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成分分离容纳装置和多血小板血浆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531207阅读:来源:国知局
有在其直径向下方渐减后,底面成为平坦的形状。
[0058]第I容纳容器22如图2所示,与血液储存容器21同样地是纵长的圆筒形状,其直径和高度均比血液储存容器21大一圈而构成。第I容纳容器22的一端即上端也成为开口,被第I帽盖23嵌合而能够密闭。在第I容纳容器22的另一端即下端部附近,形成第I容纳容器22的直径向下渐减后,使底面变平坦的截顶圆锥形状上下反转后的形状。
[0059]第I容纳容器22从能够识别储存在血液储存容器21内的血液的观点考虑,优选由具有透明性的材料构成,另外,优选由刚性较大的材料构成。作为构成第I容纳容器22的材料,具体而言,可以举出聚碳酸酯、聚乙烯、聚丙烯、聚酯、聚甲基戊烯、甲基丙烯酸类、ABS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PE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氯乙烯等硬质合成树脂。另外,硬质合成树脂是指,具有不容易因为由后述的流体的注入引起的容器内部空间的压力变动而变形的程度的硬度的合成树脂。
[0060]在第I容纳容器22的上端附近的外侧面形成有螺纹牙,能够与具有对应于该螺纹牙形状的螺纹槽的保护帽盖(无图示)螺纹连接。通过将保护帽盖与第I容纳容器22螺纹连接,可以防止后述的第I帽盖23在血液成分分离容纳操作中从第I容纳容器22脱落。
[0061]第I帽盖23的平面形状是圆形,其直径与第I容纳容器22的外径大致相同(参照图2)。在第I帽盖23的一面即下面,形成有能够与第I容纳容器22连接的第I连接部24和配置在第I连接部24的内侧且能够与血液储存容器21连接的第2连接部25。第I连接部24和第2连接部25具有朝向下方突出的形状。
[0062]第I连接部24的外径与第I容纳容器22的开口的内径大致相同,使得第I容纳容器22的开口附近能够被嵌合于第I连接部24的外周面。第2连接部25的外径与血液储存容器21的开口的内径大致相同,使得血液储存容器21的开口附近能够被嵌合于第2连接部25的外周面。
[0063]S卩,第I实施方式中,血液储存容器21和容纳其的第I容纳容器22这两者均被第I帽盖23嵌合而构成。而且,第I容纳容器22通过被第I帽盖23嵌合而被密闭。另外,由此,在血液储存容器21的外侧与第I容纳容器22的内侧之间形成压力调整空间26,该压力调整空间26是独立于血液储存容器21的内部空间的空间。
[0064]介于第I连接部24的外周面与第I容纳容器22的开口附近的内周面之间配置有用于提高压力调整空间26的密闭性的密闭构件(无图示)。由此,可以确保压力调整空间26的更确实的密闭构造。
[0065]作为密闭构件,例如,可以使用由硅橡胶构成的环状构件。另外,密闭构件只要是能够冠覆第I连接部24的外周面的构成即可,作为素材,不限于上述硅橡胶,可以使用各种橡胶、各种弹性体等弹性构件。
[0066]另外,密闭构件也可以配置在第2连接部25的外周面与血液储存容器21的开口附近的内周面之间。
[0067]在血液储存部2设置有向血液储存容器21导入血液的血液导入路27、以及从血液储存容器21中导出血液的一部分成分的成分导出路28。第I实施方式中,血液导入路27和成分导出路28,如图2所示,被设置于第I帽盖23。血液导入路27和成分导出路28,在第I帽盖23上,通过形成从其上面贯通至下面的贯通孔而设置。
