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环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33544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环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N-酰化的星状孢菌素(staurosporin)衍生物,即N-(四氢吡喃-4-基氧-链烷酰基)-星状孢菌素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和中间体,含有这些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其作为药物的用途,以及该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星状孢菌素--本发明衍生物的基本成分已经于1977年从Strep-tomyces staurosporeus AWAYA,TAKAHASHI和OMURA,sp.nov.AM2282的培养物中分离出来,参见S.Omura等人的J.Antibiot.30,275-281(1977)。迄今为止,只有星状孢菌素的相对构型是已知的,而其绝对构型是未知的。只是最近才由N.Funato等人公开了绝对构型(Tetrahedron Letters 358,1251-1254(1994)),该构型为镜像结构,到现在为止在此文献中用于表明相应的星状孢菌素的构型。因此,在Tetrahedron Letters中,在文字上推荐″迄今常用的星状孢菌素的立体化学标志应该修订″。尽管该绝对构型迄今是未知的,但它已经被明确地定义为″星状孢菌素衍生物″。因此,为了避免与先有申请比较时发生错误,本申请中仍然使用原来的化学式。
星状孢菌素对蛋白激酶C具有强抑制活性,但也同等大程度地抑制其他蛋白激酶,因此不具有治疗所需的选择性。尽管用常规酰基(例如苯甲酰基)取代的星状孢菌素衍生物更具选择性,但是那些N-酰化的星状孢菌素衍生物一般较难溶解,因此不容易配制成合适的药物剂型。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新的星状孢菌素衍生物,这些衍生物保留了星状孢菌素对蛋白激酶C(PKC),特别是对″常规″α、β-1、β-2、和γ同型蛋白激酶C,主要是对PKC-α和PKC-γ的抑制活性,而对其他蛋白激酶和其他同型蛋白激酶C基本上没有活性。此外,所提供的星状孢菌素口服时应该是高度活性的,并且其溶解性应足以使其能不很困难地配制成合适的药物剂型。
本发明特别涉及式I的N-(四氢吡喃-4-基氧-链烷酰基)-星状孢菌素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和中间体,含有那些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其作为药物的应用以及该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其中R1是氢,羟基,低级烷氧基或氧代,R2是氢或C1-4烷基,以及R3是C1-4烷基或优选氢。
式I所示的构型仅表示相对构型,而非绝对立体化学。如上所述,绝对立体化学可用下式Ia表示。 C-R2原子上的构型为(D)或(L),优选(D)。低级烷氧基R1是C1-C7烷氧基,优选C1-4烷氧基,特别是甲氧基。C1-4烷基R2或R3优选甲基。
式I化合物具有有价值的药理学性质例如,它们高度选择性地抑制蛋白激酶C。磷脂-和钙-依赖性蛋白激酶C在细胞中以几种形式产生,并参与各种基本过程,如信号传递、增殖和分化,还参与释放激素和神经递质。通过受体介导的细胞膜磷脂水解作用或者通过与某些促发肿瘤的活性物质直接发生相互作用而完成所述酶的活化作用。细胞对受体介导的信号传递的敏感度实质上受到蛋白激酶C(作为信号传递质)活性改变的影响。能够影响蛋白激酶C活性的化合物可用作肿瘤抑制、消炎、免疫调节和抗菌活性成分,甚至是有价值的抗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系统疾病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药剂。
使用按照T.Uchida和C.R.Filburn所述方法(J.Biol.Chem.259,12311-4(1984))纯化的猪脑蛋白激酶C测定对蛋白激酶C的抑制活性。按照D.Fabbro等人的方法(Arch.Biochem.Biophys.239,102-111(1985))测定式I化合物对蛋白激酶C的抑制活性。在此试验中,式I化合物以低至约0.01-0.05μmol/l的IC50值抑制蛋白激酶C。相反,式I化合物只是在远高于此的浓度,例如100倍高的浓度下抑制其他酶,例如蛋白激酶A和酪氨酸蛋白激酶,这证明了式I化合物的选择性。
上述试验中所用的猪脑蛋白激酶C是各种亚型(同型)蛋白激酶C的混合物。如果用纯的重组同型代替猪脑蛋白激酶C用于上述试验,则发现式I化合物主要抑制″常规″的α、β-1、β-2和γ同型,而对″非常规″的δ、ε、和η同型和″非典型″的ζ同型的抑制程度明显更低,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几乎不抑制。
