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结构及具有该密封结构的自动出液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密封结构及具有该密封结构的自动出液装置,包含有基座、弹性层以及抵顶台,所述基座呈圆台状,中部形成有中通孔,外侧面形成有环形套接槽;所述弹性层包括第一弹性圈、第二弹性圈及第三弹性圈,所述第一弹性圈围成一内腔,所述抵顶台位于第一弹性圈的顶部并密封内腔的顶部,所述第一弹性圈底部的外缘与第二弹性圈的内缘相连接,所述第二弹性圈的外缘与第三弹性圈的内缘相连接,所述第三弹性圈的外缘与基座的内缘相连接,且该第二弹性圈与第三弹性圈形成阶梯状;上述密封结构组装于自动出液装置内,密封效果好,可避免液体流入出液装置内部,以保证装置的整体清洁。
【专利说明】密封结构及具有该密封结构的自动出液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出液装置,尤其是指一种密封效果好的密封结构及具有该密封结构的自动出液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传统的泡茶过程,在倒茶水时,均需用手拿起整个泡茶壶倾斜才可使壶内茶水流出,此种泡茶装置不仅操作很不方便,易烫伤,而且影响卫生。因此就研发了一种自动出液
>J-U ρ?α装直。
[0003]现有的自动出液装置包括有泡茶壶及出液装置;该泡茶壶的底部设有过滤网和出液口,该出液口设有可活动密封出液口的活动球阀,该活动球阀与该出液口之间通过一密封圈进行密封;该出液装置上设有出液通道,及可控制活动球阀打开或关闭的开关装置;该出液通道开设有通孔;该开关装置包括贯穿通孔并顶推活动球阀的顶推结构、驱动顶推结构运动的动力结构及将顶推结构和动力结构的复位结构;该通孔和顶推结构之间设有密封圈;使用者可通过动力结构推动顶推结构,且该顶推杆即可顶开活动球阀,导通出液口及出液通道,液体通过出液通道流入茶海中。
[0004]然而,现有自动出液装置在顶推杆顶掣活动球阀时,该顶推杆摩擦密封圈,而由于密封圈的弹性不足,在顶推动作时密封圈变形,导致密封圈无法密封通孔,即会有少量的液体通过变形的密封圈渗漏到出液装置内部,长期使用,渗漏的液体在出液装置内部发臭,弓丨发卫生问题,影响出液装置的正常使用,而且处于出液装置内部不易清洁。
[0005]有鉴于此,本设计人针对上述自动出液装置结构设计上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案。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结构及具有该密封结构的自动出液装置,密封结构组装于自动出液装置内,密封效果好,可避免液体流入出液装置内部,以保证装置整体清洁。
[0007]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0008]一种密封结构,其包含有基座、弹性层以及抵顶台,所述基座呈圆台状,中部形成有中通孔,外侧面形成有环形套接槽;所述弹性层包括第一弹性圈、第二弹性圈及第三弹性圈,所述第一弹性圈围成一内腔,所述抵顶台位于第一弹性圈的顶部并密封内腔的顶部,所述第一弹性圈底部的外缘与第二弹性圈的内缘相连接,所述第二弹性圈的外缘与第三弹性圈的内缘相连接,所述第三弹性圈的外缘与基座的内缘相连接,且该第二弹性圈与第三弹性圈形成阶梯状。
[0009]所述弹性层还包括有设置于第三弹性圈与基座之间的第一间隔圈及设置于第三弹性圈与第二弹性圈之间的第二间隔圈。
[0010]所述第一间隔圈、第二间隔圈的厚度比第二弹性圈、第三弹性圈的厚度薄。
[0011]所述弹性层设置于基座内缘底部或基座内缘顶部。
[0012]所述基座、弹性层以及抵顶台是一体成型。
[0013]一种具有所述的密封结构的自动出液装置,其还包含有泡茶壶和出液装置,所述泡茶壶架设于出液装置上方;所述泡茶壶包括有成型于泡茶壶底部的出液口、设在出液口的上方的过滤网及可活动密封出液口的开关阀;所述出液装置包括有与出液口相连通的出液通道及可控制开关阀打开或关闭的开关装置;所述开关装置具有可顶掣开关阀的顶推杆,所述出液通道开设有一供顶推杆贯穿的通孔,所述通孔处设有所述密封结构。
[0014]所述开关阀包括有活动球阀和密封圈。
[0015]所述开关装置还包括有按压杆和销轴;所述顶推杆一端位于活动球阀下方,另一端固定于销轴上;所述按压杆一端伸出于出液装置外,另一端固定于销轴上。
[0016]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的密封结构组装在出液装置内,并在开关装置的顶推杆推动开关阀,导通出液口和出液通道时,顶推杆向上运动带动弹性层并顶靠抵顶台一起向上顶推开关阀;因为所述弹性层包括三个弹性圈,增加了弹性层的弹性,且密封结构的基座中部形成中通孔,在顶推动作时该中通孔起到对基座起到缓冲作用,因此,密封结构的基座不会因顶推动作而变形,可牢固密封于通孔上,可避免液体流入出液装置内部,以保证装置整体清洁,密封效果好;长期使用,也不会引发卫生问题,也不需要清洁出液装置内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动出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自动出液装置的密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自动出液装置的密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
[0020]图4为本实用新型自动出液装置的密封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0021]图5为本实用新型自动出液装置的另一种密封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0022]图6为图4中A处放大图。
[0023]符号说明
[0024]泡茶壶I出液口 11过滤网12
[0025]开关阀13活动球阀14 密封圈15
[0026]出液装置2 出液通道21 通孔211
[0027]开关装置22 顶推杆23按压杆24
[0028]销轴25密封结构3 基座31
[0029]中通孔311 环形套接槽312弹性层32
[0030]抵顶台33内腔34第一弹性圈321
