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成分分离容纳装置和多血小板血浆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8531207阅读:来源:国知局
分容纳部3 (成分容纳容器31)的内部空间延伸。金属针371能够将容纳在成分容纳部3的血液的一部分成分向血液储存容器21返送。
[0093]金属针371从成分导入路37的第2帽盖33的下面侧的端部向成分容纳部3的底面突出,如图2所示那样从成分容纳容器31的内部空间的底面延伸至隔开规定距离的位置。变形为将要挤破的血液储存容器21恢复为原来的形状时,金属针371抽吸被容纳在成分容纳部3 (成分容纳容器31)内的血液的一部分成分,返送到血液储存容器21。
[0094]成分容纳部3上设置有使空气出入成分容纳容器31内的通气路38,通气路38进一步与具备通气过滤器71的通气管7连结。第I实施方式中,通气路38被设置于第2帽盖33。详细来说,通气路38是设置于第2帽盖33的贯通孔,形成于第2帽盖33中的第4连接部36的内侧区域。
[0095]通气路38与通气管7的一端连接,通气管7的另一端与通气过滤器71连接。通气过滤器71是指,具有使气体通过但不使液体通过而且也不使细菌等通过的性质的过滤器。即,由与通气过滤器71连结的通气路38,可以在成分容纳容器31内无菌地使空气出入。通气路38和通气管7,通过使通气管7的端部卡合于设置在第2帽盖33中的形成有通气路38的部分的上面侧的第4突起部332而连接。
[0096]在具有上述构成的第I实施方式的血液成分分离容纳装置I中,血液储存部2(血液储存容器21)、连结管4和成分容纳部3 (成分容纳容器31)被无菌地连结,血液储存容器21、连结管4和成分容纳容器31各自的内部空间也被保持为无菌状态。因此,通过从通气路38无菌地出入空气,第I实施方式的血液成分分离容纳装置I可以在保持无菌状态的同时,将血液储存容器21、连结管4和成分容纳容器31各自的内部空间的压力调整为任意压力。
[0097]接着,对第I实施方式的血液成分分离容纳装置I中的各构成构件的优选大小等进行说明。
[0098]血液储存容器21中的血液的容纳量优选为5?200ml,更优选为5?50ml。血液储存容器21,具体而言,其内径优选为10?30mm,其高度优选为50?150mm。
[0099]从确实容纳从被容纳在血液储存容器21中的血液分离后的液性成分的观点考虑,成分容纳容器31中的血液成分的容纳量优选为血液储存容器21中的血液容纳量的40 ?100%。
[0100]第I容纳容器22和第2容纳容器32各自只要是可以容纳血液储存容器21和成分容纳容器31的大小,则其大小没有特别限制,优选其直径为10?30mm,其高度优选为50?150mmo
[0101]另外,作为第I容纳容器22和第2容纳容器32,优选使用公知的离心分离管。通过使用公知的离心分离管作为第I容纳容器22和第2容纳容器32,在后述的血液成分分离操作中的离心分离工序中,可以使用能够使用该离心分离管的通常的离心分离机来简易地进行分离操作。
[0102]使用公知的离心分离管作为第I容纳容器22和第2容纳容器32时,从提高离心分离工序中的通用性的观点考虑,离心分离管的容量优选为5?50ml。
[0103]接着,使用图3?图9,对使用了具有上述构成的第I实施方式的血液成分分离容纳装置I的血液成分分离容纳操作(多血小板血浆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104]本实施方式的血液成分分离容纳操作如图3所示,大致包括5个工序(SI?S5)。
[0105]首先,血液导入工序SI中,通过血液导入路27,将血液导入血液储存容器21。
[0106]血液导入工序SI中,如图1所示,用采血针80扎对象者(患者),采取血液。这时,从采血针80采取的血液经采血管5,被储存在血液储存部2 (血液储存容器21)内(参照图4)。另外,采血时,通过从位于设置在成分容纳部3的通气管7的前端的通气过滤器71抽吸空气,使成分容纳容器31内和与其连通的血液储存容器21内负荷负压,从而可以容易向血液储存部2导入血液。另外,采血管5中也可以设置防止采血中的血液向对象者逆流的逆流防止阀(无图示)。
[0107]血液导入工序SI为,考虑采血时的患者的健康状态等,采取所需要的量而结束。这里所说的所需要的量,在患者的体格、健康状态没有问题时是15?20ml左右。另外,血液导入工序SI后,用夹板6封闭连结管4的路径,使得被采取到血液储存部2的血液不向成分容纳部3流入(图4参照)。
[0108]采血后,从对象者(患者)拔下采血针80,将连结采血针80和血液储存部2的采血管5的一部分熔断,并且同时将该熔断端熔敷。对于采血管5的熔断,可以使用被称为所谓封闭器的熔断机(无图示)。
[0109]另外,优选在采血之前将抗凝固剂从混注口 51导入血液储存容器21。通过在采血之前将抗凝固剂从混注口 51导入血液储存容器21,血液和抗凝固剂被混合,从而在多血小板血浆的调制中,血液(血液成分)变得不易凝固。另外,也可以与采血同时进行或者在采血后,将抗凝固剂从混注口 51导入血液储存容器21。
[0110]第一分离工序S2中,对于在血液导入工序SI中被导入血液储存容器21的血液,将包含血浆和血小板的成分与其他成分分离。
[0111]从采血对象者分离后的血液储存部2与成分容纳部3、连结管4和通气管7等一起使用离心分离机。此时,使用公知的离心分离管作为血液储存部2(第I容纳容器22)和成分容纳部3(第2容纳容器32)时,如图5所示,将血液储存部2和成分容纳部3插入离心分离机所使用的离心支架110,可以容易地进行离心分离。另外,借助夹板6,连结管4被保持为路径被封闭的状态。
