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导管类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导管用低阻力三向瓣膜。
背景技术:
PICC—由外周静脉穿刺将一根中心静脉导管插入并使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右心房入口处的深静脉导管置入术。PICC相对于传统的中心静脉置管来说,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技术。PICC是一根细细的、柔软可弯曲的导管,导管因一次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低,操作简单安全,不需要局麻,不需要缝针,不限制患者臂部活动,患者痛苦时间短,并且可留置一年,在临床上得到广泛推广应用。PICC导管经肘前浅静脉穿刺置人,头端送达上腔静脉的下1/3,靠近上腔静脉与右心房处。起到外周血管置管,中央静脉治疗的效果。
三向瓣膜在PICC导管中应用广泛,由于其负压时,阀门向内打开,可抽血;正压时,阀门向外打开,可输液;平衡时,阀门关闭,避免了空气栓塞、血液返流或凝固的风险;维护简单:只用生理盐水冲管;且间歇期每周一次;不再用肝素,对易于出血的病人尤其有意义;减少维护频率,降低潜在感染的机会。
现有技术中广泛应用的为美国巴德公司的三向瓣膜导管产品,为广大患者和医护人员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由于其三向瓣膜管段的横截面形状一直为圆柱体,瓣膜切缝两侧的横截面为拱形结构,瓣膜打开的阻力较大,这也是广大医护人员一直反馈的问题,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导管用低阻力三向瓣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导管用低阻力三向瓣膜,包括沿导管母线方向的瓣膜缝隙,以及位于该瓣膜缝隙两端的导管段和导管前封闭端,其特征是:所述的设有瓣膜缝隙的部分导管为瓣膜段,该瓣膜段包括与导管段相同的圆弧侧面和设置瓣膜缝隙的凹陷面,所述的瓣膜缝隙位于该凹陷面正中部,并且瓣膜缝隙两端穿出该凹陷面分别穿入导管段和导管前封闭端,该凹陷面的两端与导管段和导管前封闭端之间为平滑过渡连接,提升导管表面的光滑性,提升舒适度。
优选的,所述的凹陷面沿轴向呈梯形截面,所述的凹陷面为包括中部的与轴向平行的主体面和两端的斜面,所述的主体面平面占据凹陷面的绝大部分,主体平面上的瓣膜缝隙为开启瓣膜的主要部位,主体面面积越大越利于降低阻力。
优选的,该主体面与瓣膜缝隙垂直并与导管轴线平行,凹陷面的两端的斜面与瓣膜缝隙垂直并与瓣膜段导管的轴向有夹角α,此处夹角20°≤α≤40°。
优选的,所述的主体面包括关于瓣膜缝隙对称的左、右两个内倾面,该内倾面与导管轴线平行,内倾面的靠近瓣膜缝隙内侧边沿低于外部与圆弧侧面连接的边沿;相比于前面所述的平面结构更能够降低瓣膜开启的阻力,两端的斜面外侧与圆弧侧面连接的边沿高于内部靠近瓣膜缝隙内侧边沿。
优选的,所述的凹陷面沿轴向呈三角形截面,该凹陷面包括两对内倾并关于瓣膜缝隙对称的三角形内倾斜面组成,该凹陷面的最低点位于凹陷面的中部即两对三角形内倾斜面的最下端的连接处,每个三角形内倾斜面的外部与圆弧侧面连接的边沿高于其内部靠近瓣膜缝隙的内侧边沿,该瓣膜结构的阻力低于前面所述的内倾面结构的阻力,因为在该凹陷部的最低点最容易打开。
优选的,所述的凹陷面中的最低点位于凹陷面的正中部。
优选的,所述的凹陷面中的最低点偏离凹陷面的正中部,偏向导管前封闭端一侧。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
该发明提供一种导管用低阻力三向瓣膜,该三向瓣膜的切缝位于凹陷面上,改变了瓣膜缝隙两侧的拱形结构,从而降低了瓣膜打开的阻力,便于医护人员的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中的导管用低阻力三向瓣膜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的导管用低阻力三向瓣膜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二中的导管用低阻力三向瓣膜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二中的导管用低阻力三向瓣膜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三中的导管用低阻力三