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双喹诺里西啶结构生物碱的抗癌药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072585阅读:7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含双喹诺里西啶结构生物碱的抗癌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药物,尤其是抗癌药。
肿瘤是目前世界医药界急待攻克的难题。现在使用的抗癌化疗药毒性和制作用大,如何发现疗效更高和毒性更低的抗癌新药是人们急切的需要。从天然产物,从中草药中获取抗癌活性成份,是当今国际上寻找抗癌新药的重要方向和途径。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含双喹诺里西啶结构生物碱的抗癌活性高而毒性低的抗癌药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抗癌药由具有双喹诺里西啶结构的生物碱与药用载体及添加剂混合制成,其剂型可根据需要,按常规制药工艺制成针剂,片剂、胶囊等剂型。
本发明的抗癌药所述的双喹诺里西啶结构的生物碱可以是苦豆碱或拉马宁碱或苦参碱或氧化苦参碱或槐果碱或槐定碱。
本发明抗癌药例举的六种具有双喹诺里西啶结构的生物碱对动物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实验如下一、药物从苦豆子中分离的具有双喹诺里西啶结构的生物碱是苦豆碱、拉马宁碱、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和槐定碱。
二、动物昆明种小鼠,C57BL/6纯系鼠,♀♂兼有,体重20±2g,由江西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三、动物移植瘤株肉瘤180,艾氏腹水癌(实体型,腹水型)、宫颈癌14、小鼠Lewls肺癌,均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或中国医科院北京药物研究所提供。
四、方法药物配置和剂量、各生物碱初摸毒性、治疗量的确定、动物瘤细胞的接种、分组、给药途径、疗效评价等均按照“全国抗癌药物筛选规程”及1989年南宁会议制定的“抗癌药物体内药效试验规程”进行。
五、实验结果见表1。
表1六种生物碱对动物移植瘤(实体瘤)的抑制作用
注ip=腹腔注射,s-18=内瘤180,ECs=艾氏腹水癌,U14=宫颈癌14,ig=经口给药六、疗效1、苦豆碱对肉瘤180及艾氏腹水癌的抑制率是35.9~48.0%(P<0.01)。
2、拉马宁碱对肉瘤180的抑制率是15.0~28.3%(P>0.05)。
3.苦参碱对肉瘤180的抑制率是21.6%(P>0.05),对腹水型癌的抑制率是36.6%(P<0.05)。
4、氧化苦参碱对肉瘤180和腹水型癌的抑制率是34.9-38.5(P<0.05)。
5、槐果碱对肉瘤180和宫颈癌14的抑制率是33.0~44.8%(P<0.05~0.01)。
6、槐定碱对肉瘤180和宫颈癌14的抑制率是30.0~60.0%(P<0.05~0.01),对Lewls肺癌的抑制率是55.0%(P<0.01)。
上述实验过程中动物体重不下降,动物未死亡,证实在药效范围内,这些生物碱的毒性低。且对癌瘤180等动物移植瘤实体瘤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由此可见,采用由具有双喹诺里西啶结构的生物碱制备抗癌药物对多种动物移植瘤有抗癌活性,对多种癌症的抗癌作用明显而稳定。其毒副反应低,不降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无致突变及无致畸作用,在体内无蓄积现象,与目前临床常用的抗癌化疗药物比较有明显的优点。是很有价值的抗癌新药。
本发明抗癌药所述的喹诺里西啶结构式以及具有双喹诺里西啶结构的六种生物碱结构式见以下附图

图1是喹谱里西啶的结构式;图2是双喹诺里西啶的结构式。
图3是苦豆碱的结构式;图4是拉马宁碱的结构式;图5是苦参碱的结构式;图6是氧化苦参碱的结构式;图7是槐果碱的结构式;图8是槐定碱的结构式。
本发明抗癌药的具体制备方法由以下实施例给出实施例1取苦豆碱25克,加赋形剂混合,制成针剂或压制成片剂或制成胶囊,每2ml针剂或每片或每胶囊含苦豆碱25毫克。
实施例2取拉马宁碱25克,加赋形剂混合,制成针剂或压制成片剂或制成胶囊,每2ml针剂或每片或每胶囊含拉马宁碱25毫克。
实施例3取苦参碱25克,加赋形剂混合,制成针剂或压制成片剂或制成胶囊,每2ml针剂或每片或每胶囊含苦参碱25毫克。
实施例4取氧化苦参碱25克,加赋形剂混合,制成针剂或压制成片剂或制成胶囊,每2ml针剂或每片或每胶囊含氧化苦参碱25毫克。
实施例5取槐果碱25克,加赋形剂混合,制成针剂或压制成片剂或制成胶囊,每2ml针剂或每片或每胶囊含槐果碱25毫克。
实施例6取槐定碱25克,加赋形剂混合,制成针剂或压制成片剂或制成胶囊,每2ml针剂或每片或每胶囊含槐定碱25毫克。
权利要求
1.含双喹诺里西啶结构生物碱的抗癌药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由具有双喹诺里西啶结构的生物碱与药用载体及添加剂混合制备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双喹诺里西啶结构生物碱的抗癌药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双喹诺里西啶结构的生物碱是苦豆碱或拉马宁碱或苦参碱或氧化苦参碱或槐果碱或槐定碱。
全文摘要
含双喹诺里西啶结构生物碱的抗癌药及其制备方法,该抗癌药由具有双喹诺里西啶结构的生物碱与药用载体及添加剂混合制成。动物实验证明:该抗癌药对多种动物移植瘤有抗癌活性,对多种癌症的抗癌作用明显而稳定。其毒副反应低,不降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无致突变及无致畸作用,在体内无蓄积现象,与目前临床常见的抗癌化疗药物比较有明显的优点。是很有价值的抗癌新药。
文档编号A61K31/445GK1231890SQ9910165
公开日1999年10月20日 申请日期1999年2月10日 优先权日1999年2月10日
发明者李雪梅, 潘达鑫, 许军, 周仲保 申请人:江西中医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