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汽分离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7938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汽分离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汽分离机构,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应用于速热型饮水装置的水汽分离机构。
背景技术
无热胆速热型饮水装置克服了传统饮水装置重复加热的问题,具有出水量大,力口热速度快,节能,出水新鲜、卫生等优点。但此类饮水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蒸汽,或是熏坏机器面板、或是烫伤用户。也有部分机器采用了水汽分离技术,但都尚不成熟,要么分离不彻底仍然产生蒸汽,要么机构复杂,用户操作不熟练。如专利号为201120129442. 8所披露的“一种快加热饮水机水汽分离装置”,其包括水汽分离器和热蒸汽收集套,水汽分离器上设有沸水进水口、沸水出水口,水汽分离器的上端开口并设有中空的腔体,热蒸汽收集套设有两个开口端,一个开口端与水汽分离器的中空腔体顶部联通,另一个开口端为热蒸汽出口。由于该装置的热水与蒸汽是在水汽分离器的空腔内分离,而热水出水口设在该水汽分离器上,因此在出热水时,还是不可避免地伴随大量热气出来,因此水汽分离不够彻底。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水汽分离彻底,能有效防止加热蒸汽外泄而烫伤用户的水汽分离机构。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水汽分离机构,包括水箱以及发热体,其特征是还包括有液化管连接在水箱与发热体之间,它具有外管和贯装在外管内部一端与一排气管连接而另一端与一排水管连接的内管,所述的水箱是经内管与外管之间的腔体与发热体连通;出水组件采用可伸缩的结构,包括有上出水管、下出水管以及一使所述下出水管始终具有向下运动趋势的弹簧,所述下出水管可上下移动地与上出水管组装于一起;连接管具有四个接口,分别连通所述的上出水管、排气管以及发热体上的排气口和排水口。进一步地,其还可包括有一与所述出水组件相配合使用的接水壶,该接水壶的口部设有与下出水管接触密封用的密封圈。更进一步地,其所述的排水管可与放置接水壶用的接水盒相接。而其所述的上出水管与下出水管可采用自带螺牙锁住于一起,弹簧套在上出水管外并通过一固定支架固定。所述的发热体上有一水汽分离用的罐体,该罐体与发热体做成一体,罐体的内部底面有呈斜面状的设计,所述的排水口设在斜面的底端,而排气口设在罐体侧部上方位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合理,利用一四通管将从发热体出来的热蒸汽和接水时壶内的热蒸汽都能回收至一排气管内,而排气管内的热蒸汽又巧妙地利用一连接于水箱与发热体之间的液化管液化后进入接水盒内;而出水管有上下伸缩的功能,既便于取放接水壶,又使接水壶与出水管可相对密封,能防止热蒸汽外泄烫伤用户,提高安全性。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在接水壶与下水管密封状态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结合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水汽分离机构主要由水箱1、液化管2、发热体
10、连接管7、出水组件6以及接水壶5等组成,其中液化管2连接在水箱I与发热体10之间,它主要起到对热蒸汽液化的作用,巧妙地利用从水箱I通往发热体10的水将热蒸汽冷却而变成水。具体是该液化管2具有一外管21和一装在外管21中部贯穿外管两端的内管22,其中内管22的上端与一排气管9相接,下端与一排水管3相接,而排水管3又与接水盒4连接。液化管的外管21采用塑料PP管,内管22采用不锈钢管。采用本液化管2使水箱I通往发热体10的水经内管外围流过,即外管21与内管22之间的腔体流过。而从排气管9出来的热蒸汽经内管22通过,热蒸汽在经过内管22的过程中,由于有外围水的作用,使其液化后变成水而进到排水管3中,由排水管3再进到接水盒4内。发热体10的上面有一带有排水口 82和排气口 81的罐体8,该罐体8与发热体焊接成一体结构,从发热体10石英管出来的热水先进到罐体8内。该罐体8主要是起到水汽分离的作用,即将热蒸汽与热水分离,避免热蒸汽伴随热水一起通往出水组件6。为了排水顺畅,罐体8内部底面有呈斜面状的设计,排水口 82设在斜面的底端,而排气口 81设在侧部的上方位置。出水组件6做成可伸缩的结构,其包括有一上出水管61和一下出水管64,两管利用自身的螺牙锁住后,下出水管64可相对上出水管61作上下移动。上出水管61外套有一复位弹簧62,该复位弹簧62同固定支架63—起固定在饮水机面板上。