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球囊扩张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98894发布日期:2019-07-17 06:02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物球囊扩张导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导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生物球囊扩张导管。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人口老龄化不断的加剧,糖尿病发病率也不断的升高,同时心脑血管及外周血管患病率也不断上升,在血管疾病中,动脉血管狭窄会直接危及对病人的生命安全,使得人体血液因不通而影响人正常的生活,严重情况下会直接使人晕厥,甚至死亡。

对于动脉血管的堵塞,现有的处理方法一般分为药物保守治疗、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手术这三种,其中介入治疗的效果更佳,且维持的时间也是最长的,同时介入治疗手术使用的仪器一般为球囊扩张导管。现有的生物球囊扩张导管的一端设有气囊,而气囊一般以充气的方式撑开堵塞的部位,气囊所用的一般都是硅胶材料,所以在挤压堵塞的部位时,会因为血管内堵塞的物体而发生形变,从而导致气囊两端较大,中间较小,因而使得气囊不仅不能有效的治疗血管的堵塞,而且会对堵塞物体两端好的血管产生损伤,同时现有的生物球囊扩张导管不能有效的穿透堵塞部位,且顶端过于尖锐时会对血管产生一定的危险性,容易刺破血管,对人体产生二次伤害,最后现有的生物球囊扩张导管不能很好的控制气囊中空气的进气量,同时生物球囊扩张导管进气处的密封性也十分不佳,不能很好的支撑气囊中空气的恒定,不利于生物球囊扩张导管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球囊扩张导管,通过拉动钢丝从而带动第一支杆在气囊内部滑动,从而使的第二固定板转动,使得第二固定板与第四固定板配合,从而撑开支撑板,使得若干支撑板对气囊进行支撑,从而使得气囊更好的撑开堵塞部位,解决了现有的生物球囊扩张导管会对堵塞物体两端好的血管产生损伤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生物球囊扩张导管,包括第一管体、把手、第三管体、第四管体和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管体内壁从左至右依次固定有一组第二挡板和一第三挡板,所述第四管体内壁从上至下依次固定有第五管体和第四挡板,所述第三管体一端贯穿第四挡板一表面且延伸至第四管体内部,所述第三管体另一端固定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一相对端均固定有第二管体,两所述第二管体另一端连通有气囊;

所述第五管体内壁固定有法兰,所述法兰一表面固定有弹簧,所述弹簧另一端固定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周侧面固定有挡环,所述挡环周侧面沿着第四管体内壁滑动,所述把手一表面固定有钢丝,所述钢丝另一端贯穿第三挡板一表面且固定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一表面固定有第三固定块,所述钢丝周侧面固定有螺旋绞龙,所述第二固定块一表面与螺旋绞龙一表面通过粘接剂粘接;

