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绕线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37260发布日期:2019-02-12 21:11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绕线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绕线机。



背景技术:

宝塔线一般由绕线机加工制成,在绕线的过程中需要给线表面涂覆硅油。

例如申请号为CN201420530225.3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技术方案的要点是:包括机架,在机架上设有进线机构、上油机构、紧线机构和绕线机构,该上油机构包括内部具有硅油的储油箱,在储油箱上设有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开关定位卡座,在储油箱上设有转轴,在转轴上设有至少两个呈V形且与硅油相连的上油滚轮,所述的转轴与能驱动其转动的驱动机构相连,在储油箱内设有与储油箱滑动相连且位于转轴下方的移动杆,所述的移动杆与转轴相互平行且该移动杆与能牵动其在储油箱内往复移动的牵引机构相连,在移动杆上设有过滤收集结构。

上述现有技术在使用时,上油滚轮在旋转时会携带部分油,快速运转的上油滚轮会导致油到处飞溅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绕线机,具有在绕线过程中,防止油到处飞溅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绕线机,包括机架,设于机架上的储油箱,所述储油箱包括上盖和箱体,所述上盖和所述箱体连接处分别设有进线口和出线口,所述箱体内设有导油辊和挤油辊,所述导油辊的下端浸入油面以下、上端漏出油面,所述挤油辊位于液面以上,所述导油辊的辊面上设有一圈吸油层,所述导油辊与所述挤油辊的辊面相互挤压;线从进线口进入储油箱,穿过相互挤压的导油辊和挤油辊,然后从出线口穿出。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油辊的辊面设有一圈吸油层,导油辊一半侵入油内,另一半露出油面以上,线从进线口进入储油箱,穿过相互挤压的导油辊和挤油辊,通过挤油辊将吸油层内的油挤出,从而使油附着在线上;虽然导油辊在工作的时候也在转动,但是由于设置了吸油层,吸油层具有保油性,即使导油辊转动,吸附在吸油层内的油也不容易被甩出去,从而可以防止油飞溅的问题;同时,由于设置了上盖,即使出现飞溅现象,油也会被上盖格挡,不会飞溅出来。

进一步,所述上盖向上凸起。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盖向上凸起,即附着在上盖上的油容易沿着上盖向下回流到箱体内部。

进一步,所述上盖底部固定有向上凸起的内盖,所述内盖罩在所述挤油辊上方。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挤油辊转动,少许附着在挤油辊上的油也容易出现飞溅现象,通过在上盖底部设置内盖,该内盖罩在挤油辊上方,从挤油辊上飞溅出的油被内盖格挡,更好的阻止了油的飞溅现象。

进一步,所述储油箱内设有若干导线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储油箱内设置导线辊,使线平稳的在箱体内移动,不会与箱体侧壁发生摩擦,减少由于摩擦产生的断线。

进一步,箱体侧壁斜向上弯折形成导流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线上附着有油,难免出现线的滴油现象,通过箱体侧壁斜向上弯折形成导流面,增大了集油面,使得从线上滴落的油容易滴落在导流面上,并沿导流面回流到箱体内。

进一步,所述上盖盖合在所述箱体上时,所述上盖的边缘落在所述导流面合围的区域内。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沿上盖向下滑落的油可以完全滴落在导流面上,防止漏油现象。

进一步,所述箱体底部连通有注油箱。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注油箱,在不停机的状态下可以轻松的完成补油。

进一步,所述箱体侧壁设有溢流口,所述溢流口与所述导油辊的转轴位于同一水平面,且所述溢流口的最下端高于所述导流辊的最下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溢流口,补油时过多的油从溢流口流出,且通过控制溢流口与导流辊的相对位置,保证油面的高度使得导油辊一部分浸入油面以下、一部分漏出油面,这样线不会直接浸入油面以下,防止过量涂覆,导致油容易从线上滴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导油辊的辊面设有一圈吸油层,导油辊一半侵入油内,另一半露出油面以上,线从进线口进入储油箱,穿过相互挤压的导油辊和挤油辊,通过挤油辊将吸油层内的油挤出,从而使油附着在线上;虽然导油辊在工作的时候也在转动,但是由于设置了吸油层,吸油层具有保油性,即使导油辊转动,吸附在吸油层内的油也不容易被甩出去,从而可以防止油飞溅的问题;同时,由于设置了上盖,即使出现飞溅现象,油也会被上盖格挡,不会飞溅出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绕线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绕线机的沿竖直面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导油辊和挤油辊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机架;101、储油箱;102、绕线辊;103、传动辊组;110、上盖;111、箱体;112、进线口;113、出线口;120、导线辊;130、导油辊;140、挤油辊;150、凹槽;160、吸油层;170、导流面;180、内盖;190、注油箱;200、溢流口;210、储油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详细说明。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一种绕线机,参见图1和图2,包括机架100、设于机架100上的储油箱101、设于机架100上的绕线辊102,以及设于机架100上的传动辊组103。

