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药贴制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71143发布日期:2019-06-11 23:45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药贴制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药贴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

中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继承和发展传统中药,使之与现代医药技术相结合,很多中草药的疗效不但经受住了长期医疗实践的检验,而且也已被现代科学研究所证实。

现今依旧很多疾病依旧是中药敷来治疗,在很多的医院依旧是使用传统的将配置好的中药进行熬煮后放置在切割好的纱布上给病人敷在需要敷的位置上,这样的工作就包括的配药、粉碎药、熬煮、分摊药体、制作药贴等流程,且各个器具独立进行很难衔接调控,在医院中就需要很多的人手分工合作或者一个护士需要兼顾多项流程操作,从而不仅会出现浪费人力或加强的护士的劳动力和压力,若是操作时间过久,一是会产生医患关系紧张,二是出现患者需要排队等的时间过长,很多患者还需要在治疗床上进行药贴敷药红外线照射治疗,这就造成了床位紧张,每天治疗的患者有限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的问题,提供一种便携式药贴制备装置,能够将原药进行蒸煮成为药贴,药贴制备装置的部件全部位于箱体内,便于携带和移动,且能更好的保护部件,通过本申请的装置能够一体化制备药贴且节约时间与人力,提高效率,解决了传统制作药贴工艺中存在的费时费力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便携式药贴制备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安装有粉碎装置、传送装置、煮药腔、挤压装置和药贴成型装置;所述粉碎装置设置在所述箱体内上部,其连通位于箱体顶部的投料口;所述煮药腔与粉碎装置通过所述传送装置相连接;所述传送装置为水平设置的螺旋输送机,所述螺旋输送机对应连接粉碎装置底部与煮药腔的顶部;挤压装置位于煮药腔下方,挤压装置为竖直设置的螺旋挤压装置;药贴成型装置包括成型轮、皮带传送机和接药装置,所述成型轮位于挤压装置下方,成型轮沿着圆周面方向的外壁上开设有若干个与药贴膏药形状一致的成型槽,挤压装置对应成型轮一端设置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与成型轮外壁轮廓密封贴合,且导向板的长度不少于两成型槽所占成型轮的圆周弧长之和,所述挤压装置的出口位于导向板中间且与垂直成型轮圆周面的外轮廓;所述皮带传送机位于成型轮下方且水平设置,所述皮带传送机传送端面与成型轮底部水平相触,皮带传送机与箱体底部连接;所述接药装置包括纱布、用于放置纱布的卷筒和导向轮,卷筒和导向轮轴线平行且旋转固定在箱体上,所述纱布一端通过导向轮引导水平放置在所述皮带传送机传送端面上并由皮带传送机与成型轮旋转带动水平移动,箱体一端设有水平对应所述皮带传送机传送端面的成品料口,所述纱布通过成品料口水平引出。

在本实用新型中,进一步的说明,所述煮药腔内安装一倾斜分隔板将煮药腔分隔为上端接药部、下端煮药部;

所述倾斜分隔板沿远离螺旋输送机对应连接煮药腔的顶部的方向向下倾斜,所述倾斜分隔板上等距设置有若干小孔,所述小孔的孔径沿远离螺旋输送机对应连接煮药腔的顶部的方向向下逐渐变大。

在本实用新型中,进一步的说明,还安装有第一控制系统,所述第一控制系统包括安装于箱体外侧的第一控制器、安装于下端煮药部内壁上的通过电连接的加热垫片、安装于下端煮药部的内侧壁上的温度传感器与重量传感器、安装于下端煮药部的底部的称重器、安装于箱体外侧上的水箱且通过管道与煮药腔相连、安装于箱体外侧上的抽水机且通过管道与煮药腔相连;

所述第一控制器内设置有中央处理器,且第一控制器上设置有温度显示器、称重显示器、时间控制器;