所述钢丝周侧面固定有第一支杆,所述第一固定板轴心处开有第五槽孔,所述第一固定板一表面开有四个第四槽孔,所述第一支杆周侧面与第五槽孔内壁通过粘接剂粘接,所述第一固定板内壁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一表面从左至右依次固定有第三固定板和第三固定块,所述气囊内壁固定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一表面固定有支架,所述支架内壁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四固定板,所述第四固定板一表面开有第六槽孔,所述第三固定板一表面与第六槽孔内壁间隙配合,所述第四固定板一表面开有第七槽孔,所述第七槽孔内壁通过转轴与第三固定块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体一端固定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一表面开有第一槽孔,所述第二挡板一表面开有第三槽孔和一组第二槽孔,所述第二槽孔内壁与第二管体周侧面通过粘接剂粘接,所述钢丝周侧面从左至右依次沿着第一槽孔内壁和第二槽孔内壁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气囊周侧面固定有四个第一固定块,所述气囊横截面为圆环形结构,所述第三管体周侧面连通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上设有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法兰为十字形法兰,所述橡胶垫为球形结构,所述挡环外径与第四管体内径大小相等且均比第五管体内径大2mm-3mm,所述橡胶垫外径比第五管体内径小1mm-2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固定块为半球体结构,所述第二固定块为圆台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板横截面为十字形结构,所述支架为U形支架,所述支撑板横截面为扇形结构,所述第四槽孔横截面、第七槽孔横截面和第六槽孔横截面均为矩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拉动钢丝从而带动第一支杆在气囊内部滑动,从而使的第二固定板转动,使得第二固定板与第四固定板配合,从而撑开支撑板,使得若干支撑板对气囊进行支撑,从而使得气囊更好的撑开堵塞部位,且保护气囊形变程度较小,不会对血管产生二次损伤,同时也不会在治疗的过程中阻塞血液的流通,保护患者的安全,解决了现有的生物球囊扩张导管在挤压堵塞的部位时,会因为血管内堵塞的物体而发生形变,从而导致气囊两端较大,中间较小,因而使得气囊不仅不能有效的治疗血管的堵塞,而且会对堵塞物体两端好的血管产生损伤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钢丝一端固定第二固定块,并在第二固定块一表面固定第三固定块,从而防止生物球囊扩张导管的顶端损伤血管,且在钢丝周侧面固定螺旋绞龙,使得螺旋绞龙在接触到堵塞部位时通过转动钢丝带动螺旋绞龙转动,从而使得堵塞部位被钻开,便于气囊进入堵塞部位,从而对堵塞部位进行治疗,解决了现有的生物球囊扩张导管不能有效的穿透堵塞部位,且顶端过于尖锐时会对血管产生一定的危险性,容易刺破血管,对人体产生二次伤害的问题。

3、本实用新型通过第四管体向第三管体中注入空气,使得空气沿着一组第二管体注入气囊中,且挡环会及时的阻挡气囊中的空气流出,从而能有效的控制气囊中的空气量且保证了气囊中空气的恒定,使得治疗的效果更佳,解决了现有的生物球囊扩张导管不能很好的控制气囊中空气的进气量,同时生物球囊扩张导管进气处的密封性也十分不佳,不能很好的支撑气囊中空气的恒定,不利于生物球囊扩张导管的正常使用的问题。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生物球囊扩张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二管体、气囊、第一固定块和钢丝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挡板和第一槽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二挡板、第二槽孔和第三槽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四管体、第五管体、弹簧、橡胶垫和挡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钢丝、螺旋绞龙、第二固定块和第三固定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支架、支撑板、第一支杆和第一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结构右视图;

图9为第一固定板、第四槽孔和第五槽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第四固定板、第六槽孔和第七槽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第二固定板、第三固定板和第三固定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第一管体,2-第一挡板,3-第一槽孔,4-第二挡板,5-第三挡板,6-把手,7-第二管体,8-三通管,9-第三管体,10-钢丝,11-第二槽孔,12-第三槽孔,13-气囊,14-第一固定块,15-第四管体,16-第四挡板,17-排气管,18-阀门,19-第五管体,20-法兰,21-弹簧,22-橡胶垫,23-挡环,24-螺旋绞龙,25-第二固定块,26-第三固定块,27-第一支杆,28-第一固定板,29-第四槽孔,30-第五槽孔,31-第二固定板,32-第三固定板,33-第三固定块,34-第四固定板,35-第六槽孔,36-第七槽孔,37-支架,38-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1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生物球囊扩张导管,包括第一管体1、把手6、第三管体9、第四管体15和第一固定板28,第一管体1内壁从左至右依次固定有一组第二挡板4和一第三挡板5,第四管体15内壁从上至下依次固定有第五管体19和第四挡板16,第三管体9一端贯穿第四挡板16一表面且延伸至第四管体15内部,第三管体9另一端固定有三通管8,三通管8一相对端均固定有第二管体7,两第二管体7另一端连通有气囊13;

