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送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一送纱本体(10),固设于圆针织机上,其后端部设有一入纱导纱眼(121),用以供一纱线(60)从该送纱本体(10)引入;
一驱动单元(20),组设于该送纱本体(10)上方;
一送纱轮组(30),传动连结于该驱动单元(20),包括一变量送纱轮(31)及一定量送纱轮(32);
一导纱构件(50),固设于该送纱本体(10)下方并在中间部开设一窗口(57),在该导纱构件(50)左侧设有一第二导纱眼(51)与一第五导纱眼(52),并在右侧设有一第四导纱眼(54);
一导纱单元(40),固设于该导纱构件(50)并相对位在该送纱轮组(30)一侧,并设有一呈弯折的导纱臂(41),该导纱臂(41)末端设有一第三导纱眼(43),该第三导纱眼(43)借该导纱臂(41)转折设于该送纱轮组(30)另一侧;
该纱线(60)借该导纱单元(40)及该导纱构件(50、50A)的导引,绕设于该变量送纱轮(31)与定量送纱轮(32)后,经一末端导纱眼(16)、一出纱压纱器(18)、一出纱停车侦知臂(19)及一出纱导纱眼(17)而达成便捷顺畅的绕纱作业的整体空间形态巧设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纱线(60)先由该入纱导纱眼(121)入纱,经过送纱本体(10)后端部设置的一入纱压纱器(13),该纱线(60)接续导入该导纱构件(50)的第二导纱眼(51),绕经该变量送纱轮(31)一次而牵入该导纱单元(40)的第三导纱眼(43)、继续牵入该第四导纱眼(54),及绕到该第五导纱眼(52),将该纱线(60)在该定量送纱轮(32)上绕设一至三圈后,由该窗口(57)穿出,该纱线(60)接续牵入末端导纱眼(16)、出纱压纱器(18)及出纱停车侦知臂(19)而由该出纱导纱眼(17)出纱,以进行变量送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纱单元(40)增设一第六导纱眼(44),该导纱构件(50)左侧增设一第八导纱眼(53),右侧增设一第七导纱眼(55),该纱线(60)先由该入纱导纱眼(121)入纱,经过送纱本体(10)后端部设置的一入纱压纱器(13),该纱线(60)接续导入该第二导纱眼(51),绕经该变量送纱轮(31)一次而牵入该第三导纱眼(43)、继续牵入该第四导纱眼(54),及绕到该第五导纱眼(52),再绕经该变量送纱轮(31)一次而导入该第六导纱眼(44)后,再牵入该第七导纱眼(55),及绕到该第八导纱眼(53),而将该纱线(60)在该定量送纱轮(32)上绕设一至三圈后,由该窗口(57)穿出,该纱线(60)接续穿过该出纱压纱器(18)及出纱停车侦知臂(19)而由该出纱导纱眼(17)出纱,以进行变量送纱。
4.一种送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一送纱本体(10),固设于圆针织机上,其后端部设有一入纱导纱眼(121),用以供一纱线(60)从该送纱本体(10)引入;
一驱动单元(20),组设于该送纱本体(10)上方;
一送纱轮组(30),传动连结于该驱动单元(20),包括一变量送纱轮(31)及一定量送纱轮(32);
一导纱构件(50A),固设于该送纱本体(10)下方,在该导纱构件(50A)左侧设有一第二导纱眼(51)与一第五导纱眼(52),并在右侧设有一第四导纱眼(54)与一第十一导纱眼(59);
一导纱单元(40),固设于该导纱构件(50A)并相对位在该送纱轮组(30)一侧,并设有一呈弯折的导纱臂(41),该导纱臂(41)末端设有一第三导纱眼(43),该第三导纱眼(43)借该导纱臂(41)转折设于该送纱轮组(30)另一侧;
该纱线(60)借该导纱单元(40)及该导纱构件(50、50A)的导引,绕设于该变量送纱轮(31)与该定量送纱轮(32)。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送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变量送纱轮(31)是采用陶瓷轮、具有高耐磨性的胶圈轮或金属棒轮所构成的送纱轮。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送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定量送纱轮(32)是采用陶瓷轮、表面经硬化处理的实体轮或金属棒轮所构成的送纱轮。
7.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送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纱单元(40)在其侧面设有一调节件(42)以调整该导纱臂(41)的送纱张力大小。
8.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送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纱单元(40)的第三导纱眼(43)及导纱构件(50、50A)的第二导纱眼(51)、第五导纱眼(52)、第四导纱眼(54)及末端导纱眼(16)、出纱导纱眼(17)是采用快穿孔或穿入式导纱眼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送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导纱眼51、该第三导纱眼43与该第四导纱眼54的快穿孔或穿入式导纱眼结构,相对位在同一水平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送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纱线(60)先由该入纱导纱眼(121)入纱,经过送纱本体(10)后端部设置的一入纱压纱器(13),该纱线(60)接续导入该导纱构件(50A)的第二导纱眼(51),绕经该变量送纱轮(31)一次而牵入该导纱单元(40)的第三导纱眼(43)、继续牵入该第四导纱眼(54),及绕到该第五导纱眼(52),将该纱线(60)在该定量送纱轮(32)上绕设一至三圈后,导入该第十一导纱眼(59)穿出,以进行变量送纱。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送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纱单元(40)增设一第六导纱眼(44),该导纱构件(50、50A)左侧增设一第八导纱眼(53),右侧增设一第七导纱眼(55),该纱 线(60)先由该入纱导纱眼(121)入纱,经过送纱本体(10)后端部设置的一入纱压纱器(13),该纱线(60)接续导入该第二导纱眼(51),绕经该变量送纱轮(31)一次而牵入该第三导纱眼(43)、继续牵入该第四导纱眼(54),及绕到该第五导纱眼(52),再绕经该变量送纱轮(31)一次而导入该第六导纱眼(44)后,再牵入该第七导纱眼(55),及绕到该第八导纱眼(53),而将该纱线(60)在该定量送纱轮(32)上绕设一至三圈后,导入第十一导纱眼(59)穿出。
12.根据权利要求3或11所述的送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纱单元(40)的第六导纱眼(44)及导纱构件(50、50A)的第八导纱眼(53)、第七导纱眼(55)及第十一导纱眼(59)是采用快穿孔或穿入式导纱眼结构。
13.根据权利要求3或11所述的送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五导纱眼52、该第六导纱眼44与第七导纱眼55的快穿孔或穿入式导纱眼结构,相对位在同一水平面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送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送纱本体(10)更包括有设在该圆针织机的一纱架环圈上的一末端导纱眼(16)、一出纱压纱器(18)、一出纱停车侦知臂(19)及出纱导纱眼(17),该纱线(60)穿出该第十一导纱眼(59)后,接续牵入末端导纱眼(16)、出纱压纱器(18)及出纱停车侦知臂(19)而由该出纱导纱眼(17)出纱。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送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末端导纱眼(16)及该出纱导纱眼(17)是采用快穿孔或穿入式导纱眼结构。
1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10或11所述的送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纱线(60)在该定量送纱轮(32)上继续绕设至三圈以上,以达成定量送纱的作业。
1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10或11所述的送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纱单元(40),固设于该送纱本体(10)前方的垂直方向。
18.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送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纱构件(50、50A)一侧入纱导纱眼的第二导纱眼(51)、第五导纱眼(52)、第八导纱眼(53)的空间位置设成与导纱单元(40)处在同一侧,而另一侧出纱导纱眼的第四导纱眼(54)、第七导纱眼(55)、第十一导纱眼(59)的空间位置设成与导纱单元(40)的第三导纱眼(43)、第六导纱眼(44)处在同一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