所述第一控制器通过启动或关闭电源控制加热垫片的工作状态,

所述第一控制器将温度传感器感应煮药腔下端煮药部内的温度传感至中央处理器处理后显示于温度显示器上;

所述第一控制器将称重器称重的重量通过重量传感器传感至中央处理器处理后显示于称重显示器上;

称重显示器上的重量超过规定重量后通过第一控制器实现向煮药腔下端煮药部内灌水,且调控灌水量;

所述煮药腔下端煮药部的底部通过第一控制器调节开合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中,进一步的说明,所述煮药腔底部还连接安装有保温装置,所述保温装置为圆锥形筒体;所述保温装置内还设置有一药体承接装置,所述药体承接装置呈锥体结构且与圆锥形筒体同轴设置,药体承接装置较大一端与圆锥形筒体相连且连接面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漏孔,其较小一端低于圆锥形筒体上端面;药体承接装置较小一端与挤压装置的入口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进一步的说明,所述皮带传送机上还安装有覆膜装置;所述覆膜装置包括安装于皮带传送机上方的若干个传动滚筒、驱动传动滚筒转动的驱动装置、用于放置第一纱布的第一卷筒;所述传动滚筒的两端分别通过可升降固定杆固定于皮带传送机上,传动滚筒与皮带传送机之间形成一间隙,且传动滚筒的长度与皮带宽度相等。

在本实用新型中,进一步的说明,每一个传动滚筒与皮带之间的间隙大小均可独立调节。

在本实用新型中,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挤压装置上还设置有第二控制系统,包括用于控制挤压装置开闭工作模式的第二控制器、提供第二控制器电源的电路、用于识别成型槽与挤压装置出口是否对称的红外探头;所述红外探头镶嵌于挤压装置出口的外壁上且红外探头朝正下方;所述第二控制器安装于挤压装置的外壁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进一步的说明,所述螺旋输送机中前半段的螺旋叶片的螺距与后半段的螺旋叶片的螺距比为3-2:1。

在本实用新型中,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成型槽为长方体。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将当天所需的配置后制备药贴的药体进行定量,放入打粉装置内将配置好的药体进行粉碎,粉碎后的药体进行药粉贮存器内通过药粉贮存器底部的输料通孔流入螺旋输送机的入料口,通过螺旋输送机将粉碎后的药体在螺旋输送机内继续搅拌混合均匀后从螺旋输送机的出料口输送至煮药腔中,在煮药腔的上端接药部经过倾斜分隔板倾斜分隔板分离作用,第一能够缓冲药体直接冲击煮药腔底部粉体飞起,飞扬在煮药腔内飞扬,需要时间进行沉淀或者需要液体对煮药腔内部进行清洗才能保证能快速和定量的进行煮药,第二能进一步的将粉碎后的药体进行混合均匀,当药体慢慢流入煮药腔下端煮药部后称重器开始对药体的重量进行称重接着通过重量传感器将重量显示于称重显示器上,当重量超过第一控制器上设定好的规定重量后,通过第一控制器启动开启水箱向煮药腔下端煮药部内灌水,启动调控灌水量达到后,再通过第一控制器调控关闭水箱,停止向煮药腔下端煮药部内灌水;接着第一控制器启动加热垫片的电源并使用时间控制器设定启动的加热垫片的时间从而实现自动化控制煮药的时间,当设定的时间到时第一控制器断开加热垫片的电源停止煮药,停止煮药后静置10-15min接着启动抽水机缓慢地将煮药后多余的上清液抽掉,接着第一控制器调控打开煮药腔下端煮药部的底部,煮过的药体落入保温装置;成型轮开始转动,当成型槽随着成型轮转动成型槽转动到挤压装置出口正下方,挤压装置将储存在保温装置内的药体挤压进入成型槽中并灌满成型槽,成型轮继续缓慢转动,在导向板的保护下,成型槽内的药体定量且不变形,纱布从卷筒中被导向轮牵引,纱布与导向板引导端贴合,且与成型轮贴合,期初先将纱布拉出一段到成型轮底端,当成型轮转动,纱布开始在成型轮的牵引下转动,当灌入药体的成型槽转动到成型轮最低端,重力作用掉落下来被纱布承接纱布上的成型药块将纱布压在皮带传送机上,药块将被皮带传送机上的皮带引导向前水平移动传送。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设计巧妙,利用重力作用实现药块的传送无需牵引装置;挤压装置注入药体混合均匀,在不变的转速下成型轮与挤压装置配合,保证制备得到的药块量与大小均一;整体设备设计得到的药贴大小均一,药贴的药物成分相同,完成自动化无需消耗过多人力物力,可以现做现用,提高药贴的中药有效利用率,药贴制备装置的部件全部位于箱体内,便于携带和移动,且能更好的保护部件,可广泛应用于医院中药科,易于掌握及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药粉贮存器的底面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倾斜分隔板倾斜分隔板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药体承接装置与保温装置连接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第一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

