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68482阅读:85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病,多在青壮年缓慢或亚急性起病,临床上往往表现为症状各异的综合征,涉及感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患者一般意识清楚,智能基本正常,其症状主要包括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认知损害,并伴有持久的社会功能受损,约占精神科住院患者的一半以上。病程一般迁延,呈反复发作、加重或恶化,部分患者最终出现衰退和精神残疾,但有的患者经过治疗后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当代中医一般认为,精神分裂症大致属于中医神志病学癫狂病范畴。据世界卫生组织2001年统计,精神分裂症约占全球疾病总负担的2.8%。在中国疾病负担问题研讨会上,精神疾病已被列为疾病负担的首位,精神分裂症又被列为精神疾病负担的第一位。由于多种原因,大多数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得不到系统有效的治疗,而由于就诊和治疗的不及时,既增加了精神残疾患者的数量,又加速了病情的恶化,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我国尽管有2/3的患者需住院治疗,但仅有1/6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获得住院治疗,精神分裂症约占住院精神病人的50%左右,占慢性精神病院住病人的60%左右。在未治疗患者中,精神残疾者占82.7%,精神分裂症占重度患者的14.7%、占极重度患者的53.5%。目前,精神分裂症的终生患病率仍有上升趋势。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典型的复杂精神疾病,目前该病的病因虽尚未阐明。多项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与其他人类重大疾病一样,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且遗传度高达80%以上。除遗传因素外,环境因素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中也起到一定作用,也就是说精神分裂症是在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发生的。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很复杂,有多种假说,例如基因变异、神经元病变、神经递质一受体功能异常等三方面。其中以神经递质一受体功能异常的研究结果最丰富,阐明了精神分裂症病因的一些重要内容。精神分裂症的病因不明,所以治疗较为困难,这己成为医学界的一大难题。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目的是改善阳性、阴性、情感和认知症状。20世纪50年代,典型抗精神病药氯丙嗪的使用,明确了抗精神病药物疗效的基础是对多巴胺的阻断作用。经验表明,这些药物只能控制患者2/3的阳性症状,而对阴性症状和认知症状几乎无任何疗效,并有严重的副作用,使患者的依从性降低,疗效欠佳。其副作用包括胆碱作用导致的便秘和观觉模糊等,持续的高泌乳素血症导致的性功能异常和月经异常,更常见的是锥体外系症状。1959年,人们发现了第一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氯氮平,此药通过调节5-ht与da受体之间的结合而起作用,对d2受体的阻断率较低,不会引发锥体外系副作用。氯氮平广泛使用后,发现其会引起粒细胞缺乏症,故临床上曾不在一线使用。最新用于临床的三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是利培酮、奥氮平和富马酸喹硫平,这些药物不会引起粒细胞缺乏症,是现在广泛应用于临床一线的药物。这三种药物相比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能更有效地改善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相对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引发锥体外系副作用、迟发性运动障碍和高催乳素血症的危险性都较低。中药组合物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及副作用小等独特优势,近年来,在中医学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医药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长足的进步。不论是在审因辨证上,还是在选方用药上,都具有严谨的思辨过程和强大的说服力。精神分裂症的疾病过程是一个多脏病变互相影响、相互传变,复杂而长期的过程,所以在治疗方面应辨证论治,五脏调补兼施,将是中医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发展方向。因此,探寻一种行之有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中药组合物,能够极大地拓展中医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辨治思路,提高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中药组合物,解决了目前现有技术中尚缺乏一种安全有效、临床治疗应用比较公认的、能够显著改善以阳性症状为突出临床表现,处于早期、急性期阶段的精神分裂症的药物的问题。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中药组合物,其原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乌梅15~25份、丁香10~20份、木香10~20份、青皮10~20份、陈皮10~20份、胡椒5~10份、巴豆霜1~5份。