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体式螺柱针距调节机构及正倒缝切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1593阅读:487来源:国知局
分体式螺柱针距调节机构及正倒缝切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体式螺柱针距调节机构。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使用该分体式螺柱针距调节机构的正倒缝切换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缝纫机针距调节机构所使用的调节螺柱为一体式结构,这样造成的不良结果是,当工人在打倒缝时,送料调节器与调节螺柱接触,产生的噪声比较大,大大增加工人的疲劳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体式螺柱针距调节机构及正倒缝切换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工人在打倒缝时,噪声较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体式螺柱针距调节机构,它包括调节螺柱,调节螺柱的一端设有旋转头部,调节螺柱的另一端设有弹性垫块,调节螺柱与机壳螺纹配合,旋转头部带动调节螺柱绕轴线转动时,调节螺柱沿轴线移动;针距调节机构还包括调节头部,机壳上设有用于安装调节头部的安装孔,调节头部能在安装孔中沿轴向滑动,调节头部的一端与弹性垫块相接触,调节头部的另一端与针距调节器相接触。

优选的,弹性垫块为牛筋垫块。

优选的,弹性垫块固定在调节螺柱的端部,弹性垫块与调节头部的端部相对设置。

优选的,弹性垫块将调节螺柱的端部、调节头部的端部连接在一起。进一步的优选,弹性垫块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连接孔,调节螺柱的端部、调节头部的端部分别插入对应的连接孔中。

优选的,调节头部与调节螺柱同轴设置。

优选的,调节头部套在一定位套筒内,定位套筒固定在机壳的安装孔内,调节头部在定位套筒中滑动。

优选的,调节头部的外周面与机壳的安装孔的内周面相配合。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正倒缝切换装置,它包括上述分体式螺柱针距调节机构,分体式螺柱针距调节机构的针距调节器的中部设有转动轴,针距调节器远离调节头部的端部与倒送料连杆的一端铰接,倒送料连杆的另一端与摆动座的一端铰接,摆动座的中部设有转动轴,倒送料连杆的中间设有突出的支撑突起,支撑突起架在倒送料曲柄端部的支撑凸点上,倒送料曲柄固定套在扳手轴上,扳手轴固定套有扳手,扳手轴绕自身轴线转动。

优选的,扳手轴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扳手轴套,扳手轴套固定在机壳内。

如上,本实用新型分体式螺柱针距调节机构及正倒缝切换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分体式螺柱针距调节机构及正倒缝切换装置,采用分体式螺柱设计,有效地降低由于碰撞所产生的噪声,降低了工人工作的疲劳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且该设计零件容易加工,成本低廉,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分体式螺柱针距调节机构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分体式螺柱针距调节机构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分体式螺柱针距调节机构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至图5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使用该分体式螺柱针距调节机构的正倒缝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至图7显示为图4所示的正倒缝切换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调节螺柱

2 旋转头部

3 弹性垫块

31 连接孔

4 调节头部

5 针距调节器

6 定位套筒

7 倒送料连杆

71 支撑突起

8 摆动座

9 倒送料曲柄

91 支撑凸点

10 扳手轴

20 扳手

30 扳手轴套

40 摆动座固定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至图7。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体式螺柱针距调节机构,它包括调节螺柱1,调节螺柱1的一端设有旋转头部2,调节螺柱1的另一端设有弹性垫块3,调节螺柱1与机壳螺纹配合,旋转头部2带动调节螺柱1绕轴线转动时,调节螺柱1沿轴线移动;针距调节机构还包括调节头部4,机壳上设有用于安装调节头部4的安装孔,调节头部4能在安装孔中沿轴向滑动,调节头部4的一端与弹性垫块3相接触,调节头部4的另一端与针距调节器5相接触。

该针距调节机构采用分体式螺柱,将与针距调节器5相接触的柱体分为调节螺柱1和调节头部4,且调节螺柱1和调节头部4之间设有弹性垫块3,这样在调节针距调节器5的位置时,由于调节头部4安装在机壳内,与机壳为小间隙配合,可减少调节头部4的径向窜动,降低声响,同时,碰撞时,调节头部4向内运动,与弹性垫块3接触,弹性垫块3可进一步吸收部分声响,从而有效地降低了由于碰撞所产生的噪声,降低了工人工作的疲劳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上述弹性垫块3优选为牛筋垫块。

