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67307阅读:6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以植物中草药为原料制成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中风病(急性脑血管病)又称为“卒中”,是一类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的常见、多发性疾病。中风病可发于各个年龄组,但以中年以上多见,尤其是高血压患者。其临床特点为起病急,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约3/4的存活者留下后遗症,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力,其中以脑出血和脑血栓形成为主要原因。中风致残率如此之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对部分急性期和恢复期病例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针对中风急性期和恢复期开发疗效确切的中药新药,对减少或减轻中风后遗症,降低其病残率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国内医药工作者努力发掘祖国中医药宝库,相继研制开发出一些中成药,据检索,载入部颁标准及近年研制的治疗中风病中成药约有20余种。按其功效可分为益气活血类,如消栓口服液、消栓再造丸、消栓通络片、抗栓保荣胶囊、麝香抗栓丸、芪棱片、偏瘫复原丸等;活血化瘀类,如中风回春丸、华佗再造丸、血栓通注射液、灯盏花素片、脑血康口服液、通络活血片、脑得生片、脑血栓片等;祛风通络类,如参桂再造丸、再造丸、回天再造丸、醒脑再造丸、大活络丸、风痛丸、清眩治瘫丸等;清热熄风开窍类,如牛黄清心丸、牛黄醒脑丸、清开灵、安宫牛黄丸、至宝丹、苏合香丸等。其中再造丸类多由补气、祛风、清热、熄风、通络类药物杂合而成,宜于中风后遗症期使用;清热熄风开窍类以急性期中脏腑为适应症;众多活血化瘀及益气活血类药物的适应症主要为中风病后遗症期。总之,目前治疗中风病的中成药虽然不少,但适应症为中风后遗症品种较多,而急性期和恢复期的药物较少,组方择药具有特点的更少。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服用方便,起效快,疗效好,以中风病急性期和恢复期气虚血瘀证为适应证候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原理如下。应用黄芪善大补中气、益元气而通调血脉为君药;黄花倒水莲辅助黄芪以增强益气之效,且与丹参为伍,活血散瘀通络,补君药之不逮,二者共为臣药;以三叶青、三七佐助臣药散瘀通脉,荠菜利肝气以畅气血,和脾胃而利化源,杜仲、制首乌益精血以资化气,补肝肾而强筋骨,五味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并能益气健脾。各药和合,标本同治,共奏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之功。
各原料药在本药物组合物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是黄 芪9~19% 黄花倒水莲16~35% 丹 参9~19%三叶青12~30% 荠 菜9~19%三 七1~5%杜 仲6~17% 制 首 乌6~17%甘 草1~5%其制备方法是丹参以乙醇醇提二次,分离药液制得相对密度为1.30的醇浸膏;黄芪、黄花倒水莲、三叶青、荠菜、杜仲、制首乌、甘草与醇提后的丹参药渣合并,用水煎煮二次,药液经减压浓缩,制得相对密度为1.35~1.40的稠膏。合并稠膏与醇浸膏,用真空干燥法制得干膏粉,粉碎后加入经灭菌的三七细粉混匀,按常规制剂法制得胶囊成品药。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以中药和较少使用的草药组方制成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成药,具有服用方便,临床起效快,药效持久,安全无毒的特点。胶囊剂采用干膏粉制粒,其载药量大,溶解性好,生物利用度高,对中风恢复期及僵硬期同样有效,适用于脑血栓、偏瘫、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亦可用于肝癌及鼻咽癌的辅助治疗。
临床疗效观察脑血栓、中风偏瘫病例102例,为1996年12月1日至1997年4月30日在湖南湘雅医院神经外科37病室留观和住院的脑血栓病人,其中男60例,女42例,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为56+12(X+S)。对入院的脑血栓(有偏瘫)病人按先后顺序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病人入院后体检CT诊断,神志状态、综合功疗结果记录于观察表中,治疗组用本发明药物组合物胶囊,对照组用乐脉颗粒,疗效评分根据卫生部93年颁发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临床治疗实测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情况如下表
