展的微针注射,由于药物注射深度有限,也影响病灶治疗效果。
近年来,市场上销售的注射透皮给药装置存在如下的技术问题:传统注射器的针头不能进行调节,因此,在注射药物时只能在病灶的某一深度进行治疗,从而限制了治疗的范围;其二,传统注射器只能一针一针地进行注射,不仅治疗面积小,而且还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延长了病人的痛苦。这两个问题大大降低了该类注射器的适用范围,因此,现有技术中的注射器难以在市场上推广和应用。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注射给药装置不但治疗面积小、治疗费用高,还延长了患者的痛苦,该类型的装置难以推广和应用,因此,急需一种治疗面积大、能减轻患者痛苦的透皮给药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成本低、治疗范围广且针头长度可调节的调节透皮给药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本发明中的调节透皮给药装置通过旋动调节旋钮来改变针头的长度,实现了对不同层次的病灶进行治疗,从而减轻了病人的治疗痛苦和降低了治疗成本,因此,该装置适合在透皮给药技术领域推广和应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调节透皮给药装置,包括引流管、连接于所述引流管一端的负压装置及连接于所述引流管另一端的注射针头,所述注射针头包括带有负压接口的管体、连接于管体一端并带有伸入管体内连接部的调节旋钮及套设在管体内并与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的针头座,所述调节旋钮能改变针头座在管体内的位置,所述连接部、针头座上均设有多个贯穿其的通孔,且连接部上的通孔与针头座上的通孔连通,所述针头座上的通孔处插有多根针头,且调节旋钮远离管体的一端与一注射器连接,所述负压接口与所述引流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旋钮的内侧壁上设有外螺纹,所述管体的外侧壁上设有与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
进一步地,所述针头能伸出管体外1~10mm。
进一步地,所述针头侧壁上等间距开设有侧孔。
进一步地,所述侧孔靠近针尖处,且相邻侧孔间距为0.1~0.3mm。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可调节透皮给药装置的使用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将连接管的一端连接在负压装置上,另一端与注射针头上的负压接口相连接,将吸有药液的注射器连接在远离针头的一端;
(2)旋动注射针头上的调节旋钮来调节所需针头的长度,将调节好的针头扎入病灶中,使得注射针头的管口紧贴人的皮肤;
(3)启动负压装置,并将注射器中的药液推送至病灶中,即可完成透皮给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连接在管体一端的调节旋钮能改变针头座在管体内的位置,从而使针头座上的针头能伸出管体外1~10mm,该结构能满足临床治疗中不同深度的治疗需求,医师可根据病灶情况,具体调节针头深度,可在相同剂量的前提下扩大治疗范围及随时调节治疗深度,使瘢痕在不同厚度都能受到药物影响而加快瘢痕软化,缩短治疗治疗程。
(2)本发明中的透皮给药装置可利用医院内现有负压设备等材料完成治疗,不需要新的设备,节约成本;本发明中的装置不仅扩大了治疗面积,而且弥补了传统治疗方式的不足,还增加了临床体表病灶的治疗种类,同时降低了治疗成本,因此,该装置适合在透皮给药装置领域推广。
(3)本发明中针头侧壁上等间距开设有侧孔,且侧孔靠近针尖处,当针头插入皮肤组织时,针头上的侧孔分别进入不同深度的病灶中,从而使得瘢痕在不同厚度都能受到药物的治疗,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注射针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注射针头,2、负压接口,3、管体,4、连接部,5、调节旋钮,6、针头座,7、针头,8、侧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可调节透皮给药装置,包括引流管、连接于所述引流管一端的负压装置及连接于所述引流管另一端的注射针头1,所述注射针头1包括带有负压接口2的管体3、连接于管体3一端并带有伸入管体内连接部4的调节旋钮5及套设在管体3内并与所述连接部4固定连接的针头座6,所述调节旋钮5能改变针头座6在管体3内的位置,所述连接部4、针头座6上均设有多个贯穿其的通孔,且连接部4上的通孔与针头座6上的通孔连通,所述针头座6上的通孔处插有多根针头7,且调节旋钮5远离管体3的一端与一注射器连接,所述负压接口2与所述引流管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旋钮5的内侧壁上设有外螺纹,所述管体3的外侧壁上设有与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针头7侧壁上等间距开设有侧孔8。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侧孔8靠近针尖处,且相邻侧孔8间距为0.1mm。
一种可调节透皮给药装置的使用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将连接管的一端连接在负压装置上,另一端与注射针头1上的负压接口2相连接,将吸有药液的注射器连接在远离针头7的一端;
(2)旋动注射针头1上的调节旋钮5来调节所需针头7的长度,将调节好的针头7扎入病灶中,使得注射针头1的管口紧贴人的皮肤;
(3)启动负压装置,并将注射器中的药液推送至病灶中,即可完成透皮给药。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相邻侧孔8间距为0.2mm。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相邻侧孔8间距为0.3mm。
本发明中的可调节透皮给药装置的使用过程如下:使用前,首先将负压装置连接在引流管的一端,将引流管的另一端与注射针头1上的负压接口2相连接,再将吸有药液的注射器连接在远离针头的一端;使用时,首先旋动调节旋钮5改变针头座6在管体3内的位置,使针头7达到所需的长度,并将针头7垂直扎入病灶中,使得管体3的管口紧贴人体的皮肤,启动负压装置,并将药液推送至病灶中,此时负压吸引作用于皮肤的细胞膜,使之扩张、扭曲,人体细胞就认为是损伤,传导损伤的信息给细胞核,通过信号转换,引起细胞分泌愈合生长因子,从而刺激组织生产更多的新生血管,负压吸引从创面吸走渗出的液体,从而帮助建立创面液体平衡,清除坏死组织。因此,该装置适合在透皮给药装置领域推广和应用。
综上所述,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本发明的限制性实施方式,凡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内容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修饰或者等效变形,均在本发明的技术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