箱体01、投料口02、打粉装置1、自动阀门1-1、轴子1-2、切割刀片1-3、药粉贮存器2、输料通孔2-1、螺旋输送机3、螺旋叶片31、入料口32、出料口33、上端接药部4、倾斜分隔板5、小孔51、物料入口52、第一控制器6、水箱61、抽水机64、温度传感器62、温度显示器621、重量传感器63、称重显示器631、时间控制器66、加热垫片7、下端煮药部8、称重器81、保温装置9、药体承接装置91、漏孔911、挤压装置10、第二控制器11、导向板12、纱布13、第一纱布132、成型轮14、成型槽15、卷筒16、第一卷筒162、导向轮17、驱动装置18、皮带传送机19、传动滚筒20、升降固定杆21、成品料口2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参阅图1-5所示,一种便携式药贴制备装置,包括箱体01,所述箱体01内安装有粉碎装置、传送装置、煮药腔、挤压装置10和药贴成型装置;所述粉碎装置设置在所述箱体01内上部,其连通位于箱体01顶部的投料口02;所述煮药腔与粉碎装置通过所述传送装置相连接;所述传送装置为水平设置的螺旋输送机3,所述螺旋输送机3对应连接粉碎装置底部与煮药腔的顶部;挤压装置10位于煮药腔下方,挤压装置10为竖直设置的螺旋挤压装置10;

药贴成型装置包括成型轮14、皮带传送机19和接药装置,所述成型轮14位于挤压装置10下方,成型轮14沿着圆周面方向的外壁上开设有若干个与药贴膏药形状一致的成型槽15,挤压装置10对应成型轮14一端设置有导向板12,所述导向板12与成型轮14外壁轮廓密封贴合,且导向板12的长度不少于两成型槽15所占成型轮14的圆周弧长之和,所述挤压装置10的出口位于导向板12中间且与垂直成型轮14圆周面的外轮廓;

所述皮带传送机19位于成型轮14下方且水平设置,所述皮带传送机19传送端面与成型轮14底部水平相触,皮带传送机19与箱体01底部连接;

所述接药装置包括纱布13、用于放置纱布13的卷筒16和导向轮17,卷筒16和导向轮17轴线平行且旋转固定在箱体01上,所述纱布13一端通过导向轮17引导水平放置在所述皮带传送机19传送端面上并由皮带传送机19与成型轮14旋转带动水平移动,箱体01一端设有水平对应所述皮带传送机19传送端面的成品料口,所述纱布13通过成品料口22水平引出;

所述粉碎装置包括打粉装置1和药粉贮存器2,所述打粉装置1固定安装在药粉贮存器2上方,且打粉装置1的底部对应连接药粉贮存器2的入口;打粉装置1底部设有自动阀门1-1,且打粉装置1内安装有若干个第一切割装置,药粉贮存器2的底部均匀设置有若干个输料通孔2-1;