以下列方式克隆、表达和纯化重组PKC同型借助杆状病毒制备各种蛋白,并按照M.D.Summers和G.E.Smith所述方法(″Amanual method for baculovirus vectors andinsect cell culture procedure″,Texas Agricul.Exptl.Station Bull.(1987),1555)从Sf9昆虫细胞中进行其克隆和分离。按照Stabel等人所述的方法[S.Stabel,M.Liyanage and D.Frith,″Expression of protein kinase C isozymes in insect cellsand isolation of recombinant proteins″,Meth.Neurosc.(1993)]对在Sf9细胞中表达PKC-α(牛)、PKC-β1(人)、PKC-β2(人)、和PKC-γ(人牛杂交体)的重组病毒进行构建和分离。按照Stabel等人所述(如上文)的方法在Sf9细胞中制备PKC同型,并且按照McGlynn等人公开的方法[E.McGlynn,J.Liebetanz,S.Reutener,J.Wood,N.B.Lydon,H.Hofstertter,M.Vanek,T.Meyer and D.Fabbro,″Expression and partialcharacterization of rat protein kinase C-δand proteinkinase C-ζin insect cells using recombinant baculovirus″,J.Cell.Biochem.49,239-250(1992)]进行酶的纯化。为了产生重组PKC-δ(大鼠)、PKC-ε(大鼠)、PKC-ζ(大鼠)和PKC-η(小鼠),并且使其表达和纯化,分别进行Liyanage等人所述的方法[″Protein kinase C group B members PKC-δ、-ε、-ζandPKC-λComparison of properties of recombinant proteinsin vitroandin vivo″,Biochem.J.283,781-787(1992)]和McGlynn等人所述的方法,同时还用转移载体pAc360表达PKC-η[V.Luckow and M.D.Summers,″Trends in the development ofbaculovirus expression″,Biotechnology6,47-55(1988)]。
在脂和钙(辅助因子)不存在下测定由上述方法获得的重组PKC同型的活性。在辅助因子不存在下磷酸化的硫酸鱼精蛋白用作底物。酶的活性反映了32P从γ-[32P]-ATP转移到硫酸鱼精蛋白上。硫酸鱼精蛋白是各自含有四个C-末端精氨酸残基的多肽混合物。在下列条件下测量磷酸的结合100μl的反应混合物,含有最终浓度20mM TRIS-HCL pH7.4,10mMMg[NO3]2,0.5mg/ml硫酸鱼精蛋白,10μM ATP(0.1μCiγ-[32P]-ATP;10Ci/mol;Amersham,LittleChalfont,United Kingdom),不同浓度的抑制化合物和0.5-2.5U(单位酶的量单位,即每分钟和每毫克蛋白将1毫微摩尔32P从上述γ-[32P]-ATP转移至组蛋白H1[Sigma,type V-S])该酶。通过加入该酶开始反应,并在32℃转移。反应时间是20分钟。然后滴加50μl等分试样至P81色谱纸(Whatman,Maidstone,Unitedkingdom)上终止反应。按照如J.J.Witt和R.Roskoski所述的洗涤操作(″Rapid protein kinase assay using phospho-cellulose-paperabsorption″,Anal.Biochem.66,253-258(1975))除去未结合的γ-[32P]-ATP和核苷酸片段后,通过闪烁测量测定底物磷酸化。在此试验中,式I化合物抑制各种同型蛋白激酶C(PKC),对于PKC-α和PKC-γ,IC50值低至约0.001-0.1μmol/l,对于PKC-β-1和PKC-β-2,IC50约为0.01-0.08μmol/l,对于PKC-δ、PKC-ε和PKC-η,IC50约为0.03-10μmol/l,对于PKC-ζ,IC50大于4μmol/l。
根据上述对蛋白激酶C的抑制活性完全可以预期,式I化合物具有抗增殖活性,这一点可以通过下面所述的另一个试验直接证实,在该试验中测定了式I化合物对人T24膀胱癌细胞生长的抑制活性。在37℃和空气中含5%体积CO2条件下,于增湿恒温箱中,将那些细胞在加有5%(v/v)胎牛血清的Eagle′s最低基础培养基中培养。将癌细胞(1000-1500)接种于96孔微滴板中,并在上述条件下培养过夜。在第1天加入系列稀释的试验化合物。在上述条件下将该板培养5天。在此期间,使对照培养物至少经历4次分裂。培养后,用3.3%(w/w)戊二醛水溶液固定细胞,用水洗涤,并用0.05%(w/v)亚甲蓝水溶液染色。洗涤后,用3%(w/v)盐酸水溶液洗脱染料。用光度计(Titertek multiskan)测量每孔在665nm处的光密度(0D),它与细胞数成正比。用下式采用计算机系统计算IC50值 IC50值被定义为在培养结束时每孔细胞的数目只是对照培养物中细胞数目一半时的活性成分的浓度。对于式I化合物,所得IC50值约为0.01-0.9μmol/l,特别是约0.03-0.9μmol/l。
式I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也可以在体内证实用经皮下植入人膀胱肿瘤T24的雌性Balb/c无毛小鼠测定抗肿瘤活性。将动物经口施用异氟烯(forene)麻醉,在第0天,于动物左胁腹皮下植入约25mg固体肿瘤,并用缝合钳封住小切口。植入后的第6天,将小鼠随机分组,每组6只动物,并开始治疗。每天一次经口或腹膜内施用各种剂量的、在二甲基亚砜/吐温80/氯化钠溶液中的式I化合物进行治疗。每周两次用滑动标尺测量肿瘤,并计算肿瘤体积。在此试验中,相对于未治疗的对照动物中的肿瘤体积,每天经口或腹膜内施用3mg/kg式I化合物使平均肿瘤体积减少10-15%。
根据上述性质,式I化合物尤其可用作抑制肿瘤的活性成分,例如用于治疗膀胱癌和皮癌。当式I化合物与其他化疗剂组合用于治疗癌症时,它们防止抗性(多药物抗性)发展,或者消除业已存在的对其他化疗剂的抗性。它们还适用于其他对蛋白激酶C调节剂所述的上述应用,并且尤其可用于治疗对蛋白激酶C抑制应答的疾病。
式I化合物还抑制某些酪氨酸激酶,例如特别是PDGF受体激酶,甚至IC50小于0.08μmol/l。
PDGF(血小板产生的生长因子)是非常频繁出现的生长因子,它在正常生长细胞和病理细胞的繁殖中(例如在癌发生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蛋白激酶C和PDGF受体激酶的抑制以与调节细胞生长同样的方式半协同地发挥作用。
采用与E.Andrejauskas-Buchdunger和U.Regenass所述(Cancer Research 52,5353-5358(1992))类似的方法,在Balb/c 3T3细胞的PDGF受体免疫复合物上体外测量PDGF-刺激的受体酪氨酸激酶活性的抑制。上面更详细描述的式I化合物在低于0.08μmol/l的浓度下抑制PDGF-依赖性无细胞受体磷酸化作用。