向瓣膜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三中的导管用低阻力三向瓣膜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C-C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三中的导管用低阻力三向瓣膜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三中的导管用低阻力三向瓣膜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D-D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导管段、2.导管前端封闭端、3.瓣膜缝隙、4.瓣膜段、5.凹陷面、6.圆弧侧面、7.梯形纵截面、8.平面的主体面、9.斜面、10.内倾的主体面、11.内倾斜面、12.三角形纵截面、13.三角形内倾斜面、14.凹陷面的最低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参见图1-3;一种导管用低阻力三向瓣膜,包括沿导管母线方向的瓣膜缝隙,以及位于该瓣膜缝隙两端的导管段和导管前封闭端,其特征是:所述的设有瓣膜缝隙的部分导管为瓣膜段,该瓣膜段包括与导管段相同的圆弧侧面和设置瓣膜缝隙的凹陷面,所述的瓣膜缝隙位于该凹陷面正中部,并且瓣膜缝隙两端穿出该凹陷面分别穿入导管段和导管前封闭端,该凹陷面的两端与导管段和导管前封闭端之间为平滑过渡连接。
所述的凹陷面沿轴向呈梯形截面,所述的凹陷面为包括中部的与轴向平行的主体面和两端的斜面,所述的主体面平面占据凹陷面的绝大部分。
该主体面与瓣膜缝隙垂直并与导管轴线平行,凹陷面的两端的斜面与瓣膜缝隙垂直并与瓣膜段导管的轴向有夹角α。
实施例二:参见图4-6;一种导管用低阻力三向瓣膜,包括沿导管母线方向的瓣膜缝隙,以及位于该瓣膜缝隙两端的导管段和导管前封闭端,其特征是:所述的设有瓣膜缝隙的部分导管为瓣膜段,该瓣膜段包括与导管段相同的圆弧侧面和设置瓣膜缝隙的凹陷面,所述的瓣膜缝隙位于该凹陷面正中部,并且瓣膜缝隙两端穿出该凹陷面分别穿入导管段和导管前封闭端,该凹陷面的两端与导管段和导管前封闭端之间为平滑过渡连接。
所述的凹陷面沿轴向呈梯形截面,所述的凹陷面为包括中部的与轴向平行的主体面和两端的斜面,所述的主体面平面占据凹陷面的绝大部分。
所述的主体面包括关于瓣膜缝隙对称的左、右两个内倾面,该内倾面与导管轴线平行,内倾面的靠近瓣膜缝隙内侧边沿低于外部与圆弧侧面连接的边沿;两端的斜面外侧与圆弧侧面连接的边沿高于内部靠近瓣膜缝隙内侧边沿。
实施例三:参见图7-9;一种导管用低阻力三向瓣膜,包括沿导管母线方向的瓣膜缝隙,以及位于该瓣膜缝隙两端的导管段和导管前封闭端,其特征是:所述的设有瓣膜缝隙的部分导管为瓣膜段,该瓣膜段包括与导管段相同的圆弧侧面和设置瓣膜缝隙的凹陷面,所述的瓣膜缝隙位于该凹陷面正中部,并且瓣膜缝隙两端穿出该凹陷面分别穿入导管段和导管前封闭端,该凹陷面的两端与导管段和导管前封闭端之间为平滑过渡连接。
所述的凹陷面沿轴向呈三角形截面,该凹陷面包括两对内倾并关于瓣膜缝隙对称的三角形内倾斜面组成,该凹陷面的最低点位于凹陷面的中部即两对三角形内倾斜面的最下端的连接处,每个三角形内倾斜面的外部与圆弧侧面连接的边沿高于其内部靠近瓣膜缝隙的内侧边沿。
所述的凹陷面中的最低点位于凹陷面的正中部。
实施例四:参见图10-12;一种导管用低阻力三向瓣膜,包括沿导管母线方向的瓣膜缝隙,以及位于该瓣膜缝隙两端的导管段和导管前封闭端,其特征是:所述的设有瓣膜缝隙的部分导管为瓣膜段,该瓣膜段包括与导管段相同的圆弧侧面和设置瓣膜缝隙的凹陷面,所述的瓣膜缝隙位于该凹陷面正中部,并且瓣膜缝隙两端穿出该凹陷面分别穿入导管段和导管前封闭端,该凹陷面的两端与导管段和导管前封闭端之间为平滑过渡连接。
所述的凹陷面沿轴向呈三角形截面,该凹陷面包括两对内倾并关于瓣膜缝隙对称的三角形内倾斜面组成,该凹陷面的最低点位于凹陷面的中部即两对三角形内倾斜面的最下端的连接处,每个三角形内倾斜面的外部与圆弧侧面连接的边沿高于其内部靠近瓣膜缝隙的内侧边沿。
所述的凹陷面中的最低点偏离凹陷面的正中部,偏向导管前封闭端一侧。
实施例一到四提供了四中不同的结构的带凹陷面的三向瓣膜方案,其阻力从大到小依次为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四、实施例三,医护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阻力不同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