优选的,所述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中药组合物,其原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乌梅20份、丁香15份、木香15份、青皮15份、陈皮15份、胡椒8份、巴豆霜3份。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步骤1,称取乌梅15~25份、丁香10~20份、木香10~20份、青皮10~20份、陈皮10~20份、胡椒5~10份、巴豆霜1~5份,备用;步骤2,将步骤1中称取的乌梅、丁香、木香、青皮、陈皮、胡椒、巴豆霜混合在一起,然后往其中加入相当于乌梅、丁香、木香、青皮、陈皮、胡椒、巴豆霜总重量8~12倍的水浸泡20~40min,浸泡完毕后煎煮0.5~1h,过滤,得第一次滤液和滤渣;往滤渣中加入相当于滤渣重量8~12倍的水,煎煮30~60min,过滤,得第二次滤液,合并第一次滤液和第二次滤液,混匀,浓缩至浓度为2g/ml,即得到所述中药组合物,将所述中药组合物于4℃冷藏备用。优选的,所述中药组合物能够按照常规方法制成药学上可接受的中药制剂。优选的,所述中药制剂的药用剂型为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或丸剂。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中各原料中药药物的药理作用和药效:1、乌梅:性酸、涩、平。归肝、脾、肺、大肠经。具有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的功效。用于肺虚久咳,久泻久痢,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等病症。《本草经疏》中记载:“梅实,即今之乌梅也,最酸。”《内经》中记载:乌梅“热伤气,邪客于胸中,则气上逆而烦满,心为之不安。乌梅味酸,能敛浮热,能吸气归元,故主下气,除热烦满及安心也。下痢者,大肠虚脱也;好唾口干者,虚火上炎,津液不足也;酸能敛虚火,化津液,固肠脱,所以主之也。其主肢体痛,偏枯不仁者,盖因湿气浸于经络,则筋脉弛纵,或疼痛不仁;肝主筋,酸入肝而养筋,肝得所养,则骨正筋柔,机关通利而前证除矣。”体外试验表明,乌梅具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其抑菌作用与其制剂呈酸性有一定关系。试验研究证明,乌梅汤对胆囊有促进收缩和利胆作用,利于引流胆道的胆汁、减少和防止胆道感染乌梅有增加食欲;以及促进消化,刺激唾液腺、胃腺分泌消化液的作用;亦有显著的整肠作用,促进肠蠕动,消除炎症;同时又有收缩肠壁的作用。2、胡椒:性辛、热。归胃、大肠经。具有温中散寒,下气,消痰的功效。用于胃寒呕吐,腹痛泄泻,食欲不振,癫痫痰多等病症。《本草衍义》中记载:“胡椒,去胃中寒痰吐水,食已即吐,甚验.过剂则走气。大肠寒滑亦用,须各以他药。”《本草纲目》中记载:“胡椒。大辛热,纯阳之物,肠胃寒湿者宜之。热病人食之,动火伤气,阴受其害。”《本草经疏》中记载:“胡椒,其味辛,气大温,性虽无毒,然辛温太甚,过服未免有害,气味俱厚,阳中之阳也。其主下气、温中、去痰,除脏腑中风冷者,总因肠胃为寒冷所乘,以致脏腑不调。”经试验研究表明,胡椒具有抗惊厥的药理作用,此外还具有镇静作用和加强其它中枢神经系统制药的中枢抑制作用。3、丁香:性辛、温。归脾、胃、肺、肾经。具有温中降逆,补肾助阳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心腹冷痛,肾虚阳痿等病症。《本草新编》中记载:“丁香,有雌雄之分,其实治病无分彼此。直中阴经之病,最宜用之,但不可用之于传经之伤寒也。”《药性论》中记载:丁香“治冷气腹痛。”《日华子本草》中记载:丁香“治口气,反胃,疗肾气,奔豚气,阴痛,壮阳,暖腰膝,杀酒毒,消痃癖,除冷劳。”《本草正》中记载:丁香“温中快气。治上焦呃逆,除胃寒泻痢,七情五郁。”经试验研究表明,丁香具有抗病原微生物的药理作用,此外还具有缓解腹部气胀、增强消化能力、减轻恶心呕吐的作用。4、木香:性辛、苦、温。归脾、胃、大肠、三焦、胆经。具有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用于胸胁、脘腹胀痛,泻痢后重,食积不消,不思饮食等病症。《药类法象》中记载:“木香,除肺中滞气,若治中下焦结滞,须用槟榔为使。”《神农本草经》中记载:木香“主邪气,辟毒疫,强志,主淋露。”《本草纲目》中记载:“木香,乃三焦气分之药,能升降诸气。诸气膹郁,皆属于肺,故上焦气滞用之者,乃金郁则泄之也;中气不运,皆属于脾,故中焦气滞宜之者,脾胃喜芳香也;大肠气滞则后重,膀胱气不化则癃淋,肝气郁则为痛,”故下焦气滞者宜之,乃塞者通之也。体外试验表明,木香具有促进胃排空的作用及促进胃消化液分泌的作用,对心脏的作用因成分不同而异。试验研究证明,木香水溶性成分对兔血小板聚集有明显抑制作用,对已聚集的血小板也有一定的解聚作用。5、青皮:性苦、辛、温。归肝、胆、胃经。具有疏肝破气,消积化滞的功效。用于胸胁胀痛,疝气疼痛,食积气滞,脘腹胀痛等病症。《本草纲目》中记载:木香“治胸膈气逆,胁痛,小腹疝气,消乳肿,疏肝胆,泻肺气。”《本草图经》中记载:木香“主气滞、下食,破积结及膈气。”《珍珠囊》中记载:“青皮主气滞,破积结,少阳经下药也。陈皮治高,青皮治低。”经试验研究表明,青皮松弛胃肠平滑肌的作用最强,机理是阻断m受体、兴奋α受体、直接抑制肠平滑肌。另外青皮对升压的维持时间较长,能兴奋呼吸,具有抗休克、兴奋心脏的作用。6、陈皮:性苦、辛、温。归肺、脾经。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用于脘腹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等病症。《名医别录》中记载:陈皮“下气,止呕。”《本草纲目》中记载:陈皮“疗呕哕反胃嘈杂,时吐清水。”经多年试验研究发现,陈皮具有许多药理作用,陈皮所含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的刺激作用,可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排除肠管内积气,显示了芳香健胃和驱风下气的效用。此外陈皮具有抗炎作用,陈皮煎剂与维生素c、维生素k并用,能增强消炎作用。7、巴豆霜:性辛、热、有大毒。归胃、大肠经。具有峻下冷积,逐水退肿,豁痰利咽的功效。