通过Western印迹分析,也采用与E.Andrejauskas-Buchdunger和U.Regenass所述(Cancer Research52,5353-5358(1992))类似的方法,证明PDGF受体酪氨酸激酶在完整细胞中的抑制作用。在此试验中借助抗磷酸酪氨酸抗体测量在Balb/c鼠细胞中配体刺激的PDGF受体自体磷酸化的抑制作用。式I化合物在0.005-0.08μmol/l浓度下抑制PDGF受体的酪氨酸激酶活性。那些化合物在低于1.0μmol/l的浓度下还抑制PDGF-依赖性细胞系(即BALB/c 3T3鼠成纤维细胞)的细胞生长。
根据上述性质,式I化合物不仅仅能用作抑制肿瘤的活性成分,还可用作抗非恶性增殖疾病(例如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牛皮癣、硬皮病和纤维变性)的药剂。它们还适用于其他对蛋白激酶C调节剂所述的上述应用,并且尤其可用于治疗对PDGF受体激酶抑制应答的疾病。
其中R1是氢或氧代、R2是氢或C1-4烷基并且R3是氢的式I化合物是优选的。
其中R1是氢或氧代、R2是氢或甲基并且R3是氢的式I化合物是特别优选的。
在C-R2原子上具有(D)-构型的上述式I化合物是更优选的。
实施例中所述的式I化合物,特别是N-[O-(四氢吡喃-4-基)-D-乳酰]-星状孢菌素,是最优选的。
按照本身已知的方法制备式I化合物。本发明的方法包括用式III的羧酸或者用其活性羧酸衍生物酰化式II的胺, 其中R1如上所定义,条件是如果需要由R1表示的羟基被易于除去的羟基保护基保护, 其中R2和R3如上所定义,并除去保护基,该保护基不存在于所期望的式I终产物中,并且如果需要分离得到的异构体混合物。
在下文中更详细地描述进行上述方法的方式在例如″Protective Groups in Organic Chemistry″(Plenum Press,London,New York1973)和″Methoden derOrganischenChemie″(Houben-Weyl,4th edition,Vol.15/1,Georg-Thieme-Verlag,Stuttgart 1974)和Theodora W.Greene的″Protective Groups in Organic Synthesis″(John Wiley &Sons,New York 1981)中描述了保护基和其引入与除去的方式。保护基的特性是,它们容易被除去,也就是说,例如,通过溶剂分解、还原、光解或在生理条件下被除去,而不发生不良的副反应。
羟基保护基是例如酰基如未取代的或取代的(例如卤代的)低级链烷酰基(例如2,2-二氯乙酰基),或碳酸半酯的酰基(特别是叔丁氧羰基、未取代或取代的苄氧羰基例如4-硝基苄氧羰基、或二苯基甲氧羰基、或2-卤代低级烷氧羰基例如2,2,2-三氯乙氧羰基),以及三苯甲基或甲酰基,或者有机甲硅烷基或甲锡烷基,以及易于除去的醚化基团如低级叔烷基(例如叔丁基),2-氧杂-或2-硫杂-脂族或环脂族烃基(特别是1-低级烷氧-低级烷基或1-低级烷硫-低级烷基,例如甲氧甲基、1-甲氧乙基或1-乙氧乙基、甲硫甲基、1-甲硫乙基或1-乙硫乙基),或具有5或6个环原子的2-氧杂-或2-硫杂-环烷基(例如四氢呋喃基或2-四氢吡喃基或相应的硫杂类似物),以及未取代的或取代的1-苯基-低级烷基如未取代的或取代的苄基或二苯甲基,合适的苯基取代基是例如卤素如氯、低级烷氧基如甲氧基和/或硝基。
非所期望的式I最终产物构成的保护基的去除以本身已知的方式进行,例如通过溶剂分解,特别是水解、醇解或酸解,或通过还原特别是氢解或化学还原。被未取代的或取代的1-苯基-低级烷基(例如苄基)保护的羟基,优选例如在Pd/C催化剂存在下通过催化氢化而被游离。被2,2-二氯乙酰保护的羟基例如通过碱水解而被游离,被低级叔烷基或2-氧杂-或2-硫杂-脂族或环脂族烃基醚化的羟基例如用无机酸或强羧酸(例如三氟乙酸)处理,通过酸解而被游离。被有机甲硅烷基例如三甲基甲硅烷基醚化的羟基也可以通过能产生氟阴离子的氢氟酸盐例如氟化四丁基铵而被游离。
式III化合物的活性酸衍生物特别是活性(活化的)酯、活性酐或活性环酰胺。
式III酸的活性(活化的)酯特别是在酯化基团的连接碳原子处不饱和的酯特别是乙烯基酯类,如乙烯基酯本身(它们可以例如通过用乙酸乙烯酯酯基转移相应的酯获得;活化乙烯基酯方法),氨基甲酰乙烯基酯(它们可以例如通过用异噁唑鎓试剂处理相应的酸获得;1,2-噁唑鎓或Woodward方法),或1-低级烷氧乙烯基酯(它们可以例如通过用低级烷氧乙炔处理相应的酸获得;乙氧乙炔法),或脒基酯类如N,N′-二取代的脒基酯(它们可以例如通过用合适的N,N′-二取代的碳二亚胺,例如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或N-乙基-N′-(3-二甲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处理相应的酸获得;碳二亚胺法),或N,N-二取代的脒基酯(它们可以例如通过用N,N-二取代的氨腈处理相应的酸获得;氨腈法),合适的芳基酯、特别是被吸电子取代基适当取代的苯基酯(它们可以例如在缩合剂如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存在下,通过用适当取代的酚例如4-硝基苯酚、4-甲磺酰基苯酚、2,4,5-三氯苯酚、2,3,4,5,6-五氯苯酚或4-苯基氢氧化重氮苯酚处理相应的酸获得;活化芳基酯方法),氰甲基酯(它们可以例如在碱存在下,通过用氯代乙腈处理相应的酸获得;氰甲基酯法),硫酯特别是未取代或取代的例如硝基取代的苯基硫酯(它们可以例如通过用未取代或取代的如硝基取代的苯硫酚处理相应的酸,特别是通过酐或碳二亚胺法;活化硫酯法),氨基或酰氨基酯(它们可以例如通过用N-羟基-氨基或N-羟基-酰氨基化合物如N-羟基-琥珀酰亚胺、N-羟基-哌啶、N-羟基-苯邻二甲酰亚胺或1-羟基苯并三唑,例如通过酐或碳二亚胺法处理相应的酸而获得;活化N-羟基酯方法)或甲硅烷基酯(它们可以例如通过用甲硅烷基化试剂如六甲基二硅氮烷处理相应的酸获得,该试剂容易与羟基反应而不与氨基反应)。