下出水管64由于弹簧的作用可以上下移动。接水壶5置于接水盒上,是一配合出水组件6使用的专用接水杯。它主要是在接水壶的口部装有一密封圈51,当下出水管64与接水壶5的口部相接触时,可通过该密封圈51使两者相对密封,使壶内的热蒸汽不会从口部冒出,达到密封蒸汽的效果。而壶内的热蒸气一部分是通过壶盖的排气孔进入大气,一部分从下出水管64回收至排气管9。使用时,由于下出水管64可以上下移动,当接水壶5放入时刚好将下出水管64往上顶起,下出水管64再通过弹簧62的作用力同接水壶口部的密封圈51相接触。当然本实用新型也不限于只使用专用接水壶,也可以使用任意的接水杯,只是接水时部分蒸汽会从出水口散发,没有专用接水壶具有密封蒸汽的效果。连接管7采用一四通管,它将排气管9、发热体10以及出水组件6连接于一起,四通管上的四个接口分别连通上出水管61、排气管9以及发热体罐体8上的排气口 81和排水口 82。这样连接后,发热体产生的热蒸气经排气口 81进到排气管9内,再经液化管2冷却后进到排水管3,再由排水管3进到接水盒4内。发热体10出来的热水经排水口 82进到上出水管61,再经下出水管64至接水壶5内。本实用新型总的工作原理如下水从水箱I出来后经液化管2的内管外围进到发热体10,经发热体10加热后热水进到罐体8内,其中的热水经过四通管向下流入下出水管64,最后进到接水壶5。接水壶5内的空气通过壶盖的排气孔进入大气,部分会从下出水管64进入到排气管9 ;发热体产生的热蒸气经过四通管向上进入排气管9,再向下经液化管2的冷却,最终形成少量的水排入接水盒4内。整个过程清晰简单。
权利要求1.一种水汽分离机构,包括水箱以及发热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 液化管连接在水箱与发热体之间,它具有外管和贯装在外管内部一端与一排气管连接而另一端与一排水管连接的内管,所述的水箱是经内管与外管之间的腔体与发热体连通; 出水组件采用可伸缩的结构,包括有上出水管、下出水管以及一使所述下出水管始终具有向下运动趋势的弹簧,所述下出水管可上下移动地与上出水管组装于一起; 连接管具有四个接口,分别连通所述的上出水管、排气管以及发热体上的排气口和排水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汽分离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与所述出水组件相配合使用的接水壶,接水壶的口部设有与下出水管接触密封用的密封圈。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汽分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水管与接水盒相接。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汽分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出水管与下出水管采用自带螺牙锁住于一起,弹簧套在上出水管外并通过一固定支架固定。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汽分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出水管与下出水管采用自带螺牙锁住于一起,弹簧套在上出水管外并通过一固定支架固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汽分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热体上有一水汽分离用的罐体,该罐体与发热体为一体结构,罐体的内部底面有呈斜面状的设计,所述的排水口设在斜面的底端,而排气 口设在罐体侧部上方位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汽分离机构,包括水箱、发热体,其特征是还包括有液化管,它连接在水箱与发热体之间,具有外管和贯装在外管内部一端与一排气管连接而另一端与一排水管连接的内管,水箱是经内管与外管之间的腔体与发热体连通;出水组件,它采用可伸缩的结构,包括有上出水管、下出水管以及一使所述下出水管始终具有向下运动趋势的弹簧;液化罐,它设在发热体的上端与发热体连通,其上设有排气口和排水口;四通管,其四个接口分别连通上出水管、排气管以及液化罐上的排气口和排水口。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水汽分离彻底,能有效防止加热蒸汽外泄而烫伤用户等的优点。
文档编号A47J31/44GK202908525SQ201220571188
公开日2013年5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日
发明者张小平, 张能, 叶建荣 申请人:沁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