[0068]另外,第I帽盖23的下面的面对血液储存容器21的内部空间的部分的形状,如图2所示,优选是朝上方向渐次缩径而成的形状。进而,优选在其顶部设置有贯通孔即成分导出路28而成的构成。如果是上述构成,则在将血液储存容器21内被分离后的血液成分导出到成分容纳容器31时,能够毫无浪费地导出血液成分。
[0069]在血液导入路27上连接有作为血液导入管的采血管5,从对象者采取的血液经采血管5和血液导入路27,被无菌地储存在血液储存部2 (血液储存容器21)内。血液导入路27和采血管5通过使采血管5的端部卡合于设置在第I帽盖23中的形成有血液导入路27的部分的上面侧的第I突起部231而被连接。
[0070]第I实施方式的血液成分分离容纳装置I进一步具备设置于采血管5、作为将抗凝固剂导入血液储存容器21的抗凝固剂导入部的混注口 51。作为从混注口 51导入血液储存容器21的抗凝固剂,可以举出柠檬酸钠、EDTA、肝素、ACD(Acid Citrate DextroseSolut1n)等。从多血小板血浆的调制前或调制中的血液中的血小板的保存性的观点考虑,优选将柠檬酸钠作为抗凝固剂从混注口 51导入血液储存容器21。
[0071]血液储存部2如图2所示,具备能够将流体注入压力调整空间26的注入孔29。另夕卜,向压力调整空间26注入流体的注入设备(无图示)被连结于注入孔29。第I实施方式中,注入孔29被设置于第I帽盖23。详细来说,注入孔29是设置于第I帽盖23的贯通孔,形成于第I帽盖23中的第2连接部25的外侧且第I连接部24的内侧的区域。
[0072]流体注入管291的一端被连接于注入孔29,注入设备被连接于流体注入管291的另一端。作为注入设备,可以使用泵、气缸等。
[0073]而且,通过用注入设备从注入孔29注入流体,压力调整空间26被加压。这时,形成压力调整空间26的外侧的第I容纳容器22由于不具有可挠性,因此具有可挠性的血液储存容器21受到压力调整空间26的加压的影响而变形为将要挤破。另外,由于压力调整空间26被加压而变形为将要挤破的血液储存容器21,通过对加压后的压力调整空间26进行减压,可以恢复为原来的形状。另外,通过后述的夹板6引起的连结管4的阻挡或阻挡的解除,也可以使压力调整空间26和血液储存容器21的内部空间产生压力差,因此也可以使血液储存容器21变形。如此,通过使血液储存容器21变形,可以无菌地且容易地进行后述的血液的一部分成分的从第I容纳容器22向成分容纳部3的导出、从成分容纳部3向第I容纳容器22的返送。
[0074]被注入压力调整空间26的流体可以是空气等气体,也可以是水等液体。另外,作为流体,也可以使用凝胶状物质。使用水等液体、凝胶状物质作为流体时,由于流体的体积不会因注入时的加压而变化,因此可以正确地把握向成分容纳部3导出的血液成分的量,从这一点考虑是优选的。
[0075]连结管4如图2所示,无菌地连结血液储存部2和成分容纳部3。第I实施方式中,连结管4由具有可挠性的管构成,连结形成于第I帽盖23的成分导出路28和形成于后述的第2帽盖33的成分导入路37。连结管4和成分导出路28,通过使连结管4的一端卡合于设置在第I帽盖23中的形成有成分导出路28的部分的上面侧的第2突起部232而被连接。
[0076]夹板6设置于连结管4,阻挡后述的血液的一部分成分的从第I容纳容器22向成分容纳部3的导出、从成分容纳部3向第I容纳容器22的返送。
[0077]成分容纳部3如图2所示,具备:成分容纳容器31、容纳成分容纳容器31的第2容纳容器32、接合于成分容纳容器31和第2容纳容器32的第2帽盖33、以及连接于第2帽盖33的作为返送管的金属针371。