式III酸的酐可以是对称的或优选那些酸的混合酐,例如与无机酸的酐如酰卤,特别是酰氯(它们可以例如通过用亚硫酰氯、五氯化磷或草酰氯处理相应的酸;酰氯法),叠氮化物(它们可以例如由相应酸的酯通过相应的酰肼并用亚硝酸处理该酰肼获得;叠氮化物法),与碳酸半衍生物如与相应酯,例如与碳酸低级烷基半酯的酐(它们可以例如通过用卤代甲酸低级烷基酯如氯甲酸低级烷基酯,或用1-低级烷氧羰基-2-低级烷氧基-1,2-二氢喹啉如1-低级烷氧羰基-2-乙氧基-1,2-二氢喹啉处理相应的酸获得;混合O-烷基碳酸酐法),或与二卤代、特别是二氯代磷酸的酐(它们可以例如通过用磷酰氯处理相应的酸获得;磷酰氯法),或与有机酸的酐,如与有机羧酸的混合酐(它们可以例如通过用未取代的或取代的低级烷基-或苯基-低级烷基-酰卤,如苯乙酰氯、新戊酰氯或三氟乙酰氯处理相应的酸;混合羧酸酐法)或与有机磺酸的酐(它们可以例如通过用合适的有机磺酰卤如低级烷基-或芳基-磺酰氯,例如甲磺酰氯或对甲苯磺酰氯处理相应酸的盐如碱金属盐;混合磺酸酐法)和对称酐(它们可以例如在碳二亚胺或1-二乙氨基丙炔存在下,通过缩合相应的酸获得;对称酐法)。
合适的环酰胺特别是具有五元二氮杂环芳族特征的酰胺,例如有咪唑类如咪唑的酰胺(它们可以例如通过用N,N′-羰基二咪唑处理相应的酸获得;咪唑酰胺法),或有吡唑类如3,5-二甲基吡唑的酰胺(它们可以例如,通过用乙酰丙酮处理,经过酰肼获得;吡唑酰胺法)。用作酰化剂的式III酸的衍生物也可以就地制成。例如在合适的N,N-二取代的碳二亚胺如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存在下,将式V的原料与用作酰化剂的酸的混合物反应,可以就地生成N,N′-二取代的脒基酯。另外,在待酰化的式V原料存在下,在N,N′-二取代的碳二亚胺(例如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和N-羟基胺或N-羟基酰胺(如N-羟基琥珀酰亚胺)存在下,以及如果需要在合适的碱如4-二甲氨基吡啶存在下,通过使相应的酸与氨基原料的混合物反应,可生成用作酰化剂的酸的氨基或酰氨基酯。
一般在合适溶剂或稀释剂或其混合物存在下,并且如果需要在缩合剂(当羧基以酐的形式参与反应时,该缩合剂也可以是酸结合剂)存在下,在冷却或加热下,例如在约-30℃至约+150℃、特别是约0℃至+100℃、优选从室温(约+20℃)至+70℃温度范围内,在开放或封闭的反应容器中和/或惰性气氛如氮气氛下,以本身已知的方式进行反应,反应条件取决于是否和如何活化式III酰化剂的羧基。常用的缩合剂是例如碳二亚胺如N,N′-二乙基-、N,N′-二丙基-或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合适的羰基化合物如羰基二咪唑,或1,2-噁唑鎓化合物如2-乙基-5-苯基-1,2-噁唑鎓-3′-硫酸盐和2-叔丁基-5-甲基-异噁唑鎓高氯酸盐,或合适的酰氨基化合物如2-乙氧基-1-乙氧羰基-1,2-二氢喹啉。水溶性的碳二亚胺如N-乙基-N′-(3-二甲氨基丙基)-碳二亚胺是优选的。常用的酸结合缩合剂是例如碱金属碳酸盐或碳酸氢盐,例如碳酸钠或碳酸钾或者碳酸氢钠或碳酸氢钾(通常与硫酸盐一起使用),或有机碱如常用的位阻三低级烷基胺(如N,N-二异丙基-N-乙胺)。
以本身已知的方式,例如通过分级结晶法、色谱法等,可以将异构体混合物分离成单个的异构体。
式II的原料是已知的或者可以按照本身已知的方法制备。其中R1是氢的式II的原料,即星状孢菌素,是市售的并且可通过用Streptomyces staurosporeus发酵制得。与已审查的日本专利公开57-53076(1982年11月11日公开)有关的该菌株以FERMP-3725号保藏于Fermentation Research Institute(Japan)中,参见S.Omura等人的J.Antibiot.30,275-281(1977)。由例如I.Takahashi等人在J.Pharmacol.Exp.Ther.255(3)(1990)1218-1221中和WO-A-8907-105-A(申请人Kyowa Hakko Kogyo KK,日本优先权号为024571,4.2.1988)中描述了其中R1不是氢的式II星状孢菌素衍生物。在其中R1是氢的式I化合物的合成过程中,作为第二产物也可以得到其中R1是羟基或氧代的式I化合物。
式III的原料是新的。式III的酸是通过四氢吡喃-4-醇与式IV的酸反应获得的 其中X是亲核离去基团,R2和R3如上所定义。亲核离去基团X尤其是被合适的无机酸如合适的氢卤酸或合适的磺酸如4-甲苯磺酸酯化的羟基,优选氯。四氢吡喃-4-醇首先在合适的惰性非质子溶剂(如非环或环醚,如二噁烷)中,与合适的碱如氢化钠反应。在合适的惰性非质子溶剂(如非环或环醚,如二噁烷)中,向式IV化合物的溶液中滴加所得的悬浮液。在0℃-150℃、优选在20℃-100℃、例如在所用溶剂的回流温度进行该反应。
本发明还涉及新的式III化合物及其盐,作为制备式I化合物的中间体。式III化合物出人意料地溶于水和有机溶剂。22℃的水溶解度为100-500g/l。因此可能是式III化合物相应的酰基与显著增加的溶解度(例如式I化合物在水和其它溶剂中的溶解度比其它N-酰基-星状孢菌素,如N-苯甲酰-星状孢菌素的溶解度增加了超过10倍)有很大关系。
优选的是其中R2为氢或甲基并且R3是氢或甲基的式III化合物,特别是实施例中描述的式III化合物及其盐。
式III化合物的盐特别是金属或铵盐,例如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盐如钠、钾、镁或钙盐,或者与氨或合适有机胺(如叔单胺,例如三乙胺或三-(2-羟乙基)-胺)或杂环碱(如N-乙基-哌啶或N,N′-二甲基-哌啶)的铵盐。
本发明还涉及上述制备新的式III化合物的方法。
除非另外指明,以本身已知的方法进行包括除去保护基和附加方法步骤的上述方法,例如在惰性溶剂或稀释剂存在或不存在下,并且如果需要在缩合剂或催化剂存在下,在降低或升高的温度下,例如在约-20℃至约150℃、特别是约0℃至约+70℃、优选从约+10℃至约+50℃温度范围内、主要在室温下,在合适的容器中和如果需要在惰性气氛如氮气氛下进行。