为保证调节幅度的准确性,调节头部4与调节螺柱1最好同轴设置。

该分体式螺柱针距调节机构具有三种实施方式。

第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弹性垫块3固定在调节螺柱1的端部,弹性垫块3与调节头部4的端部相对设置,调节头部4的外周面与机壳的安装孔的内周面相配合。这种实施方式,将弹性垫块3固定在调节螺柱1的端部,不与调节头部4的端部相连接,而调节头部4直接安装于机壳的安装孔,直接与机壳的安装孔相接触。

第二种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弹性垫块3将调节螺柱1的端部、调节头部4的端部连接在一起,调节头部4的外周面与机壳的安装孔的内周面相配合。具体而言,弹性垫块3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连接孔31,调节螺柱1的端部、调节头部4的端部分别插入对应的连接孔31中。这种实施方式,弹性垫块3将调节螺柱1的端部、调节头部4的端部连接在一起,而调节头部4直接安装于机壳的安装孔,直接与机壳的安装孔相接触。

第三种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弹性垫块3固定在调节螺柱1的端部,弹性垫块3与调节头部4的端部相对设置,调节头部4套在一定位套筒6内,定位套筒6固定在机壳的安装孔内,调节头部4在定位套筒6中滑动。这种实施方式,将弹性垫块3固定在调节螺柱1的端部,不与调节头部4的端部相连接,而调节头部4的外部套有定位套筒6,定位套筒6再安装于机壳的安装孔内,定位套筒6能更精确地与调节头部4的外周面配合,保证调节头部4的良好的轴向位移,减少调节头部4的径向窜动。

如图4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正倒缝切换装置,它包括上述分体式螺柱针距调节机构,分体式螺柱针距调节机构的针距调节器5的中部设有转动轴,针距调节器5远离调节头部4的端部与倒送料连杆7的一端铰接,倒送料连杆7的另一端与摆动座8的一端铰接,摆动座8的中部设有转动轴,倒送料连杆7的中间设有突出的支撑突起71,支撑突起71架在倒送料曲柄9端部的支撑凸点91上,倒送料曲柄9固定套在扳手轴10上,扳手轴10固定套有扳手20,扳手轴10绕自身轴线转动。

扳手轴10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扳手轴套30,扳手轴套30固定在机壳内,扳手轴10在扳手轴套30内绕轴线转动。摆动座8上固定有摆动座固定销40,摆动座固定销40作为摆动座8的转动轴安装于底板上。

在调节螺柱1的顶端安装有弹性垫块3,调节螺柱1安装在机壳的安装孔内,针距调节器5的转动轴安装在机壳上,针距调节器5的一端与倒送料连杆7的一端铰接,倒送料连杆7的另一端与摆动座8铰接,摆动座8通过摆动座固定销40与底板连接。扳手20与扳手轴10固定,扳手轴10通过扳手轴套30与机壳固定,扳手轴10可在扳手轴套30内转动,倒送料曲柄9固定于扳手轴10上。

如图6至图7所示,当按下扳手20时,扳手轴10转动,带动固定在扳手轴10上的倒送料曲柄9转动,从而带动倒送料连杆7往上运动,使得针距调节器5从图6所示的位置,变换到图7所示的位置。倒送料连杆7往上运动,带动摆动座8转动,摆动座8转动,针距改变,从而实现从正缝到倒缝的转变。此时,针距调节器5与调节头部4碰撞接触,会产生噪声。由于调节头部4安装在机壳内,与机壳为小间隙配合,可减少调节头部4的径向窜动,降低声响,同时碰撞时,调节头部4向内运动,与弹性垫块3接触,弹性垫块3可进一步吸收部分声响,从而有效地降低由于碰撞所产生的噪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分体式螺柱针距调节机构及正倒缝切换装置,采用分体式螺柱设计,有效地降低由于碰撞所产生的噪声,降低了工人工作的疲劳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且该设计零件容易加工,成本低廉,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