所述的储油箱101包括上盖110和箱体111,上盖110盖合在箱体111上,上盖110和箱体111连接处分别设有进线口112和出线口113,具体的,图2中,右侧为进线口112,左侧为出线口113,储油箱101内设有若干导线辊120;尤其在进线口112和出线口113设置导线辊120;通过在储油箱101内设置导线辊120,使线平稳的在箱体111内移动,不会与箱体111侧壁发生摩擦,减少由于摩擦产生的断线。

箱体111内还设置有导油辊130和挤油辊140,结合图3,导油辊130的辊面向内凹陷形成凹槽150,挤油辊140的辊面向外凸起并嵌入导油辊130的凹槽150内,该导油辊130的下端浸入油面以下、上端漏出油面,挤油辊140位于液面以上,导油辊130的辊面上设有一圈吸油层160,吸油层160可以为海绵,导油辊130与所述挤油辊140的辊面相互挤压;线从进线口112进入储油箱101,穿过相互挤压的导油辊130和挤油辊140,然后从出线口113穿出。

箱体111侧壁斜向上弯折形成导流面170,进线口112和出线口113在竖直方向的投影都落于该导流面170上,且上盖110盖合在所述箱体111上时,所述上盖110的边缘落在所述导流面170合围的区域内。由于线上附着有油,难免出现滴油现象,通过箱体111侧壁斜向上弯折形成导流面170,增大了集油面,使得从线上滴落的油容易滴落在导流面170上,并沿导流面170回流到箱体111内。

进一步的,所述上盖110底部固定有内盖180,内盖180罩在所述挤油辊140上方,且上盖110和内盖180均向上凸起,参见图2,上盖110和内盖180两者的纵向截面形成了倒扣的V字形。由于挤油辊140转动,少许附着在挤油辊140上的油也容易出现飞溅现象,通过在上盖110底部设置内盖180,该内盖180罩在挤油辊140上方,从挤油辊140上飞溅出的油被内盖180格挡;上盖110向上凸起,且由于进线口112和出线口113在竖直方向的投影都落于该导流面170上,且上盖110盖合在所述箱体111上时,所述上盖110的边缘落在所述导流面170合围的区域内,即若由于飞溅而附着在上盖110上的油容易沿着上盖110向下回流并滴落在导流面170上,然后沿导流面170回流到箱体111内部。

进一步的,参见图1和图2,箱体111底部连通有注油箱190,在不停机的状态下即可以轻松的完成补油。

箱体111侧壁还设有溢流口200,溢流口200与导油辊130的转轴位于同一水平面,且溢流口200的最下端高于所述导流辊的最下端,通过设置溢流口200,补油时,过多的油从溢流口200流出,且通过控制溢流口200与导流辊的相对位置,保证油面的高度使得导油辊130一部分浸入油面以下、一部分漏出油面,这样线不会直接浸入油面以下,防止过量涂覆,导致油容易从线上滴落。溢流口200连通有储油盒210,所述储油盒210用于存储过量的油。

综上所述,由于导油辊130的辊面设有一圈吸油层160,导油辊130一半侵入油内,另一半露出油面以上,线从进线口112进入储油箱101,穿过相互挤压的导油辊130和挤油辊140,通过挤油辊140将吸油层160内的油挤出,从而使油附着在线上;虽然导油辊130在工作的时候也在转动,但是由于设置了吸油层160,吸油层160具有保油性,即使导油辊130转动,吸附在吸油层160内的油也不容易被甩出去,从而可以防止油飞溅的问题;同时,由于设置了上盖110,即使出现飞溅现象,油也会被上盖110格挡,不会飞溅出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