如果需要,考虑到分子中所有的取代基,例如如果存在容易水解的基团,则优选使用温和的反应条件,如反应时间短,使用低浓度的弱酸性或碱性试剂,化学计量比,选择合适的催化剂、溶剂、温度条件和/或压力条件。本发明还涉及使用式I化合物,优选其药物组合物治疗人体或动物体,特别是治疗上述疾病。本发明还涉及抑制需要该治疗的温血动物蛋白激酶C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给温血动物施用抑制蛋白激酶C有效剂量的式I化合物。活性成分的剂量特别依赖于疾病的性质、接受治疗的动物种类和大小、生物的抗性和用药方式。例如约70kg体重的温血动物接受1-1500mg、主要是100-1000mg、优选200-800mg、例如500mg式I化合物的日剂量。总的日剂量优选分为每日2-3次施用。口服剂量比非肠道给药剂量大约2-3倍,也就是说将达到所示剂量的上限。
本发明还涉及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含有有效量、特别是预防或治疗上述一种疾病有效量的活性成分,以及可药用载体,这些载体适于局部、经肠例如经口或直肠、或非肠道施用,它们可以是无机或有机的固体或液体。口服使用的特别是片剂或明胶胶囊剂,它们含有活性成分和稀释剂(如乳糖、右旋糖、蔗糖、甘露糖醇、山梨醇、纤维素和/或甘油)、和/或润滑剂(如二氧化硅、滑石、硬脂酸或其盐如硬脂酸镁或硬脂酸钙、和/或聚乙二醇)。片剂还可以含有粘结剂(如硅酸镁铝,淀粉如玉米、小麦或大米淀粉,明胶,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和/或聚乙烯吡咯烷酮),以及如果需要含有崩解剂(如淀粉,琼脂,藻酸或其盐如藻酸钠),和/或泡腾混合物,或吸附剂,染料,调味剂和甜味剂。也可以使用非肠道施用的组合物或输注液形式的本发明可药用活性化合物。这类溶液优选为等渗水溶液或悬浮液,例如可以是冻干组合物,它只含有活性成分或者还含有载体如甘露糖醇,在使用前进行配制。该药物组合物可以是无菌的和/或含有赋形剂如防腐剂、稳定剂、湿润剂和/或乳化剂、加溶剂、调节等渗压的盐和/或缓冲剂。如果需要,该药物组合物可以含有其他药理活性物质如抗生素,所述药物组合物可以以本身已知的方法制备,例如通过常规的混合、制粒、调制、溶解或冻干法制备,并且含有约0.01-90%活性成分,而冻干物含有最高达100%的活性成分、特别是约0.1-50%、优选1-30%,对于局部应用的组合物,活性成分的浓度低于1%是特别合适的。
下列实施例说明本发明,而非限制本发明。在硅胶薄层板(Merck Darmstadt,Germany)上测定Rf值。所用洗脱剂混合物中洗脱剂的比例以体积比(v/v)表示,而温度以℃表示。在表明旋光度时,溶剂或溶剂混合物中的化合物的浓度c以百分数(重量/体积)表示。实施例1在0℃,向在75ml无水N,N′-二甲基甲酰胺中的1.13g(6.5mmol)O-四氢吡喃-4-基-D-乳酸溶液中加入1.17g(7.8mmol)1-羟基苯并三唑和1.61g(7.8mmol)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并在0℃将所得的无色澄清溶液搅拌3小时。然后加入2.33g(5.01mmol)星状孢菌素,在0℃搅拌所得无色悬浮液1小时,在室温搅拌20小时。然后为了确保所用星状孢菌素已经完全反应,再加入在总共25ml无水N,N′-二甲基甲酰胺中的0.38g(2.18mmol)O-四氢吡喃-4-基-D-乳酸、0.39g(2.60mmol)1-羟基苯并三唑和0.54g(2.60mmol)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将批料在0℃搅拌1小时,再在室温搅拌18小时。将所得淡黄色悬浮液倒入300ml水中,并在室温搅拌1小时,吸滤出沉淀的晶体并用水洗涤。弃去水相。将滤物悬浮于130ml二氯甲烷中,并在室温搅拌1.5小时。吸滤出沉淀的N,N′-二环己基脲,并用二氯甲烷洗涤,在30℃通过在高真空下蒸发将滤液浓缩至干。将残余物(黄色晶体)在300克硅胶上经柱色谱(Si60型,Merck9385,0.040-0.063mm)用氯仿进行纯化(每份馏分25ml)。合并馏分220-305,在30℃于高真空下蒸发浓缩至干。将残余物(黄色晶体)从乙酸乙酯中重结晶两次,得到淡黄色晶体状的N-[O-(四氢吡喃-4-基)-D-乳酰]-星状孢菌素,熔点222-223℃(从220℃开始熔结),它仍然含有0.19mol水;[α]D20=166.9±2.0°(c=0.498;甲醇)。
如下获得原料步骤1.1在65℃,向在100ml无水1,4-二噁烷中的3.06g(2.85ml,d=1.074;29.96mmol)四氢-2H-吡喃-4-醇(Fluka,pract.)溶液中加入4.8g(120mmol)60%在油中的氢化钠(Fluka,pract.)。将所得灰色悬浮液搅拌回流2小时,使其再冷却到65℃,然后用8分钟滴加在60ml无水1,4-二噁烷中的3.25g(2.59ml,d=1.25;29.95mmol)S(-)-2-氯丙酸(Fluka,puriss.)。所得棕色悬浮液用100ml无水1,4-二噁烷稀释,并将该批料在搅拌下加热回流3小时。在室温再搅拌14小时。然后用2分钟向所得棕色悬浮液中滴加40ml水,并在高真空下蒸发,将所得黄色溶液浓缩至干。将残余物溶于200ml水中,并将水溶液用250ml乙酸乙酯萃取一次,用150ml乙酸乙酯萃取一次。然后将乙酸乙酯提取液用100ml水洗涤一次。合并所有水相,并用4N盐酸(pH1)酸化。所得溶液用氯化钠饱和,并每次用300ml乙酸乙酯萃取两次。然后每次用150ml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有机相3次。合并所有乙酸乙酯提取液,用硫酸镁干燥,过滤,并在30℃于高真空下蒸发浓缩至干。经球管蒸馏(在0.6mmHg的b.p.约为160℃)纯化残余物(黄色油)。得到淡黄色油状的O-(四氢吡喃-4-基)-D-乳酸;[α]D20=+46.7±0.9°(c=1.058;氯仿)。该油以无色结晶的形式从乙酸乙酯/己烷1∶1中结晶,其熔点为68.7-69.5℃;[α]D20=+48.8±0.8°(c=1;氯仿)。