[0078]成分容纳容器31是纵长的圆筒形状,侧面由具有可挠性的材料构成。作为具有可挠性的材料,可以使用与上述的血液储存容器21相同的材料。成分容纳容器31的一端即上端成为开口,连接于第2帽盖33而被密闭。成分容纳容器31具备:设置于成分容纳容器31的下端的成分采取口 34、在成分采取口 34的下部突出的圆筒形的圆筒部341、以及安装在圆筒部341的帽盖体342。
[0079]成分采取口 34被形成于成分容纳容器31的另一端即下端部。该成分采取口 34是为了将被容纳的血液成分采取到成分容纳容器31中而设置的。成分采取口 34通过在成分容纳容器31的底面的一部分上设置薄膜状的厚度薄的区域而形成。
[0080]圆筒部341以在形成了成分采取口 34的区域,从成分容纳容器31的底面向下方突出的方式形成。圆筒部341是中空的圆筒形。
[0081]帽盖体342被安装于圆筒部341。被容纳在成分容纳容器31内的血液成分可以通过取下帽盖体342后用注射针等穿刺工具刺破成分采取口 34来采取。此时,由于在形成了成分采取口 34的区域形成有中空的圆筒部341,因此可以确实地将穿刺工具穿刺成分采取P 34ο
[0082]另外,成分容纳容器31的底面形状如图2所示,优选是朝下方向渐次缩径而成的形状。进而,优选其顶部设置有成分采取口 34而成。如果是上述构成,在采取成分容纳容器31内的血液成分时,能够没有浪费地采取要采取的血液成分。
[0083]第2容纳容器32是纵长的圆筒形状,其直径和高度均比成分容纳容器31大一圈而构成。第2容纳容器32的一端即上端也成为开口,能够被第2帽盖33嵌合而密闭。第2容纳容器32的另一端即下端部附近成为第2容纳容器32的直径向下方渐减后,使底面为平坦的截顶圆锥形状上下反转后的形状。
[0084]在第I该实施方式中,第2容纳容器32由与上述第I容纳容器22相同的材料构成,另外,其形状和大小也与第I容纳容器22相同。
[0085]在第2容纳容器32的上端附近的外侧面,与第I容纳容器22同样地形成有螺纹牙,能够与具有对应于该螺纹牙形状的螺纹槽的保护帽盖(无图示)螺纹连接。
[0086]与第I帽盖23同样地,第2帽盖33的平面形状是圆形,其直径与第2容纳容器32的外径大致相同。在第2帽盖33的一面即下面形成有:能够与第2容纳容器32连接的第3连接部35、以及配置于第3连接部35的内侧且能够与成分容纳容器31连接的第4连接部36。第3连接部35和第4连接部36具有朝下方突出的形状。
[0087]第3连接部35的外径与第2容纳容器32的开口的内径大致相同,第2容纳容器32的开口附近能够被嵌于第3连接部35的外周面。第4连接部36的外径与成分容纳容器31的开口的内径大致相同,成分容纳容器31的开口附近能够被嵌于第4连接部36的外周面。
[0088]另外,如图2所示,第2帽盖33上设置有贯通孔29a,但也可以不设置该贯通孔29a0
[0089]S卩,第I实施方式中,成分容纳容器31和容纳其的第2容纳容器32这两者均被第2帽盖33嵌合而构成。而且,成分容纳容器31通过被第2帽盖33嵌合而被密闭,第2容纳容器32也通过被第2帽盖33嵌合而被密闭。
[0090]以上的第2帽盖33上设置有将从血液储存容器21导出的血液的一部分成分导入的成分导入路37。第I实施方式中,成分导入路37如图2所示,通过在第2帽盖33上形成从其上面贯通至下面的贯通孔来设置。
[0091]第2帽盖33中的成分导入路37的上面侧连接有连结管4,从血液储存容器21导出的血液的一部分成分被无菌地容纳在成分容纳部3 (成分容纳容器31)内。成分导入路37和连结管4通过使连结管4的端部卡合于设置在第2帽盖33中的形成有成分导入路37的部分的上面侧的第3突起部331而连接。
[0092]金属针371被连接到第2帽盖33中的成分导入路37的下面侧。金属针371是中空状。金属针371从成分导入路37向成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