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88221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加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一种加料系统,属于用无机物或其配合物处理纤维、纱、线、织物或这些材料制成的纤维制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把浆粕制成粘胶的工序为:喂粕→浸渍→压榨→粉碎→老成→后溶解→研磨→磺化→冷却→混合→过滤→中间桶→过滤→脱泡→过滤→送纺丝,纺丝成膜后,根据使用的不同,会对纤维素膜进行染色,常规的染色方式是直接以染料与助剂复配后形成浴液,将其置于浴槽中,纤维素膜经过浴槽即完成染色。该方法操作简便,但这种方式以手工搅拌为主进行混料,且混料过程中需要多次加料,不仅存在加工效率慢,容易出现混料不匀等缺陷,且一旦出现多配,就会产生浪费,同时,有些物料的溶解需要温度保证,但手工混料显然无法对温度进行保持,而温度控制的不灵敏,在混料过程中会产生结块。

基于此,做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染料配制过程中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供料稳定、加料均匀、使用率高的加料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加料系统,包括贮桶、配置桶、高位桶和浴槽,所述的配置槽中通过输料管与贮桶连通,且输料管上设置输送泵一;贮桶通过供料管与高位桶连通,且供料管上设置循环泵;高位桶下端连接有送料管,浴槽底部设置回用管,回用管上通过过滤器后与送料管会和,形成回液管,回液管上设置输送泵二。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

所述的供料管与高位桶连通的一端悬空设置于高位桶上方。更优选的,所述的供料管上于循环泵后方设置截止阀,用于控制供料管与高位桶的通断。所述的循环泵后的供料管上连接有循环管,该循环管的另一端通入贮桶中,循环管连接于供料管和贮桶之间,可以将关闭循环泵后残留在供料管中的料液回转入贮桶,避免长期滞留在供料管中出现变质等现象。

所述的贮桶内设置加热管一,加热管一的入口端与蒸汽进管连通,出口端与冷凝水管一连通。更优选的,所述的加热管一呈U型横卧于贮桶中,横卧设计方式的加热管一,有利于提高加热的均匀性和覆盖面。

所述的贮桶底部设置滤渣管,用于将贮桶底部沉积的滤渣排出到滤槽中。

所述的配置桶中设置搅拌器,用于提高染料配制的效率,更优选的,所述的配置桶外壁设置冷凝套,冷凝水管二与该冷凝套连通,将加热冷凝的水集中回用。

所述的配置桶连接有加热管二,加热管二以蒸汽作为加热源,更优选的,所述的加热管二沿配置桶侧壁设置,配置过程为一个动态过程,在侧壁上设置加热管二,可以对旋转中的料液进行定时加热。

所述的配置桶底部连接有滤渣管,将配置桶底部沉积的杂质排出到滤槽中。

所述的高位桶侧边设置溢流管,溢流管另一端接入贮桶,通过将溢流管位置高低的设置,对高位桶中的液位进行控制,将高出设定位置的料液溢流回至贮桶中。溢流管的设置使高位桶中的料液始终处于动态稳定的状态,确保了溶液供应的稳定性。

所述的过滤器底部连接滤渣管,将过滤的杂质汇总入滤槽中。

所述的回液管末端悬空设置于浴槽上方。悬空设置回液管避免了浴槽中浴液污染回液管中的干净染液。

将本申请应用于纤维素膜等纺纸加工,可先将染料以及助剂置于配置桶中,在搅拌和加热状态下进行混合,待混合均匀后,开启输送泵一以及输料管上的截止阀,染液进入贮桶,在贮桶中完成静置和温度调控后,开启供料管上的循环泵以及截止阀,贮桶中的染液进入高位桶,随着液位的提高,开启输送泵二,高位桶中的染液经由送料管、回液管送入浴槽中,当纤维素膜经过时,染液对其进行染色等处理,在这个过程中,贮桶持续为高位槽供料,高位槽持续为浴槽供料,始终保持浴槽中染液完全满足染色等处理的需求;当高位槽中液位超出设定值时,这些多余的染料并未参与其他处理,因此可直接溢出并经由溢流管回流至贮桶中;当浴槽中的染料过量或者需要大量更新时,开启回用管上的截止阀和过滤器,将浴槽中的染液经过滤后与送料管的干净染液会和,在输送泵二的驱动下,一起经回液管送至浴槽中,在不断的循环补料过程中,浴槽中的杂质被带出并脱除,从而保证了浴槽中染液的质量。

蒸汽分别通过加热器一和加热器二对贮桶和配置桶进行加热处理,而冷凝水管一和冷凝水管二则保证了两处热交换的同时,将冷凝水进行收集并作为回用水使用,实现了资源的回收。

本申请将染料的配置、静置、供应以及使用各工序进行分离,并在特定部位分别进行循环,避免了染料污染的同时,也提高了染料的利用率,实现了料液的均匀加料,染料的使用量可减少至原有用料的1/3-1/2。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流程示意图。

图中标号:1.贮桶;11. 供料管;12. 加热管一;13. 蒸汽进管;14. 冷凝水管一;15. 循环管;2. 输送泵一;3. 配置桶;31. 加热管二;32. 输料管;33. 冷凝水管二;4. 输送泵二;5. 高位桶;51. 送料管;52. 溢流管;6. 浴槽;61. 回用管;62. 回液管;7. 过滤器;8. 循环泵;9. 滤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加料系统,结合图1,包括贮桶1、配置桶3、高位桶5和浴槽6,配置槽3中通过输料管32与贮桶1连通,且输料管32上设置输送泵一2;贮桶1通过供料管11与高位桶5连通,且供料管11上设置循环泵8;高位桶5下端连接有送料管51,浴槽6底部设置回用管61,回用管61上通过过滤器7后与送料管51会和,形成回液管62,回液管62上设置输送泵二4。