实施例2实施例1终产物的重结晶母液在0.4巴、90g硅胶(Si60型,Merck 9385,0.040-0.063mm)上用二氯甲烷/甲醇(98∶2;每份馏分10ml)进行闪式色谱,通过在高真空下蒸发将馏分23-27浓缩至干,从中分离出黄色晶形的N-[O-(四氢吡喃-4-基)-D-乳酰]-7-氧代-星状孢菌素,熔点206-208℃(未重结晶),(+)FAB,MS(M+H)+=637,[α]D20=+138.7±10.8°(c=0.185;甲醇∶氯仿二1∶1)。实施例3在0℃氩气氛下,向在400ml无水N,N′-二甲基甲酰胺中的8.16g(46.9mmol)O-四氢吡喃-4-基-D-乳酸溶液中加入9.16g(61.0mmol)1-羟基苯并三唑和11.7g(61.0mmol)N-乙基-N′-(3-二甲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并在0℃将所得的无色澄清溶液搅拌3小时。然后加入17.50g(37.5mmol)星状孢菌素,在0℃搅拌所得淡黄色溶液2小时,在室温搅拌19小时。然后将此淡黄色溶液在高真空下蒸发浓缩至干。将残余物与250ml水一起搅拌15分钟,将批料吸滤,用水洗涤所得米色结晶。结晶在0.4巴、在500g硅胶(Si60型,Merck 9385,0.040-0.063mm)上用二氯甲烷/甲醇(98∶2;每份馏分25ml)进行闪式色谱纯化。合并馏分70-140,并在高真空下在30℃蒸发浓缩。残余物从400ml乙酸乙酯中结晶,得到米色结晶的、几乎纯的(根据薄层色谱)N-[O-(四氢吡喃-4-基)-D-乳酰]-星状孢菌素。同样合并上述闪式色谱的馏分45-69和141-170,并在高真空下蒸发浓缩。将如此所得黄色结晶与从第一次重结晶母液得到的黄色结晶再在如上所述同样的条件下于500g硅胶Si60上进行闪式色谱。蒸发浓缩第二次闪式色谱操作的TLC纯馏分后,将该产物与第一次得到的米色结晶合并,再从800ml乙酸乙酯中重结晶,得到米色晶状N-[O-(四氢吡喃-4-基)-D-乳酰]-星状孢菌素,熔点220-222℃(从214℃开始熔结),它仍然含有0.42mol水;[α]D20=+166.6±2.5°(c=0.404;甲醇)。实施例4与实施例3相似,使在15ml无水N,N′-二甲基甲酰胺中的310mg(1.78mmol)O-四氢吡喃-4-基-L-乳酸、347mg(2.31mmol)1-羟基苯并三唑和443mg(2.31mmol)N-乙基-N′-3-(3-二甲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和664mg(1.42mmol)星状孢菌素在0℃反应5小时并在室温和氩气氛下反应16小时,然后进行类似的闪式色谱,得到米色晶状N-[O-(四氢吡喃-4-基)-L-乳酰]-星状孢菌素,熔点302-304℃(从280℃开始熔结;从乙酸乙酯中得到);[α]D20=+145.6±1.8°(c=0.544;氯仿)。如下获得原料步骤4.1与步骤1.1相似,从在总共55ml无水1,4-二噁烷中的1.021g(0.951ml,d=1.074;10mmol)四氢-2H-吡喃-4-醇(Fluka,pract.)、1.60g(浓度60%,在油中)氢化钠(Fluka,pract.)和1.08g(0.863ml,d=1.258;10mmol)R(+)-2-氯丙酸(Fluka,puriss.)制得,经蒸发浓缩乙酸乙酯提取物并经球管蒸馏所得残余物(在0.8mmHg的b.p.约为160℃)后,得到无色油状的O-(四氢吡喃-4-基)-L-乳酸,将其静置固化成无色结晶,熔点为33.7-67.6℃,并且仍然含有0.13mmol(1.3%)的水;[α]D20=-46.7±1.0°(c=1.035;氯仿)。实施例5与实施例3相似,使在10ml无水N,N′-二甲基甲酰胺中的200mg(1.25mmol)O-四氢吡喃-4-基-乙醇酸、244mg(1.62mmol)1-羟基苯并三唑和311mg(1.62mmol)N-乙基-N′-(3-二甲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和466mg(1.0mmol)星状孢菌素在0℃反应2小时并在室温反应18小时,然后进行闪式色谱(与实施例3类似,只是馏分为20ml,产物在馏分15-20中),并将如此纯化的产物从乙酸乙酯/己烷(1∶1)中重结晶,得到米色晶状N-[2-(四氢吡喃-4-基氧)-乙酰]-星状孢菌素,熔点222-224℃(从215℃开始熔结),它仍然含有0.29mol水;[α]D20=+180.0±2.0°(c=0.510;氯仿)。 Rf=0.26(二氯甲烷∶乙醇=95∶5);Rf=0.48(丙酮);Rf=0.64(二氯甲烷∶甲醇=9∶1)。如下获得原料步骤5.1在65℃,向在70ml无水1,4-二噁烷中的2.402g(1.902ml,d=1.074;20.0mmol)四氢-2H-吡喃-4-醇(Fluka,pract.)溶液中加入3.20g(80mmol)60%在油中的氢化钠(Fluka,pract.)。将所得灰色悬浮液搅拌回流3小时,使其再冷却到65℃,然后用20分钟滴加在40ml无水1,4-二噁烷中的1.89g(20.0mmol)氯代乙酸(Fluka,puriss.)。所得灰棕色悬浮液然后再加热回流并在该温搅拌3小时。在室温再搅拌16小时后,用5分钟滴加10ml水,并在高真空下蒸发,将所得淡黄色悬浮液浓缩至干。将残余物溶于20ml水中,并将水溶液每次用20ml乙酸乙酯萃取两次。然后用10ml水洗涤乙酸乙酯提取液一次。合并水相,并用4N盐酸(pH1)酸化。所得溶液用氯化钠饱和,并每次用50ml乙酸乙酯萃取两次。然后每次用20ml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乙酸乙酯相2次。合并所有乙酸乙酯提取液,用硫酸镁干燥,过滤,并在30℃于高真空下蒸发浓缩至干。经球管蒸馏(在0.4mmHg的b.p.约为130℃)纯化残余物(黄色油),得到无色油状的O-(四氢吡喃-4-基)-乙醇酸,将其静置固化成无色结晶,熔点为63.9-70.6℃(从60.2℃开始熔结),并含有0.08mol(0.91%)水。实施例6实施例5的闪式色谱馏分9-11从乙酸乙酯/己烷1∶1中重结晶后,得到黄色晶状的第二种产物,即N-[2-(四氢吡喃-4-基氧)-乙酰]-7-氧代-星状孢菌素,熔点190.7-192.4℃(从187℃开始熔结),它仍然含有0.35mol水;[α]D20=+157.4±2.0°(c=0.491;氯仿)。Rf=0.35(二氯甲烷∶乙醇=95∶5);Rf=0.63(丙酮);Rf=0.73(二氯甲烷∶甲醇=9∶1)。