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针织物低碳节能防缩新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1899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棉针织物低碳节能防缩新技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棉针织物低碳节能防缩新技术,本发明将淡化烘燥过程的所谓松式震荡带来的效果,代之以高效节能型烘干方式,突出烘干前的“水缩”效果和烘干后的强迫回缩效果。与传统技术、其它防缩新技术相比,该技术整理的棉针织物,除了具有更好的尺寸稳定性和布面平整度外,更具有节能、低碳、环保的优点,不仅会给针织行业带来明显地经济效益,还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
【专利说明】棉针织物低碳节能防缩新技术
【技术领域】
[0001]棉针织物低碳节能防缩新技术,属于纺织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我国每年的棉针织物产量超过400万吨,目前均采用“超喂扩幅、超喂热风烘干、超喂轧光”的后整理工艺,其中每吨布烘干时消耗的电源和热源成本在500元以上。纺织品染整行业,尤其是针织物染整行业,一直被认为是耗电量、耗水量和耗热量大户,同时也是污水排放量和废气排放量大户。如何减少各种有限自然资源的消耗,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已是当今全世界人民关注的焦点。
[0003]棉针织物有着吸湿、透气、抗静电、柔软、穿着舒适、资源丰富、价廉等优点,但是存在着缩水率较高、尺寸稳定性较差等缺点,为此,人们曾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研究棉针织物的防缩技术和研制防缩设备,虽然达到了一定的效果,但离消费者对针织物尺寸稳定性越来越高的要求相差甚远,尤其是随着针织品外衣化、时尚化和功能化的发展,原来的防缩技术已不能满足防缩要求。
[0004]纵观过去和现在,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用于棉针织物防缩的技术和设备,不仅防缩效果较差,还存在耗热量和耗电量高的缺点。
[0005]最近一些年,虽有一些防缩效果较好的防缩技术和设备出现,但无不都是通过消耗过多的能源为代价来实现的,如通过高速气流的松式震荡烘干等方法。
[0006]本项目将淡化烘燥过程的所谓松式震荡带来的效果,代之以高效节能型烘干方式,突出烘干前的“水缩”效果和烘干后的强迫回缩效果。
[0007]与传统技术、其它防缩新技术相比,该项目技术整理的棉针织物,除了具有更好的尺寸稳定性和布面平整度外,更具有节能、低碳、环保的优点,不仅会给针织行业带来明显地经济效益,还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

【发明内容】

[0008]本发明将淡化烘燥过程的所谓松式震荡带来的效果,代之以高效节能型烘干方式,突出烘干前的“水缩”效果和烘干后的强迫回缩效果。与传统技术、其它防缩新技术相t匕,该技术整理的棉针织物,除了具有更好的尺寸稳定性和布面平整度外,更具有节能、低碳、环保的优点,不仅会给针织行业带来明显地经济效益,还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
[0009]1.研究和确立棉针织物防缩的新技术;
新技术要达到目标一是比传统方法具有更有效的防缩效果,二是比传统工艺具有非常明显地节能效果。
[0010]2.研制棉针织物放缩新技术的加工设备。
[0011]棉针织物节能低碳防缩新技术由三个方面组成:
具有高效预缩效果的“水缩”技术;
具有高效“节能、低碳”效果的烘燥技术; 具有高效防缩效果的“强迫回缩”技术。
[0012]主要技术指标:
1.尺寸稳定性好于传统方法(与传统方法的“国标”直向7%、横向9%相比)。
[0013]纯棉针织物缩水率:直向5%以内,横向5%以内。
[0014]2.能源消耗明显地低于传统方法。
[0015]烘干所用的热源和电源消耗量成本比传统方法减少40%以上。
[0016]3.布面效果(主要是平整度)好于传统方法的效果。
[0017]4.设备加工能力:500?1000公斤布/小时。
[0018]创新点
1.“水缩”防缩技术
利用特殊的设备装置,使织物在水中充分自由地松弛浸溃,并产生“水揉”和“水振荡”作用,针织物的尺寸可恢复到其相对最稳定的状态,其布面在练漂和染色等过程中形成的折皱也会得以消除。
[0019]2.高效“节能、低碳”效果的烘燥技术
把烘干效率最高的热传导式烘燥方式用于针织物烘干,代替或部分代替针织物烘干普遍采用的对流式热风烘燥,可大大降低热能消耗量和电能消耗量(能源成本降低40%以上)。该技术的关键是研制对织物无张力或极低张力且和织物之间无滑动的大筒径烘筒。
[0020]3.高效防缩效果的“强迫回缩”技术
根据棉针织物的特点,把“给湿溶胀”、“松弛”、“超喂”、“同步收缩”等集于一体,强迫织物产生最大可能的回缩。
【权利要求】
1.把烘干效率最高的热传导式烘燥方式用于针织物烘干,代替或部分代替针织物烘干普遍采用的对流式热风烘燥,可大大降低热能消耗量和电能消耗量(能源成本降低40%以上),该技术的关键是研制对织物无张力或极低张力且和织物之间无滑动的大筒径烘筒。
2.根据棉针织物的特点,把“给湿溶胀”、“松弛”、“超喂”、“同步收缩”等集于一体,强迫织物产生最大可能的回缩。
【文档编号】D06B15/00GK103774366SQ201210400305
【公开日】2014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1日
【发明者】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人:李洪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