用于寒积便秘,乳食停滞,腹水臌胀,二便不通等病症。《雷公炮制药性解》中记载:巴豆霜“入脾、胃、大肠三经。”《珍珠囊补遗药性赋》中记载:巴豆霜“浮也,阳中之阳也。”《本草经疏》中记载:巴豆霜“气薄味厚,降也,阳中阴也。”经试验研究表明,巴豆霜对皮肤粘膜及消化道均有强烈刺激作用,对肠肌有兴奋作用。此外巴豆霜具有镇痛作用和抗菌作用,还能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巴豆油中的活性成分pma是一种有力的血小板凝集剂。精神分裂症大致属于中医神志病学“癫狂病”范畴,先天禀赋不足及六淫外邪、七情内伤等是癫狂病发病的重要因素,情志不遂,气机不畅,人体气血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失和,导致体内产生气、血、痰、火、瘀等病理产物,上扰脑神,闭阻神明,破坏了五脏之神与脑神之间的协调,是癫狂病的主要病因病机。中医研究认为,以阳性症状为突出临床表现或处于早期、急性期阶段的精神分裂症可大致对应癫狂病之狂证。精神分裂症涉及脏腑主要责之于肝、脾、心三脏功能失调,肝主疏泄,肝失疏泄则气机不畅,气不畅则津停成痰;脾主运化,脾失健运则运化津液无力,津液内停则成痰;心藏血而养神志,心血虚则神无所依,从而形成痰气交阻的病因病机。正如《证治要诀》中记载:“癫之为病者,盖痰迷为癫,气结为痰,故也。”《景岳全书·癫狂痴呆》中记载,治癫“当察痰察气,因其甚而先之”。故本发明中以陈皮、青皮为君药,疏肝破气,理气健脾,兼燥湿化痰之功;胡椒、巴豆霜为臣药,温中豁痰,加强君药的消痰之力,木香亦为臣药,助君药发挥行气之功;丁香、乌梅为佐药,丁香具有温中的作用,使气得温则行,乌梅味酸,能敛浮热,吸气归元,除热烦满及安神定志。本发明中的中药组合物药性平和,调肝理脾,故能疏通气机,调其情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发明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中药组合物中原料配方合理,具有药性平和、疏肝行气、健脾化痰、调肝理脾、疏通气机、调节情志的功效。2)本发明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中药组合物能够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症状,尤其是能改善以阳性症状为突出临床表现的精神分裂症早期、急性期阶段的症状。此外,本发明能对因七情内伤、饮食失节、禀赋不足等因素诱发,多以精神亢奋、狂躁不安、喧扰不宁、骂詈毁物、动而多怒为临床特征表现的精神分裂症统而治之。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予以实施,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本发明各实施例中所用乌梅、丁香、木香、青皮、陈皮、胡椒、巴豆霜均为市售,所述试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实施例1一种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中药组合物,其原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乌梅15g、丁香20g、木香20g、青皮10g、陈皮10g、胡椒10g、巴豆霜1g。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步骤1,称取乌梅15g、丁香20g、木香20g、青皮10g、陈皮10g、胡椒10g、巴豆霜1g,备用;步骤2,将步骤1中称取的乌梅、丁香、木香、青皮、陈皮、胡椒、巴豆霜混合在一起,然后往其中加入700g水浸泡40min,浸泡完毕后煎煮1h,过滤,得第一次滤液和滤渣;往滤渣中加入700g水,煎煮60min,过滤,得第二次滤液,合并第一次滤液和第二次滤液,混匀,浓缩至浓度为2g/ml,即得到中药组合物,将中药组合物于4℃冷藏备用;将上述中药组合物粉碎后加适量辅料,混匀,制粒,过筛,干燥,再将制得的颗粒物经进一步压片,干燥,即制得片剂型的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中药组合物。实施例2一种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中药组合物,其原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乌梅20g、丁香15g、木香15g、青皮15g、陈皮15g、胡椒8g、巴豆霜3g。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步骤1,称取乌梅20g、丁香15g、木香15g、青皮15g、陈皮15g、胡椒8g、巴豆霜3g,备用;步骤2,将步骤1中称取的乌梅、丁香、木香、青皮、陈皮、胡椒、巴豆霜混合在一起,然后往其中加入900g水浸泡30min,浸泡完毕后煎煮1h,过滤,得第一次滤液和滤渣;往滤渣中加入900g水,再煎煮45min,过滤,得第二次滤液,合并第一次滤液和第二次滤液,混匀,浓缩至浓度为2g/ml,即得到中药组合物,将中药组合物于4℃冷藏备用;将上述中药组合物粉碎后加适量辅料,混匀,过筛,造粒,干燥,即制得丸剂型的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中药组合物。实施例3一种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中药组合物,其原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乌梅25g、丁香10g、木香10g、青皮20g、陈皮20g、胡椒5g、巴豆霜5g。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步骤1,称取乌梅25g、丁香10g、木香10g、青皮20g、陈皮20g、胡椒5g、巴豆霜5g,备用;步骤2,将步骤1中称取的乌梅、丁香、木香、青皮、陈皮、胡椒、巴豆霜混合在一起,然后往其中加入1100g水浸泡20min,浸泡完毕后煎煮0.5h,过滤,得第一次滤液和滤渣;往滤渣中加入1100g水,再煎煮30min,过滤,得第二次滤液,合并第一次滤液和第二次滤液,混匀,浓缩至浓度为2g/ml,即得到中药组合物,将中药组合物于4℃冷藏备用;将上述中药组合物粉碎后加适量辅料,混匀,制粒,过筛,干燥,将制得的颗粒物装入胶囊壳,制成胶囊,即制得胶囊剂型的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中药组合物。