实施例7从实施例5的闪式色谱馏分26-36中得到在溶液中不稳定的米色晶状的第二种产物,即N-[2-(四氢吡喃-4-基氧)-乙酰]-7-羟基-星状孢菌素(非对映异构体的混合物),熔点235-237℃(从227℃开始熔结;从乙酸乙酯/己烷1∶1中得到),它仍然含有0.69mol水;[α]D20=+209.6±2.0°(c=0.125;氯仿)。Rf=0.24(二氯甲烷∶乙醇=95∶5);Rf=0.55(丙酮);Rf=0.55(二氯甲烷∶甲醇=9∶1)。实施例8与实施例3相似,使在50ml无水N,N′-二甲基甲酰胺中的1.327g(7.05mmol)2-甲基-2-(四氢吡喃-4-基氧)-丙酸、1.376g(9.16mmol)1-羟基苯并三唑、1.757g(9.16mmol)N-乙基-N′-(3-二甲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和2.63g(5.64mmol)星状孢菌素在室温和氩气氛下反应24小时,然后在0.4巴(每份馏分20ml)在500g硅胶(Si60型,Merck 9385,0.040-0.063mm)上用二氯甲烷/丙酮(9∶1;馏分1-100)和二氯甲烷/丙酮(1∶1;馏分100-200)进行闪式色谱,得到N-[2-甲基-2-(四氢吡喃-4-基氧)-丙酰]-星状孢菌素。为了进一步纯化,将馏分134-170合并,并在30℃于高真空下蒸发浓缩至干。所得残余物再在0.4巴、在100g硅胶(Si60型,Merck 9385,0.040-0.063mm)上用二氯甲烷/甲醇(98∶2;每份馏分25ml)进行闪式色谱纯化。将馏分21-28合并,并在30℃于高真空下蒸发浓缩。残余物从13ml乙酸乙酯/环己烷(1∶4)中重结晶,得到淡米色晶状的N-[2-甲基-2-四氢吡喃-4-基氧)-丙酰]-星状孢菌素,熔点209-211℃(从204℃开始熔结);它仍然含有0.38mol(1.07%)水;[α]D20=+154.7±2.0°(c=0.497;氯仿)。如下获得原料步骤8.1a在0-9℃和氩气氛下、用15分钟向在20ml无水四氢呋喃中的20ml(40mmol)二异丙基氨化锂(在四氢呋喃/环己烷中的2M溶液)溶液中滴加在20ml无水四氢呋喃中的3.48g(20mmol)O-(四氢吡喃-4-基)-D-乳酸溶液。所得红色溶液在0℃搅拌1小时,然后冷却到-75℃。用2分钟滴加在10ml无水四氢呋喃中的2.84g(1.25ml,d=2.280;20mmol)碘甲烷溶液,在此过程中温度上升至-61℃,并且溶液颜色变黄。随着温度渐渐升至室温再搅拌该黄色溶液14小时,并将所得黄色悬浮液倒入100ml冰水中,每次用100ml乙酸乙酯萃取该批料两次。然后用50ml水洗涤乙酸乙酯相一次。合并水相,用4N盐酸酸化,并每次用100ml乙酸乙酯萃取两次。然后每次用50ml水洗涤乙酸乙酯相两次,合并乙酸乙酯相,用硫酸钠干燥,并在30℃高真空下蒸发浓缩至干。将粗产物溶于30ml乙酸乙酯中,并在室温向所得溶液中加入2.73ml二环己胺(Flura,puriss.)。吸滤出缓慢沉淀的结晶,用少量乙酸乙酯洗涤,并从每次30ml的乙酸乙酯中重结晶两次,得到无色晶状的2-甲基-2-(四氢吡喃-4-基氧)-丙酸二环己基铵盐,它在131.7-137.8℃熔融(从128℃开始熔结)。
该盐可直接用于进一步合成,或者按下述方法反应制得游离的2-甲基-2-(四氢吡喃-4-基氧)-丙酸。将3.8g(0.01mol)上述的二环己基铵盐溶解在50ml水中,用4N盐酸将该溶液调至pH为1。吸滤除去沉淀的氯化二环己基铵并用少量水洗涤。将水相每次用100ml乙酸乙酯萃取两次,将提取液每次用50ml水洗涤两次,合并洗涤后的提取液,用硫酸钠干燥并在30℃和高真空下蒸发浓缩至干。将残余物在环己烷中重结晶,得到无色晶状的2-甲基-2-(四氢吡喃-4-基氧)-丙酸,熔点90.2-93.8℃(从79.5℃开始熔结)。
或者可以按照H.Gliman和G.R.Wilder在J.Am.Chem Soc.77,6644(1955)中所述,按下述方法获得2-甲基-2-(四氢吡喃-4-基氧)-丙酸步骤8.1b将5.10g(50mmol)四氢-2H-吡喃-4-醇(Fluka,pract.)溶于48.0g(60ml,d=0.79;826mmol)无水丙酮(Fluka,puriss)中。在室温和搅拌下向该溶液中渐渐加入8.11g(5.45ml,d=1.49;68mmmol)氯仿(Fluka,puriss.)和9.60g(240mmol)氢氧化钠(Merck,p.a.),用10分钟使反应混合物的温度从23℃升至58℃(回流)。在58℃30分钟后使所得无色悬浮液缓缓地自然冷却。将其再加热回流并在此温度再搅拌5小时。再冷却后,将此批料在30℃高真空下蒸发浓缩至干。将残余物溶于50ml水中,用4N盐酸(pH1)酸化,并每次用100ml乙酸乙酯萃取两次。提取液每次用50ml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两次。合并乙酸乙酯相,用硫酸钠干燥,过滤并再蒸发浓缩。残余物再在500g硅胶(Si60型,Merck 9385,0.040-0.063mm)上用二氯甲烷/甲醇/水70∶30∶5进行柱色谱纯化(每份馏分20ml)。将馏分47-80合并,并在30℃于高真空下蒸发浓缩。将残余物(3.10g;油脂状结晶)悬浮于30ml乙醚中。在室温搅拌该悬浮液1/2小时。吸滤出所得结晶并用乙醚洗涤。将滤出物溶于15ml水和20ml乙酸乙酯的混合物中,用4N盐酸将pH调至1,并分离出乙酸乙酯。用总共20ml的水洗涤乙酸乙酯相后,合并所有乙酸乙酯相,用硫酸钠干燥,并在30℃于高真空下蒸发浓缩。将残余物(0.41g)溶于10ml乙酸乙酯中,并向该溶液中加入0.437ml二环己胺(Fluka,puriss.),得到无色晶状的2-甲基-2-(四氢吡喃-4-基氧)-丙酸二环己基铵盐,它在136.6-138.8℃熔融(从130℃开始熔结),也可以如上反应得到游离的2-甲基-2-(四氢吡喃-4-基氧)-丙酸。
