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纤维素纤维的纺纱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4936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纤维素纤维的纺纱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工业生产中的纺纱工程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新型纤维素纤维塔富赛尔的纺纱工艺。
背景技术
塔富赛尔是一种新一代纤维素纤维,由丹东东洋特种纤维有限公司引进日本东洋纺的先进技术和优质木浆及先进的纺丝设备生产,经纺纱、织造和染整后的面料色泽鲜艳,富有光泽,手感滑爽,柔和飘逸,导湿透气,穿着舒适,比同类纤维莫代尔的产品具有更好的性能。塔富赛尔纤维与粘胶和其他同类的纤维素纤维相比细度细,强度高,湿干强度比大,纤维间的抱合力、摩擦力强,可纺性不一样。因此,纺纱时采用粘胶纺纱的常规生产工艺就不适应,不能有效地控制纤维在加工过程的变速点和牵伸力,容易发生绕罗拉、出硬头、断头多的现象,纺出的纱粗节多,强力低,织出的布面平整度差,云斑多。因此,塔富赛尔纤维纺纱时,必须建立适合该纤维性能特点的加工工艺参数。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塔富赛尔纤维的特点,制定一种合适的纺纱工艺,以改善塔富赛尔纤维纯纺及其与棉、细旦涤纶混纺纱的成纱质量。
为解决上述问题,在塔富赛尔纤维纯纺或混纺时采取了以下工艺措施1.提高清花成卷压辊压力,比纺粘胶增大18%~22%,以改善棉卷成形,防止粘卷;纤维回潮率控制在9%~11%,以避免塔富赛尔纤维蓬松粘卷,影响退卷质量和生条的重量不匀。
2.对梳棉机纺粘胶时的针布型号重新选配,锡林针布由2525×1550改用2820×1560型,道夫针布由4030×1880改用4532×2080型,盖板针布由JTST45改用702型,提高纤维从道夫的转移率和道夫针布对纤维的握持力,确保纤维网输出顺利,减少生条棉结。
3.并条、粗纱工序采用低温高湿的工艺环境,以消除绕皮辊现象,并条、粗纱工序的生产环境温度控制在23~25℃,相对湿度控制在65%~70%。
4.粗纱捻系数由常规减小到68~70,以消除细纱出硬头、成纱粗节多、条干差的情况。
5.并条、粗纱、细纱工序采用软质加压皮辊,包覆层硬度为邵氏63。
6.细纱工序中,前中罗拉的中心距缩小到38~40mm,突破了目前前中罗拉中心距最小只能达到42mm的界限。这样减少了浮游区,使纤维变速点集中稳定,提高了对纤维的控制力,使成纱强力、条干均匀度有明显提高。
采取了上述工艺措施以后,纺纱生产过程顺利。清花粘卷现象改善;梳棉生条的棉结和重不匀得到控制;并条、粗纱绕皮辊现象消除,断头减少,半制品内在质量提高;细纱对纤维的牵伸控制得到明显改善,成纱质量显著提高。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
用1.7dtex×38mm塔富赛尔纤维,纯纺纺制27.8tex(21S)针织用纱。
工艺流程抓包→开松→清花成卷→梳棉→头并→二并→粗纱→细纱→络筒。
主要工艺参数(1)塔富赛尔纤维原料回潮率为10%。
(2)清花成卷加压辊压力1500daN。
(3)梳棉锡林针布采用2820×1560,道夫针布采用4532×2080,盖板针布采用702型。
(4)并条、粗纱生产环境相对湿度68%,温度24℃。
(5)粗纱捻系数为68。
(6)并条、粗纱、细纱工序采用软质加压皮辊,包覆层硬度为邵氏63。
(7)细纱机前中罗拉的中心距为39mm。
(8)细纱捻系数为335。
实施例2。
用1.7dtex×38mm塔富赛尔纤维与0.9dtex×38mm细旦涤纶以60∶40比例混纺,生产11.7tex(40S)机织用纱。
工艺流程如下(1)塔富赛尔纤维抓包→开松→清花成卷→梳棉→纯并→塔富赛尔纤维熟条;(2)细旦涤纶抓包→开松→清花成卷→梳棉→涤纶生条;(3)塔富赛尔纤维熟条+涤纶生条混一并→混二并→混三并→粗纱→细纱→络筒。
细纱捻系数取360,其他工艺参数如实施例1。
实施例3。
用1.7dtex×38mm塔富赛尔纤维与1.3级棉以以50∶50比例混纺,生产11.7tex(40S)针织用纱。
工艺流程如下(1)塔富赛尔纤维抓包→开松→清花成卷→梳棉→纯并→塔富赛尔纤维熟条;(2)棉抓包→开松→清花成卷→梳棉→预并→条卷→精梳→棉精梳条;(3)塔富赛尔纤维熟条+棉精梳条混一并→混二并→混三并→粗纱→细纱→络筒。
粗纱捻系数取70,其他工艺参数如实施例1。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纺纱工艺前后的27.8tex纱的质量指标对比如下表。

权利要求
1.一种纤维素纤维的纺纱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的回潮率控制在9%~11%;清花工序成卷压辊的压力比纺普通纤维素纤维粘胶时提高18%~2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纱工艺,其特征在于梳棉机的锡林针布为2820×1560型,道夫针布采用4532×2080型,盖板针布采用702型。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纺纱工艺,其特征在于并条、粗纱工序的生产环境温度23~25℃,相对湿度65%~70%。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纺纱工艺,其特征在于粗纱捻系数为68~70。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纺纱工艺,其特征在于并条、粗纱、细纱工序采用软质加压皮辊加压。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纺纱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加压皮辊包覆层硬度为邵氏63。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纺纱工艺,其特征在于细纱工序中细纱机的前中罗拉的中心距为38~40mm。
全文摘要
纺织工业生产中一种新型纤维素纤维塔富赛尔的纺纱工艺,特征包括提高清花加压皮辊的压力,控制纤维回潮率,对梳棉机锡林、道夫、盖板的针布进行重新选配,并条、粗纱采用低温高湿的工艺环境,减小粗纱捻系数,并条、粗纱、细纱采用软质加压皮辊,缩小细纱机前中罗拉的中心距。采取上述工艺以后,清花粘卷现象改善,梳棉生条的棉结和重不匀得到控制,并条、粗纱绕皮辊现象消除,断头减少,细纱对纤维牵伸的控制明显改善,成纱质量明显提高。
文档编号D02G3/02GK1594692SQ200410025568
公开日2005年3月16日 申请日期2004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04年6月29日
发明者肖志忠, 杜卫平, 张慧珠, 李勇, 邱新英, 陈敏毅, 杨浩琪, 瞿中, 施景琪, 羌海军, 陆建明 申请人: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 上海飞联纺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