实施例1~3均制备出了效果良好的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中药组合物,由于实施例1~3制备出的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中药组合物效果基本平行,因此仅采用实施例2制备出的中药组合物来对本发明的效果进行说明。以下采用动物试验以及临床试验来进一步对本发明的效果进行说明。一、动物试验1、试验目的对这种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中药组合物的急性毒性做出评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试验依据。2、试验材料和方法2.1、试验动物清洁级昆明种小鼠,雌雄各半,体质量18~22g,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动物试验中心提供。2.2、受试药物制备受试药物:实施例2制备出的中药组合物用法与用量:成人临床推荐用量(生药)为91g/d。依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5年7月颁发的《中药、天然药物急性毒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和小鼠ig最大给药浓度、最大给药容积设计给药剂量,将2g/ml(生药)的中药组合物按1:0.8的比例稀释为5个剂量组,最大给药体积按小鼠可承受的给药体积(40ml/kg)给药,分别给予小鼠灌胃。2.3、试验方法将60只雄性小鼠适应性喂养3d后,按体重随机分组,除空白组外,各给药组根据预试验结果,每个给药组以1:0.8的比例稀释分为5个剂量组,共6组,每组10只。给试验小鼠进行灌胃给药,给药剂量为0.4ml/10g体重,每天固定时间点(am9:00~am10:00)给药1次。给药21d,给药期间观察试验动物体重变化,死亡数,观察试验组累计发生一半动物死亡时的天数。采用与上述完全相同的方法对60只雌性小鼠进行试验。2.4、统计方法数据处理所有数据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使用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3、试验结果与分析3.1、对小鼠体重的影响具体各组小鼠的体质量情况见表1、表2。表1对雄性小鼠体重的影响表2对雌性小鼠体重的影响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给药前,各组小鼠体重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给药的第1、7、14、21天,各组小鼠之间体重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体重都有一定的增长,由此说明各组药物对小鼠体重无明显影响。3.2、毒性反应从给药当日直至试验结束,小鼠状态良好,活动和饮食均表现正常,且毛顺光亮,粪便成形,未出现动物死亡情况。计算24小时最大总给予药量为80g/kg,成人(按70kg计)临床日用药剂量(生药)为91g/70kg(即1.3g/kg),推算出相当于临床日用药剂量的倍数(倍数=80/1.3=62倍)大于50倍,表明该制剂毒性较低,安全范围大。3.3、对小鼠病理组织学的影响试验结束次日,所有动物均进行了大体解剖观察,肉眼未发现器官出现体积、颜色、质地等改变。特别观察了脑、心、肝、脾、肺、肾等重要脏器,未见出血、充血、渗出、溃疡、穿孔、炎症,胸腔、腹腔及心包腔均无积液。二、临床试验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试验中所有受试病例均来自于黑龙江神志医院国家中医重点专科(神志病专科)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的住院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60例,其中男27例,女33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30例,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平均为43.47±9.99岁,病程平均为9.16±5.832年;对照组30例,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平均为42.50±9.74岁,病程平均为7.76±4.44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研究对象的选择标准1.2.1纳入标准:符合下述条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符合西医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以“中国精神障碍分类系统及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为准;(2)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测评>35分,阴性症状量表(sans)总分≥60分;(3)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有一定表达能力;(4)上述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主要以中医狂证表现为主,即以精神亢奋、狂躁不安、喧扰不宁、毁人打骂、动而多怒为特征。1.2.2、排除标准:(1)全身性疾病以及外界环境干扰因素或颅脑外伤引起者;(2)妊娠或哺乳期妇女;(3)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4)年龄在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的患者,无精神发育迟滞(智商>70),无严重的语言或听力障碍者;(5)过去12周中接受过新药试验者;(6)兴奋不合作(bprs量表第14或第17项评分≥6分)者。