或者也可以按照下列方法获得2-甲基-2-(四氢吡喃-4-基氧)-丙酸二环己基铵盐步骤8.1c将10.21g(100mmol)四氢-2H-吡喃-4-醇(FLuka,pract.)溶于350ml无水1,4二噁烷(Fluka,puriss.)中。所得溶液加热到65℃。然后在65℃加入12.0g(300mmol)氢化钠(浓度60%,在油中;Fluka,pract.)。将所得灰色悬浮液回流搅拌3小时,然后再冷却到65℃。冷却后用25分钟滴加在150ml无水二恶烷中的16.70g(100mmol)α-溴异丁酸(Fluka,pract.)中的溶液。将使所得悬浮液在回流下再搅拌3小时,然后在室温搅拌17小时。小心地滴加25ml水,在高真空下将此黄色悬浮液蒸发浓缩至干。将残余物溶于50ml水中,并每次用100ml乙酸乙酯萃取两次。然后用50ml水洗涤提取液一次。合并水相,用4N盐酸调节至pH1,用氯化钠饱和并每次用50ml乙酸乙酯萃取两次。提取液每次用50ml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两次。合并所有乙酸乙酯相,用硫酸钠干燥,过滤并在高真空下蒸发浓缩。残余物(5.22g,黄色油)在0.4巴、在500g硅胶(Si60型,Merck 9385,0.040-0.063mm)上用二氯甲烷/甲醇(9∶1;馏分1-50)、二氯甲烷/甲醇(4∶1;馏分51-150)和二氯甲烷/甲醇(7∶3;馏分151-225)进行闪式色谱纯化(每份馏分25ml)。将馏分16-200合并,并在高真空下蒸发浓缩。将残余物与25ml乙醚在室温一起搅拌1/4小时。吸滤出所得结晶并用乙醚洗涤。将无色结晶溶于10ml水中,用4N盐酸将pH调至1,并每次用20ml乙酸乙酯萃取两次,将乙酸乙酯相每次用10ml水洗涤两次,然后合并,用硫酸钠干燥,过滤并在高真空下蒸发浓缩。将残余物溶于10ml乙酸乙酯中,并向其中加入0.317ml二环己胺,得到无色晶状的2-甲基-2-(四氢吡喃-4-基氧)-丙酸二环己基铵盐,它在136.5-138.8℃熔融(从130℃开始熔结)。实施例9以常规方法制备具有下列组成的、各含20mg活性成分(例如前述实施例中所述一种式I化合物)的片剂组成活性成分20mg小麦淀粉60mg乳糖50mg胶态二氧化硅5mg滑石9mg硬脂酸镁1mg145mg制备将活性成分与部分小麦淀粉、与乳糖和胶态二氧化硅混合,并将混合物过筛。在水浴上将另一部分小麦淀粉与5倍量的水制成膏体,将粉末混合物与膏体一起捏和,直到形成略具塑性的料。
将塑性料通过约3mm筛目的筛,并干燥,将所得干颗粒再次过筛。然后加入剩余的小麦淀粉、滑石和硬脂酸镁并混合,并将该混合物压制成片重145mg和具有断裂凹口的片剂。实施例10N-[O-(四氢吡喃-4-基)-D-乳酰]-星状孢菌素的体内抗肿瘤活性如下配制该物质将12.5mg活性物质溶于0.25ml二甲基亚砜中,并与50μl吐温80混合。然后加入4.7ml0.9%的氯化钠溶液,并将其充分混合。
用皮下植入人膀胱瘤T24的雌性Balb/c无毛小鼠测定抗肿瘤活性。使动物经口服用异氟烯(forene)麻醉,在第0天在动物左胁腹皮下植入约25mg固体肿瘤,并用缝合钳封住小切口。在植入后的第6天,将小鼠随机分组,每组6只动物,并开始治疗。以不同的剂量每日施用一次进行15天治疗。每周用滑动标尺量肿瘤两次并计算肿瘤的体积。结果汇总于下表中,其中″剂量″为日剂量,″admin.″为用药方式,″exper.″为实验,p.o.为口服给药,i.p.为腹膜内给药,而″T/C%″为接受治疗的小鼠与未治疗的小鼠的百分商数值。商数越小,用药方式越有效。剂量[mg/kg]admin. 平均肿瘤体积[T/C%]Exper.1Exper.26.25 p.o. 15 123.13 p.o. 17 141.56 p.o. 310.78 p.o. 583.00 i.p. 9 111.50 i.p. 14 190.75 i.p. 320.38 i.p. 620.19 i.p. 74实施例11测定N-[O-(四氢吡喃-4-基)-D-乳酰]-星状孢菌素的最大耐受剂量(MTD)用在二甲基亚砜/吐温80/氯化钠溶液(见实施例10的配制)中的N-[O-(四氢吡喃-4-基)-D-乳酰]-星状孢菌素,每个剂量经i.p.或p.o.治疗3只雌性Balb/c小鼠。增加剂量,直到动物在7天内死亡。MTD(p.o.)62.5mg/kgMTD(i.p.)31.25mg/kg。
权利要求
1.式I的N-(四氢吡喃-4-基氧-链烷酰基)-星状孢菌素衍生物, 其中所述构型仅用于说明相对立体化学,而绝对立体化学与星状孢菌素一致,并且其中R1是氢,羟基,低级烷氧基或氧代,R2是氢或C1-4烷基,以及R3是氢或C1-4烷基。
2.按照权利要求1的式I化合物,其中R3是氢。
3.按照权利要求1的式I化合物,其中R1是氢、羟基或氧代,R2是氢或C1-4烷基,以及R3是氢或C1-4烷基。
4.按照权利要求1的式I化合物,其中R1是氢或氧代,R2是氢或C1-4烷基,以及R3是氢。
5.按照权利要求1的式I化合物,其中R1是氢或氧代,R2是氢或甲基,以及R3是氢。
6.按照权利要求1-5的任一权项的式I化合物,当R2不同于R3时,该化合物在C-R2原子处具有(D)-构型。
7.按照权利要求1的N-[O-(四氢吡喃-4-基)-D-乳酰]-星状孢菌素。
8.按照权利要求1的N-[2-(四氢吡喃-4-基氧)-乙酰]-星状孢菌素。
9.按照权利要求1的式I化合物,选自N-[O-(四氢吡喃-4-基)-D-乳酰]-7-氧代-星状孢菌素,N-[O-(四氢吡喃-4-基)-L-乳酰]-星状孢菌素,N-[2-(四氢吡喃-4-基氧)-乙酰]-7-氧代-星状孢菌素,N-[2-(四氢吡喃-4-基氧)-乙酰]-7-羟基-星状孢菌素,和N-[2-甲基-2-(四氢吡喃-4-基氧)-丙酰]-星状孢菌素。
10.抑制蛋白激酶C的药物组合物,含有抑制蛋白激酶C有效量的权利要求1的式I化合物及可药用载体。
11.式III的四氢吡喃-4-基氧-链烷酸, 其中R2是氢或C1-4烷基,以及R3是氢或C1-4烷基。
全文摘要
式I的N-(四氢吡喃-4-基氧-链烷酰基)-星状孢菌素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和新的中间体以及该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式I化合物高度选择性地抑制蛋白激酶C并且尤其可用作抑制肿瘤的活性成分。其中RRR
文档编号A61P17/00GK1097761SQ9410491
公开日1995年1月25日 申请日期1994年5月6日 优先权日1993年5月7日
发明者O·韦克 申请人:西巴-盖尔基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