[0031]第二弹性圈322第三弹性圈323第一间隔圈324
[0032]第二间隔圈325。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0034]请参阅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自动出液装置,其包含有泡茶壶I和出液装置2,所述泡茶壶I架设于出液装置2上方;
[0035]所述泡茶壶I包括有成型于泡茶壶I底部的出液口 11、设在出液口 11的上方的过滤网12,及可活动密封出液口 11的开关阀13;所述过滤网12可以防止泡茶时茶叶进入出液口 11内;所述开关阀13包括活动球阀14和密封圈15 ;
[0036]所述出液装置2包括有与出液口 11相连通的出液通道21,及可控制开关阀13打开或关闭的开关装置22 ;所述开关装置22具有可顶掣开关阀13的顶推杆23、按压杆24和销轴25 ;所述顶推杆23 —端位于活动球阀14下方,另一端固定于销轴25上;所述按压杆24 —端伸出于出液装置2外,另一端固定于销轴25上;
[0037]所述出液通道21开设有一供顶推杆23贯穿的通孔211,所述通孔211处设有一密封结构3 ;所述密封结构3具有基座31、弹性层32以及抵顶台33,所述基座31呈圆台状,中部形成有中通孔311,外侧面形成有环形套接槽312,所述环形套接槽312套设在通孔211上以让基座31密封包覆住所述通孔211 ;所述弹性层32包括第一弹性圈321、第二弹性圈322及第三弹性圈323,所述第一弹性圈321围成所述内腔34,所述抵顶台33位于第一弹性圈321的顶部并密封内腔34的顶部,所述抵顶台33底部与顶推杆23的上部相接触;所述第一弹性圈321底部的外缘与第二弹性圈322的内缘相连接,所述第二弹性圈322的外缘与第三弹性圈323的内缘相连接,所述第三弹性圈323的外缘与基座31的内缘相连接,且该第二弹性圈322与第三弹性圈323形成阶梯状(详见图6)。
[0038]本实用新型密封结构3组装在出液装置2内,在开关装置22的顶推杆23推动开关阀13,导通出液口 11和出液通道21时,顶推杆23向上运动带动弹性层32并顶靠抵顶台33 —起向上顶推开关阀13 ;因为所述弹性层32包括三个弹性圈,增加了弹性层32的弹性,而且密封结构3的基座31中部形成中通孔311,在顶推动作时该中通孔311起到对基座31起到缓冲作用,因此,密封结构3的基座311不会因顶推动作而变形,可牢固密封于通孔211上,可避免液体流入出液装置2内部,以保证装置整体清洁,长期使用,也不会引发卫生问题,也不需要清洁出液装置2内部。
[0039]本实用新型自动出液装置的弹性层32还包括有设置于第三弹性圈323与基座31之间的第一间隔圈324及设置于第三弹性圈323与第二弹性圈322之间的第二间隔圈325;且所述第一间隔圈324、第二间隔圈325的厚度比第二弹性圈322、第三弹性圈323的厚度薄(详见图6);本实用新型的弹性层32加设了第一间隔圈324、第二间隔圈325,可进一步提升弹性层32的弹性;且所述基座31、弹性层32以及抵顶台33是一体成型。
[0040]本实用新型的密封结构3的弹性层32可设置于基座31内缘底部(详见图4)、基座31内缘顶部(详见图5)或其他基座31内缘上。
[0041]上述实施例和附图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权利要求】
1.一种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基座、弹性层以及抵顶台,所述基座呈圆台状,中部形成有中通孔,外侧面形成有环形套接槽;所述弹性层包括第一弹性圈、第二弹性圈及第三弹性圈,所述第一弹性圈围成一内腔,所述抵顶台位于第一弹性圈的顶部并密封内腔的顶部,所述第一弹性圈底部的外缘与第二弹性圈的内缘相连接,所述第二弹性圈的外缘与第三弹性圈的内缘相连接,所述第三弹性圈的外缘与基座的内缘相连接,且该第二弹性圈与第三弹性圈形成阶梯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层还包括有设置于第三弹性圈与基座之间的第一间隔圈及设置于第三弹性圈与第二弹性圈之间的第二间隔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隔圈、第二间隔圈的厚度比第二弹性圈、第三弹性圈的厚度薄。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层设置于基座内缘底部或基座内缘顶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弹性层以及抵顶台是一体成型。
6.一种具有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密封结构的自动出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有泡茶壶和出液装置,所述泡茶壶架设于出液装置上方;所述泡茶壶包括有成型于泡茶壶底部的出液口、设在出液口的上方的过滤网及可活动密封出液口的开关阀;所述出液装置包括有与出液口相连通的出液通道及可控制开关阀打开或关闭的开关装置;所述开关装置具有可顶掣开关阀的顶推杆,所述出液通道开设有一供顶推杆贯穿的通孔,所述通孔处设有所述密封结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自动出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阀包括有活动球阀和密封圈。
8.如权利要求7所述自动出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装置还包括有按压杆和销轴;所述顶推杆一端位于活动球阀下方,另一端固定于销轴上;所述按压杆一端伸出于出液装置外,另一端固定于销轴上。
【文档编号】A47G19/14GK203969943SQ201420376084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9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9日
【发明者】廖世芳 申请人:廖世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