符合上述任意1项即予排除。1.2.3、病例脱落标准:(1)因与本药有关的医疗原因(过敏或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退出或中止观察者,此病例纳入不良反应统计;(2)因各种原因主动退出研究或失访的患者。1.3、治疗方法治疗组服用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出的中药丸剂,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1丸,每丸9g,疗程为6周。对照组用利培酮片(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160)开始剂量为2mg/d,分2次服,7天内增至6mg/d,疗程为6周。2、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2.1、安全性观察(1)一般体检项目(体温、脉搏、呼吸、血压);(2)血、尿常规检查、肝功能检查;(3)药物临床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注:第(1)、(2)项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各检查一次,第(3)项若出现不良反应随时观察纪录。2.2、疗效性观察(1)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2)阴性症状量表(sans);(3)不良反应量表(tess)。2.3、观察方法受试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即第八周进行bprs、sans量表评定并记录;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进行安全性评价及相关项目检查。2.4、疗效评价标准(以sans评分为标准)治疗改善率p=[(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临床痊愈:临床症状消失,情绪基本正常,p≥75%;临床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情绪基本正常,50%≤p<75%;临床有效:临床症状减轻,情绪基本稳定,25%≤p<50%;临床无效:症状和情绪无明显好转,p<25%。2.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的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3、试验结果3.1、两组治疗前后bprs量表评分比较,具体见表3。表3两组治疗前后bprs量表评分比较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3054.07±11.2628.72±4.22*▲对照组3052.71±9.2129.13±4.28△注: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0.05;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较,▲p>0.05。从表3可以看出,两组治疗前后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两组治疗前后sans量表评分比较,具体见表4。表4两组治疗前后sans量表评分比较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3068.21±5.9525.65±4.53*▲对照组3067.14±6.0647.55±4.71△注: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0.05;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治疗后比较,▲p<0.05。从表4可以看出,两组治疗前后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治疗后sans量表积分明显降低,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3、两组总体疗效率比较,具体见表5。表5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组别总例数痊愈(例)显效(例)好转(例)无效(例)总有效率治疗组306128486.67%*对照组3021071163.33%注: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由表5可以看出,治疗组与对照组总体疗效率分别为86.67%和63.33%,采用x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3.4、两组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具体见表6。表6两组治疗后副反应发生率比较(%)组别总例数无副作用影响不大影响较大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3028206.67%*对照组301413353.33%注: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由表6可以看出,治疗组与对照组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67%和53.33%,采用x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治疗组副反应低于对照组。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权利要求书中涉及数值范围时,应理解为每个数值范围的两个端点以及两个端点之间任何一个数值均可选用,由于采用的步骤方法与实施例1~3相同,为了防止赘述,本发明的描述了优选的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