所述第一切割装置包括一端固定于打粉装置1底部的轴子1-2,轴子1-2的另外一端朝向打粉装置1的顶部且轴子1-2的高度低于打粉装置1的顶部,轴子1-2上排列安装有若干个切割刀片1-3;

所述传送装置为螺旋输送机3,所述螺旋输送机3的入料口32与药粉贮存器2的底部连接;

所述煮药腔底部连接安装有一保温装置9;所述煮药腔顶部开设一与螺旋输送机3的出料口33对接的物料入口52,所述煮药腔内设置一将煮药腔分隔为上端接药部4与下端煮药部8的倾斜分隔板5,且倾斜分隔板5沿着远离物料入口52的方向向下倾斜,所述倾斜分隔板5上设有若干小孔51,若干小孔51的孔径沿远离所述物料入口52的方向向下逐渐变大;

所述煮药腔内安装一倾斜分隔板5将煮药腔分隔为上端接药部4、下端煮药部8;所述倾斜分隔板5沿远离螺旋输送机3对应连接煮药腔的顶部的方向向下倾斜,所述倾斜分隔板5上等距设置有若干小孔51,所述小孔51的孔径沿远离螺旋输送机3对应连接煮药腔的顶部的方向向下逐渐变大。

本装置中还安装有第一控制系统,所述第一控制系统包括安装于箱体外侧的第一控制器6、安装于下端煮药部8内壁上的通过电连接的加热垫片7、安装于下端煮药部8的内侧壁上的温度传感器62与重量传感器63、安装于下端煮药部8的底部的称重器81、安装于箱体外侧上的水箱61且通过管道与煮药腔相连、安装于箱体外侧上的抽水机64且通过管道与煮药腔相连;

所述第一控制器6内设置有中央处理器,且第一控制器6上设置有温度显示器621、称重显示器631、时间控制器66;时间控制器66位于第一控制器6上,方便启动和关闭和调控加热的时间点或者时间长久;所述第一控制器6通过启动或关闭电源控制加热垫片7的工作状态,所述第一控制器6将温度传感器62感应煮药腔下端煮药部8内的温度传感至中央处理器处理后显示于温度显示器621上;所述第一控制器6将称重器81称重的重量通过重量传感器63传感至中央处理器处理后显示于称重显示器631上;所述称重显示器631上的重量超过规定重量后通过第一控制器6实现向煮药腔下端煮药部8内灌水,且调控灌水量;所述煮药腔下端煮药部8的底部通过第一控制器6调节开合状态。

参阅图1所示,皮带传送机19上还安装有覆膜装置,且覆膜装置位于与成型轮14圆周面外切面的相对面的一侧上;所述覆膜装置包括安装于皮带传送机19上方的若干个传动滚筒20、驱动传动滚筒20转动的驱动装置18且驱动装置18的启动按键位于箱体01外侧、用于放置第一纱布132的第一卷筒162且第一卷筒162旋转固定在箱体01上;所述传动滚筒20的两端分别通过可升降固定杆21固定于皮带传送机19上,传动滚筒20与皮带传送机19之间形成一间隙,且传动滚筒20的长度与皮带宽度相等。第一卷筒162的轴心优选固定于传动滚筒20上方,且与位于沿着皮带传送机19传送方向的最前端上的传动滚筒20的轴心垂直;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的优点是,调节升降固定杆21到一定高度后(优选将升降固定杆21调节与药块的高度一致),将第一纱布132事先拉出一段放置在与皮带传送机19运动方向相反的最前端的传动滚筒20上,当药块通过皮带传送机19传送至最前端的传动滚筒20前方时,开启驱动装置18使得传动滚筒20沿着与皮带运动反方向运动,使得第一纱布132覆盖在药块的上端面,即可达到将药块上下端面均覆盖有第一纱布132,得到初步成型的药贴。本申请设计使用传动滚筒20进行覆膜,由于传动滚筒20之间传送第一纱布132并不使得第一纱布132之间过于绷紧,在覆膜后也不会绷紧的覆盖在药块上端面上,方便在之后进行切割时,由于高度差与切割的剪切力作用,切割后的药贴出现变形或者上端面的第一纱布132短下端面的第一纱布132长的现象。