将本申请应用于纤维素膜等纺纸加工,可先将染料以及助剂置于配置桶3中,待混合均匀后,开启输送泵一2以及输料管32上的截止阀,染液进入贮桶1,在贮桶1中完成静置和温度调控后,开启供料管11上的循环泵8以及截止阀,贮桶1中的染液进入高位桶5,随着液位的提高,开启输送泵二4,高位桶5中的染液经由送料管51、回液管62送入浴槽6中,当纤维素膜经过浴槽6时,染液对其进行染色等处理,在这个过程中,贮桶1持续为高位槽5供料,高位槽5持续为浴槽6供料,始终保持浴槽6中染液完全满足染色等处理的需求;当高位槽5中液位超出设定值时,这些多余的染料并未参与其他处理,因此可直接溢出并经由溢流管52回流至贮桶1中;当浴槽6中的染料过量或者需要大量更新时,开启回用管61上的截止阀和过滤器7,将浴槽6中的染液经过滤后与送料管51的干净染液会和,在输送泵二4的驱动下,一起经回液管62送至浴槽6中,在不断的循环补料过程中,浴槽6中的杂质被带出并脱除,从而保证了浴槽6中染液的质量。

为实现更好的使用效果,上述方案还可以进一步的设置如下:

供料管11与高位桶5连通的一端悬空设置于高位桶5上方。更优选的,供料管11上于循环泵8前方设置一个截止阀,后方设置两个截止阀,用于控制供料管11与贮桶1以及与高位桶5的通断。其中,循环泵8后的供料管11上连接有循环管15,该循环管15的另一端通入贮桶1中,循环管15连接于供料管11和贮桶1之间,可以将关闭循环泵8后残留在供料管11中的料液回转入贮桶1,避免长期滞留在供料管11中出现变质等现象。

为实现更好的使用效果,上述方案还可以进一步的设置如下:

贮桶1内设置加热管一12,加热管一12入口端与蒸汽进管13连通,出口端与冷凝水管一14连通。更优选的,加热管一12呈U型横卧于贮桶1中,横卧设计方式的加热管一12,有利于提高加热的均匀性和覆盖面。

为实现更好的使用效果,上述方案还可以进一步的设置如下:

贮桶1底部设置滤渣管,用于将贮桶1底部沉积的滤渣排出到滤槽中。

为实现更好的使用效果,上述方案还可以进一步的设置如下:

配置桶3中设置搅拌器,用于提高染料配制的效率,更优选的,配置桶1外壁设置冷凝套,冷凝水管二33与该冷凝套连通,将加热冷凝的水集中回用。

为实现更好的使用效果,上述方案还可以进一步的设置如下:

配置桶3连接有加热管二31,加热管二31以蒸汽作为加热源,更优选的,加热管二31沿配置桶3侧壁设置,配置过程为一个动态过程,在侧壁上设置加热管二31,可以对旋转中的料液进行定时加热。

为实现更好的使用效果,上述方案还可以进一步的设置如下:

配置桶3底部连接有滤渣管,将配置桶底部沉积的杂质排出到滤槽中。

为实现更好的使用效果,上述方案还可以进一步的设置如下:

溢流管52位于高位桶5侧边,通过将溢流管52位置高低的设置,对高位桶5中的液位进行控制,将高出设定位置的料液溢流回至贮桶1中。溢流管52的设置使高位桶5中的料液始终处于动态稳定的状态,确保了溶液供应的稳定性。

为实现更好的使用效果,上述方案还可以进一步的设置如下:

过滤器7底部连接滤渣管,将过滤的杂质汇总入滤槽9中。

为实现更好的使用效果,上述方案还可以进一步的设置如下:

回液管62末端悬空设置于浴槽6上方。悬空设置回液管62避免了浴槽6中浴液污染回液管中的干净染液。

将本申请应用于纤维素膜等纺纸加工,可先将染料以及助剂置于配置桶3中,在搅拌和加热状态下进行混合,待混合均匀后,开启输送泵一2以及输料管32上的截止阀,染液进入贮桶1,在贮桶1中完成静置和温度调控后,开启供料管11上的循环泵8以及截止阀,贮桶1中的染液进入高位桶8,随着液位的提高,开启输送泵二4,高位桶5中的染液经由送料管51、回液管62送入浴槽6中,当纤维素膜经过时,染液对其进行染色等处理,在这个过程中,贮桶1持续为高位槽5供料,高位槽5持续为浴槽6供料,始终保持浴槽6中染液完全满足染色等处理的需求;当高位槽5中液位超出设定值时,这些多余的染料并未参与其他处理,因此可直接溢出并经由溢流管52回流至贮桶1中;当浴槽6中的染料过量或者需要大量更新时,开启回用管61上的截止阀和过滤器7,将浴槽6中的染液经过滤后与送料管51的干净染液会和,在输送泵二4的驱动下,一起经回液管62送至浴槽6中,在不断的循环补料过程中,浴槽6中的杂质被带出并脱除,从而保证了浴槽中染液的质量。

蒸汽分别通过加热器一12和加热器二31对贮桶1和配置桶3进行加热处理,而冷凝水管一14和冷凝水管二33则保证了两处热交换的同时,将冷凝水进行收集并作为回用水使用,实现了资源的回收。

本申请将染料的配置、静置、供应以及使用各工序进行分离,并在特定部位分别进行循环,避免了染料污染的同时,也提高了染料的利用率,实现了料液的均匀加料,染料的使用量可减少至原有用料的1/3-1/2。

以上内容是结合本发明创造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所提供技术方案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创造具体实施只局限于上述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创造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