临床观察结果表明本发明药物组合物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病(脑血栓形成)恢复期有较好疗效,其对证、病的总有效率为98.6%,该品种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对CT亦有一定改善作用,观察过程中没有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主要药效学试验研究表明1、本发明胶囊能明显地降低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大鼠脑指数、脑含水量、脑组织血管通透性、过氧化脂质(LPO)含量的作用,能明显提高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
2、本发明胶囊能明显增加正常家犬脑血流量,而对脑血管压力无明显影响。
3、本发明胶囊能明显抑制正常大鼠体内动脉血栓形成,降低血栓重量。
4、本发明胶囊能明显抑制正常大鼠血小板聚集功能,降低1min及最大血小板聚集率。
5、本发明胶囊能明显降低气虚血瘀证大鼠的症状体征和全血(高切、低切)、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
6、本发明胶囊能显著延长小鼠凝血时间。
上述实验指标与同剂量的偏瘫复原丸比较作用大多为强或相当。结果提示本发明胶囊具有改善急性缺血性脑损害引起的脑组织水肿,增强缺血后脑组织抗自由基损害能力,在不影响脑血管血压的基础上,通过增加脑组织血流量,达到改善缺血后脑组织供血的作用;此外尚能较为全面地改善机体血液、血浆、红细胞及血小板的凝血功能,抑制血栓形成,延长凝血时间。所有这些表明该药具有较好的益气活血、化瘀通络的作用。为该药临床功能主治及应用提供了有力的药效学依据。
动物急性毒性试验研究表明小鼠对该品的最大耐受量>360g/Kg体重,该剂量相当于人临床体表面等效量约74.4倍,相当于人临床体重等效量约677倍;长期毒性试验表明该品40g/Kg体重给大鼠连续灌服十周,对大鼠的一般情况、血液学、血液生化学指标、重要脏器组织脏器系数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无异常,表明该品在推荐人用剂量临床应用是安全的。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胶囊制备方法实施例如下(1)称取丹参320g置于提取罐中,第一次加6倍量95%乙醇回流1.5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减压浓编至相对密度为1.30(60℃测);第二次加6倍量50%乙醇回流1.5小时,滤过,回收乙醇,减压浓编至相对密度为1.30(60℃测),其醇浸膏得率约为13%;(2)称取黄芪320g,黄花倒水莲530g,三叶青480g,荠菜320g,杜仲210g,制首乌210g,甘草30g,加水浸泡0.5小时,与经醇提后的丹参药渣合并,第一次加12倍量水,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10倍量水,煎煮1.5小时。合并水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编至相对密度为1.35~1.40(60℃测)的稠膏,其水浸膏得率约为16%;(3)将稠膏与醇浸膏合并,真空干燥(60℃,-0.08MPa)制得干膏粉,粉碎;(4)称取三七60g进行粉碎,过80目筛,得细粉,经60Co-r射线灭菌;(5)将经60Co-r灭菌的三七细粉加入粉碎的干膏粉中混匀,用95%乙醇制软材,过14目筛制湿颗粒,在40~60℃低温干燥,得胶囊内容物约450g,约制成1000粒。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中药黄芪、丹参、三七、杜仲、制首乌、甘草和草药黄花倒水莲、三叶青、荠菜组方而成,各原料药在配方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是黄芪、丹参、荠菜分别为9~19%,杜仲、制首乌分别为6~17%,三七、甘草分别为1~5%,黄花倒水莲16~35%,三叶青12~30%。
2.一种制备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药物组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丹参以乙醇醇提二次,分离药液制得相对密度为1.30的醇浸膏;黄芪、黄花倒水莲、三叶青、荠菜、杜仲、制首乌、甘草与醇提后的丹参药渣合并,用水煎煮二次,药液经减压浓缩,制得相对密度为1.35~1.40的稠膏;合并稠膏与醇浸膏,用真空干燥法制得干膏粉,粉碎后加入经灭菌的三七细粉混匀,按常规制剂法制备胶囊。
3.根据权利要求2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合并的稠膏与醇浸膏的真空干燥温度为55~65℃,真空度为-0.06~-0.1Mpa;三七粉细度小于80目,灭菌采用60Co-r射线;药物组合物用95%乙醇制软材,粒度小于14目,低温干燥温度为40~60℃。
全文摘要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由中药黄芪、丹参、三七、杜仲、制首乌、甘草和草药黄花倒水莲、三叶青、荠菜组方而成。将上述原料药中的丹参制成醇浸膏,三七制成细粉并灭菌,其余药物则与醇提后的丹参药渣合并制得水煎液稠膏;合并稠膏与醇浸膏真空干燥制成干膏粉,再与三七细粉混匀,按常规制剂法制备胶囊。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具有服用方便,临床起效快,药效持久,安全无毒的特点,对中风恢复期及僵硬期同样有效,适用于脑血栓、偏瘫、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亦可用于肝癌及鼻咽癌的辅助治疗。
文档编号A61P35/00GK1253813SQ9911562
公开日2000年5月24日 申请日期1999年11月2日 优先权日1999年11月2日
发明者黄治源 申请人:黄治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