参阅图1所示,每一个传动滚筒20与皮带之间的间隙大小均可独立调节。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的优点是,可以通过调节传动滚筒20与皮带传送机19的皮带的高度距离来改变传动滚筒20的排布,从而改变传送的第一纱布132的绷紧度,使得控制覆膜的第一纱布132绷紧度可控,更灵活。

参阅图1所示,挤压装置10上还设置有第二控制系统,包括用于控制挤压装置10开闭工作模式的第二控制器11、提供第二控制器11电源的电路、用于识别成型槽15与挤压装置10出口是否对称的红外探头;所述红外探头镶嵌于挤压装置10出口的外壁上且红外探头朝正下方(位置关系清楚,在图1中未表示出来);所述第二控制器11安装于挤压装置10的外壁上。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的优点是,通过该设计使得挤压装置10向成型槽15注入药体的位置更加精确,从探头识别开始注入,成型轮14转动的速度一定,调节好比例后达到进一步的确保灌入每一个成型槽15内的药体的量均一化。

参阅图1所示,螺旋输送机3中前半段的螺旋叶片31的螺距与后半段的螺旋叶片31的螺距比为2:1。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的优点是,前半段大混合,后半段小混合,进一步达到混合均匀的作用;且经过申请人试验发现这样的方式能调节药体落入煮药腔的量和落入煮药腔的药体的紧实度进一步控制减少因为落差后药体激起的粉尘的量。

参阅图1所示,保温装置9为圆锥形筒体。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的优点是,能更好的与挤压装置10实现挤压状态。

参阅图1、4所示,保温装置9内还设置有一药体承接装置91,所述药体承接装置91呈锥体结构且与圆锥形筒体同轴设置,药体承接装置91较大一端与圆锥形筒体相连且连接面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漏孔911,其较小一端低于圆锥形筒体上端面。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的优点是,能够减缓药体落差直接给保温装置9的底部受到冲击,也能进一步的将煮药进行进一步的混合,使得煮药缓慢落入保温装置9底部,延长煮药的落差时间在启动挤压装置10打开挤压装置10的出口时候,可以调控使得由于药体的重量惯性问题挤压的量比较均一,克服了由于保温装置9内药体的量大外加圆锥形设计由于重力惯性,若是质量越大打开挤压装置10时间相同就会出现,期初挤压出去的药体量要大于后期挤压出去的药体的量,使得同一批成型槽15内的药块的量不一的问题。

参阅图1所示,成型槽15为长方体。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的优点是,制备得到的药贴具有较大的底面表面积,能在治疗期间最大程度的进行医治,快速将中药成分经过理疗灯照射进行渗透治疗,节约治疗时间,加快医院床位的流动使用频率,避免出现医患关系紧张的现象。