第五管体19内壁固定有法兰20,法兰20一表面固定有弹簧21,弹簧21另一端固定有橡胶垫22,橡胶垫22周侧面固定有挡环23,挡环23周侧面沿着第四管体15内壁滑动,把手6一表面固定有钢丝10,钢丝10另一端贯穿第三挡板5一表面且固定有第二固定块25,第二固定块25一表面固定有第三固定块26,钢丝10周侧面固定有螺旋绞龙24,第二固定块25一表面与螺旋绞龙24一表面通过粘接剂粘接;

钢丝10周侧面固定有第一支杆27,第一固定板28轴心处开有第五槽孔30,第一固定板28一表面开有四个第四槽孔29,第一支杆27周侧面与第五槽孔30内壁通过粘接剂粘接,第一固定板28内壁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二固定板31,第二固定板31一表面从左至右依次固定有第三固定板32和第三固定块33,气囊13内壁固定有支撑板38,支撑板38一表面固定有支架37,支架37内壁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四固定板34,第四固定板34一表面开有第六槽孔35,第三固定板32一表面与第六槽孔35内壁间隙配合,第四固定板34一表面开有第七槽孔36,第七槽孔36内壁通过转轴与第三固定块33转动连接。

其中如图2、3和4所示,第一管体1一端固定有第一挡板2,第一挡板2一表面开有第一槽孔3,第二挡板4一表面开有第三槽孔12和一组第二槽孔11,第二槽孔11内壁与第二管体7周侧面通过粘接剂粘接,钢丝10周侧面从左至右依次沿着第一槽孔3内壁和第二槽孔11内壁滑动。

其中如图2和5所示,气囊13周侧面固定有四个第一固定块14,气囊13横截面为圆环形结构,第三管体9周侧面连通有排气管17,排气管17上设有阀门18。

其中如图5所示,法兰20为十字形法兰,橡胶垫22为球形结构,挡环23外径与第四管体15内径大小相等且均比第五管体19内径大2mm-3mm,橡胶垫22外径比第五管体19内径小1mm-2mm。

其中如图6所示,第三固定块26为半球体结构,第二固定块25为圆台形结构。

其中如图8、9和10所示,第一固定板28横截面为十字形结构,支架37为U形支架,支撑板38横截面为扇形结构,第四槽孔29横截面、第七槽孔36横截面和第六槽孔35横截面均为矩形结构。

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在患者的皮肤上开一个刀口,控制第一管体1沿着血管将气囊13推送到阻塞的部位,然后轻轻地转动把手6,使得螺旋绞龙24转动,从而在堵塞的部位钻出一个孔,然后继续推动第一管体1,将气囊13推送到堵塞部位中的孔中,然后将外界的空气沿着第四管体15充入,使得挡环23在空气的推力下在第四管体15内壁滑动,从而使得空气依次沿着第三管体9、三通管8和第二管体7充入气囊13中,使得气囊13上的第一固定块14卡在堵塞部位,然后向外拉动钢丝10,使得钢丝10带动第一支杆27向外移动,从而带动第二固定板31通过转轴在第四槽孔29内壁转动,使得第二固定板31上的第三固定板32与第四固定板34上的第六槽孔35配合,从而使得第二固定板31和第四固定板34在一条直线上,使得第二固定板31和第四固定板34对支撑板38进行支撑,从而支撑住气囊13,使得气囊13可以更好的撑开堵塞部位,更好的治疗患者,通过不断的向气囊13中充气,从而满足治疗的效果,且挡环23会在弹簧21的带动下堵住第五管体19,从而保证了气囊13的密封性,能更好的治疗患者的堵塞位置,治疗之后打开阀门18,将气囊13中的空气排出,然后将钢丝10向患者内部推动,使得第二固定板31反向转动,从而使得该生物球囊扩张导管恢复到使用前状态,然后沿着血管将其抽出,完成患者堵塞部位的治疗。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