[0112]对血液储存部2的离心分离的条件是根据被储存的血液的量和要分离的成分的种类来设定,例如设定为900gX10min、室温(20°C?30°C )。
[0113]离心分离后的血液如图6所示,在血液储存部2 (血液储存容器21)内,大致被分离分为血浆层81、主要含有白血球和血小板的血沉棕黄层82、红血球层83这三层。图6中明确区分为血浆层81、血沉棕黄层82和红血球层83,但因为上述离心分离的条件是比较温和的条件,所以实际上这三层的边界不一定很明确。第一分离工序S2中被分离的、包含血浆和血小板的成分是血浆层81和血沉棕黄层82,其他成分是红血球层83。
[0114]移送工序S3中,通过对血液储存容器21加压使其变形为将要挤破,从而将第一分离工序S2中被分离的、包含血浆和血小板的成分(血浆层81和血沉棕黄层82)通过连结管4无菌地移送到成分容纳部3。
[0115]S卩,如图7所示,移送工序S3中,将在血液储存容器21内被分离的包含血浆和血小板的成分(血浆层81和血沉棕黄层82)导出到成分容纳部3中的成分容纳容器31中。
[0116]将在血液储存容器21内被分离的血浆层81和血沉棕黄层82导出到成分容纳容器31时,首先,解除由夹板6引起的连结管4的路径的封闭。接着,如图7所示,对于血液储存部2中的血液储存容器21和第I容纳容器22之间形成的压力调整空间26,通过从注入孔29注入流体,对压力调整空间26加压。作为注入流体的注入设备,可以使用泵、气缸等,作为流体,可以使用空气等气体、水等液体或凝胶状的物质等。这里,由于形成压力调整空间26的外侧的第I容纳容器22比较具有刚性,因此具有可挠性的血液储存容器21受到压力调整空间26的加压的影响而变形为将要挤破,被分离的血浆层81和血沉棕黄层82通过连结管4从成分导出路28被导出,通过成分导入路37和金属针371被导入到成分容纳部3(成分容纳容器31)内。
[0117]另外,移送工序S3中,也可以与上述压力调整空间26的加压一起,从位于设置在成分容纳部3的通气管7的前端的通气过滤器71抽吸空气。通过从通气过滤器71抽吸空气,对成分容纳容器31内和与其连通的连结管4内施加负压,可以更容易地进行血浆层81和血沉棕黄层82从血液储存容器21向成分容纳容器31的导入。
[0118]另外,血浆层81和血沉棕黄层82通过移送工序S3而被移送到成分容纳部3后,被混合而成为混合液84 (参照图7)。
[0119]移送工序S3中,将包含血浆和血小板的成分(血浆层81和血沉棕黄层82)移送到成分容纳部3后,再次用夹板6封闭连结管4的路径(参照图8)。用夹板6封闭连结管4的路径后,解除对压力调整空间26的加压。通过用夹板6封闭连结管4的路径,即使解除对压力调整空间26的加压,也可以保持血液储存容器21变形的状态。通过保持血液储存容器21变形的状态,可以防止该阶段的、被移送到成分容纳部3的血液成分向血液储存部2侧返送。
[0120]移送工序S3之后,金属针371的前端371a位于浸泡在成分容纳部3 (成分容纳容器31)所容纳的包含血浆和血小板的成分中的位置。
[0121]第二分离工序S4中,对于在移送工序S3中被移动到成分容纳部3的包含血浆和血小板的成分(混合液84),分离为含血浆的上层和含血小板的下层。
[0122]第二分离工序S4中,成分容纳部3与血液储存部2、连结管4和通气管7等一起使用离心分离机。此时,使用公知的离心分离管作为血液储存部2(第I容纳容器22)和成分容纳部3 (第2容纳容器32)时,与前述的第一分离工序S2中的离心分离同样地,如图5所示,将血液储存部2和成分容纳部3插入离心分离机所使用的离心支架110中,可以容易地进行离心分离。另外,连结管4被保持为用夹板6封闭路径的状态(参照图8)。
[0123]对血液储存部2的离心分离的条件根据被储存的血液成分的量设定,例如被设定为 2000gX lOmin、室温(20°C?30°C )。
[0124]离心分离后的血液成分如图8所示,在成分容纳部3(成分容纳容器31)内,大致分离分为血浆层81a(含血浆的上层)和多血小板血浆层82a(包含血小板和白血球的下层)这两层。另外,在多血小板血浆层82a的下部,通过离心分离血球(主要是在移送工序S3中混入的红血球)沉淀,附着在成分容纳容器31的底面。第二分离工序S4中,与第一分离工序S2相比,因为是在离心加速度增强了的条件下进行离心分离,因此图7所示的血浆层81a和多血小板血浆层82a的边界,比图6所示的3层的边界更明确。
[0125]第二分离工序S4之后,金属针371的前端371a如图8所示,位于比血浆层81a和多血小板血浆层82a的边界稍偏血浆层81a侦U。
[0126]一般来说,从20mL的血液可以调制出2mL的多血小板血浆。因此,具体地在血液导入工序SI中将20mL的血液导入血液储存部2时,将金属针371的前端371a配置成与成分容纳容器31中的前端371a相比底面方向的体积成为2mL。前端371a由于位于比血楽层81a和多血小板血浆层82a的边界稍偏血浆层81a侧,因此在后述的浓缩工序S5中,可以有效地除去血浆层81a,可以抑制最终调制的多血小板血浆的量的减少。
[0127]浓缩工序S5中,通过使血液储存容器21的形状恢复原状,使第二分离工序S4中分离的上层(血浆层81a)通过连结管4返送至血液储存容器21,将下层(多血小板血浆层82a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