参阅图1所示,倾斜分隔板5与水平面的倾斜度为45°。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的优点是,能控制药体落入煮药腔的速度。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将当天所需的配置后制备药贴的药体进行定量,放入打粉装置1内将配置好的药体进行粉碎,粉碎后的药体进行药粉贮存器2内通过药粉贮存器2底部的输料通孔2-1流入螺旋输送机3的入料口32,通过螺旋输送机3将粉碎后的药体在螺旋输送机3内继续搅拌混合均匀后从螺旋输送机3的出料口33输送至煮药腔中,在煮药腔的上端接药部4经过倾斜分隔板5分离作用,第一能够缓冲药体直接冲击煮药腔底部粉体飞起,飞扬在煮药腔内飞扬,需要时间进行沉淀或者需要液体对煮药腔内部进行清洗才能保证能快速和定量的进行煮药,第二能进一步的将粉碎后的药体进行混合均匀,当药体慢慢流入煮药腔下端煮药部8后称重器81开始对药体的重量进行称重接着通过重量传感器63将重量显示于称重显示器631上,当重量超过第一控制器6上设定好的规定重量后,通过第一控制器6启动开启水箱61向煮药腔下端煮药部8内灌水,启动调控灌水量达到后,再通过第一控制器6调控关闭水箱61,停止向煮药腔下端煮药部8内灌水;接着第一控制器6启动加热垫片7的电源并使用时间控制器66设定启动的加热垫片7的时间从而实现自动化控制煮药的时间,当设定的时间到时第一控制器6断开加热垫片7的电源停止煮药,停止煮药后静置10-15min接着启动抽水机64缓慢地将煮药后多余的上清液抽掉,接着第一控制器6调控打开煮药腔下端煮药部8的底部,煮过的药体落入保温装置9;成型轮14开始转动,当成型槽15随着成型轮14转动成型槽15转动到挤压装置10出口正下方,挤压装置10将储存在保温装置9内的药体挤压进入成型槽15中并灌满成型槽15,成型轮14继续缓慢转动,在导向板12的保护下,成型槽15内的药体定量且不变形,纱布13从卷筒16中被导向轮17牵引,纱布13与导向板12引导端贴合,且与成型轮14贴合,期初先将纱布13拉出一段到成型轮14底端,当成型轮14转动,纱布13开始在成型轮14的牵引下转动,当灌入药体的成型槽15转动到成型轮14最低端,重力作用掉落下来被纱布13承接纱布13上的成型药块将纱布13压在皮带传送机19上,药块将被皮带传送机19上的皮带引导向前水平移动传送。

实施例2:

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点是:倾斜分隔板5与水平面的倾斜度为30°;螺旋输送机3中前半段的螺旋叶片31的螺距与后半段的螺旋叶片31的螺距比为3:1。

实施例3:

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点是:倾斜分隔板5与水平面的倾斜度为35°;输料通孔2-1的孔径为5毫米。

实施例4:

一种便携式药贴制备装置,包括箱体01,所述箱体01内安装有粉碎装置、传送装置、煮药腔、挤压装置10和药贴成型装置;所述粉碎装置设置在所述箱体01内上部,其连通位于箱体01顶部的投料口02;所述煮药腔与粉碎装置通过所述传送装置相连接;所述传送装置为水平设置的螺旋输送机3,所述螺旋输送机3对应连接粉碎装置底部与煮药腔的顶部;挤压装置10位于煮药腔下方,挤压装置10为竖直设置的螺旋挤压装置10;

药贴成型装置包括成型轮14、皮带传送机19和接药装置,所述成型轮14位于挤压装置10下方,成型轮14沿着圆周面方向的外壁上开设有若干个与药贴膏药形状一致的成型槽15,挤压装置10对应成型轮14一端设置有导向板12,所述导向板12与成型轮14外壁轮廓密封贴合,且导向板12的长度不少于两成型槽15所占成型轮14的圆周弧长之和,所述与挤压装置10的出口位于导向板12中间且与垂直成型轮14圆周面的外轮廓;

所述皮带传送机19位于成型轮14下方且水平设置,所述皮带传送机19传送端面与成型轮14底部水平相触,皮带传送机19与箱体01底部连接;

所述接药装置包括纱布13、用于放置纱布13的卷筒16和导向轮17,卷筒16和导向轮17轴线平行且旋转固定在箱体01上,所述纱布13一端通过导向轮17引导水平放置在所述皮带传送机19传送端面上并由皮带传送机19与成型轮14旋转带动水平移动,箱体01一端设有水平对应所述皮带传送机19传送端面的成品料口,所述纱布13通过成品料口22水平引出。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例如各个部件的规格大小变化、螺距的大小比例变化、保温装置的形状等,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